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崢嶸歲月 > 烽火女杰傲霜雪 ——記海島女英雄楊靜娟
烽火女杰傲霜雪 ——記海島女英雄楊靜娟
作者:陳瑤 責任編輯:徐銀山 來源:《鐵軍》2013年第7期 日期:2013-09-03 瀏覽次數:7850
春雨,淅淅瀝瀝地下著,迷蒙的夜空下散發著陣陣陰冷的氣息,黑壓壓的竹林與荒涼的墳冢交糅在一起,間或傳來幾聲凄厲的鳥叫,一片陰森、恐怖,讓人窒息。
正是抗戰最艱苦的歲月,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候。
猝然,“啪、啪……”一陣槍聲響徹了海島寂靜的夜空,令人揪心。
在定海洋岙虎山崗下廟家坑的竹林里,靜靜地斜躺著一個年輕的女孩,她胸膛上布滿焦黑彈孔,噴濺在身上和四周的鮮血,染紅了整片竹林,零亂的頭發,破碎的衣衫,脫落的鞋子,周圍一片狼藉,見證了曾經慘絕人寰的一幕。
她是誰?是什么人殘酷地奪去了她年輕的生命?
她就是楊靜娟,一位年僅17歲的抗日女英雄。1941年3月8日,楊靜娟、胡尖鋒、葉振芳等13名地下黨員在竹林叢中被日軍槍殺。楊靜娟是最后一個被槍殺的,日軍每殺一名抗日志士,便威嚇逼問楊靜娟一次,直至第12個,而靜娟始終怒目以視,不停地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打倒漢奸走狗!”直至她犧牲前的最后一刻。
倔強的小姑娘
楊靜娟,小名阿花,1924年出生于浙江舟山定海城關一戶小康家庭,姐妹三人,她是長女,父親楊春生在上海英國人開的洋行做事,母親出自書香門第,從小教育姐妹三人要知書達理。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下,天資聰慧的靜娟,七歲便能誦詩。不幸的是父母和兩個妹妹相繼染病去世,九歲的靜娟成了孤兒,只得寄居在東大街文彩橋的祖母及伯父處。十歲那年,祖母、伯父送靜娟到定海縣前小學讀書。靜娟的伯母很不喜歡她,對靜娟非常刻薄,每天一早起來,就讓靜娟掃地、劈柴、洗衣服,忙完這些家務事才能去上學讀書。寄人籬下的靜娟,總是咬著牙,含著淚,一天一天地苦熬著。她的勤奮好學,換來了學業的進步、老師的贊賞。可是,伯母總是想著法子折磨靜娟,甚至不讓她上學。此時的靜娟終于明白,苦澀的淚水,柔弱的個性,是沒有用的,只有不停地斗爭,才能讓伯母覺得自己是不好欺負的。最后,伯母經不住靜娟的據理力爭,只好妥協,繼續讓她讀書。靜娟在縣前小學的五年,深受校長沈毅的影響。沈毅是進步人士,積極倡導新風,提倡婦女走向社會,在她潛移默化的熏陶下,靜娟從小敢于斗爭的內心有了新的前進方向,為她走上革命道路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走上抗日之路
1938年夏夜,在文彩橋畔的一間平房里,傳來一個小女孩稚嫩的讀書聲,在院子里納涼的靜娟,充滿著好奇,輕聲走到窗戶前。微弱的燈光透出來,只見一個年輕女人正陪著小女孩在讀三字經。
“小姑娘,進來吧。”屋里的女人微笑著向靜娟招手,和氣、慈祥的聲音,讓靜娟心里涌上一股暖流。
原來,這個女人便是吳冠玉,地下黨員,定海城區支部書記。身居上海的她剛帶著五歲的女兒來到定海,以普通家庭婦女作掩護,暗地里宣傳、帶動民眾抗日。她早就留意這個勇敢的小姑娘了。
不知道為什么,靜娟一看到吳冠玉,就有一種說不出的親切,感覺自己找到了知心姐姐。之后,她便經常到吳冠玉家去,向她傾訴了自己的遭遇和心事。吳冠玉總是耐心地寬慰她,還教了她很多做人處世的道理,讓她看了不少有關抗日救國的書刊。在吳冠玉的精心教育和培養下,靜娟如饑似渴地學習馬列主義知識,從中尋求革命真理。
當時定海抗日救亡運動蓬勃開展起來,共產黨員王起從鎮海來定海開展抗日救亡工作,經沈毅校長的掩護,在縣前小學擔任了靜娟的班主任。在課堂上,王老師深刻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滔天罪行,怒斥漢奸賣國賊的無恥行為,講述革命黨人浴血抗戰的功績,靜娟更是堅定了矢志報國的信念。
革命烈火歷練
1939年6月23日,定海淪陷,日軍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民眾處于水深火熱之中。靜娟被迫輟學在家。之后,黨組織決定在定海城關開辦婦女識字班,吳冠玉就帶著靜娟辦起了城關60多位婦女參加的讀書識字班,靜娟在班中當起了“小老師”,教婦女識字、讀報,了解時局,傳播抗日思想,宣傳革命活動。
時間是考驗人的法寶。靜娟在革命斗爭的熔爐里迅速成長起來,1939年10月1日,經吳冠玉介紹,靜娟在鮮紅的黨旗下,莊嚴地舉起了右手:“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那時,靜娟剛滿15歲,為保密起見,黨內改名為楊芳琴。同月,定海城區中共婦女支部成立,楊靜娟任宣傳委員。
1940年,黨組織指示把工作重點轉移到農村去,由王起、陳子方、王群懷、婁童生等人領導的定海東區抗日游擊根據地,需要從定海城內抽調一部分干部,去充實農村工作力量。靜娟聽到這個消息后,就報名要去農村工作。
黨組織批準了靜娟的請求,將她安排在白泉后岙的一所小學里,以教師身份掩護革命工作。當時,中共定海縣工委機關設在后岙,靜娟的任務就是發動群眾抗日,組織農會進行減租減息,掩護縣工委機關,必要時還要承擔黨內交通工作。白天,繁忙的教學工作不能有絲毫大意,繁重的革命工作都得晚上去進行。之后,靜娟參加了政工隊,在政工隊本部進行簡短培訓后,到紫微墩頭組與錢銘岐等人一起工作,組織政工隊員學哲學、學文化,傳閱進步書籍。后來錢銘岐調政工隊本部任總干事,墩頭組由靜娟任組長,雖然年紀輕,但她已是一位經驗豐富、沉著老練的宣傳員了。
靜娟利用日軍在紫微立足未穩、交通不便等條件,帶領隊員們晴天深入到村舍、田頭,挨家挨戶向群眾宣傳黨的抗日思想,用簡單明了的話語講解黨的抗日救國綱領、統一戰線政策等內容。晚上和雨天,組織進步青年到當地的蓮花庵開會學習,教唱革命歌曲,講八路軍、新四軍抗日的故事,擴大了黨在敵后的影響。
被捕前后的斗爭
1941年2月,定海城里發生了政工隊員砍傷日軍指導官高橋事件,此事驚動了日軍司令部,偽警察局長趙日亮、特高課長畢繼承立即出動了所有偽警和特務,封鎖各交通要道,瘋狂捕殺政工隊員。靜娟冷靜地分析了敵情,認為敵人很快就會全城大搜捕,她讓其他政工隊員迅速撤離,而自己毅然決定留在城內配合組織設法營救被捕同志。靜娟的頻繁活動引起了敵人的注意,由于叛徙告密,靜娟的政工隊員身份暴露了。
此時的靜娟已處于被敵人追捕的危險環境中,很多同志都勸她暫時離開舟山,但靜娟仍堅定地說:“這里的群眾基礎好,我不能脫離群眾、離開工作。”于是,黨組織就決定讓靜娟先離開政工隊,到較偏僻的馬岙黃鶴庵小學以教書為掩護。在同志們的護送下,靜娟巧妙地出了城,幾經周折到了黃鶴庵。竹林叢中的黃鶴庵,幽靜隱蔽,很適合開展地下工作。
1941年2月23日,夜深人靜,靜娟正與幾位同志在庵里商量著事情,“滴答,滴答”,靜娟聽到窗外下起了小雨,她輕輕推開窗戶,突然,不遠處傳來狗叫聲,靜娟警覺地向窗戶外一看:“不好,有情況。”危急關頭,她當機立斷,開了后門猛推兩位同志出去,叫他們向竹林撤離,留下自己一個人,她迅速地點火把黨的文件和農會組織的名單燒毀。
“嘭!”房門被踢開,漢奸畢繼承帶著一群特務沖進庵內,畢繼承見眼前站立著的是一位清秀文靜的年輕姑娘,隨即露出詭秘的笑臉:“楊小姐,今天總算把你找到了,能抓到你真是運氣呀,帶走!”
靜娟被捕后,關押在偽警察局監獄。漢奸畢繼承和趙日亮輪番審訊,反復逼供、拷打,靜娟堅不吐實。日軍司令官中津親自上陣,坐老虎凳,拔指甲,上電刑,火燙……用盡了酷刑,得到的仍是靜娟的痛斥和嘲笑。
一個17歲的年輕姑娘,如花般絢爛的生命,就這樣飄然而去了。每年清明,在烈士陵園左側楊靜娟烈士的白玉雕像前,在馬岙楊靜娟烈士被捕處紀念碑前,無數的群眾總會懷著崇敬的心情,為靜娟獻上一朵潔白的小花或一枝翠綠的松柏,表達深深的哀思,若烈士在天有靈,亦當含笑九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