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藝苑 > 李紳給我們的啟示
李紳給我們的啟示
作者:王厚明 王建軍 責任編輯:王月紅 來源:《鐵軍》 日期:2016-01-28 瀏覽次數:7848
有一首家喻戶曉的古詩《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李紳。他還有一首詩也頗為感人:“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從這兩首詩讀來,李紳應該是一個關心農民疾苦之人。
然而,李紳步入仕途飛黃騰達后,卻再也沒有了這兩首詩里的憫農之心,逐漸養尊處優過著奢侈糜爛的生活。從同時代詩人劉禹錫詩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與寫《憫農》時判若兩人的李紳。劉禹錫任蘇州刺史時,曾應邀參加揚州節度使李紳的一個宴會,于是寫下了《贈李司空妓》一詩:“高髻云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怪渾閑事,斷盡蘇州刺史腸。”詩的大意是:佳肴美酒,輕歌曼舞,李司空早已習以為常,可我劉禹錫卻肝腸寸斷。
據傳,李紳一餐的耗費經常多達幾百貫甚至上千貫。李紳愛吃雞舌,每天光耗費活雞就達300多只,院后宰殺的雞堆積如山。李紳當淮南節度使時,對百姓疾苦極為漠視,百姓紛紛渡江逃難。同時代的韓愈、賈島、李賀等人無不對其嗤之以鼻。李紳死后,被定性為酷吏,受到了“削紳三官,子孫不得仕”的處罰。
憫農是李紳年輕時發出的感嘆,如果他能在升遷過程中時時有此感,一定不會蛻變為酷吏。可發跡后的李紳熱衷于拉幫結派,攀結權勢,攫取權力。隨著職位變遷和身份變化,他體察百姓疾苦少了,對底層群眾的感情淡了,甚至完全走向了群眾的對立面。
從憫農之感嘆到劉禹錫之感慨,從“粒粒皆辛苦”到日食雞舌300,從憂患“農夫猶餓死”到逼迫百姓離家出走,李紳逐漸喪失了群眾立場,褪變了政治本色。今天的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少位高權重的官員東窗事發后在鐵窗內發出的懺悔,不也都能看見李紳的影子嗎?
盡管李紳身處封建社會,但日食300雞舌也絕對是個大新聞,卻無人舉報。即使是曾當過監察御史的劉禹錫,也只是徒發感嘆而已。雖然李紳最終被剝奪了官爵,但那畢竟是退休身死后的馬后炮了。這也啟示我們,必須“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要始終依靠制度的力量管權、管人、管事,要緊緊依靠群眾的力量治官、查案、糾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