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綿綿思念 > 充滿傳奇的百歲老人謝飛
充滿傳奇的百歲老人謝飛
作者:覃叔明 責任編輯:李贊庭 來源:《鐵軍》2013年第4期 日期:2013-08-27 瀏覽次數:7837
本文作者和謝飛在一起
青松低垂,大地舉哀,2013年2月14日5點57分,人們尊敬的謝飛老人走完了101年的人生。
2005年初春,我受黨組織委派給謝老當秘書。這位百歲老人一生充滿傳奇,給我留下了永遠不可磨滅的記憶。
革命低潮時入黨
1913年2月3日,謝飛出生在海南省文昌市茶園村的一個貧苦家庭。兒時的謝飛聰慧好學,膽識過人,13歲考入廣東省立第六師范學校,在共產黨人的影響下,積極參加革命活動,上街演文明戲、唱革命歌,喚醒民眾。1927年2月18日,謝飛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8月,在中國革命處于低潮時,不滿15歲的她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她深情地對黨組織說:“我要從入黨這一天起,什么苦都能吃,什么困難都能克服,什么危險都不怕。”
1927年12月13日,廣州起義失敗后,反動武裝到處捕殺革命者,謝飛全家受到國民黨反動派的追殺,父母兄嫂等12位親人相繼慘遭殺害。她把失去親人的痛苦和悲傷埋在心里,始終站在公開斗爭和隱蔽斗爭的前沿。不久,她接受組織安排,在廣東省委(香港)擔任掩護工作,后又受黨派遣,只身漂洋過海來到新加坡、馬來西亞從事地下工作。1932年回國后,她先后在福州和廈門中心市委擔任機要秘書,冒著隨時被捕的危險,勇敢機智地與叛徒、特務周旋,遇到緊急情況,經常把機密文件吞入腹中,以此來保護市委領導和機關的安全。
長征途中差點被“寄”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紅軍被迫實行戰略轉移。經過嚴格選拔,謝飛和蔡暢、鄧穎超、康克清、賀子珍等30名紅軍女戰士隨中央紅軍行動,參加了舉世矚目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在強渡大渡河時,謝飛發起了高燒。有人說:“把她寄了吧。”“寄”是一個很敏感的字眼,它意味著將失去部隊,失去戰友。謝飛一聽,急了,連連搖頭說:“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跟黨走,跟紅軍隊伍走到底。”
看著不遠處的瀘定橋,她咬著牙站起來,可沒走幾步身子一軟就跌倒在地上。她想出了一個辦法:由低向高處走時就往上爬,由高處向低處走時就向下滑;爬不動滑不動時,就兩手撐地一點點向前挪。這時候部隊已經過橋兩個多小時了,她才爬到瀘定橋邊,在小警衛員的幫助下,她咬緊牙關,用雙手扶地,一點點挪到橋頭。這時,小警衛員的體力也不支了。謝飛有氣無力地對他說:“別管我了,你先走。”她鼓足勇氣爬上了搖搖晃晃的瀘定橋。腳下就是萬丈深淵,一失腳就會掉下橋被激流吞沒。她咬緊牙關,手腳并用,雙手死死地抓住橋上的木板,一點點地向前挪,經過半個多小時的爬行,終于過了瀘定橋。兩個小時后,她以驚人的毅力趕到了部隊的宿營地。大姐們看到她,心里一塊石頭落地了,紛紛夸她說:“別看阿香人小,但是志氣大,什么困難也嚇不倒她。”
長征中部隊經常斷炊,而最受饑餓煎熬的是通過四川的卓克基和毛兒蓋那段時間。在這兩個地方,剛開始還有一點青稞和蕎麥充饑,后來一點吃的也沒有了,紅軍被迫去挖野菜、嘗“百草”、啃樹皮,再后來能吃的草和樹皮也沒有了,就只能吃皮鞋、皮帶來抵擋饑餓。
謝老常講過草地的往事。一次,她和戰友們在牲口圈的糞堆上發現了玉米粒,像發現了寶貝一樣高興。她們仔細挑選出牲口沒消化的玉米粒,拿到河邊反復清洗,再放入鍋里炒,直到這些玉米粒散發出陣陣香氣。解決了幾天的干糧,她和戰友們興奮不已。有些戰士知道了,向謝飛要玉米粒,她爽快地從口袋里掏出一把送給戰友。一路上,這個戰士要一點,那個戰士要一點,謝飛好高興。一位戰士拿出一直舍不得用的半塊肥皂,想和謝飛換玉米粒,謝飛慷慨地抓出一把送給該戰士說:“這么好的肥皂,你自己留著吧,玉米粒送給你吃。”
面對鳥都飛不過去的茫茫雪山,有的戰士因看不清路墜入雪谷,或因饑餓倒在雪山上,而謝飛和紅軍女戰士們還要抬擔架。百多斤重的擔架扛在她們柔弱的肩膀上,行軍、爬山更加困難,但她們誰也沒有停下來休息。她們靠著理想和信念,團結互助,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跟隨部隊一個月里連續翻越了五座大雪山。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紅軍終于結束了長達一年零三天的艱苦征戰,勝利抵達陜甘兩省交界處吳起鎮。
任浙東余上縣委書記
1940年秋,謝飛肩負劉少奇同志重托,在兩名戰士的護送下過了長江,到皖南新四軍軍部送急件,從此留在江南。在新四軍中,謝飛任路東特委宣傳部長兼《大眾報》負責人,她親自撰寫社論,傳遞黨中央聲音,號召人民團結起來抗擊敵寇。
1942年,謝飛受中共中央中原局委派,奔赴浙東抗日前線。謝飛在負責浙東區黨委培訓班時,針對地方干部存在的問題,運用在馬列學院、中央黨校所學到的知識對干部進行教育引導;不久,謝飛又擔任中共浙東余上縣委書記、組織部長和余上自衛大隊政委等職務。她親臨前線,指揮部隊作戰,總結戰斗經驗,使地方部隊的作戰水平和應變力得到不斷提高,保護了當地老百姓的生命安全,獲得了蘇浙軍區二縱的嘉獎。
在復雜的斗爭中,謝飛注重對縣委干部和部隊的思想教育。她對部隊指戰員強調要“絕對服從黨的指揮,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每到一地,要為群眾做好事,官兵之間團結友愛,互相學習”。在對干部進行考察時,她時常肯定干部的優點;對某些有缺點的干部,她講事實,擺道理,當面進行批評,從不在背后評頭論足。她的模范言行為廣大指戰員樹立了榜樣。
新中國第一代法學專家
1953年9月,40歲的謝飛以刻苦頑強、自強不息的精神考取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研究生,主修法律理論、憲法、民法、刑法等課程。她基礎差年齡又大,靠信念,靠毅力,靠刻苦,潛心鉆研。1956年11月,她從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法律專業研究生畢業;次年2月被中央任命為政法干部學校副校長,完成了從老革命者到新教育家的角色轉換,成為新中國成立以后自己培養的第一代法學專家。
1959年3月,中央政法干部學校和公安學院合并,國務院任命謝飛為中央政法干部學校副校長。盡管工作很忙,她依然兼任法律研究室主任。為了把教學計劃制定得更合理、更實際,她發動大家認真討論,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她說:“教育要走群眾路線,教育不要關起門來搞。理論聯系實際、群眾路線,是黨的光榮傳統,要繼承發揚。”她憑借豐富的教育管理經驗,親自撰寫講稿,主講《憲法》《國際法》《婚姻法》等課程,為新中國公安、檢察、法院、軍隊系統培訓出一批又一批的業務骨干。
很多衣服都是自己動手做的
“文革”期間,謝飛被非法關押長達五年多,身心受到嚴重傷害,但她始終沒有放棄對黨的堅定信仰。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謝飛的冤案徹底得以昭雪。1979年12月,謝老繼續擔任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副校長。
謝老生活簡單,從簡從儉,甚至簡單到湊合。一塊豬肉,往水中一放,就成了水煮肉,倒點醬油,就是美味佳肴了。她心靈手巧,連衣裙、長褲、襯衣等都是自己設計、裁剪、縫制、熨燙,所選的衣料都是既便宜又實在的棉布和亞麻等。謝老一生只買過一件跌價的皮衣。那是20世紀60年代,市場上皮衣大跌價,學校辦公室的一位同志買了一件皮大衣,回來后對謝飛說:“謝校長,這幾天皮大衣很便宜,你的大衣太單薄,北方冷,你該去買一件!”第二天下班后,謝飛把那位同志叫到家里說:“你看,我買了,這件皮大衣好嗎?”這是一件深咖啡色的狐皮大衣,也是謝飛多年來唯一一件從百貨大樓買來的像樣成衣。這件大衣在“文革”中被抄走,沒有了下落。平時,她喜歡穿制服,開會、出差都穿,她風趣地說:“我是當兵的出身,穿了一輩子軍裝。”
謝老走了,她的大家風范和寬廣胸懷給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她的淵博學識和敬業精神是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
壽終德望在,身去音容存。
謝老,您永遠活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