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老兵親述 > 蘇南抗日根據地哺育了我
蘇南抗日根據地哺育了我
作者:胡益民 責任編輯:黨亞惠 來源:《鐵軍》 日期:2016-03-04 瀏覽次數:7834
胡益民,89歲。1941年入黨,1942年參加新四軍,在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期間參加過多次戰役戰斗。新中國成立后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指揮學院政治部副主任。
胡益民
1940年,陳立平、張之宜等干部到了太滆,后來有了太滆中心縣委。不久之后,發生了皖南事變,突圍的新四軍部隊有一部分到了蘇南,有一部分經過蘇南到了蘇北。就是在這期間,我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當時,我還在學校上學。張之宜等干部在這一帶組織地方武裝,并發展黨員。我們學校也成立了黨支部,不僅青年學生踴躍入黨,許多老師連同校長本人都入了黨。我們校長叫呂志學,家庭是地主,他在上海的一個大學畢業。他原來是國民黨員,信奉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皖南事變之后,他的政治立場有了轉變,就脫離了國民黨。
早在新四軍成立后不久,毛澤東在《五四指示》里就給新四軍的作戰和發展指明了方向。要求部隊“向南鞏固、向東作戰、向北發展”。向南鞏固主要是為了防御國民黨頑軍,向東作戰是在鎮江一帶和敵人斗爭,向北發展是向蘇北發展。最初,華中僅有茅山根據地,這是國共談判的時候,國民黨指定的共產黨活動區域。茅山地形狹長,如果國民黨搞摩擦,部隊很容易遭到頑固派的圍追堵截。于是,太滆根據地的開辟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1942年,我參加了新四軍,跟著部隊轉戰南北。蘇南根據地哺育了我。蘇南根據地的發展壯大經歷了五六年的時間。從最開始的茅山根據地,到后來的太滆,再加上澄錫虞一帶,三個地委形成了一個中心。我就在這里逐漸成長起來了。在此期間,有一次,日軍調集了1000多人的部隊打國民黨軍,國民黨軍沒抵抗就逃跑了,我們則堅持斗爭,擴大了根據地。1943年,蘇南行政公署成立,江渭清是最高領導人。1945年2月,成立了蘇浙軍區,粟裕任軍區司令員。隨后我們向浙西進軍,蘇南根據地有了更大發展。從西面的蕪湖,到東面的上海,從長江到浙西天目山,根據地連成了一片。日本投降之后,按照上級指示,新四軍部隊和干部北撤到蘇中。
為了消滅拒絕投降的日偽軍,我們進行了高郵戰役。只用了五六天,戰役就勝利了。我們殲滅了1000多日軍和4000多偽軍。我在這次戰役中負了傷。不久之后,解放戰爭打響了。南京解放之后,我到鎮江一帶為部隊征集糧食。
新中國成立后,南京軍事學院裝甲兵系分出并改建了裝甲兵指揮學院,我在那里從事教學研究工作。從入黨到退休,我走過了45年的歷程。(魏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