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崢嶸歲月 > 運用統戰 堅持抗戰——新四軍江和全地區斗爭片段紀實
運用統戰 堅持抗戰——新四軍江和全地區斗爭片段紀實
作者:程路 責任編輯:魏冉 來源:《鐵軍》 日期:2015-10-26 瀏覽次數:7828
江和全地區是指江浦(現屬南京浦口區)、和縣、全椒及巢湖的部分地區。隔著長江,對岸就是侵華日軍大本營、汪偽政權“首都”所在地——南京。地區橫跨蘇皖兩省,面積約2500多平方公里,抗戰時期人口約150多萬,位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皖江抗日根據地和淮南抗日根據地之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這里也是蔣介石政權多年重點經營的一個地區。特殊地理位置決定了特殊斗爭形勢。這里盤踞著日偽頑三股勢力,他們既盤根錯節、勾結反共,又各懷鬼胎,明爭暗斗。因此,新四軍及抗日民主政權如何生存發展,做到放手發動群眾,開展對敵斗爭,是當時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皖南事變后,在劉少奇、陳毅同志的領導下,新四軍根據地實行黨政軍一元化領導,各項事業打開了新局面。1943年初,戰斗在皖江地區的新四軍七師派時生、李巖、顧鴻等同志,調整了當地的黨組織機構,成立江和全行政辦事處,重組軍分區和地方部隊,由孫仲德同志任司令員兼政委。他們認真貫徹上級有關指示,總結經驗教訓,分析地情民意,深刻地意識到:在如此險惡的環境中,想要立足并發展,除了加強黨的領導,堅持武裝斗爭之外,正確執行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和策略,并靈活運用,也是十分重要的法寶。他們結合當地的斗爭實際,開展了有聲有色的統戰工作,書寫了可歌可泣的抗戰事跡。
做好當地上層人士的統戰工作
劉少奇在視察皖東抗日根據地時指出,“摒棄左傾關門主義,要敢于和當地的上層人物打交道、交朋友”。新四軍江和全地區的同志們牢記少奇的指示,以當地名門望族趙鵬程、馬獻龍等愛國人士為重點,采取建立“三三制”政權、選舉參議會等形式,把他們置于當地抗日救亡運動重要地位,發揮他們對地方情況熟悉、與社會聯系廣泛的優勢,最大限度地團結當地開明鄉紳、工商文教界頭面人物,并委派了秘書陳煉九、財糧科長程效剛、文教科長江天塹等黨員骨干充實要害崗位,成立了貨檢處、稅務局等機構,積極開展籌款捐糧、減租減息、宣傳動員等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趙鵬程的事例。
趙鵬程在江和全地區赫赫有名,還是當地青幫頭領,被尊稱為“趙二爺”。經過黨的教育和指引,趙鵬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了一名對外以非黨人士身份活動的“特別黨員”。他積極利用青幫開展統戰工作,在斗爭中做出了獨特的貢獻。一次,當地敵特分子企圖搞武裝暴動,他安排青幫弟子做耳目,獲悉后立即上報,使這個特務組織被一網打盡;他通過幫會關系,安排一名弟子擔任敵占區商會會長,在敵占區集鎮征收到可觀的工商稅收,轉交給了新四軍;他還精心挑選一支采購隊伍,憑借黨的秘密關系以及青幫在各地的聯系,喬裝打扮,深入敵人占領的南京、蕪湖、上海等城市,與日偽的軍警憲特斗智斗勇,采購了電臺、炸藥、雷管、馬達等大批根據地急需的軍用物資。在當時的新四軍各個部隊中,七師的富裕程度是出了名的,并向延安總部、新四軍軍部和兄弟部隊支援了大量的財物糧食。為此,七師黨委根據政委曾希圣的建議專門為趙鵬程做壽,充分體現了黨組織對他的信任和器重。1961年,海燕電影制片廠根據這些事例并結合其他有關事跡改編拍成電影《五十一號兵站》。
爭取當地刀會組織
壯大人民抗日武裝
刀會是當地的一種群眾武裝和幫會團體,有很深的社會基礎。刀會的基層會員多數為當地的貧苦農民。他們被日偽頑以及土匪欺侮怕了,聚集在一起,練拳習武,開設香堂,以求自保。但是,由于刀會
的會長、堂主等首領長期為封建勢力把持,使刀會變成為一個黑社會性質的團體。他們常被敵人利用對付新四軍及當地的抗日民主政權,具有較強的破壞性,對我們發動群眾,開展對敵斗爭極為不利。經過了幾次接觸,黨組織提出“發展一個黨員,建立一個支部,改造一個堂口”的統戰策略,在摸清刀會內幕情況后,依靠黨的力量,將那些有思想覺悟、具備入黨條件的會員發展為黨員,建立支部。隨后,團結發動群眾,尋機把那些頑固與我作對的刀會及堂主孤立、排擠,甚至打掉,逐步形成以黨支部為領導核心的刀會組織,將刀會改造成黨領導下的民兵組織,壯大當地的人民抗日武裝力量。
經過細致周密的統戰工作,江和全地區的幾十個分堂均為我方領導或控制,并公推了黨員楊銘同志擔任刀會的聯合堂主。許多刀會會員配合我軍,在當地反“掃蕩”、反“清鄉”、反“摩擦”的斗爭中,擔負堅壁清野,押運物資,護送傷員,協助戰場警戒,看守俘虜,防諜反特,掩護主力部隊作戰等任務,一些會員還在戰斗中光榮犧牲。經過教育啟發,相當數量的刀會會員激發了階級覺悟和愛國熱情,懂得了為誰扛槍打仗的道理,紛紛要求參加新四軍。到抗戰勝利時,新四軍江和全地區的部隊已由1943年春1000多人,壯大到5000多人。
建立“兩面政權”
開展隱蔽斗爭
所謂“兩面政權”是當時抗日根據地適應特殊斗爭形勢而采取的特殊政權組織形式,陳毅同志曾形象幽默地將之比喻為水蘿卜——“白皮紅心”。在日偽頑勢力較強的游擊區,新四軍江和全地區的同志把爭取敵偽基層政權的官員作為統戰工作的重點,利用他們交際面廣、八面玲瓏的特點,讓他們與敵人進行巧妙周旋,為我方所用。在具體工作中,堅持正面教育引導,宣傳團結一致,抗日救國的道理,講解當前的形勢。經過我方政策攻心,當地多數鄉鎮官員均能做到真心向我,與敵人敷衍應付。與此同時,在不損害我方大局的前提下,適當照顧他們的一些利益,滿足他們的一些要求,以顯示我方的合作誠意。例如,國民黨和縣政府縣長朱以防希望與我方合作,但又怕上司追查,恰逢日軍進攻當地國民黨軍防區,我方便同意他將縣政府搬到根據地辦公,我方也得以借國民政府“正統”地位對該地區實行管理。對堅持與人民為敵的“鐵桿”漢奸和頑固分子則堅決懲治,以儆效尤。例如,當地一個集鎮上駐扎了一支偽軍,一貫作惡多端,魚肉鄉民。江和全地區新四軍偵察員經過周密偵察,利用趕集,潛入鎮上,當場擊斃了該據點的偽軍頭目,然后乘亂安全撤退。此事震懾了當地被稱之為“鬼子媽媽”的偽鄉長周玉英,她主動聯絡新四軍,表示要將功贖罪。后來,她就經常為新四軍提供情報,掩護地下黨在她的地盤籌糧籌款、偵察敵情等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
發揮統戰優勢
分化瓦解敵軍
1944年下半年,隨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節節勝利,侵華日軍呈現日薄西山之勢,偽軍惶惶不可終日,而國民黨頑軍也日益顯露出反共一面。面對新的斗爭態勢,新四軍首長指示,要咬緊牙關,不怕承擔風險,發揮黨的統戰工作的威力,加大對敵人內部情況的了解,開展分化、瓦解、爭取敵軍的工作,奪取抗戰最后勝利。在具體策略上,對頑軍政治上采取攻勢,軍事上采取守勢,既斗爭又聯合,迫使其抗戰到底,集中力量打擊日偽勢力;在對日偽勢力斗爭中,采取利用矛盾,區別對待,各個擊破的方針。例如,當地日軍翻譯官陳翼曾是青幫的弟子,經過地下黨組織的啟發教育,促成了他的轉變,曾多次把日軍“掃蕩”根據地的情報密送我軍;又如,當地有一個偽軍隊長叫薛漢昭,在家鄉參加過抗日游擊隊,后來因怕吃苦,退出隊伍后當了偽軍,被調防到江和全地區,卻一直不被鬼子信任,十分郁悶。隨著形勢的變化,他又想重新歸隊,我軍經過慎重研究,認為此人當偽軍后基本上沒做過壞事,存在轉化的可能,于是安排了內線,密切關注他的動向,有針對性地開展反正工作,在黨的統戰政策感召下,薛率100多人槍投奔了新四軍;再如,我方利用創辦中立性報紙的有利條件,組織了“讀書會”等團體,以細雨潤物的方式在當地知識青年中宣傳進步思想,發展了一批秘密黨員,其中一位叫谷青的女青年,當時是國民黨江浦縣政府譯電員,她將手中密碼本復制了一份給我軍,使我方能及時掌握當地頑軍搞反共摩擦的陰謀。
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江和全地區的新四軍部隊及抗日民主政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成功地運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與策略,實現了喚起民眾,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堅持抗戰,保衛家園的目的,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后來,根據國共重慶會談紀要,江和全地區新四軍及黨政干部奉命北撤,并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第二十一旅,參加了偉大的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創建新中國建立了功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