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崢嶸歲月 > 湘南起義與人民軍隊建設
湘南起義與人民軍隊建設
作者: 張立明 田原 責任編輯:魏冉 來源:《鐵軍》 日期:2015-10-29 瀏覽次數:7835
湘南起義(又名湘南暴動)是繼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之后我黨領導的又一次重要武裝斗爭。起義過程中,工農革命軍堅決貫徹“八七會議”提出的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方針,進一步發動人民群眾,走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的道路,壯大了革命力量。湘南起義保存了南昌起義的火種,為后來的井岡山斗爭積蓄了力量。
湘南起義對人民軍隊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增強了革命軍實力
部隊的戰斗力得到提升
1928年1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余部到達湘南,在湘南特委的積極配合下,發動了湘南起義。原先幾百人的起義隊伍,在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下,壯大成擁有主力2000余人、農軍8000余人的大軍,經受住了戰爭的考驗,提高了工農革命軍的戰斗力。
朱德、陳毅率部進入湘南,引發了宜章、郴州、永興、資興等縣農民起義,并影響和推動了衡陽、桂陽、常寧、汝城、臨武、嘉禾等縣一些鄉村的農民起義。此后,特委將宜章、耒陽、郴縣農軍分別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三、第四、第七師,將永興和資興農軍分別編為兩個獨立團。在湘南起義的影響下,水口山發生煤工暴動、大余縣發生鎢工暴動,這些工人都參加了紅軍,水口山的工人還組成了一個特務營。全區工農革命軍已達1萬人。
工農革命軍通過坪石一戰,擊潰許克祥部,俘虜許部1000余人,繳獲步槍2000余支,還有重機槍、迫擊炮、山炮和各種彈藥以及幾十挑子銀元。朱德后來回顧說:“可以說,許克祥幫助我們起了家。”在郴州良田地區,工農革命軍俘虜了6個連的學生兵,他們大多數參加了工農革命軍。同時,工農革命軍通過打擊地主團防武裝、警察局等,也獲得了一定的補充。
我軍的許多優秀干部就是在湘南起義中成長起來的,比如黃克誠、肖克、唐天際等人。湘南起義過程中,工農革命軍內部的不少干部得到鍛煉,很快地凸現了出來。比如時任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一營第二連連長的林彪,在耒陽立下戰功,被提升為第一營營長。另外,湘南起義中水口山800名參加革命的礦工中,許多人成了軍事指揮員或政治領導人。朱德在回憶湘南起義時說:“這個暴動結果是獲得大批干部,積蓄了大革命的傳統。”
湘南暴動中,朱德、陳毅率領起義部隊與反動軍隊進行了多次戰斗,取得了輝煌戰果。在宜章,靈活機動,智取縣城;在坪石,以少勝多,殲滅許部;在良田,“打虎牽羊”,俘敵6個連。陳毅在給中央的匯報中講到:“1928年1月脫離范石生到湘南,連戰擊潰許克祥、周燦、白崇禧所部,實力增加了兩倍。”經過一次次的戰斗洗禮,工農革命軍一掃南昌起義后的頹勢,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部隊在戰斗中經受住了考驗,戰斗力進一步增強。
強化了政治工作
發揮了革命軍的政治優勢
在工農革命軍中進一步確立了黨的領導地位。通過大庾整編,起義部隊加強了黨的組織建設,整頓黨團組織,重新登記黨團員,成立黨支部,把一部分黨團員分配到連隊加強基層工作。同時,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統一部隊的思想。起義部隊通過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終于決心丟掉國民革命的旗子,繼毛澤東之后打出工農革命的紅旗,向國民黨進行武裝奪取政權的斗爭。1928年1月23日,起義軍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師,朱德任師長,陳毅任黨代表,王爾琢任參謀長,改錘子鐮刀滿地紅的旗幟為軍旗。至此,南昌起義軍開始了新的一頁,成為了黨直接領導下的紅色軍隊。
確立了新型的官兵關系和組織紀律。湘南起義過程中,工農革命軍進一步發揚了軍內民主。朱德在湘南暴動期間,規定官兵薪餉伙食一樣,打土豪所得財物歸公,官長不準打罵士兵,官兵平等等。同時,部隊十分注重組織紀律,搞好和人民群眾的關系。這些規定得到了很好的貫徹執行,從而團結了革命同志,密切了同人民群眾的關系。
在戰斗中對敵開展政治攻勢。他們在瓦解郴州良田地區守敵的時候,對于學生兵進行政治爭取。朱德在戰前指出,開始攻擊的時候,喊口號要先喊:“兄弟們!歡迎參加革命!”等等,這樣可以從一開始就擾亂或渙散這些學生兵的斗志,說不定可以避免一戰。他們在陣前喊話時發現敵人督戰官后,果斷將其擊斃,將學生兵成功地爭取了過來。
注重俘虜的改造。對郴州良田地區俘獲的學生兵,他們注重改造工作,朱德和陳毅親自給學生兵上課,講解工農革命軍的性質和綱領。工農革命軍還采用“訴苦會”的形式對學生兵進行教育。后來,這6個連受過教育的青年被送到宜章,只有15人回家,其余都參加了革命軍。
擴大了軍隊任務
群眾工作成為重要內容
在湘南起義前的上堡整編中,起義軍的任務就發生了改變,由單純的軍事斗爭改為與農民運動相結合,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湘南起義中,工農革命軍對于軍隊的任務進行了有效的探索。工農革命軍一方面同反動武裝戰斗,另一方面走上了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的道路,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
宜章起義取得勝利之后,他們立即著手建立工農革命政權。這是起義部隊轉入農村斗爭的一個具有重大意義的發展。起義勝利后,在城西門廣場召開群眾大會,朱德親自講話,極大地調動了人民群眾的積極性。朱德、陳毅和宜章縣委的胡世儉、高靜山、楊子達等共同部署各區鄉配合工農革命軍組織工農武裝、發動全縣起義。朱德還親自到農村中發動群眾,每到一地都要召開村民大會,號召窮苦農民發揚大革命時期的革命傳統,把農會恢復起來,打土豪,分田地,并幫助他們建立農民武裝,撥給槍支彈藥。
為支援農民起義,工農革命軍揮師北上,在黃泥坳打垮國民黨軍何鍵部兩個營后,于2月上旬占領湘南重鎮郴縣,隨即幫助恢復縣工會、農會、婦女會和學生會等組織,并建立縣蘇維埃政府以及各區、鄉蘇維埃政府和農會組織,領導農民開展“插標分田地”的斗爭。隨后分兵協助當地農軍占領資興、永興、耒陽、桂東等縣城,并相繼建立了縣、鄉、村政府。這樣就做到了“集中以對付敵人,分散以爭取群眾”。
這次起義,充分體現了革命軍隊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的巨大力量,對當時和后來的斗爭有著重要的影響。朱德在《編寫紅軍一軍團史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說:“我軍舉行了湘南起義,此后,我們的軍隊就和湖南的農民運動結合起來。這一教訓是:大敗之后重新整理隊伍,恢復元氣,轉變方向,深入農村,得到了群眾擁護,才得以生存和發展。”
“三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開始形成
湘南起義極大地調動了人民群眾的積極性,革命群眾揭竿而起,與反動派進行英勇的斗爭。農民在工農革命軍的幫助下,逐漸掌握了武裝,赤衛隊、自衛軍、糾察隊紛紛建立起來,另外各縣還建立了縣屬武裝,他們和朱德、陳毅領導的工農革命軍緊密配合,是我軍武裝力量三結合體制的早期探索。
從南昌起義開始,起義部隊一直沿用國民革命軍的旗幟。在宜章,朱德宣布成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宣布廢除國民黨軍旗而改為錘子鐮刀滿地紅軍旗,成立了第一師。在坪石將散兵軍官統統編起來,充實了工農革命軍。另外,還先后補充了俘獲的唐生智部官兵和一些煤礦工人。
大革命失敗后,農會受到嚴重摧殘,但潛在力量還很大。原來在國民革命軍和城市中的不少湘南籍共產黨員和革命分子被迫返回家鄉,在當地群眾中已做了許多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湘南起義主力部隊在得以壯大的同時,積極幫助地方建立武裝。在宜章,組建成立了胡少海的第二團;占領郴州后,又組建了兩個團。朱德后來回憶:“永興來要兵,我們派一個同志帶了一班人去。到那里一夜功夫,繳了民團80多支槍,因為那里的民團根本不大堅決,又組織了一個團。”各縣農民武裝也迅速建立和發展起來,許多區、鄉都成立了農民協會,建立了自己的武裝——農民自衛軍。
在戰斗中,朱德、陳毅注重主力部隊、地方部隊、赤衛隊三者的配合。在湘南起義的坪石戰斗中,許多農軍主動前來參加,他們在四面山上搖旗吶喊,燃放鞭炮,以此擾亂敵軍。在主力部隊正面作戰時,許多地方武裝則破壞敵人的交通線。坪石大捷,是朱德巧妙地運用游擊戰和運動戰相結合的打法取得的勝利,也是他吸取南昌起義失利的沉痛教訓,實現武裝力量同農民運動相結合的成功嘗試。
在坪石大捷之后,宜章獨立團留守宜章,掩護主力北進;永興成立了江左、江右農民暴動隊,朱德派去工農革命軍的一個加強連,兩者相互配合攻占縣城;在安仁,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在安仁、永興農軍的配合下,攻占安仁縣城;在桂陽,農民赤衛軍在工農革命軍第一師教導隊和郴州農軍的支援下,一度占領桂陽城。
發展了戰略戰術
游擊戰成為新的作戰形式
在從南昌起義到井岡山這段時間,伴隨著中國革命從城市到農村的重大轉變,工農革命軍也開始了從正規戰到游擊戰的軍事戰略轉變。為了適應客觀要求,當時已經提出了新戰術問題,主要是怎樣從打大仗轉變為打小仗,也就是打游擊戰的問題。朱德、陳毅吸取南昌起義失敗的教訓,在湘南起義的過程中,采取靈活的戰法,有效地打擊了敵人,對游擊戰爭戰術進行了有效的探索。
保存自己,消滅敵人。在智取宜章縣城時,工農革命軍利用胡少海在宜章地區的特殊身份,通過對敵人的欺騙,成功進入宜章縣城,大部隊隨后跟進。革命軍不費一槍一彈,就解除了敵人的武裝,實現了“甕中捉鱉”。后來革命軍又成功地智取耒陽,這些戰斗在最大程度保存自己的同時,消滅了敵人。
誘敵深入,“叫花子打狗”。在坪石戰斗中,革命軍針對敵強我弱的情況,采用游擊戰和正規戰相結合的辦法,避實就虛,誘敵深入,“叫花子打狗”。工農革命軍針對許克祥部一字長蛇陣的弱點,先集中兵力擊垮其先頭團,緊跟著追擊下去,一路走,一路打,把他的6個團一個一個地都打爛了。這是南昌起義之后首次獲得重大勝利,并創造了以少勝多的戰例。
認清敵情,靈活機動。湘南起義進行時,國民黨的軍閥混戰也在繼續。唐生智的部隊退到衡陽、郴州一帶,白崇禧的桂軍也隨后趕到,在打唐生智部隊的同時,尋殲工農革命軍。三方的部隊在耒陽冠市街相遇,朱德留下一支小分隊,主力撤退。這支小分隊兩頭打了一下,主動撤出戰斗。結果,唐、白兩軍在冠市街大戰一場。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1928年2月26日,工農革命軍占領耒陽縣城后,國民黨桂系第十九軍的一個師直撲耒陽。朱德率領工農革命軍采取了避敵鋒芒的策略,撤出耒陽縣城,在縣城外20公里的驁山,通過伏擊全殲敵軍一部。工農革命軍在農軍的配合下從四面將耒陽包圍,敵軍孤立無援,被迫棄城逃竄,工農革命軍成功收復耒陽。
游擊戰爭是當時戰爭環境下,工農革命軍以弱勝強的一種必然選擇。“戰術轉變了,有把握的仗就打,沒有把握的仗就不打,不打就‘游’。方向正確,革命力量就能存在,而且還能得到發展。”湘南起義是一個練兵場,朱德、陳毅等軍事領導人的軍事思想得到了很好的實踐,為后來我軍游擊戰“十六字訣”的形成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