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弘揚鐵軍精神 建設美麗平陽——記中共浙江省平陽縣委副書記、縣長黃敏
弘揚鐵軍精神 建設美麗平陽——記中共浙江省平陽縣委副書記、縣長黃敏
作者:黨亞惠 責任編輯:黨亞惠 來源:《鐵軍》 日期:2016-05-27 瀏覽次數:7901
黃敏
平陽縣地處浙南沿海,是全國首批沿海經濟開放縣。全縣陸域面積1051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300平方公里,下轄9個建制鎮、1個民族鄉,總人口87萬。
平陽歷史悠久,人杰地靈,環境宜人,風景秀美。歷代名人輩出,有《富春山居圖》作者黃公望、南宋愛國詩人林景熙、晚清思想家宋恕、數學泰斗蘇步青、“百歲棋王”謝俠遜等一批杰出人才。平陽旅游資源豐富,是集藍色、綠色、紅色、古色于一體的旅游勝地,其中“藍”有南麂列島,“綠”有南雁蕩山,“紅”有浙南(平陽)抗日根據地舊址,“古”有順溪古建筑群。
近年來,平陽縣委、縣政府深入實施“產業提升、中心集聚、生態優化、開放帶動、城鄉統籌、和諧構建”六大戰略,以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持續發展為主基調,凝心聚力,奮勇爭先,全力推進平陽經濟社會發展新跨越。2014年平陽進入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和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行列。
平陽是光榮的革命老區,紅色資源豐富。新形勢下,中共浙江省平陽縣委副書記、縣長黃敏帶領廣大干部群眾,傳承鐵軍精神,發揚優良傳統,將紅色理念融入發展當中。2014年12月2日在福建省龍巖市古田召開的中國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第五屆常務理事會第四次會議上,黃敏被評為“弘揚鐵軍精神,改變老區面貌的縣鄉好領導”。
傳承鐵軍精神 凝聚發展力量
平陽是一個地位突出、作用顯著的革命根據地,被譽為“浙江延安”,曾是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紅軍挺進師活動中心。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平陽就是隸屬中共中央領導的中共溫州獨立支部和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重要活動地區。1927年黨的“八七”會議后,平陽先后爆發農民武裝起義“三打平陽城”。1932年在平陽成立了中共浙南委員會和浙南紅軍游擊隊。抗戰爆發后,劉英、粟裕、曾山在這里創建了浙南革命根據地。平陽這片土地,哺育出數以萬計的仁人志士,他們為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為黨和國家做出巨大的貢獻。
縣長黃敏出生、成長、工作在這片浙南紅土地上,對平陽革命老區的光榮歷史深感榮耀。他在平陽工作三年來,非常關注新四軍和抗日根據地歷史的研究,重視對新四軍鐵軍精神的挖掘和傳承,堅持用鐵軍精神教育黨員干部、引領精神文明、凝聚發展力量,推進老區建設。
一是廣泛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平陽縣委、縣政府充分利用本縣豐富的紅色資源,以多種形式對黨員干部進行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弘揚革命傳統教育以及廉政教育。
二是強化革命老區基礎設施建設。無數革命先烈的光輝足跡,在雁山鰲水間留下了一大批珍貴的革命遺址。為了將豐富的紅色資源轉變為鮮活的革命歷史教材,發展紅色旅游,平陽縣委、縣政府積極籌措經費,加強紀念館、烈士陵園、革命遺址建設和保護,并加快全縣紅色旅游公路建設。投資100多萬元,建成了省一大陳列館;投資1000多萬元,建成了以新四軍出征門、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碑、閩浙邊抗日救亡干部學校、粟裕同志部分骨灰敬撒處為核心的紅軍公園;投資1500萬元,建成了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陳列館和廉政教育館、干部學校;并于2014年4月在平陽縣革命烈士紀念館新建平陽新四軍烈士紀念碑;投資2000多萬元建成了連接省一大會議舊址冠尖和馬頭崗的紅色旅游交通專線。另外,尚有總投資達4.6億多元的3條紅色旅游專線正在建設中。
三是積極舉辦重大紀念活動。鄧小平同志曾說過,“用革命的事跡教育我們的子孫后代”。平陽縣委、縣政府十分注重結合重大紀念日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活動。2014年5月12日是粟裕同志部分骨灰安放平陽30周年紀念日,縣委邀請粟裕子女重回平陽老區、祭掃英靈,走訪粟裕戰斗過的老區鄉村,并看望了山門粟裕小學的師生。紀念活動使干部群眾受到革命傳統教育的洗禮,緬懷歷史、振奮精神,激發了大家推進革命老區跨越發展的信心。
四是強化組織領導、深入開展學術研究、全力搶救革命史料。平陽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革命歷史的挖掘、保護和研究工作。2007年8月1日,平陽成立了新四軍歷史研究會,成員以新四軍老戰士和根據地老同志為主體,并邀請熱心研究黨史、軍史、積極宣傳革命傳統的老同志及中青年參加。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縣新研會等單位牽頭開展了挺進師進駐平陽堅持三年游擊戰爭、新四軍北上抗日、中共浙江省一大等重大課題學術研究,并取得了豐碩成果。為豐富和完善革命史料,2005年縣委組織了《追尋挺進師北上抗日足跡》大型采訪活動,采訪組沿著平陽北上、抗日新四軍“老三營”及傳承部隊參加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的戰斗足跡,搜集到大量鮮為人知的戰斗故事和珍貴資料、老照片等。2009年和2013年,縣委又兩次組織人員走訪了新四軍“老虎團”、“老三營”、“紅七連”、“紅八連”,對挺進師傳承部隊的光榮戰史有了新的認識。2014年縣里還專門成立了新四軍老戰士史料征集小組,從9月18日開始,在本縣和外地尋訪了近30名新四軍和抗戰老戰士,給他們送去縣委、縣政府的慰問信,并征集到一批珍貴的抗戰回憶文章和歷史資料。
注重做好扶貧開發 推動老區跨越發展
一直以來,平陽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老區扶貧工作,圍繞“共同跨越六大行動”,堅持把扶貧開發作為改善老區人民生活、促進縣域科學發展的重要工作來抓。
增強老區群眾的“造血”能力。縣委、縣政府堅持工業立縣、工業強縣理念,推進重點工程建設,打造區域特色經濟,大力發展來料加工業。從2011年起,由縣財政每年安排200萬元,配套相關政策,扶持老區來料加工業。截至目前,全縣老區鄉鎮已有140多個來料加工點,2013年農戶加工收入達500多萬元,人均月收入在2000元~3000元。做大做強特色農業產業。縣委、縣政府積極鼓勵老區因地制宜開發綠色、生態等特色產業,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和旅游休閑基地,集中力量加快馬蹄筍、蛋鴿、早香茶、食用菌等特色基地發展。現已形成平陽縣全盛兔業有限公司等30家國家、省、市級扶貧龍頭企業。2014年,縣里共安排3500萬元省山區經濟發展資金,重點扶持老區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加工業和休閑旅游業等項目。
加大社會幫扶力度。他們建立縣領導掛鉤幫扶機制,縣直部門和全縣160家龍頭企業與153個低收入集中村(基本屬于老區村)進行捆綁幫扶,積極向上爭取扶貧開發項目資金和社會幫扶。積極為老區募集善款,2013年共籌集善款1.254億元,其中用于老區、貧困地區的助學、助醫、助殘、助困、救災款共達5530萬元,同時做好優撫工作。
以切實改善老區人民生活環境為宗旨,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首先,縣委、縣政府按照“集中扶持、分批促進”的原則,每年安排財政性資金5000萬元,以項目化運作方式,統籌推進中心村的生活污水治理、農村文化禮堂等設施建設。2014年縣里撥出專款,給400個老區村頒發了村牌,同時要求在老區村文化禮堂建設中要增加“紅色記憶”的版塊。其次,大力實施“五水共治”工程。以治污水為重點,全面推進平原、河網水生態修復、海洋生態保護、水源地保護。啟動實施“水鄉建設百億工程”,其中,投資超12億元的順溪水利樞紐工程已經下閘蓄水;投資9.3億元的鰲江干流治理中段防洪工程進展順利,全縣城鄉污水處理將于2015年實現全覆蓋;尤其是為保障農村、偏遠老區山村居民飲用水安全,全縣從2010年開始實施“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先后投資2億多元,到2012年底共解決了400個村、46.5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第三,加大搬遷力度。堅持“整村搬遷”和“插花移民”并舉,引導老區群眾向中心鎮、中心村集聚搬遷,促進異地致富,僅2013年就搬遷老區扶貧重點村農戶1226人到集鎮落戶。
縣長黃敏指出,“我們不僅要追求經濟發展的金山銀山,還要追求自然環境的碧海藍天。”他要求縣政府積極響應黨和國家提出的建設“美麗中國”這一號召,繼續重視生態建設,以綠色、循環、低碳的生態文明理念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切實抓好節能減排工作,加強環境治理和保護,讓城市與自然相融,努力為群眾打造一個天藍、地綠、水清、空氣清新的“美麗平陽”,真正讓老百姓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