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羅平:世紀回眸動真情
羅平:世紀回眸動真情
作者: 趙東云 責任編輯:黨亞惠 來源:《鐵軍》 日期:2015-11-06 瀏覽次數:7840
在安徽地方黨史的一些重大事件中,“羅平”這個名字經常被人提及。2013年初,在一次對百歲老人李廣濤的采訪中,得知年長他兩歲的羅平老人仍然健在,而且就在同一座城市。仲夏的一個晌午,筆者對老人進行采訪。在那簡陋狹小的客廳里,這位飽經風雨滄桑的世紀老人,向筆者談及自己投身革命的崢嶸歲月……
新四軍老戰士羅平百歲壽誕
雙河暴動風雷激
1912年1月,羅平出生于合肥長豐下塘集翟家圩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家中兄妹六人。11歲時,父親將他送進私塾,期望他將來有出息。由于羅平好學上進,幾年下來,竟能自己辦學,教鄉鄰子弟和農友們讀書識字了。
羅平所處的時代,正是一個風云激蕩的時代,初是軍閥混戰,再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國共合作進行北伐戰爭,接下來是蔣介石背叛革命……這些都給青少年時期的羅平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羅平的家鄉合肥、壽縣一帶,早在1923年就有了共產黨的早期組織。1930年,經合肥城內正誼中學的高朋業介紹,羅平加入了共青團,不久他在合肥北鄉建立了當地第一個團組織并擔任書記。
1932年4月初,震撼皖中的雙河暴動爆發,羅平滿懷激情地投入到這場革命斗爭。4月7日,在黨團組織的領導下,在北鄉游擊隊、赤衛隊、紅槍會的武裝保護下,1000余名群眾舉行了暴動,還有不計其數的農民自發參加扒糧行列。4月12日晚,數千名扒糧群眾再次行動,首先從崔瓦房、白小河、造甲店三處同時展開,直到下塘集附近的榮家崗、松樹崗、馬家崗等地,參加扒糧的群眾人山人海,達萬余人。群眾發動之廣泛,規模之大,在合肥地區前所未有。這次斗爭持續了三天三夜,在縱橫十余里的北鄉,所有大地主的糧食都被扒光了,還奪取了一批槍支彈藥,革命風雷震撼了合肥北鄉。
羅平回憶說,暴動發生后,國民黨反動派調集了大批軍隊、民團,對革命群眾進行野蠻鎮壓。由于敵我力量懸殊,暴動最終失敗。羅平和暴動領導人李星三、徐夢觀突出重圍,向合肥潛行。當行至下塘集東北的陶旗桿村時被抓,由于中心縣委積極營救,三人方脫險。
“皖西事件”教訓深
羅平和李星三、徐夢觀脫險后,來到吳店附近的孫石坑村,找到時任團特支書記張開和家。過了一些天,傳來崔筱齋、劉宏勛英勇犧牲的消息,羅平痛心不已。崔筱齋是當地黨的創始人,在群眾中深孚眾望,劉宏勛是合肥北鄉游擊隊長,作戰勇敢頑強。二人的犧牲,是合肥地區革命斗爭的重大損失。
回到合肥城內,羅平被留在團中心縣委,從事地下革命工作。在合肥工作剛剛一個月,就遭遇了“皖西事件”。
1931年4月,張國燾到鄂豫皖蘇區后,全面推行“左”傾機會主義路線,對曾為創建和鞏固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作出重大貢獻的許繼慎、舒傳賢等領導人進行殘酷打擊,并將許繼慎、舒傳賢迫害致死。
1932年6月,鄂豫皖中央分局派吳醉松到合肥“肅反”,凡與許繼慎、舒傳賢有關系的,統統以“改組派”、“第三黨”、“AB團”等罪名加以逮捕、迫害。李希圣、薛成、徐夢觀、張建之等中共皖西北中心縣委的領導干部慘遭橫禍。回顧這一段歷史,羅老痛心地說,這些同志都是對黨忠誠、久經考驗的革命者,他們沒有死在敵人的屠刀下,反而被自己同志殺害,真是令人痛心啊!
“肅反”余波未平,又一次更大的災難降臨。
1932年9月,叛徒陳仁(原安徽團省委書記)帶著國民黨特務由蕪湖撲向合肥,抓到合肥團中心縣委宣傳部長張宅中。張宅中因在“肅反”中受到批評,此時便出賣靈魂,供出了許多黨的秘密。很快,黨的秘密活動地點美林書店、同德藥房被查封,中央交通員陶秉哲、合肥中心縣委書記程明遠、軍委書記李星三、組織部長余光、宣傳部長李子芬、顏文龍、侯曙光等黨團骨干23人悉數被捕,羅平也在被捕之列。
至今,羅平仍記得他被捕時的情形。那天早晨他睡覺剛起床,張宅中就來了,后面跟著一個陌生人。張宅中指著來人介紹說:“他是中央巡視員陳仁,我們有一點事要跟你講。”羅平就和他們到外面一家早點鋪準備吃早飯,這時圍上來幾個便衣特務。
這次事件,對合肥地區的革命影響極大,黨團活動幾近停頓。
大別山區烽火燃
1936年3月,羅平出獄后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系,經人介紹,先后到張治中辦的黃麓師范附小和馮玉祥辦的園山學校教書。在此期間,羅平參加了上海各界救國會黃麓分會,當時,同在黃麓師范教書的李廣濤也參加了救國會。1937年5月,羅平與李廣濤先后前往上海,并參加了由張勁夫組織的‘山海工學團’學習班。七七事變后,他經李克農介紹去了延安。
1938年3月,羅平受命從延安到六安,從事青年工作。當時中共安徽工委領導人曹云露、張如屏正在六安恢復黨的組織,建立統一戰線,開展抗日救國運動。曹云露介紹羅平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不久,六安縣青年抗敵協會成立,羅平擔任理事長。六安城鄉的廣大青年在縣青抗的帶動和影響下,迅速投入到抗日救亡運動中。當時活動在城關的青抗會員約500人,根據個人專長,編入歌詠隊、宣傳隊、劇團等,每天到六德公園集合,然后分赴街頭巷尾進行抗日宣傳活動。
縣青抗還派儲鳴谷同志到六安南鄉發動青年,組織起一個大隊的武裝。這年秋天,羅平兼該大隊副大隊長。這是地方黨領導的—支抗日力量,以后大部分人員編入新四軍第四支隊。
在組織六安青年抗協的同時,還召集本地青年和流亡青年20多人,成立青年戰地服務隊,羅平兼任隊長。這年5月,報經省動委會批準,服務團改為省動委會第38工作團,羅平任團長,陳世新任副團長。
1938年8月,日軍占領六安縣城和張家店等地,羅平帶著第38工作團挺進六安東南鄉,開展抗日宣傳工作。回憶當年的抗日情形,羅老眼中仍飽含激情。當時正值盛夏,赤日炎炎,而抗日青年們卻毫不畏懼。一次,工作團從早到晚連續翻越長嶺、掛龍尖兩座大山,上上下下的路途綿延30多公里,團員們身背長槍、行李,汗流浹背,但沒有一人叫苦,個個精神振奮,斗志昂揚。目睹此情此景,站立山巔的羅平隨即口占一絕:“炎炎烈日似盤場,涉水登山斗志昂;敵后進軍憑赤膽,抗倭救國保家鄉。”
“革命要有一個家”
1939年初,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在重慶召開,會上確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動方針,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面臨著嚴峻挑戰。安徽省動委會、工作團的工作越來越難做,特別是繼任安徽省主席李品仙,積極推行頑固政策,不斷制造磨擦,限制抗日活動和共產黨領導的新四軍、游擊隊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在大別山堅持斗爭的數千名地下黨員、革命青年被迫轉移到皖中、皖東新四軍控制地區。
羅平來到皖東之時,正是皖東抗日根據地創建初期。1939年冬,中原局書記劉少奇同志來到皖東,提出“革命要有一個家”,要求盡快創建根據地。1940年3月,新四軍攻克定遠縣城后,第一個縣級抗日民主政權誕生了,劉少奇派魏文伯當定遠縣長。組織上決定羅平擔任定遠縣三區(張橋)區長。定遠在日偽頑勢力的夾擊之中,生存之艱難可想而知,但羅平和戰友們堅持斗爭,在新四軍的大力支持下,根據地不斷擴大,后來成為津浦路西根據地的核心區域。
由于當時戰事頻繁,根據地依靠軍隊保護,地方干部、群眾對于擁軍優抗工作非常認真、熱忱。羅平回憶說,當時他們那個區各鄉都組織擔架隊、運輸隊、自衛隊和民兵隊,平時進行訓練,戰時為前線服務。擔架隊每甲都有一到兩副,出發時由區鄉干部帶隊,民兵保護,隨軍到前線將傷員及時抬送包扎所,再轉運后方醫院。
回憶往事,羅老對當年軍愛民、民擁軍的情景滿含深情。
1983年羅老離休之后,很少參加社會活動,也極少接受采訪,他一直住在合工大北區宿舍,時常在校園書卷氣息中散步,過著寧靜恬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