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我對甲午戰爭的一點認識
我對甲午戰爭的一點認識
作者:陳玉林 責任編輯:王月紅 來源:《鐵軍》 日期:2015-11-13 瀏覽次數:7828
去年是中日甲午戰爭120周年。甲午戰爭打了八個月,整個戰爭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在朝鮮半島及其海面進行,先有豐島海戰和成歡陸戰,后有中日陸海決戰的平壤之戰和黃海海戰。第二階段,從9月18日至11月22日,在鴨綠江北岸和遼東半島進行,主要有鴨綠江江防之戰和金旅之戰。第三階段,從11月23日至1895年3月29日,在遼東、遼南、遼河下游、山東半島及澎湖島進行,主要有遼東之戰、遼南之戰、遼河下游之戰和威海衛之戰。4月17日,李鴻章代表清政府在日本馬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宣告了中日甲午戰爭以中國失敗而告終。
這次戰爭使日本成為亞洲的戰爭暴發戶。首先日本向戰敗的中國索取賠款白銀2億兩,再加上贖遼費3000萬兩和威海衛日軍守備費150萬兩,共計23150萬兩,約合當時34725萬日元。另外,日本還從中國掠奪了大量的物資,包括艦艇、輪船、汽船、軍港設備、機器、槍炮、彈藥、金銀、糧食、文物等等,價值至少1億多日元。而日本政府當時的年度財政收入才8000萬日元。這一仗使日本發了大財,更加刺激了他對外侵略擴張的野心,不斷擴軍備戰。而清政府為償付日本的巨額賠款,只能向西方列強大舉借債,甲午戰爭后,先后向俄、法、英、德四國三次大借款,總計為3億兩銀,連本帶利共6億多兩。這三次外債的償還期,或36年或45年,都附加了苛刻的條件,使中國處于列強的壓榨下,長期不能自拔。
豆剖瓜分、國將不國,何以圖存?這個問題,嚴重地擺在中國人民面前,給中國人民敲響了警鐘。甲午戰爭可以說是近代中華民族新覺醒的發端。中國是一個以農業宗法社會為根基的古老國家,歷代王朝莫不利用忠孝觀念維系自己的統治。盡管中國早已形成為一個多民族的統一國家,但人們的國家民族觀念都長期依附于農業宗法社會的古老范疇,直至鴉片戰爭以后,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才逐漸增添了若干新的思想內容。但這種意識形態上的轉變是非常緩慢的。甲午戰爭對于中國社會的震撼程度遠遠超過兩次鴉片戰爭和中法戰爭,中國人民的近代民族意識和國民意識,都是在中日甲午戰爭以后才明顯萌發增長。
如果從世界全局來考察,則甲午戰爭對整個國際政治格局的影響也是極為重大的。日本成為亞洲強國后,先與沙俄爭奪,繼與美國抗衡,引起了東方和西方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態勢的一系列變化。再就日本自身而言,甲午戰爭固然使其成為東方的暴發戶,一舉躋入列強圈中,但同時也從此走上了頑固不化的軍國主義道路,狂妄自大,不可一世,不僅使亞洲鄰國備受欺凌和戰禍之苦,而且也使日本人民歷經法西斯暴虐統治,甚至充當炮灰,最后導致1945年8月的全盤慘重失敗,把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行徑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甲午戰爭以后50年的歷史,正如過世的日本實藤惠秀教授所說:“從甲午戰爭到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的50年,是中日關系最惡劣的時代。就1937年開始的八年侵略戰爭而言,日本軍國主義者蹂躪中國廣大幅員要地,殘殺至少1000萬中國人,損毀500億的財產,對日本人來說,這是一個無面目見中國人的時代。”中日甲午戰爭的歷史告誡日本,選擇窮兵黷武、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雖可能得逞一時,但最終將會將國家和民族帶入毀滅性的深淵。戰爭確實使日本曾經連連受益,但當今世界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中國正在崛起,任人宰割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日本膽敢侵犯中國,等待它的是毀滅性的打擊。
對中國來說,甲午戰爭喚起了中國人民的國家和民族意識,認清了清政府的賣國本質和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激發了民族的覺醒。甲午戰爭使許多中國人認識到國家腐敗和落后必然要挨打的道理。我們今天一定要牢記歷史教訓,增強憂患意識,萬眾一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增強綜合國力,建設強大國防,使中國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作者為解放軍空軍退休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