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戰斗前的戰斗
戰斗前的戰斗
作者:吳宏博 責任編輯:王浩鐘 來源:《鐵軍》2013年第7期 日期:2013-09-04 瀏覽次數:7830
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
1955年1月,華東軍區海軍協同駐浙陸、空軍部隊發起了解放一江山島登陸戰役。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第一次,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次海、陸、空三軍聯合作戰。正是這一戰役,一舉全殲了氣焰囂張的一江山島國民黨守軍,繼而解放了上下大陳、漁山、披山等浙江沿海全部島嶼。“解放一江山島戰役”永遠載入了解放軍、共和國的光輝史冊。
然而,在解放一江山島戰斗之前的另一場戰斗,卻鮮有人知道。
早在1954年初,中央軍委就部署了解放浙江沿海島嶼戰役,并于8月27日批準同意華東軍區成立浙東前線指揮部。前線指揮部成立后,根據軍委、總參有關指示精神,即召開由各軍兵種指揮員參加的作戰會議,全面研究解放一江山島戰役的作戰部署和具體打法。最后,確定了戰役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奪取制空、制海權,第二階段登陸作戰,并制定了南面對披山佯攻,北面攻占一江山島,最后以主力攻占上、下大陳島的方案。作戰方案上報總參后,得到了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主席的批準。
前線指揮部賦予華東軍區海軍的主要任務是:1.籌集登陸工具,輸送登陸兵登陸;2.保障登陸兵航渡和登陸安全;3.組織炮火直接支援登陸兵行動;4.組織魚雷艇在戰斗之前和戰斗實施時,相機攻擊國民黨海軍水面艦艇;5.協同陸軍鞏固占領的島嶼等。據此,11月21日上午,華東軍區海軍司令員陶勇召集機關各部門負責人會議,傳達布置戰役準備工作。軍區海軍參謀長馬冠三、政治部主任蘇啟勝、后勤部部長申元軍、修造部部長任秀生等機關部門主要領導人都出席了會議。
陶勇首先講了解放一江山島戰役的重要性和軍區海軍的任務,爾后話鋒一轉說:“這次海軍的任務有許多條,哪一條也離不開船。”一邊講著,一邊把目光轉向艦船修造部部長任秀生,“秀生同志呀,你們是專管修船的,我們的整個戰斗都離不開你們。特別是要馬上征用一批船只,大概100條左右,還要把現在所有的艦船都檢查修理好,一律做到開得動、打得響、聯得上!時間,只有兩個月,只能提前不能拖后,你看怎么樣?”
任秀生邊聽邊在心里估算:這次作戰大概需要修理400到500條船。而這些艦船,現有的要全面檢修,很大一部分新征集、購置的則要改裝,不管哪方面工作量都不小。特別是部隊中稍大一點的艦艇都是繳獲的或國民黨海軍起義帶來的,不僅破舊而且型號龐雜,哪國的都有,幾乎一條一個樣,一無圖紙二無配件,修理改裝的困難可想而知。但為了戰斗,沒有商量的余地。任秀生肯定地回答:“我們一定力爭提前完成!”
陶勇聽了很滿意,說:“好!對于船的事我只提要求,戰術、技術上的要求,質量、數量上的要求,特別是時間上的要求,具體全都靠你們了。你們大膽干吧,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難,盡管向我提出,我一定設法幫你們解決。”
最后,陶勇特別強調:戰前準備,特別是艦船搶修,也是一場戰斗,而且是決定解放一江山戰斗能否打得勝的戰斗!
任秀生為陶勇司令員的信任和支持所鼓舞,當即提出兩個問題:一是請華東軍政委員會和上海市通知各地區、各部門,凡軍區海軍選定征用的船只,即請配合調撥,同時大力協助解決艦船搶修所需的物資器材;二是建議軍區海軍政治部派人協助各廠、艦,加強搶修中的政治思想工作,最大限度地調動群眾的積極性。陶勇立即答應:“好!這兩件事我來辦!”會議一結束,陶勇很快便和華東局、上海市領導取得聯系,商定解決了船只調撥和物資購置問題,并決定派軍區海軍政治部副主任吳西幫助加強搶修中的政治思想工作。
經過黨、團組織層層動員發動,從修造部機關各部門到基層部隊、修船廠車間、碼頭,官兵、職工群情振奮。一場空前規模的搶修艦艇的戰斗打響了!
俗話說:“沒有金剛鉆,難攬瓷器活。”維修、改裝艦船,缺少必需的設備和器材、配件是首要難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修造部采取了三條途徑:發動機關、部隊官兵和工廠的職工一起參加清倉查庫,凡屬艦艇維修所需的物資、器材、配件,不管是部隊的、工廠的,無論哪一個單位的,一律統一調度使用;派出專人深入到各地的工廠、商店等有關單位調查了解,凡有艦船修理、改裝所需的設備、器材,當即協商購買;組織修理廠、所技術人員帶領群眾大膽創新,自行研制、改造,修舊利廢,挖掘一切潛力。通過各方努力,終于籌集購置各種急需設備5.3萬多臺(套、件),各類器材配件70多萬件,從而保證了搶修、改裝的需要。
民船的征用、改裝,是一項極其繁雜的任務。任秀生首先組織技術人員研究確定了征用船型、修改原則和承修工廠等方案,繼而選出五名技術骨干會同軍務部門的同志組成多個小組,分赴黃浦江、長江兩岸尋找適用的船只。
本著“邊找、邊定、邊修”的辦法,一旦發現適用的船只便立即向有關單位講明意圖,協商征用,交由既定工廠修理改裝,具體手續隨后補辦。這種做法,大大加快了征用船只的進度。一個月的時間內,即順利地征用、修理、改裝了LCM型、LCT型和LCI型登陸艇144艘,其中新征調并修理改裝的有101艘;修理改裝了一些特種船只,如改裝“卡秋莎”炮艇6艘,中修改裝消磁船2艘、RBI修理船1艘、充電船1艘。這些艇船都搶在戰前編入戰斗序列。
當時華東軍區海軍已有大小艦艇300余艘。但由于過于破舊,一部分在廠修理不在航,還有的是準備淘汰的。為了滿足戰斗需要,應付可能出現的復雜情況,必須在最短的時間里將這些艦艇、裝備都檢修好,使它們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因此,修造部除組織人員普查駐滬地區艦船外,還先后兩次派出檢查組,分赴舟山及石浦、臺山、溫州、廈門、福州等地,檢查艦船技術狀況。對所有在航的參戰艦船進行各系統全面檢查試驗和維護保養,確保“開得動,打得響、聯得上”。對需要修理的艦船,立即組織進廠檢修,消除隱患,加強武器裝備,使它們處于臨戰狀態。
當時,華東軍區海軍艦船修理力量很薄弱。1951年前后屬華東軍區海軍的江南造船廠已交地方管理,只能承擔部分較大噸位艦船的大、中修任務。剛組建不久的上海修船廠尚未就緒,且人員來自四方,廠點分散多處,生產管理困難頗多。其他小廠設備不全,條件更差。面對這種情況,華東軍區海軍黨委深入發動群眾,全力支持艦船搶修工作。只要是搶修工作需要,不管是人力還是物力,機關哪個部門、部隊哪個單位都毫不猶豫。許多業務部門領導、機關干部和工廠職工一起夜以繼日地忙碌在船塢、碼頭上。部隊、工廠齊心協力,破關攻難,連續作戰,在一江山島戰役打響前圓滿完成了所有艦船搶修任務。自1954年11月21日接受任務到戰斗打響前3天的翌年1月15日,前后55天時間里,共搶修、改裝艦船466艘,其中由軍內廠、所完成405艘。
1955年1月18日,解放一江山島戰役打響后,修造部又抽調兩批43名技術人員組成機動修理隊,帶著設備、器材,隨軍參戰搶修。修船科科長衛平和上海修船廠副廠長徐耀洲帶領干部、職工120余人,隨“呂梁山”號修理艦開到戰場前沿,隨時準備搶修艦船裝備。
解放一江山島戰役,華東軍區海軍實際參加戰斗的艦船共計188艘。其中,護衛艦4艘、魚雷快艇10艘、炮艦2艘、巡邏艇24艘、火箭炮船6艘,各種登陸艦艇、漁輪、機帆船和輔助船142艘。不論是突擊搶修的艦艇還是自行改裝過的艦船,無一因機械故障貽誤戰機,均圓滿地完成了所擔負的火力支援、掩護和輸送登陸部隊登陸的戰斗任務。
戰斗結束后,華東軍區專門召開大會,表彰在艦船搶修過程中涌現的先進單位和模范人物。為完成艦船搶修任務許多個日日夜夜衣不解帶的現場總指揮、上海修船廠副廠長徐耀洲,在搶修艦船中貢獻突出的工人黃祥云、王佛寶、陸祖榮、周根元、蔣金大等,都光榮地受到軍區表彰。時過不久,上海修船廠9位同志還被評為上海市勞動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