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連載 > 烽火三月——淞滬抗戰記事(一)
烽火三月——淞滬抗戰記事(一)
作者:徐志耕 責任編輯:束華靜 來源:《鐵軍》 日期:2016-05-25 瀏覽次數:7829
一觸即發
由南而北的淞滬鐵路以江灣為中心。東江灣路1號面對四川北路的拐彎處,像軍艦狀地橫臥著一幢四層高的鋼架混凝土大樓。橢圓的外形和粗壯的門柱以及粗線條式的建筑風格,顯示出大和民族的驕橫和強壯,這幢建于1924年占地6130平方米的日本海軍特別陸戰隊司令部,是日本帝國主義在上海的重要據點和指揮部。
這幢軍艦狀的大樓背后,淞滬鐵路逶迤而過。這里是虹口地區的繁華地段,也是公共租界和華界的邊緣地區,橫浜路、寶山路、寶興路和四川北路在這里交會,相距不遠的北面,是松柏蒼翠的虹口公園。而寶山路上狹窄而平坦的八字橋,卻因引發了1932年十九路軍的“一·二八”抵抗和1937年的“八·一三”抗戰而聞名。
和1932年的“一·二八”淞滬抗戰有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1937年“八·一三”的淞滬抗戰是日本侵略軍的又一次故伎重演,也是貧弱而堅毅的中華民族又一次悲壯的吶喊!
這一天是星期五,8月的太陽像火球在天空燃燒。
住在法租界的姜豪,一吃完早飯就急匆匆地趕往西藏路三馬路的一條里弄。里弄里有一幢二層的老式樓房,這里是上海市各界抗敵后援會秘書處的辦公室。
這時,有人送來了早晨出版的報紙,姜豪接過報紙,散發著油墨味的字里行間彌漫著一股火藥和硝煙味。《本市新聞》欄的頭條消息是《日軍艦兵麇集本埠形勢嚴重》。消息說,日軍陣線在今晨2時后,少數前哨步隊及便衣隊,在橫浜河以東及青云橋開始活動,并在今晨3時余,曾開三四槍挑釁,但我方沉著鎮靜,不予理睬。今晨2時后,記者驅車往公共租界與閘北交界處作最后巡視,但見凡通華界之各鐵柵門,均已緊閉,每處均有武裝萬國商團警衛把守。遙視閘北方面,馬路電燈,雖仍如昔日光明,但路上空無一人,狀至凄涼,無形中已入戰時狀態矣。
密密麻麻的鉛字報道的都是臨戰前的緊張氣氛:吳淞、閘北、江灣一帶的居民,紛紛攜帶箱籠爭向租界區域搬遷,汽車人力車被雇一空。昨晚10時左右,日方軍隊紛紛出動,并有多名日軍間諜,混入我交通要道以及公共場所刺探消息。公共租界中的店鋪多已提前關門,有軌電車9時45分時都已進廠,只有往來于北四川路靶子路靜安寺之間及外洋涇橋靜安寺間的一、二兩路電車仍然維持運行。英國、美國、法國都已準備增兵來滬,法國陸軍400名昨夜已從安南到滬,另400名下周可到。英國陸軍和美國海軍陸戰隊,將分別由香港和菲律賓出發。公共租界的萬國商團和法租界的白俄商團,昨夜也已出動,布防租界邊境道口,租界巡捕也全體出動,維持區內治安。
與《申報》和《新聞報》成為上海三足鼎立的《時報》,在8月13日的報紙封面上,加印了兩個血一樣的大字:難關。
就在姜豪翻閱當天報紙的時候,蘇州河北的寶山路上,日本海軍陸戰隊首先向中國軍隊掃射,這是1937年8月13日上午9時15分。
40多人的日本陸戰隊是從北四川路日本小學里沖出來的。他們全副武裝,以日本便衣隊為前導,沖過橫浜橋后又沖越過淞滬鐵道而到達寶山路,與公共租界的北四川路南北相連的寶山路屬中國地界,駐守在寶山路的警察及中國保安部隊面對挑釁的日軍,立即舉槍還擊,“乒乒乓乓”的槍聲持續了大約一刻鐘后,日本的便衣隊和陸戰隊員倒下了十多人。挑釁的日軍經不住中國保安部隊的猛烈攻擊,狼狽地逃竄了。
潰退的日軍不甘心失敗。10時30分左右,東江灣路上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里,從后門沖出一大隊的武裝士兵,他們哇哇地叫喊著,再次越過淞滬鐵路,向守衛天通庵和八字橋的中國守軍突然襲擊。另一路日軍在兩輛鐵甲車的掩護下,向東寶興路方向進攻。我軍早有準備,隱伏的士兵乘機躍出迎戰,日軍驚惶亂射,又被中國守軍斃傷十多人。
終于,舉世震驚的淞滬抗戰拉開了帷幕。下午4時許,“八·一三”大戰爆發!八字橋一帶,中國軍隊八十八師二百六十二旅冒著密集的炮火奮勇沖鋒,這是孫元良將軍指揮的部隊。五年前的“一·二八”抗戰中,孫元良將軍以廟行一戰威名遠揚。此刻,從北四川路進犯八字橋的日軍伊藤第三大隊抵擋不住我軍的進攻,節節敗退。中國軍隊乘勝而追,5時30分就占領了八字橋,接著又占領了敵人的陣地中興路橋和江灣路一帶。
這個時候,日軍猛烈的炮火向著寶興路及商務印書館轟擊,頓時火光沖天,彈片橫飛!
而中國軍隊的炮兵也猛烈還擊。他們對準江灣路上日軍陸戰隊的司令部猛轟,有三發炮彈命中目標,擊毀了房屋的部分墻壁。中國軍隊乘機迫近日軍據點海軍陸戰隊司令部。
與陸地上的槍炮聲相呼應,停泊在吳淞高橋的日軍艦艇,也以大口徑炮向虹口虬江碼頭至滬江大學一線猛烈轟擊。
“嘀嘀嗒嗒”的電鍵聲聲敲擊著青年師長的心。自從盧溝橋槍響以后,駐防西安的宋希濂的心早已飛向了抗日前線。
三十六師是八個月前即1936年12月13日奉命從蘇州為“討逆”張學良而來到西安的。“西安事變”已經平息,抗日呼聲響徹全國,30歲的宋希濂,又想起了五年前壯懷激烈的請纓出征。
那年他只有25歲,25歲的宋希濂因文武雙全,剛剛被任命為陸軍八十七師二六一旅旅長,下轄第二二一、五二二兩個團。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和三十六師都是“拱衛京畿”的國民政府警衛軍改編的姐妹師,不僅裝備精良、待遇優厚,還有德國顧問指導訓練,是蔣介石嫡系中的嫡系。
宋希濂出身于湖南湘鄉,先世多為文人,曾祖父曾隨左宗棠鎮守邊關,祖父和父親都飽讀經書。他受祖宗影響,既愛詩文,又喜講武。1923年16歲時投筆從戎,第二年即任黃埔軍校剛成立的教導第二團四連排長,18歲時由陳賡介紹,加入了共產黨的行列。
1932年初,日軍在上海挑起了“一·二八”戰爭,駐守南京的二六一旅旅長宋希濂深感“非奮起抗戰無以圖存”,便直接請見軍政部長何應欽要求請纓殺敵。幾經強求,二六一旅率先出征,宋希濂以《軍人報國在今朝》向全旅官兵作戰前動員,激昂的語調燃燒了每一顆年輕的心,堯化門外的青年官兵又蹦又跳,有的還把軍帽拋到空中!
還是日本兵,還是淞滬地,如今,鐵蹄再踏,狼煙又起,怎不叫他憂心如焚?
夏日的余暉已經沉入了西山。報務員急急匆匆地送來了特急電文:“火速開赴上海參戰!”這是1937年8月13日的晚上。 宋希濂激動地端詳著電文。最高指揮部命令沿途一切車輛(包括特別快車)一律為三十六師讓路!
1937年8月13日晚上,河南周家口機場大雨滂沱。剛從南昌調到這里的中國空軍第四大隊大隊長高志航心神不安地一次又一次推開窗戶,望著雨幕中黑沉沉的天空出神。高志航有一種預感,他覺得今天一定發生了什么大事。或者,今天一定要發生什么大事。
南京航空委員會的辦公大樓燈火通明。總指揮周至柔正召集空軍的將領們進行緊急戰斗部署,裹風挾雨的高志航像天神一般地突然站立在人們的眼前。
周至柔緊緊地握住高志航的手:“你來得正好,今天幾次打電話都要不通你!”
高志航的心激烈地跳動。他這才知道,淞滬戰場已開戰局,航空委員會于當日下午2時已發布了《空軍作戰命令第1號》。這一夜,身為國民政府主席及行政院長的蔣介石徹底不眠。花木扶疏的紅色小洋樓中透出明亮的燈光。
自從上海的八字橋打響了第一槍,從上海發來南京的急電日夜不斷,每一份電文的開頭都是:“限急到”或一個很大的“急”字。
對于上海的抗戰,蔣介石早有部署。自從盧溝橋事變以來,他要何應欽召集國民政府軍事機關的高級將領、幕僚和有關人員研究對策。在一個月的時間里,軍政部長何應欽在他的鼓樓斗雞閘官邸的大客廳里召開了33次會議。每晚9點開始,三四十位部長、總長、主席、總監、廳長、署長和主任、委員認真聽取情況報告,設想種種可能,熱烈地討論各種戰略部署。就在昨天晚上,蔣介石對上海戰事還向駐南翔的第五軍司令張治中發過指示,他要全權負責上海抗戰的張治中“等候命令并須避免小部隊之沖突”。
可是,僅僅過了幾個小時,處心積慮挑起戰事的日軍開始了小部隊的沖突。蔣介石讀著當天電文,眉宇間堆積起一團陰云。
南京,委員長蔣、軍政部長何:1344密。根據孫師長電話報稱:(1)我水電路持志大學、粵東中學,現開入日軍約百人。(2)今晨日軍于橫浜寶山橋附近,向我便衣行人射擊,經我守兵還擊數槍,現已停止。(3)又據另報,我士兵到商務印書館查看,適有日軍已先在彼警戒,因致小沖突,現日兵已撤回等話。除囑仍應鎮靜避免小部沖突外,謹電呈。
張治中千方百計遵命蔣介石的“避免小部沖突”的旨意。僅僅過了一個時辰,又一份急電傳到了蔣介石的手里:
根據孫師長電話通稱:我在八字橋做工事,被日軍射擊妨礙,繼用小炮對我射擊,我乃用迫擊炮還擊,現尚未止,但不激烈等語。職當嚴切諭知,除非敵軍進攻,不許開槍……
大戰在即,12日晨才駐扎于南翔前線指揮所的張治中將軍與同時進駐大場與南翔的八十七師師長王敬久和八十八師師長孫元良密切聯系與協同。晚上,戰局有了變化,京滬警備區總司令張治中第三次向蔣介石急電:(1)頃據王師長電話報稱:午后6時許,敵以坦克及步兵向我軍工路、虬江橋攻擊,同時敵艦向市中心地區連續射擊。本師仍抱定敵來攻就還擊,敵不來攻,就做工事等語。(2)頃據孫師長電話稱:八字橋仍有激烈槍聲,其附近房舍被敵炮擊均著壁(火),我方受傷數名等語。(3)似此情形,行動勢難延展,究應如何處置,敬祈迅賜電遵行……
8月12日國防最高會議議決為陸海空三軍大元帥的蔣介石深感抗戰救國重任在肩。為了淞滬之戰,他已經召來全國經濟委員會常委宋子文到南京商洽軍務并由外交委員會主任張群隨同到滬。
夜深了,蔣介石仍然沒有睡意,他在日記本上記下了對淞滬抗戰的作戰方針及指導思想:“對倭作戰應以戰術補武器之不足,以戰略彌武力之缺點,使敵處處陷于被動地位。”
這一天,南京軍事委員會決定,將上海作為中國抗日的主戰場,京滬警備部隊改編為第九集團軍,張治軍為集團軍總司令,于明(14)日攻擊虹口及楊樹浦之敵。蘇、浙邊區部隊改編為第八集團軍,以張發奎為集團軍總司令,守備杭州灣北岸并掃蕩浦東之敵,以炮兵部隊攻擊浦西匯山碼頭、公大紗廠,支援浦西第九集團軍作戰。空軍明日出動協同陸軍作戰并任要地防空。另外,已由武漢向石家莊輸送的羅卓英第十八軍之第一一一師、一四一師、六十七師停止北上,即向蘇州開進。廣東、廣西、湖南、貴州、云南、四川、湖北、陜西等后方部隊迅即向上海增援!
對于日本朝野來說,1937年8月13日這一天,是一個吉兇難測的日子。
這天,日本內閣會議作出決定,派遣第三師團和第十一師團參加上海戰爭,并任命松井石根大將以上海派遺軍司令官的重任。
《上海派遣軍作戰要點案》精練而明確。作戰方針只有一句話:我軍以一個精銳的兵團在瀏河鎮一帶登陸,派主力在吳淞方面登陸,擊破阻擊之敵以后,占領上海及該地北方的重要陣線。
當晚,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大川下令部隊進入陣地,4000多名日軍做好了戰斗準備。
震驚世界的淞滬抗戰開始了!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