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感懷新四軍 > 城垛的霞光
城垛的霞光
作者:章熙建 責任編輯:王月紅 來源:《鐵軍》 日期:2015-11-13 瀏覽次數:7823
1945年9月6日,在圍殲偽二十八師的淮陰戰役中,新四軍戰士徐佳標背插紅旗率先登上南門城墻,在攻城突擊隊遭敵暗堡火力壓制的危急關頭,毅然以血肉之軀封堵敵人槍眼……
雁陣穿空,鳴聲如笛。我在聆聽一曲穿越時空的裂石驚弦:生命鋪展19個年輪,軍旅跋涉19輪月圓,兩個奇數在彈雨硝煙中疊合,閱盡滄桑的城垛從此擁有一束不眠霞光。那是一個抗戰勇士的生命綻放。
歷史回放一個悲壯瞬間。1945年9月6日黃昏,淮陰戰役總攻沖鋒號驟然響起,新四軍三師十旅旅長劉震,急步攀上剛攻克的炮樓頂層。就在他目光透過望遠鏡投向南城門的剎那,城垛下尺余的城墻突然磚落洞現,炙烈火舌旋即噴瀉而出。攻城勇士們近距離遭遇猛烈彈雨,猝不及防如刈草般倒下。
然而,城頭陡然出現驚天逆轉:一個背插紅旗的新四軍戰士縱身一躍,牢牢掛在城垛上,整個身軀如同鐵閘封堵槍眼。陣地上霎時殺聲震天,遲滯的突擊隊風卷殘云般沖上城樓。
淮陰即克,但旅長卻雙眉緊蹙肅然不語。緊隨身后的作戰科長輕聲報告:“是特務團徐佳標。”
這個春日黃昏,我佇立古淮陰高聳的城墻下,追尋的目光久久凝落于“佳標門”三個隸書大字。我在試圖深度讀解那一束短暫而壯美的生命綻放。
時光回溯到1943年冬,灌河匯入黃海的小漁村,17歲的少年正幫著母親補織漁網。突然村口傳來一陣嘈雜聲,幾個破襖裹身的鄉親抬著一個人向他家急奔。恍如晴天霹靂,竟是被強征修工事的父親遭到鬼子兇殘毆打,重傷的父親沒進家門就咽了氣。
飛來橫禍讓這個苦苦支撐的家庭陷入絕境。轉眼到1944年新年,父親墳堆新土未干,兇神惡煞的偽保長再次上門,強令少年頂替父親去給鬼子修炮樓,否則就抓人燒屋。少年雙拳緊攥,悲憤填膺。當夜風雪突降天地蒼茫,少年攙扶母親匆匆踏上了逃亡路。
數日后,母子倆輾轉到洪澤湖南岸。顛沛流離加上饑寒交迫,孱弱的母親終于病倒,暫時棲身村頭一間破工棚。那個雪霽日朗的清晨,鄉親們歡送一支抗日武裝開赴前線。母親拽緊少年跌跌撞撞地沖出工棚,沖著一個軍人撲通跪倒,涕泣如雨地反復說一句話:讓娃兒當兵打鬼子!晌午時分,母親被安置去了婦救會,換上一身新軍裝的少年,則在士兵冊上歪歪扭扭地填寫姓名:徐佳標。此刻他才朦朧得知,他們遇到的福星,是新四軍三師十旅特務營二連,而攙扶母子起身允諾少年參軍的,正是連長宋傳海。
時隔一年半后,營長宋傳海與班長徐佳標同在淮陰戰役中犧牲。只是此刻的宋傳海并未想到,他危難之際帶有責任性質的俯身攙扶,竟然催生出一個驚天動地的英雄。史料記載,徐佳標,新四軍三師十旅特務團班長。1945年9月6日在圍殲偽二十八師的淮陰戰役中,徐佳標背插紅旗率先登上南門城墻。在攻城突擊隊遭敵暗堡火力壓制的危急關頭,負傷的徐佳標毅然以血肉之軀封堵敵人槍眼,為突擊隊成功登城贏得戰機。新四軍三師追授徐佳標“淮陰戰斗英雄”稱號,他生前所在班被命名為“佳標班”,淮陰城南門被命名為“佳標門”。
一份《淮陰戰役決心圖》,我得以拉近視距研讀這場戰役的概貌。淮陰,是連接蘇北與淮北的戰略樞紐、貫通南北運河的咽喉。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盤踞淮陰的偽二十八師師長潘干臣將近萬兵力收攏整編,并于周邊廣筑炮樓、地堡,以圖負隅頑抗。淮陰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四道城門均為甕城門,城墻高七八米,城頭筑有隱蔽射擊的城垛。環城墻以護城河、炮樓及火力配置,構筑堅固的防御體系。正緣于此,新四軍三師下定決心,以十旅一戰克敵攻下淮陰城,徹底改變蘇皖敵后戰場的戰略格局。
凝眸作戰地圖縱橫交錯的紅藍箭頭,一束顫栗直貫我胸間。歷史總以無法測算的高差紐結某種輝煌:戰役價值與士兵忠誠的點面機理,幾乎懸空了本屬草根的英雄。唯留高聳斑駁的古老城墻,史詩般地訴說著英雄的生命原色——
古城墻鐫刻英雄的壯烈之躍。特務團南門攻堅戰打得異常慘烈,新四軍戰士冒著彈雨把云梯架上城墻,守敵的手榴彈就成串落下,戰斗幾近僵持。徐佳標就是在云梯被炸斷的瞬間,一個鷂子翻身躍上城頭,可沒等他站穩身,敵人的馬刀電閃一般橫劈過來,徐佳標雙腕齊斷栽倒在城垛凹槽里,但背插的紅旗仍獵獵飛揚。
暈厥僅在瞬間,徐佳標就在機槍爆響的一瞬驟然驚醒,他清楚一步之遙的暗藏火力點,是對我軍抵近攻城突施殺手的陰鷙險招。此時,英雄腰間還掛著僅剩的一顆手榴彈,但他已無法再拉弦擲出;墻下匍匐的戰友怒目圓睜,卻無法組織有效的火力壓制……就在扭頭的剎那,他目睹擎舉駁殼槍的營長宋傳海身中數彈仰面倒地。許是絕境催生驚人意志和力量,徐佳標怒吼一聲,雙臂鐵鉗般箍住城垛,整個身軀緊貼在城墻上堵住射孔。英雄的身體擋住了子彈。瞬間由此鑄成永恒。
古城墻見證英雄的淬煉之旅。1944年11月,新四軍三師組建特務團,徐佳標所在連隊被編為三營七連。短期整訓后,特務團在新四軍軍部駐地鹽城接受檢閱。首先展開投彈比武,只見一個中等個頭士兵上場,揚手就投出53米,之后四彈遞次增遠,最后一彈竟達59米;緊接著的器械操比武,士兵再次施展絕技,以五個“曲身上大回環”無對手奪冠;第三輪是沖擊中射擊,快步如飛的士兵手起槍落,數十米外懸掛樹枝的三根玉米芯頓時炸開了花。霎時,全場響起雷鳴般的掌聲。這個士兵就是入伍剛滿一年的徐佳標。從流浪少年到模范黨員、戰斗班長,徐佳標靠什么完成了非凡跨越?戰友們難以忘卻,月黑風高的夜晚,浪高流急的閘口……那些常人難以征服的險障,恰恰成為徐佳標砥礪鋒刃的磨刀石;阜寧戰役,徐佳標一桿槍彈無虛發,最后扔下炸了膛的步槍,以三顆手榴彈掀掉敵人兩座暗堡,赤手空拳繳獲三挺輕機槍,被授予“阜寧戰斗英雄”稱號。
古城墻綻放英雄的曇花之艷。1945年9月6日黃昏,淮陰攻堅戰以全殲守敵告終。紅旗插上城頭的一刻,指導員跪在徐佳標身前,只見英雄腹部被子彈打成蜂窩狀,但血紅的雙眸仍不屈地圓睜著。指導員把手伸進英雄鼓起的上衣口袋,赫然掏出一疊習字小楷。那一刻,指導員淚流滿面。這是徐佳標學字時,指導員即興默寫辛棄疾的《八聲甘州·夜讀李廣傳》:“故將軍飲罷夜歸來,長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識,桃李無言。射虎山橫一騎,裂石響驚弦……”這是一個才讀兩年私塾的新四軍戰士的生命絕筆。那個晚上連隊教唱《新四軍之歌》:“揚子江頭淮河之濱,任我們縱橫的馳騁……”徐佳標眨巴著眼睛,逐句逐字地求解歌詞的蘊意;他甚至在那個月朗星稀的夜晚,羞澀地袒露內心的秘密:故鄉灌河口有位美麗的漁家姑娘,他要練好字、多立功,打敗鬼子就回家娶她做新娘……然而,一切都伴隨英雄的縱身一躍,濃縮成璀璨炫目的曇花之艷!
再次回望英雄濺血的南城門。蒼穹深邃,殘陽如血。斜照射線把古城墻剪裁得擎天柱一般威武厚重。就在這一刻,我的瞳仁倏然折入一簇晶亮的斑斕光影,時而凝成規則浮游的心狀星斑,時而又如花瓣舒展紅暈漫洇,但變幻中始終噴吐著熾若燃燒的血色猩紅。那一瞬,一種重若千鈞的震撼令我幾近窒息,那是一個拜謁者內心世界的意念反射,抑或是不凡城墻寄寓著某種生命信息?我唯有垂首靜默而沉思。
走出草棚,少年篳路藍縷;躍下城垛,勇士化作長虹。雖然僅有19個月軍旅生涯,但徐佳標卻創造出人民軍隊兩項奇跡:以四次命名獲授予榮譽稱號最多,早黃繼光七年創舍身堵槍眼最早。
古老城垛深情銘記著英雄氣貫長虹的生命韶華,淮陰市人民政府在當年英雄們浴血奮戰的位置,修筑了淮陰攻城陣亡將士紀念亭,烈士徐佳標與他的營長宋傳海,共189位戰友于此安享虔誠的祭奠與追思。
歷史風云漫卷,淮陰古城曾直面多少英雄豪杰?但我此刻只為一顆璀璨不朽的流星而感動。我不知以英雄拙淺的學識,能否領悟詩人800年前壯懷激烈的語境,但我確信,他生命的鐘擺曾經執著地舒展一份家國情懷。只是一縷莫名的牽掛令我內心隱隱作痛:灌河口美麗的漁家姑娘,你是否知道國破山河碎的歲月里,有個癡情的俊武青年,把綿綿相思連同滿腔熱血,永遠傾灑在那座古老巍峨的城墻上!
那一刻,天曠地遠,清風如訴。時光冊頁掀過70年,我卻恍若置身硝煙彌漫的戰場,只覺英雄并未逝去,他就那么背插紅旗、英勇無畏地打我身側掠過,衣袂卷起一串天籟般的回響,那是辛棄疾穿越時空的悲壯長嘯——
紗窗外,斜風細雨,一陣輕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