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中國遠洋海軍發展趨勢展望
中國遠洋海軍發展趨勢展望
作者:田原 責任編輯:李贊庭 來源:《鐵軍》2013年第7期 日期:2013-09-04 瀏覽次數:7832
中國面臨的海洋地緣環境與島鏈形勢
東亞是世界重要的戰略地區,地處亞洲大陸與西北太平洋的邊緣地帶,是陸權與海權兩股勢力交匯和斗爭的場所。東亞海域從北至南包括千島群島、日本列島、琉球群島、中國臺灣島、菲律賓群島和印度尼西亞群島,構成了包圍中國的第一島鏈;從日本列島南下至小笠原群島、馬里亞納群島、加羅林群島到新幾內亞島構成了第二島鏈。第一島鏈分布著橫須賀、沖繩等美軍基地,在戰時可能對我海軍進入西太平洋構成重大障礙。第二島鏈上的關島基地則是夏威夷與西太平洋地區美軍基地的中轉站,并部署有美軍戰略轟炸機,戰時可直接干預臺海地區的軍事沖突。
如果說美國在全球有三大戰略地緣區——歐洲、西亞和西太平洋地區,那么隨著蘇聯的解體,后者在美國地緣戰略中的地位逐漸上升,這一地區對美國而言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維護海洋主權和權益及遠洋戰略通道安全需要航母支持
航空母艦是戰斗機的海上浮動機場,有了航母就可以使本國的空中打擊力量延伸到世界各個地區。就我國而言,維護海洋主權和權益及遠洋戰略通道安全需要航母的支持。
關于建造航母的爭論曾經相當激烈,有人認為航母造價和維護成本過于昂貴,航母與中國近海防御的海軍戰略不相符等等,但是航母對中國這樣的大國來說卻是必需的。首先,航母是一種重要的威懾力量,有了航母就可以將本國航空兵打擊力量延伸到遠離本土的地區,這對潛在的對手構成了較大的威懾,對于維護南海主權將起到重要作用。再者,沒有制空權就沒有制海權,尤其在遠離本土的情況下,沒有航母不可避免地會陷入被動。第三,從現實的需要來看,維護印度洋海上戰略通道,需要航母的支持。第四,雖然我空軍戰斗機的作戰半徑已經完全達到了南沙海域,但如果能夠再擁有2-3艘航母,我們就可以大大加強在南沙海域的軍事存在而不是只靠戰斗機長途跋涉。第五,擁有航母可以更好地維護拓展的國家利益。
潛艇和反艦彈道導彈是“殺手锏”
由于出現了全新的海戰樣式(衛星偵察的手段)和武器(導彈),使得航母出現了一些難以克服的弱點。雖然航母編隊具有極大的對艦對地和對空攻擊力,但航母編隊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目標,在對方擁有偵察衛星的情況下,基本沒有隱蔽性可言。即便在雙方衛星均被擊落的情況下,航母編隊也很難做到隱蔽行蹤。也就是說,航母作戰必須依靠實力上的絕對優勢。而潛艇的隱蔽性決定了它可以在不取得制海權的情況下進入指定海域作戰,潛艇也就成了“不對稱優勢”的理想武器。
如果說二戰時艦艇龜縮在基地內是相對安全的話,現在航母靜止地呆在基地內卻比它游弋在大洋中要危險得多。在偵察衛星的引導下,潛艇可以準確洞悉敵港口內的航母和其它戰艦的位置,在距敵基地200公里以外的海域內,使用潛載超音速反艦導彈對敵航母展開攻擊,這種攻擊應該是多艘潛艇同時實施的飽和攻擊,甚至敵人還沒有弄清攻擊者的方位,航母和其他敵方的大型水面艦艇已經遭受滅頂之災。
目前,我二炮部隊已經裝備了可以執行中遠程打擊任務的東風21-D型反艦彈道導彈,這種導彈射程在2000公里左右,完全可以將敵方的航母編隊屏蔽在第一島鏈之外,并將對任何進入攻擊射程內的敵方大型水面艦艇構成巨大威脅。未來在對抗強敵可能的戰爭中,應實現海軍與二炮部隊的協同,海軍潛艇部隊、海軍航空兵、二炮反艦彈道導彈部隊應成為我們的拳頭部隊。
狼群戰術是突破島鏈封鎖對抗海上強敵的重要手段
狼群戰術是德國人鄧尼茨首創的。它是一種群艇攻擊戰術,發現敵海上編隊后,集中多艘潛艇予以集中打擊。雖然它起源于法西斯德國,但它作為一種潛艇戰術值得我們研究借鑒。
大西洋海戰中德國的狼群戰術之所以失敗,不是狼群戰術本身的失敗,而是當時潛艇技術對反潛技術的失敗。
今天,武器裝備的導彈化使潛艇具有了二戰時潛艇所不具備的遠程對艦打擊能力。現在常規潛艇的水下航速達到了20節左右,核潛艇更是達到了30節左右,大大高于二戰潛艇6-8節的水下航速。潛艇的裝備更是使常規潛艇具備了長時間在水下航行的能力(以巡航速度通常可連續潛航達三周左右)。核潛艇在出航執行作戰任務后幾乎不需要浮出水面。在現在高科技特別是衛星技術時代,無論是水面的航母、驅逐艦、護衛艦還是空中的戰斗機,都很難做到不被發現,而大洋黑洞——潛艇卻可以銷聲匿跡。
也就是說,探討新狼群戰術的運用對中國海軍具有重要意義。原因有:第一,在雙方都擁有衛星和高性能雷達掌握制信息權的情況下,無論是航母還是其它艦只的動向往往在對方的監控之下,只有大洋深處的潛艇可以來無影去無蹤,可以在敵人的視線之外發起突然打擊。第二,第一島鏈是我海軍戰時進入太平洋的最大障礙,這些島嶼在美國及其盟國控制之下,我水面艦艇很難自由出入,如強行突破,可能會遭到強敵岸基航空兵、艦載航空兵和艦隊的多重打擊。而潛艇的隱蔽性決定了它可以相對自由地沖出第一島鏈,打破海上封鎖,在廣闊的西太平洋對敵艦隊構成戰略威懾和實施打擊。第三,航母編隊的艦載航空兵遠程打擊優勢是對水面艦艇而言的,對于潛艇,航母難以發揮這種遠程打擊優勢。潛艇具有航程遠、自給力強、高度機動、隱蔽性好的特點,能夠從水下對敵人重要的戰略、戰役目標實施導彈打擊。導彈武器、魚雷和偵察技術的發展,決定了潛艇是被用作消滅敵人水面艦艇、潛艇和陸上目標的重要武器。第四,現代偵察衛星可以輕而易舉地發現航母戰斗群的位置,而水面艦艇的聲吶偵測范圍十分有限,反潛機在廣袤的大洋上搜索潛艇的行跡也相當困難。反潛魚雷的射程同樣十分有限,不過幾十公里,且速度較反艦導彈不可同日而語。第五,由于我國海上縱深較淺,未來一旦發生戰事,在我方不能完全取得第一島鏈內制空權的情況下,水面艦艇(包括航母)將成為敵人航空兵優先打擊的目標,甚至強敵可以使用沖繩基地或菲律賓的戰斧巡航導彈直接在2000公里外打擊停泊狀態的航母,而潛艇可以通過建造大型掩體來實施保護。二戰時英國空軍對德國比斯開灣潛艇基地的轟炸收效甚微,就是因為德國在比斯開灣建造了大型潛艇掩護工事。
我們需要具備非對稱性優勢。這需要我們繼續提高潛艇的性能和發展潛艇的武器。潛艇必須加裝先進的反艦導彈和制導魚雷,在現階段,應加大潛載反艦導彈的研究力度。同時,為了應對空中的威脅,可以考慮在潛艇上加裝防空導彈,最好是能夠在水下發射的,或者攜帶一些便攜式的防空導彈,使潛艇提高生存能力和反擊能力。過去潛空對抗一直延續著空優潛劣的格局,但現今對潛通信的部分解決和防空導彈的發展使得潛艇將具備一定的攻擊空中目標的能力,空優潛劣的格局正在朝著有利于潛艇的方面轉化。同時,由于島鏈地理環境對水面艦艇和航空兵的制約,還應該考慮在戰略核潛艇和大型潛艇上裝載對陸攻擊的巡航導彈,以便當敵戰機從離我們較遠的基地連續起飛對我實施攻擊時我們不會束手無策,除使用陸基導彈之外,還可以使用潛艇在較遠距離打擊對方的陸上基地,對方將更難以預警。
在信息戰、電子戰時代,潛艇戰將具有新的內涵。二戰時德國在潛艇戰運用中,潛艇主要用來攻擊對方的商船,用來絞殺對方的海上生命線。冷戰時期,由于地緣環境因素,潛艇一直是前蘇聯海軍發展的重點,前蘇聯高度重視潛艇在其武裝力量中的作用,尤其是在核反擊中的作用。前蘇聯海軍全面實現了潛艇的導彈化和魚雷的制導化,使蘇聯海軍具備了在廣闊的大洋上對抗美國航母編隊的能力。隨著我國潛艇逐步實現導彈化,在未來可能的軍事斗爭中,潛艇將擔負在第一島鏈外對敵作戰的主戰兵器。中國海軍應該發展21世紀對抗航母戰斗群的“不對稱”戰力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