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綿綿思念 > 站在陳毅銅像前
站在陳毅銅像前
作者:蘭善喜 責任編輯:魏冉 來源:《鐵軍》 日期:2015-12-24 瀏覽次數:7822
陳毅銅像
馬年一個陽光明媚的周日,我和戰友懷著激動而又崇敬的心情,相約來到位于贛粵邊三年游擊戰爭中心地帶的信豐縣參觀紅色景點。早就聽說信豐縣城中心廣場矗立著一座開國元帥陳毅同志的銅像,于是,我們在參觀了贛粵邊三年游擊戰爭紀念館后,欣然前往縣城中心廣場瞻仰陳毅同志的銅像。
陳毅元帥的銅像高約4米,銅像的基座高近3米,周長約18米,銅像的四周,種植了約400平方米的碧綠花草。元帥銅像身材高大魁梧,兩眼炯炯有神,俯視前方。北邊的小河緩緩流過,泛著漣漪。河岸生長著郁郁蔥蔥的竹林,微風一吹,飄來縷縷清爽,令人心曠神怡。
站在陳毅銅像前,元帥光輝的一生浮現在我眼前——1901年出生于四川樂至,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領導了1934—1937年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一支隊司令員,新四軍代軍長。解放戰爭時期,任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指揮了著名的孟良崮戰役和淮海戰役。新中國成立后,歷任華東軍區司令員兼上海市市長,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部長等職務。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1972年逝世。此時,我仿佛看到了70多年前,為了新中國的建立,項英、陳毅帶領紅軍指戰員在以油山為中心的贛粵邊與敵人英勇戰斗的身影,看到他們在那血雨腥風的日子里,不怕過著“糧食封鎖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數,野菜和水煮……”的艱苦生活,但依然具有“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的對革命無限忠誠的豪邁氣概。
站在陳毅銅像前,我深切感受到,當年紅軍的鮮血沒有白流,贛粵邊三年艱苦游擊戰爭沒有白打。經過我軍將士和人民隨后十多年的奮斗,新中國終于建立起來了,人民翻身當家作了主人。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神州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近幾年來,全國人民以十八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創新理論,從容應對各種挑戰,奮力攻堅克難,城市建設加快推進,農村面貌明顯改變,社會保障更加有力,城鄉人民過上了幸福和美的生活。
站在陳毅銅像前,我想起了電影《陳毅市長》中陳毅親民愛民的高大形象: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陳毅冒著戰火硝煙出任新中國首任上海市長。當時的上海,滿目瘡痍,積難重重,工廠倒閉,商店關門,糧煤奇缺,失業人口劇增……陳毅同志憑著對黨對革命事業的無比忠誠,依靠工人階級、革命干部和知識分子,團結民族資產階級,正確地執行黨的方針政策,大刀闊斧地開展工作。在短短的一年時間里,為上海的復興與發展打開了全新的局面。如今,全黨上下正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我們的黨員只有像陳毅元帥那樣親民愛民,我們才能取信于民,才能實現中國夢、強軍夢。
站在陳毅銅像前,我仿佛聽到革命先輩的殷切囑托和希望:要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樹立創新創業思想,只爭朝夕,扎實工作,使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讓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美滿的生活。我深信,只要我們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就一定能推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實現兩個100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