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龍旗悲歌
龍旗悲歌
作者: 吳殿卿 責任編輯:黨亞惠 來源:《鐵軍》 日期:2015-11-10 瀏覽次數:7830
在歷史名城威海市的海港碼頭,停泊著一艘雄偉的戰艦,旗桿上獵獵飄動的黃底青龍旗告訴人們,這是一艘早已退出歷史舞臺的戰艦——大清國海軍北洋艦隊旗艦“定遠”號的復制品。
“定遠”艦——中國人自主購買的第一艘鐵甲艦
“定遠”艦是1885年從德國駛抵國內,納編為大清國海軍戰艦的。在此前近50年的時間里,妄自尊大的清政府,遭到英國、法國、日本等海上列強一次次明火執仗的入侵,日趨嚴峻的“堅船利炮”威脅,加之太平天國起義,大清“老佛爺”終于接受了先是林則徐、魏源,繼而丁日昌、李鴻章等朝廷重臣、“洋務派”首領“師夷長技以制夷”、創辦西式海軍的奏章、諫諍。于是,選派學子出洋留學,拿出巨款購買外國船炮。
然而,由于執掌軍務、籌辦海軍的人不懂科學技術、船舶知識,耗費巨資購得的艦船,不是船小炮大的“蚊子船”,就是質次價高的“拼裝貨”,與洋人的“堅船利炮”相去甚遠。一次又一次上當,付出高昂的學費后,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清醒了,決計撇開試圖壟斷中國購船大權的英國人赫德和洋商,親自主持購買艦船。
1879年底,李鴻章以清朝政府的名義把購船任務交給了駐德公使李鳳苞和使館二等參贊徐建寅。李鳳苞、徐建寅熟悉造船技術,了解世界各國海軍艦艇、裝備發展的形勢。接受任務后,李、徐兩人跑遍了英、法、德等國,經過半年多的考察、比較,李鳳苞在1880年12月2日與德國“伏爾鏗造船廠”簽署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份自主購買戰艦的合同,即鐵甲艦“定遠”號的建造合同。5個月后,李鳳苞又受命簽約訂造了相同型號的第二艘戰艦(即“鎮遠”號)。合同簽訂后,為確保建造質量,清廷派出劉步蟾、魏瀚等多人住在德國,專事監造同時學習相關技術。
按照合同規定,“定遠”艦及“鎮遠”艦,應于1884年春夏交付中國。這年年初,法國海軍艦隊已開赴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此前,法國陸軍已向駐防越南的清軍發起進攻)。中法海戰蓄勢待發。于是,總理衙門急電李鳳苞,命將已完工的“定遠”艦、“鎮遠”艦迅速駛回,以應對戰局。但德國政府擔心“背法自累”,以“局外中立”為借口,拒絕按期交付。直至翌年中法戰爭結束,德國“伏爾鏗造船廠”才將兩艦交付中國。
1885年7月初,“定遠”艦與“鎮遠”艦一起從德國啟航,經過近三個月的漫長航行,10月底抵達天津大沽口。由此,“定遠”艦編入了籌建中的北洋水師,正式升起了既是國旗又是軍旗的黃底青龍旗。
“定遠”艦長90.96米,寬19.51米,排水量7335噸,航速14.5節,馬力6000匹。裝備各型火炮22門,四門主炮口徑達305毫米;艏艉各一門150毫米的鋼箍套炮,有效射程達1.1萬米;設魚雷筒三具。附小魚雷艇兩只,小輪船一只。軍艦裝甲全部用“鋼面鐵甲”,炮臺裝甲355毫米,兩舷裝甲304毫米,甲板裝甲75毫米。艦員編制定額329人,此外還有根據任務需要配備的陸戰隊官兵及軍樂隊。
清朝政府對“定遠”艦的購進高度重視。不僅破天荒地在“定遠”號及其姊妹艦“鎮遠”號兩艦艏艉加裝了“五爪龍”的紋飾,而且幾乎是在這兩艘戰艦抵達國內的同時,慈禧太后發布懿旨決定設立海軍衙門,任命醇親王奕譞總理海軍事務,慶郡王奕劻和李鴻章為會辦,并規定由李鴻章“專司其事”,即實際主持一切。時過不久,又旨準李鴻章“鐵甲艦來華必有精利快船輔佐巡洋”的奏請,購進了一批輕型巡洋艦。這樣,經過幾年經營,北洋海軍成為中國第一支近代意義上的海軍。“定遠”艦被定為北洋海軍旗艦,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為號令艦隊的“督船”,留學英國的優秀學員、右翼總兵劉步蟾兼任“定遠”艦管帶。
此后很長一段時間里,“定遠”艦作為北洋艦隊的旗艦,每年都率領著北洋海軍的艦艇編隊,巡弋在北起海參崴南至香港、新加坡的廣大海域。藍天碧海間的獵獵龍旗,昭示著大清國海軍力量的存在。國人自詡、一些國家也承認:“那是一支亞洲第一、世界第六(有謂“第四”)的海軍。”
“定遠”艦——日本軍國主義的目標艦
北洋艦隊軍事實力的迅速增強,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一些國家的關注。對中國領土覬覦已久的日本,更是寢食不安。
從“定遠”艦納編開始,日本政府就明派特使暗用間諜,極力窺探北洋艦隊的實力。在一切手段用盡,仍感不足的情況下, 日本政府以聯合艦隊司令伊東佑亨的名義,冠冕堂皇地邀請丁汝昌率“定遠”號等艦艇編隊訪問日本。毫無戒心的李鴻章慨然應允,光緒皇帝也認為是向鄰國炫耀實力、予以“震懾”的好機會。于是,1886年8月初,丁汝昌率領著“定遠”、“鎮遠”等五條主力戰艦,抵達日本長崎港。
邀請“訪問”本身即是一個陰謀。所以,接待異乎尋常地“熱情、隆重”。整個碼頭,不僅從陸地到軍艦全都掛滿五顏六色的彩旗,日本的軍艦還在艦艉掛上了大清國的“龍旗”。參訪軍艦官兵被作為貴賓接待,丁汝昌則幾乎享受了國家元首的禮遇。然而,與如此熱情接待極不相稱的是,幾天后中國水兵上岸觀光、購物時,連續受到日本警察、居民的毆打。特別是8月15日這天,中國水兵在街頭無端受一群流氓挑釁、圍攻后,又遭到了數百名日本警察突然襲擊,結果中國水兵死5人、傷44人、失蹤5人,史稱“長崎事件”。事件一出,日本政府當然要上艦“看望”“道歉”,登艦對“定遠”艦等訪日各艦船的技術性能、火力,官兵實力等,進行摸底。
在全面了解“定遠”、“鎮遠”等北洋海軍戰艦性能、火力后,日本政府震驚了。不過,他們沒有因受“震懾”而止步,而是進一步加快了侵華準備的腳步。1887年初,日軍參謀本部情報局局長小川又次大佐擬定《征討清國策》,明確提出了五年內(1892年前)完成對華作戰準備的目標。同年3月,天皇諭令從皇室內庫撥款30萬日元,作為海防補助費,全國貴族和富豪也競相捐款,為擴充海軍籌資。更甚者,自翌年始,日本軍費逐年增加,從占國民收入的10%一路猛增到30%,后又增加到41%。他們運用這些經費自造和購買了火力超過“定遠”艦(主炮305毫米)的“松島”號、“嚴島”號、“橋立”號(主炮320毫米)等多艘戰艦。從建造中國“致遠”艦的英國造船廠購買了在“致遠”號基礎上完善、改進的“吉野”艦。
與此同時,日本海軍以大清國海軍為假想敵,以“定遠”艦、“鎮遠”艦為打擊目標,持續地進行思想灌輸和軍事演習。軍校學員和海軍官兵把“打沉定遠艦”作為日常生活中互祝共勉的用語,兒童玩耍也做“打定遠艦”的游戲。一時間,日本朝野、舉國上下,從精神到物力都在致力于一個目標:打掉“定遠”艦,進攻大清國。
“定遠”艦——英勇殺敵終至沉沒的旗艦
然而,在日本緊鑼密鼓的擴軍備戰,立誓打掉“定遠”艦的時候,清政府在干什么呢?
在擁有了“定遠”、“鎮遠”等戰艦,特別是又購買了部分巡洋艦后,清廷認為其軍事實力已“足可扼守海口”,確保京津門戶“深固不搖”。于是在1888年北洋海軍成軍后,便逐年減少對海軍的撥款。此后數年內,不僅再沒有購進新的先進的艦船,已有的戰艦也開始因經費短缺、管理松弛,而日趨失修。與此同時,把以擴充海軍名義籌集的大量經費耗費在光緒皇帝婚慶、慈禧太后祝壽和重修清漪園(頤和園)上。大清國海軍一步步走著下坡路。
日本政府經過數年的苦心經營,自覺海軍實力已超過中國海軍。1894年(農歷甲午年)7月,他們迫不及待地動手了。
這年年初,朝鮮爆發了“東學黨”農民起義。應朝鮮政府請求,清政府派兵“代為戡亂”。當中國運兵艦船返航至豐島附近海面時,待機尋釁的日本海軍突然發起攻擊。缺乏戰斗準備的北洋艦隊運兵艦船倉促迎敵,結果造成多艘艦船傷沉,官兵傷亡近千人。史稱“豐島海戰”。
初戰獲勝,日本朝野如打了一針興奮劑,個個亢奮異常。8月1日,日本天皇大著膽子向清朝政府發出《宣戰詔書》。中日戰爭全面擴大了。
9月17日上午,北洋艦隊在黃海大東溝海面進行例常戰斗操演。10時,操演行將結束,部隊開始準備午飯。“定遠”艦瞭望哨突然發現西南方向升起簇簇黑煙。仔細觀察,知是大隊日軍戰艦迎頭駛來。接受豐島失利教訓已有所警惕的提督丁汝昌,當即命旗艦“定遠”號發出信號,命令各艦發動機器,準備戰斗。繼而,“定遠”、“鎮遠”、“致遠”、“靖遠”等10艘戰艦,以鐵甲艦“定遠”號、“鎮遠”號居先,依序編成五疊雙縱陣,緩緩前進,向南迎敵駛去。
中日兩支艦隊越來越近。丁汝昌“遙望倭船作一字豎陣來撲”,料敵企圖直取中間,迅疾決定“以鎮遠、定遠兩鐵甲居中,而張左右翼應之”。日艦只相隔5000多米了,劉步蟾一聲令下,“定遠”艦首先打破沉寂,305毫米主炮發出第一炮。接著,“鎮遠”、“致遠”等北洋艦隊各艦主炮一齊向日艦開火轟擊。日軍“松島”、“吉野”等各艦一邊憑其航速優勢迅速調整陣勢,一邊向北洋艦隊旗艦“定遠”號和火力較弱、防御能力較差的“超勇”號、“揚威”號,迅猛射擊,“世界史上第一次蒸汽機艦隊海戰”,在黃海海面打響了。
下午1時許,日艦炮彈擊中了“定遠”艦瞭望臺。正在指揮作戰的丁汝昌被爆炸的氣浪掀落下來,身負重傷。但他拒絕進艙躲避,令“定遠”艦管帶劉步蟾代為指揮,自己坐在甲板上“激勵將士,同心效命”。“致遠”艦管帶鄧世昌,在戰艦屢受重創、彈藥罄盡、自身難保的情勢下,為保護旗艦“定遠”號,下令開足馬力,向敵“吉野”艦徑直撞去……
下午4時,日軍旗艦“松島”號被“定遠”艦擊中,甲板上烈火熊熊,官兵近百人斃傷。日軍受重創的五艘戰艦相繼撤離戰場。這時,北洋艦隊“超勇”、“致遠”等艦先后在戰斗中沉毀起火,“濟遠”艦管帶方伯謙、“廣甲”艦管帶吳敬榮,見形勢險惡,下令逃離戰區,在原作戰海域的中國戰艦,只剩“定遠”、“鎮遠”兩艘鐵甲艦。并且,“定遠”艦已中彈159發,死傷55人,多數炮被擊毀。“鎮遠”艦也洞穿多處,20多門炮僅3門炮尚能發射,彈藥也所剩無幾。但兩艦雄風猶在。面對5艘日艦團團圍定、輪番攻擊,“各將弁誓死抵御,不稍退避”,一次次重創敵艦,其頑強的戰斗精神,令日軍畏怯、膽寒。伊東佑亨見天色已晚,且北洋艦隊“靖遠”、“來遠”等艦已修竣歸來,再不敢戀戰,遂匆匆撤離戰場。
戰后,曾目擊海戰實況的英國遠東艦隊司令斐利曼特說:“是役(黃海海戰)也,無論噸位、員兵、航速、或速射炮、新式艦,實以日本艦隊為優。”日艦之所以“不能全掃乎華軍,則以有巍巍鐵甲船兩大艘也。”
然而,決定戰艦命運的畢竟不是戰艦本身。
戰斗結束后,“定遠”艦進入旅順船塢修理。由于損毀嚴重,修理工程進展緩慢。直至11月初,日軍在遼東半島大舉登陸,仍未竣工。當月中旬,“定遠“艦才在丁汝昌的統一指揮下,與“鎮遠”、“濟遠”等艦一起抵達威海港。
1895年1月25日,日軍3萬余人在膠東榮城登陸。爾后兵分兩路進逼威海。30日,日軍向威海衛南幫炮臺發起攻擊。在攻打南岸制高點摩天嶺炮臺時,劉步蟾奉命率“定遠”艦至南岸附近發炮助戰。全艦官兵與“鎮遠”艦及駐守炮臺的陸軍密切配合,給日軍以大量殺傷,日軍少將大寺安純被當場擊斃。但終因眾寡懸殊,炮臺被日軍攻占。2月4日夜,日軍派出其“第九號”魚雷艇偷襲威海港內戰艦。“定遠”艦被魚雷擊中。之后,為保全“定遠”艦,丁汝昌命劉步蟾率艦沖出威海灣,向煙臺方向突圍。因受傷進水太多,“定遠”艦駛出港灣不遠便擱淺在劉公島以東的淺灘上。
2月10日下午,局勢進一步惡化,威海陷落、北洋艦隊覆滅已成定局。眼看“定遠”號將淪入敵手,劉步蟾含淚下令點燃了“定遠”艦的彈藥艙。隨著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威名遠震、令敵膽寒的“遍地球第一等之鐵甲艦”,緩緩地沉落入滾滾波濤間。
“定遠”艦管帶劉步蟾,是大清海軍不可多得的優秀人才。史書上說,他“才明識遠,饒有干略”,在北洋海軍創建中敢于任事,“一切規劃,多出其手”。當年他以“監造”的身份參與了“定遠”艦建造的全過程,并與“洋員”一起遠涉重洋把“定遠”艦駕駛回國。爾后,他以管帶職與“定遠”艦相伴10年。他愛艦如命。戰前,他已莊嚴宣誓:“茍喪艦,必自裁。”而今望著“定遠”艦沉落的海面,劉步蟾欲哭無淚。當夜,他決然服毒,履行了自己的誓言,是年43歲。
翌日,提督丁汝昌也服毒自殺。
寒來暑往,潮起潮落。歷盡滄桑的中華民族沒有忘記甲午戰爭。經過軍史、戰史、艦船史等各方面專家的共同努力,“定遠”艦于2005年復制成功。巍然聳立的紀念艦“定遠”號,是一曲沉重的歷史悲歌,獵獵龍旗如泣如訴地向人們述說著當年的輝煌和敗落,以及那些不堪回首但不可忘卻的屈辱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