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老兵洪爐的文化情結
老兵洪爐的文化情結
作者:和茗 責任編輯:魏冉 來源:《鐵軍》 日期:2016-03-25 瀏覽次數:7829
洪爐,原姓郭,筆名盧弘。1931年6月15日出生于江蘇泰興長江北畔的一個農民家庭,1944年,日偽軍在他家鄉把大半個村子燒掉了,國恨家仇,他于當年9月投奔新四軍。洪爐離休前曾是軍中知名的作家和畫家,任《解放軍戰士》雜志和《解放軍報》美術編輯長達30年。
近日,筆者赴北京拜訪了新四軍老戰士洪爐。這位83歲的老人精神矍鑠,娃娃似的圓臉,講話慢條斯理,幽默風趣,還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初次見面,他便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洪爐離休前曾是軍中知名的作家和畫家,任《解放軍戰士》雜志和《解放軍報》美術編輯長達30年,擅長繪畫和木刻,而且發表了很多文學作品。
洪爐,原姓郭,筆名盧弘。1931年6月15日出生于江蘇泰興長江北畔的一個農民家庭,1944年,日偽軍在他家鄉把大半個村子燒掉了,國恨家仇,他于當年9月投奔新四軍,時13歲,最先在區小隊偵通班,后到泰興縣學童干班學習。他隨父親識了字,又受其影響愛上了畫畫。
有一次,蘇中三分區的專員劉伯厚回泰興學校作報告。洪爐對這位60多歲、胡子長長的專員很感興趣,就一邊聽報告,一邊畫他。報告結束后,劉伯厚走到洪爐跟前:“你個小鬼,在瞎畫什么?”專員拿過畫看了看,非但沒有批評洪爐,反而笑著說:“畫得不錯,這個小鬼是個人才,好好培養!”后來,洪爐被分到縣委文工隊,學畫畫、編快板,宣傳抗日。不久他又被送到蘇中三分區機關報《江潮報》社學畫并兼任收發。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8月15日夜里,我們都睡著了,忽然傳來消息說鬼子投降了。大家聽到這個消息,興奮的一宿未睡,當天夜里就發‘號外’電報”。洪爐回憶說,“我當時14歲,第一個想法就是:這下太平了,我想上學,這是我當時最美的夢想。”
1945年冬洪爐轉入新四軍部隊,正式穿上了軍裝,成為了一名新四軍小戰士。他被分到華中一分區文工團,團里分為戲劇組、音樂組和繪畫組,他常常寫大標語,畫宣傳畫、漫畫和壁畫等,因為個子矮,夠不著桌上的大紙,就在腳下墊個小板凳。解放區的繪畫不能直接印在報紙上,因此他還學了木刻。從那時起,他開始“左右開弓”,文學、美術一齊上,在機關報《江海導報》上發表過很多小文章。他還時常參加戲劇表演和唱歌,那時他還沒變聲,嗓子尖細,合唱時被安排在女聲部,成了個“女高音”。
說到這里,洪爐老人對新四軍的文化工作深有感觸,他說:“當年新四軍的文化工作搞得最活躍。兵馬未動,文化先行。部隊沒到,新四軍的歌先到。打仗時期敵人老冒充我們,他們也穿新四軍的衣服,但老百姓一眼就能看穿,因為他們不會唱新四軍的歌。文化工作先深入人心,敵人不會我們這一套。”“文化使部隊更有戰斗力,‘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所以,人民軍隊的文化工作很重要。”
自1946年起,洪爐先后參加了蘇中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豫東戰役、淮海戰役等,隨軍抗美援朝時擔任軍政治部《戰地》報記者。他寫作和發表了大量戰地通訊、詩歌等文字作品,還創作了大量漫畫、宣傳畫、連環畫和速寫等美術作品。革命經歷錘煉了洪爐,他信仰堅定、勤奮刻苦、不懈追求,在文學、繪畫、木刻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
洪爐從一個沒有上過學的紅小鬼,經過數十年在部隊里摸爬滾打,學知識,學文化,什么書都看,把自己看成了文化人。“上學不讀書,成不了知識分子;廣讀書不上學,仍然可以成為知識分子”成了洪爐的座右銘。
2014年9月20日,洪爐老人在家鄉泰興舉辦“老兵洪爐從軍從藝七十周年紀念展覽”,把平生編輯創作的文學、美術作品及收藏的文物書籍無償捐贈給家鄉。當筆者問及他為什么辦展覽時,他說:“作為泰興人,我沒有給家鄉人丟臉,給鄉親和戰友做一個匯報,同時為泰興的文化事業貢獻一份力量。這些見證是‘原生態’的歷史,告訴年輕人我們老一輩人是怎么走過戰爭,走進歷史,又怎么走到今天。”
洪老的畫作不乏精品,曾有人欲高價買取,但都被他婉言拒絕。他說:“縱然拍賣畫作會得到很多財富,但錢財遲早是會花完的,我希望子孫繼承的不是我的財產,而是我的精神,精神世世代代都會起作用。”
洪爐是可愛的,他的人生態度和精神追求更是可敬的。他歷經風云,依然保持著斗志和童心。祝愿這位老人生活之樹常綠,生命之水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