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zhàn)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jù)地 今日新農(nóng)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fēng)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jì)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本刊專訪 > 泣血記憶 ——薦讀徐志耕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說》
泣血記憶 ——薦讀徐志耕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說》
作者:王浩鐘 責(zé)任編輯:魏冉 來源:《鐵軍》 日期:2016-03-10 瀏覽次數(shù):7860
歲月如同不停流淌的河,沖刷著世間的塵埃,磨滅著人們的記憶。但是,有一種記憶刀刻斧鑿般烙印在人們的心底,永遠不會忘卻。
1937年12月13日,對于中華民族來說,是一個剜心割肺的血寫日子。就在這一天,侵華日軍攻占了中國的首都南京,就從這一天起,喪心病狂的日軍制造了舉世震驚的“南京大屠殺”慘案,在四十多天里慘絕人寰地殺害了我30萬同胞。從此,這個日子深深地凌割著中華兒女的心,也激勵著炎黃子孫圖強復(fù)興的意志。77年過去,2014年2月2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作出決定,把每年的12月13日設(shè)立為“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公祭日,以國家的名義,以法律的神圣,固化一個民族的祭奠,延續(xù)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紀(jì)念。
于是我總想著在第一個公祭日到來時,能為這個特殊的日子,為《鐵軍》的讀者做些什么。正巧,一天打開電視,看到接受中央電視臺采訪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夏淑琴老人在泣訴當(dāng)年親人被日軍殘害的情形。她一家九口,被日軍殺害七人,母親和姐姐被日軍當(dāng)眾強奸后殺死,年幼的她拉姐姐時被日軍打昏才幸免于難。我又一次悲憤充塞于胸。由此,我想到了戰(zhàn)友、記者、國家一級作家徐志耕。1986年夏天,在有著火爐之稱的南京,志耕騎著那部二八大杠的舊自行車,天天一頭一臉的汗,吱吱呀呀地穿街走巷,找遍全城,尋訪了近百位“南京大屠殺”的幸存者。一向大大咧咧、豪放不羈的他,一次次淚濕衣襟,用含淚的筆記下老人們的泣血控訴,寫出了二十多萬字的報告文學(xué)《南京大屠殺》。此書一經(jīng)問世,廣受關(guān)注,一版再版,還出了多個外文版,今年已出到了第十八個版本。如今,當(dāng)年志耕采訪的幸存者很多已經(jīng)離世,他們藉他的筆留下的泣血記憶,已成為人們了解“南京大屠殺”的珍貴史料。我很快找到志耕,當(dāng)面請他寫文章講講他的書和他當(dāng)年采訪的親歷與感受,他一口就答應(yīng)了。后來與他多次通話,他講到剛寫好新著《幸存者說——“南京大屠殺”親歷者采訪記》,準(zhǔn)備出版,我便與他商量,他的作品我們先行選發(fā),連續(xù)刊載。這既是為了讓讀者能更真切地了解“南京大屠殺”,也是為了向首個國家公祭日獻禮,同時亦可作為《鐵軍》雜志紀(jì)念明年中國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的開端。這個想法與雜志社王清葆和李贊庭兩位領(lǐng)導(dǎo)一說,他們都贊同。這樣,就有了這個專欄《不能忘卻的記憶·“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說》。
歷史不可忘卻,時代不斷向前。我們銘記歷史,是為了更好地開拓未來。不記打的孩子長不大。記住過去貧弱挨打的慘痛,就是要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使別人再也不敢來欺侮我們。中華民族正走在偉大的復(fù)興路上,任重而道遠,讓你我他,讓每一個中國人,從過往的歷史中汲取力量,為中國夢圓而竭盡一己綿薄之力。
因此,鄭重薦讀“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