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稿 > 將軍本色的學術光芒 ——寫在朱文泉將軍《島嶼戰爭論》出版之際
將軍本色的學術光芒 ——寫在朱文泉將軍《島嶼戰爭論》出版之際
作者:江永紅 責任編輯:魏冉 來源:《鐵軍》 日期:2016-05-19 瀏覽次數:7830
南京軍區原司令員朱文泉將軍的《島嶼戰爭論》由軍事科學出版社出版了。這部書3卷12篇90章127萬字,堪稱一部系統論述島嶼戰爭的鴻篇巨制。關于本書的學術價值,軍事理論界評價甚高,我是外行,不敢妄議,我要說的是一個自認為比這部書更重要的話題,即將軍的本色是什么?
在現代漢語中,將軍指將級軍官,或泛指高級軍官;而在古代漢語中,將軍是領兵人的統稱,或指“將率(帥)”,總之將軍是帶兵打仗的人。但是,由于長期的和平環境,將軍的本義在某種程度上發生了異化。有人似乎只是把將軍看作是一種高級軍銜,一個大官,一種榮耀,反而把領兵打仗的本義給忽略了。且不說自稱“文職將軍”的人不知將軍是要領兵打仗的,甚至某些掛著將軍軍銜的人也沒有進入領兵打仗的角色。在這種情況下,像朱文泉將軍這樣一心想著領兵打仗的人就格外令人肅然起敬。
我與朱文泉將軍相識于上世紀80年代中期,當時他是坦克某師的副師長。作為軍報記者,我在野外的坦克訓練場請他介紹訓練改革的情況。當時,他留給我的是一個裝甲兵訓練專家的印象。后來他當了坦克師師長,集團軍軍長,大區司令員,我們每次見面,他都三句話不離本行,話題無非是戰備訓練,無非是“存在什么問題?怎樣解決問題?”他是一個既能關照全局又能抓住重點特別求實的指揮員,也是一個手不釋卷,善于總結經驗教訓,活躍在軍事學術領域的研究員。“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這兩句古詩用在他的身上是比較適合的。2007年,他從大區司令員職務上退下來后,我想,所謂無官一身輕,他也許該好好頤養天年了。未想到今年3月,他給我打來電話,說他花了7年時間,寫出了一部127萬字的《島嶼戰爭論》,接著就給我寄來了該書的送審稿,厚厚三大本。開卷細讀,發現書中亮點頻出,愈讀愈對他佩服不已。掩卷沉思,我覺得我們應該感謝他,感謝他給我們提供了有關戰爭的精彩觀點,感謝他給我們展現了領兵打仗的將軍本色。這部書就是將軍本色的學術光芒。
“21世紀是海洋世紀”。年過古稀的他站在大海之濱,在向國人呼喚海洋觀念、海洋戰略。“制島,則制海;制海,則制天下。”這是本書第二章的題記,也可以說是全書的要旨。島嶼作為永遠“不沉的戰艦”,是海洋中的制高點,是制海的關鍵。在回顧了人類有文字記載的4000多年的島嶼戰爭史后,他告訴我們:
……島嶼戰爭的陰霾從未消散。當前,世界有85個國家之間,存在著83處約410余個島嶼(半島、礁巖)爭端。從太平洋的三個“陰影區”,到大西洋的“十字架”、印度洋的“邊緣風暴”,以及極地的“爭先恐后”……都在昭示著一個嚴峻的現實形勢:島嶼戰爭的烽煙依然在飄蕩!
在給我們擺出了嚴峻的現實形勢之后,他站在戰略全局的高度,對島嶼戰爭進行深入研究,首次提出了許多嶄新的觀點,令人耳目一新。
比如,書中首次提出了“軍隊要打贏兩種戰爭”,一種是“準備的戰爭”,一種是“真實的戰爭”。“準備就是戰爭,要用戰爭的精神去抓戰爭準備,準備的戰爭如果打贏了,就能為下一場戰爭奠定堅實的基礎;準備的戰爭如果打輸了,真實的戰爭就很難贏得勝利……要堅決喊響‘準備就是戰爭!’”
再如,首次提出了“未來的天戰爭時期,太空、網電、深海、極地可能成為四大熱點戰場”。“太空是制高點;深海是制低點;極地,是資源的新焦點,也是地球的最后一快凈土;網電,包括電磁網絡,計算機網絡,是溝通各空間的橋梁。它們是獲得未來戰爭主動權的主要視點。”
還有首次提出了“現代戰爭爆發的三段論”(政治、非武力斗爭、戰爭);首次提出未來戰爭的基本形態是“四無”(無人戰、無形戰、無聲戰、無邊疆作戰);首次提出了“島嶼進攻作戰的十大原則”;首次提出了“后勤保障必須搭建A8S平臺”,等等。有軍事理論家將書中的精彩觀點概括為“十大亮點”。
詩言情,歌言志。其實,不僅基于形象思維的詩歌如此,基于邏輯思維的理論包括軍事理論的原創動力又何嘗離得開“情”和“志”。從來沒有為理論而理論的事,理論必有理論的目的。朱文泉將軍在書中深情地道出了他寫作本書的動因:
“眺望蔚藍色的戰場,我感慨萬分。我是一名軍人,在從軍半個多世紀的生涯中,我與這蔚藍色的戰場結下了不解之緣,我與大海、與島嶼,有著特殊的感情……
我愛島,源于愛海,源于一種長相廝守的‘愛戀’……我的大半生都在與海洋作伴。投筆從戎到了徐海,后輾轉于黃海、東海,最后鎮守東南沿海……島與海從來‘不分家’,在與海為伴的日子里,我更多地是與島嶼打交道,思念在島嶼、訓練在島嶼、研戰在島嶼。
我愛島,更出于一種對游離失守島嶼的‘眷戀’。我的祖國還有不少‘兒女’在海外游蕩,難以享受母親的溫暖,甚至常常遭受一些不應有的凌辱……
我愛島,確有一種壯志未酬的‘留戀’……爾今,藍色圈地,此馳彼張,島上陰霾,隨處飄蕩……多年以來,我潛心研究島嶼戰爭,邁入古稀仍堅持不懈,越研究越深感海洋、島嶼的重要,越研究越深感責任重大。這,是赤子對母親的回報之愛,是一個公民對國家的摯誠之愛,是一名軍人忠于黨和人民的職責所系,是一位將領對民族命運的深度思考,是革命者對自己、對子孫負責的歷史交代……”
“愛戀”“眷戀”“留戀”。他連用了三個戀,因戀之深厚而研之深邃,研之愈深邃,便愈感責任之重大。他在本書的《后記》中說:“2007年9月,我離任南京軍區司令員之后,決心寫一部關于島嶼戰爭的書……告訴祖國的年輕一代:中國的出路在于建設海洋強國,保衛海洋強國,國家和軍隊必須有能力打贏島嶼戰爭和其他一切戰爭,決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島嶼戰爭怎么打,我平時有一定的學習、研究與訓練實踐的積累,但因軍務繁忙而只形成一些零珠碎玉,現在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了,有時間靜下心來,搓一根長繩子,把它們串起來,交給正在‘行軍中’的年輕官兵們。”
搓這根“長繩子”雖然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但繩子是他親手搓出來的,串起來的不止是他在職時積累的零珠碎玉,而且有他退下來后新收獲的珠玉。7年的時間,除了參加全國人大的會議和組織的調研之外,沒有旅游,沒有探親訪友,沒有以老領導的身份去部隊“指導”,一心撲在這部書上。整個寫作過程大致分為四步:第一步歷時2年3個月,學習了4000多年來的島嶼戰爭史;第二步歷時8個月,提煉觀點,列出提綱;第三步歷時2年4個月,寫出初稿;第四步,歷時1年2個月,精雕細刻,精益求精。他每周寫作6天,每一章節至少修改了5遍以上,最多時十易其稿。書中所涉獵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之豐富,見其書后的參考書目可見一斑,計有501部之多。書后還附有名曰“矢之初”的表,將書中稱為“第一次”“最早”“首次”的戰爭、戰例和觀點,共112處全部列入表中,非常方便讀者查閱。這充分體現了一個軍事指揮員的嚴謹態度。他自稱這部書“是一個軍人在海灘‘轉悠’五十多年,幸運撿到的一枚美麗的貝殼”。這枚“貝殼”確實美麗,在我看來,既是一部積淀閎富的島嶼戰爭的簡史和簡明百科全書,又是一部操作性很強的島嶼戰爭教科書,一部前瞻性很強的島嶼戰爭學術著作。
有人說,現在整個社會都浮躁,你想不浮躁都不行。的確,一個人要靜下心來做一件事是需要相當定力的,定力的大小與對事業的忠誠度成正比。朱文泉將軍在卸任之后甘坐七年“冷板凳”,終于寫出了關于島嶼戰爭的煌煌大著。我們在從他的書中汲取學術營養的同時,還要學習他的境界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