《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印度的“一箭十星”
印度的“一箭十星”
作者:曹龍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15-09-18 瀏覽次數:7830
2008年4月28日,印度當地時間9時20分,位于印度南部的斯里赫里戈達航天發射場基地,一枚攜帶10顆衛星的PSLV-C9極地衛星運載火箭點火升空。
2008年4月28日,印度當地時間9時20分,位于印度南部的斯里赫里戈達航天發射場基地,一枚攜帶10顆衛星的PSLV-C9極地衛星運載火箭點火升空?;鸺魢[著向上升騰,在晴朗的天空中留下一道濃濃的橘黃色和白色相交的煙霧。這是印度第13次使用自行研制的極地衛星運載火箭發射衛星,目標是將2顆印度衛星和8顆外國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聳立在發射架上的印度PSLV-C9型運載火箭
發射十星之箭
印度運載火箭的研制道路崎嶇而坎坷。
1972年6月,印度內閣成立了空間部,負責發展和協調空間研究工作??臻g部下設空間研究委員會和空間研究組織??臻g研究委員會始建于1969年,空間研究組織早在1962年就成立了,主要負責火箭和燃料的研制工作。
印度于1963年開始進行航天試驗時,所用的火箭大多由美國提供。1967年,印度開始從前蘇聯引進試制氣象火箭和高空探測火箭的設備,三年后與其簽訂了《空間技術合作協定》,由蘇向印提供M-100號氣象火箭、發射裝置、雷達站、遙測站等設備。在前蘇聯的幫助下,印度從頓巴發射場發射了百余枚火箭;1975年4月,印度發射了“阿里亞伯哈”衛星,為其“太空夢”注入了新的活力。印度還和法國進行空間合作,在印度建立了一座大型火箭工廠。可以說,美、蘇、法為印度實現太空夢都曾助過一臂之力。
1980年7月18日,印度用自制的第一代運載火箭,將重約35公斤的小型衛星“羅希尼”號射向太空,當上了世界上能獨立發射衛星的“老六”。
可是好景不長,在以后的試驗中,一連串的失敗和挫折接踵而來:1987年、1988年,印度的固體燃料5級加強型衛星運載火箭(ASLV)發射屢遭失??;1992年5月,當ASLV再次發射“羅希尼”號衛星時,衛星進入軌道比原計劃的低,原因是燃料不足;1993年9月,為把重約907公斤的遙感衛星送入極地同步軌道,新設計的PSLV第一次升空,由于軟件故障又以失敗告終。
2001年4月18日,印度在南部安得拉邦的斯里哈里克塔航天基地,用GSLV-D1型運載火箭成功地將一顆重達1540公斤的試驗衛星送入對地同步軌道。這意味著印度從此成為繼美國、歐盟、俄羅斯、中國和日本之后的第六個“航天大國”。
這次搭載10顆衛星的PSLV—C9型運載火箭(極地衛星運載火箭)是印度自行研制的,該火箭有4級,12層樓房高,全長44.4米,起飛重量230噸,是印度最可靠的空間發射器。
搭載火箭之星
全部10顆衛星合計重量為824公斤。這10顆衛星有什么特點和用途呢?
星一:全天候遙感衛星。重約690公斤,配有一臺先進的全色照相機,可以提供特定場景的點成像。照相機能拍攝電磁譜可見區域的黑白照片,空間分辨率約為1米。衛星除用于規劃城市和農村的發展項目外,也可用于情報收集工作。盡管印度太空研究組織官員不愿對這顆衛星是否為印度首枚國產軍用衛星做出評論,但已經充分暗示衛星能夠用于軍事用途。
星二:“印度迷你衛星”。由印度太空研究組織研制,起飛重量為83公斤。衛星使用了多種新技術,配有微小子系統。衛星攜帶了兩個光學有效載荷,其一為多光譜照相機,分辨率為37米;另一為高光譜照相機,分辨率約為506米。
星三:“CanX-6加拿大先進納太空實驗衛星”。衛星重約6.5公斤,壽命為6個月。旨在通過為高性能太空任務建造高成本效益的新型衛星,促進太空研究和探索。
星四:“CanX-2加拿大先進納太空實驗衛星”。主要任務是進行GPS無線電掩星試驗,判斷大氣垂直特性。
星五:日本Cute-1星(2003年發射)的后繼星,旨在試驗新的設計技術。
星六:丹麥aalborg大學建造的科學實驗衛星。
星七:德國大學建造,旨在獲取地面圖像,驗證微型衛星平臺。
星八:荷蘭大學建造,旨在驗證星上新技術。
星九:日本高校研發的科學實驗衛星。
星十:德國建造,將驗證自動識別系統在軌信號接收器和銥星的數據傳輸。
“一箭十星”潛在的軍事價值
一枚運載火箭發射多種不同軌道的衛星是比較復雜的,不容易掌握,因此一個國家一箭多星的發射成功,標志其運載火箭能力的提高,也標志著發射技術和火箭與衛星分離技術上的新突破。
1981年,我國“風暴”運載火箭攜帶“實踐2號”、“實踐2號甲”和“實踐2號乙”3顆衛星,第一次完成了一箭三星發射。3顆衛星離開運載火箭后,分別順利進入預定的地球軌道。
這次印度發射的10顆衛星都按照預定時間和預定角度準確進入預定軌道。新德里電視臺在現場報道這次衛星發射時說,“一箭十星”成功發射標志著印度空間技術達到世界最先進水平,是印度空間研究組織成長歷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只有短短35年的歷史,在世界空間研究組織中只能算是一個“小字輩”,但通過這次成功發射,這個“小字輩”顯然已經可以和那些“老大哥”平起平坐了。在這之前,俄羅斯曾用一枚火箭發射了8顆衛星,創下當時一次發射衛星數量最多的紀錄。
專家認為,從技術上說,一枚運載火箭發射多種不同軌道的衛星是比較復雜的,不容易掌握,因此一箭多星的發射成功,標志著印度運載火箭能力的提高,也標志著發射技術和火箭與衛星分離技術上的新突破。但此次印度發射的衛星多為“迷你型”,發射這些衛星的難度系數明顯小于發射那些體積龐大的衛星。
一枚運載火箭發射多種不同軌道的衛星,在軍事上的潛在價值很大,如果把發射的衛星改為導彈,就成了多彈頭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