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老許同志”的海防軼事
“老許同志”的海防軼事
作者:周永章 責任編輯:王浩鐘 來源:《鐵軍》2013年第7期 日期:2013-09-03 瀏覽次數:7848
許世友為戰士表演少林拳
開國上將許世友在擔任南京軍區司令員期間,心系海防建設,多次到浙江海防前線蹲點、當兵、視察和檢查工作,那里的軍民至今還流傳著很多他在海防前線的傳奇故事。
上等兵“老許”
1958年10月17日,許世友響應毛澤東主席“將軍下連當兵”的號召,來到海防前線某部六連七班,穿上士兵服,戴上船形帽,當了一名上等兵。六連官兵又驚又喜,爭相轉告這件“稀奇事”。
開始,戰土們見他年齡大,又是軍區一號首長,臟活、累活、險活都不讓他插手。軍事訓練時,只讓他在一旁觀看,吃飯時也給他開小灶。戰士們仍習慣地稱他為“首長”。許世友不高興了,他虎著臉說:“這像個什么樣子!毛主席是讓我們下連當兵的,不是來當老爺的。今后你們干什么我干什么,你們吃什么我就吃什么。”
許世友開始了戰士生活。他和戰士們同吃同住同訓練,一早出操跑步,訓練齊步走、正步走、行進間敬禮等。他和戰士們的距離越來越近。開始,戰士們稱他“首長”,接著稱“許同志”,后來稱“老許同志”,最后他們索性稱他“老許”,個別膽大的竟叫他“許老頭子”了。許世友聽了不僅不生氣,還笑著說:“如果我不當兵而在家種田,老鄉們就會喊我許老漢了。”從這些稱謂的變化上,許世友知道自己像個兵了,臉上有了笑意。
戰士們漸漸發現,“老許”還真有兩下子:打靶場上,彈無虛發;練兵場上,生龍活虎;武裝泅渡時,盡管游泳動作不太規范,但游得快,游得遠,一口氣能游幾千米。攀巖訓練難度大,50多歲的“老許”帶頭攀登陡峭的山峰,戰士們緊緊跟上去。正當他攀到半山凹處時,攀繩被后繼戰士拉緊,他突然脫手,身子懸空了!站在地面上的軍區政治部保衛部部長趙一德頓時面色蒼白。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只見“老許”身子一斜,一手抓住攀繩,一腳蹬住了巖石,身子往上一躥,另一手又抓住攀繩,化險為夷,繼續攀登。觀者莫不驚嘆!
更令戰士們叫絕的是“老許”的武功。上山割草,他兩手拎著挑子直往山下奔;水庫工地,他兩手提著兩筐土直奔大堤;準備吃飯時,他拎起板凳就可以打出十幾個招數,左擋右砸,進退如風;施工休息時,他抓起扁擔也能舞得呼呼作響,一招一式有板有眼,把官兵們都看呆了。周末休息時,“老許”常為戰士們打拳。多少年以后,當年的戰士對這件事仍記憶猶新:“‘老許’有功夫,多少天打的拳都不一樣,又有勁又好看。后來我們才知道,那叫少林拳。”
“老許”下連當兵只有三個月,周圍的士兵卻都成了他的徒弟。傳統武術中的“板凳功”易名為“板凳操”,人人抄起板凳就能來幾下,害得司務長埋怨,食堂里的長板凳總是缺胳膊少腿。但是,習慣伸胳膊動腿、打上幾路拳的小伙子卻越來越多。
許世友平素還喜歡和干部戰士扳手腕比手勁。有人和他握手,他稍稍使點勁,對方就痛得哇哇叫。
“許司令,好人吶!”
1965年9月,時任南京軍區司令員的許世友,來到浙江舟山嵊泗縣馬關公社蹲點。近兩個月時間里,許世友訪軍營、上哨所,下小島、進漁村,深入到部隊戰士和漁民群眾中。海島軍營處處留下了他堅實的腳印,在當地的老百姓中也深深留下了他那和藹可親的形象和許多令人難以忘懷的故事。
泗礁島有一位王大爺,體弱多病,無兒無女,是個孤寡老人。公社為他建了一間草屋,雖有了棲身之地,可日子一長,下雨時屋里漏水。這對王大爺的身體可是“雪上加霜”。許世友在“訪貧問苦”中發現王大爺的情況,二話不說,背起王大爺就往附近的部隊醫院跑。他當面交代部隊醫院領導,要為王大爺作全面檢查,好好治療。過了兩天,他帶領十幾個部隊里的小伙子,把王大爺的草屋“連根拔掉”,然后,搬石的搬石,運磚的運磚,砌墻的砌墻。不到十天的功夫,他們為王大爺造了一大間磚石墻的新瓦房。王大爺出院回來,看到眼前的新家,跪在地上,滿眶熱淚,過了一會,他帶著嘶啞的聲音,大喊了一聲:“許司令,好人吶!”
海島缺淡水。部隊的營區內一般都挖有深井,水多,水質也好,附近的老百姓經常到部隊營區內去挑水。那年恰遇“水荒”,淡水緊缺,住在很遠的老百姓也到部隊營區來取水。時間一長,有的部隊自己用水也供不上了,有戰士就把井口加蓋鎖了起來。幾位漁民出洋回來,到部隊來挑水,發現井口鎖著,就七手八腳地想把鎖敲開。正好被戰士發現了,雙方就爭執了起來。這事被許世友知道了,他很生氣,叫那個營區的首長跑步去見他。他對著那位營區首長的面吼道:“什么叫魚水情?什么叫一家人?老百姓沒水喝,你們卻把水鎖著,像是人民的軍隊嗎,啊?”那位首長當即作了檢討,那幾位戰士也向漁民們道了歉。第二天,那個營區墻上掛出了一塊牌子:里面井里有水!
1958年11月,劉少奇在舟山群島視察時,看望在海防前線某部六連七班當兵的許世友。
海島部隊尤其是地方缺醫少藥,部隊官兵和駐島群眾患病得不到及時醫治。嵊泗縣曾有兩名孕婦生產時難產,由于島上沒有婦產科醫生,加上大風交通斷航,嬰兒夭折,兩名孕婦也先后死亡。許世友得知后,當即電令軍區政治部干部部、后勤部衛生部選派一批年輕優秀醫務人員到舟嵊要塞區前沿海島部隊醫院、衛生隊任職,并指示部隊醫院組織醫療小分隊為海島軍民巡回醫療、送醫送藥。不久,南京軍區選派的一批年輕優秀醫務人員充實到前沿海島部隊醫院、衛生隊,海島軍民敲鑼打鼓歡迎他們。時年20多歲、從軍醫大學畢業的女軍醫朱慧芬就是其中之一。許世友在看望軍區選派到嵊泗守備區醫院任職的朱慧芬等醫務人員時,叮囑大家以島為家,全心全意為海島軍民服務。朱慧芬牢記他的囑托,扎根海島,直到在海島部隊醫院退休,先后為海島軍民看病10萬多人次,其中接生2000多人,被譽為“海島軍民的好軍醫”。
都說許世友是少林出身,武藝高強,槍法很準。在嵊泗縣馬關蹲點的日子里,軍民據所見所聞,說他“露過一手”。有一次,許世友從山上的炮營視察回來,因為吉普車在下坡的盤山公路上開得比較慢,天上有幾只烏鴉在邊上飛來飛去,還呱呱地叫個不停。許世友一時性起,叫警衛員拿過槍來,推上子彈,望了望那幾只烏鴉,然后一扭頭,撩起一槍,竟然掉下兩只烏鴉!枸杞島一處臨海的懸岸邊矗立著一塊幾米高的巨石,上面鐫刻著明朝抗倭名將侯繼高手書的“山海奇觀”四個大字。一天,許世友來這里察看地形,見海天浩淼,山勢磅礴,又聞侯繼高曾在這里抗擊過倭寇,便騰空一躍而上,陪同人員突然間不見了首長,急忙尋找,發現他已站在巨石之巔。
“我敬你們一杯”
許世友非常重視舟嵊國防工程建設。他多次對舟嵊要塞區指揮員說,舟山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國防工程建設馬虎不得。
某小島上有一重炮陣地,要在陣地不遠的山頂上構筑一個炮兵觀察所,山頂地形陡峭,如在正面打坑道建觀察工事,很難隱蔽,極易被海上敵艦炮摧毀。怎樣把這個觀察工事偽裝隱蔽起來,不被敵人發現?部隊工程技術人員經過反復勘察和研究,很快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方案:在一個不易發現的地方開口挖掘坑道,再用淺穿孔微量裝藥爆破技術,在里面打成一個觀察室,爾后,人工用鑿子開一個觀察孔,從正面觀察,地形地貌完整無損,一個巧妙的炮兵觀察所就這樣又好又快又省地建成了。
許世友在馬關蹲點期間,檢查部隊的施工戰備時,視察了小島重炮陣地,對炮兵觀察所的構造贊不絕口,一連說了三聲“好”。晚上和負責國防工程設計施工的人員一起回到守備區馬關招待所,他破例讓工作人員準備了茅臺酒。吃晚飯時,守備區司令員董常云作陪。許世友端起酒杯,鄭重地說:“為你們在X島上修的那個巧妙的炮兵觀察所,我敬你們一杯。這真是一件杰作,我們的工程人員能處處從實戰著想,這是非常可貴的,望你們今后多搞些這樣的工事。”這杯茅臺酒是南京軍區一號首長,對舟嵊國防工程建設人員的肯定和贊揚。
許世友治軍極嚴,一般不輕易表揚人,能受到他如此贊揚是很難得的。
就在這年秋天,許世友正在海防前線視察工作,忽然接到一封“母親病重”的電報。看罷,將軍心頭沉重得喘不過氣來。此刻他重任在身,不能回去探視母親,只好電告長子許光,讓他把奶奶送到南京治療,自己完成公務就火速返回南京伺候母親。
哪知,還未等他回到南京,母親便在老家與世長辭了。長子許光代父行孝,為奶奶送葬。
許世友完成公務回到家,許光已從老家趕到南京。聽完兒子介紹母親的病情,知道母親臨終時還喊著自己的乳名,年逾花甲的將軍悲痛欲絕,在母親的遺像前雙膝下跪……
(文中小標題為本刊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