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抗日烽火中堅不可摧的牛堤口中心稅卡
抗日烽火中堅不可摧的牛堤口中心稅卡
作者:李志華 責任編輯:王月紅 來源:《鐵軍》 日期:2016-05-19 瀏覽次數:7825
人物介紹:
李志華,1925年生,1940年參加革命,先在湖北省應城縣的區、鄉工作,1943年調到牛堤口中心稅卡任卡長。新中國成立后,他在湖北孝感地區公安處工作,后任孝感水產推廣站站長、水產局副局長,從孝感農牧局離休。
日本侵華,1938年10月湖北省應城縣淪陷,國民黨縣長鮑佛田棄城逃跑,應城縣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組織抗日武裝,建立了各級政權和群眾組織,開展如火如荼的抗日斗爭。行政人員和部隊的給養,從1938年10月至1939年上半年,是由膏鹽礦商募集“抗日樂捐”解決的。但是靠募捐并非長久之計,從1939年下半年起,在楊家河、兩河口、牛堤口建立三個稅務所,實行征稅,所收稅款為新四軍五師和應城抗日黨政軍提供了可靠的后勤保障。
牛堤口位于湖北省應城縣南部湖區,是大富水和天門河交匯處,以水運為主。這里也是江漢平原和應城縣盛產的食鹽、石膏、蘆葦、農副土特產品和工業品運銷的必經之地,稅源多而集中。因而首先在此成立稅務所,后于1944年改為中心稅卡,下設牛堤口、木梅、郭老灣三個分卡,全卡40多人,配備有船只。行商稅是應城縣的主要財源,也是當時黨政軍群后勤供應的重要保障,所以上級對稅收工作十分重視,每個稅務干部配有短槍,上級按時派一個排的部隊來提取稅款。
戰爭年代的牛堤口是個游擊區,在這里做稅務工作異常艱苦。當時稅卡沒有安定的工作環境,根本不能在同一個地方收稅,只能收一筆稅換一個地方。稅干們亦無固定的住處,以船為家,出沒在蘆葦中,或住農家,風餐露宿,東躲西藏。
征稅是項新工作,剛開始商人拒絕交稅,我們只能耐心細致地做好宣傳工作,常向商人們講:“抗日救亡,人人有責”,“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合理負擔,支援抗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使他們能夠積極交稅。
當時稅務干部和黨政軍群工作人員一樣也是供給制,待遇都很低,每人每天大米1斤,小菜1斤半,油5錢,鹽3錢,每人每月發津貼邊幣5角,作為買牙刷、牙粉、毛巾、肥皂之用。有時經濟困難不能兌現,所以稅務干部不但不能養家糊口,有時還要從家中支援錢和物。
我們在敵人眼皮底下征稅,時刻面臨敵情嚴峻的險惡環境。牛堤口距離臨江口、黃灘鎮、應城縣城關只有5至20華里,三處都駐有日軍和偽軍,還有敵經濟稽查隊。敵人視牛堤口中心稅卡為“眼中丁、肉中剌”,時刻想摧毀牛堤口中心稅卡,經常襲擊、捕殺我稅務干部,搶我稅款,斷我財源。而稅卡在日寇投降前無專門的武裝保衛,雖然每人都配有短槍,但人少分散,自衛能力弱,只能敵來我走,敵去我歸,時刻皆在生與死的驚心動魄的斗爭之中。
那時,人們都說稅務干部是提著腦袋收稅,這一點也不假。抗戰時期,應城縣壯烈犧牲的稅務干部有20人之多。1945年6月的一天,敵人藏在商船中,在木梅分卡靠岸,佯裝交稅,突然出現在正在執行任務的分卡卡長戴發豪面前,戴發豪來不及反應,就被敵人開槍打傷了腿,他負傷鉆進了蘆葦中,不幸被敵人殺害,犧牲時年僅21歲。
為了征稅,為了生存,我們必須扎根于群眾之中。我們每個晚上都是輪換地方居住,做群眾工作,嚴格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對群眾秋毫無犯,還經常參加勞動,幫群眾搞生產,受到了群眾的擁護。這里農村有地下共產黨的支部和各種群眾組織,他們為稅卡站崗放哨,幫助我們脫險,這樣,稅卡才得以立足。 (陳世高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