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稿 > 出席中共七大的新四軍代表
出席中共七大的新四軍代表
作者:單杰華 責任編輯:束華靜 來源:《鐵軍》 日期:2016-06-27 瀏覽次數:7877
編者按:2015年是中共七大召開70周年。中共七大是對中國革命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次會議,這次會議確定了以毛澤東思想為全黨的指導思想,四年后中國共產黨奪取了全國革命的勝利。本文對出席中共七大的新四軍代表的資料征集、研究、梳理,填補了新四軍研究的空白,記錄了新四軍歷史上的一件大事。
哪些同志作為新四軍代表出席了中共七大,到目前為止,并沒有現成的、權威的統計資料。因為新四軍選舉中共七大代表有五個方面特殊情況:(1)新四軍中共七大代表的選舉產生所經過的時間跨度長,從1939年一直持續到1945年大會召開前;(2)有的代表選出后犧牲了,又重新選舉了新代表;(3)新四軍中共七大代表是由軍部或師、或團黨委分別選舉產生的,有的甚至是到延安學習后補選出的;(4)新四軍的組成和建制變化大,有的中共七大代表選出后,原選舉單位合并或撤銷了;(5)人員流動大。曾經由新四軍部門選舉出的中共七大代表后來調到了其他部門,或是由新四軍調出后當選了中共七大代表。
筆者注意到:統計和確認出席中共七大的新四軍代表,必須弄清幾個問題。由新四軍建制單位選出,且到七大召開前一直在新四軍的這部分七大代表,沒有疑義。但以下三種情況應該予以注意:一是由新四軍所屬建制單位選出的代表,但到延安后調到了其他部門,這些代表仍應算作新四軍代表,如陶鑄、羅瓊等。二是曾在新四軍工作,但后來調出了新四軍,在新單位當選的七大代表,不視為新四軍代表,如劉少奇、江華等。三是七大后調入新四軍的七大代表,也不視為新四軍代表。如朱春和、桂干生等。
新四軍中共七大代表的分布
基于上述原則,筆者查閱相關資料后,進行了梳理,統計出出席中共七大的新四軍代表計49人。他們在各部門的分布為:
軍直4人:新四軍代軍長陳毅,新四軍司令部機要科科長吳振英,軍部直屬教導隊政治教員羅瓊,軍衛生部保健科科長左英;
一師11人:江南抗日義勇軍東路司令部軍需副主任許威,江南抗日義勇軍第二支隊支隊長張云曾,一支隊二團二營營長程祥元,一旅一團團長王萱春,二旅政委劉培善,二旅副旅長段煥競,二旅五團團長池義彪,二旅政治部組織科科長楊保生,二旅四團直屬隊政治指導員李珊,三旅副政委鐘民,三旅七團政委汪克明;
二師11人:五支隊政委郭述申,江北指揮部秘書廖華,師參謀長周駿鳴,師供給部部長楊建新,四旅十二團團長杜國平,五旅政治部主任祝世鳳,六旅政委徐光華,六旅十七團政委陳祥,淮南軍區路西五團政委許軍成,巢含支隊政委陳再勵,天高支隊支隊長余啟龍;
三師8人:七旅政委朱滌新,七旅副旅長田維揚,七旅二十團政委馮志祥,八旅供給部部長伍瑞卿,八旅政治部主任張池明,八旅二十三團團長鮑啟祥,八旅二十四團政委沈東屏,司令部作戰科科長席舒民;
四師5人:六支隊三總隊司令員兼政委譚友林,師供給部部長邱會作,師政治部副主任孔石泉,十旅軍醫處處長李永春,淮北軍區三分區副司令員蔡明;
五師5人:河南竹溝留守處主任兼司令員王國華,挺進支隊政委王盛榮,豫鄂挺進縱隊政委朱理治,豫鄂挺進縱隊路西指揮部指揮長陶鑄,豫鄂挺進縱隊政治部代主任雍文濤;
六師2人:十六旅參謀長張開荊,十八旅旅長溫玉成;
七師3人:師長張鼎丞,副師長傅秋濤,政治部主任何偉。
新四軍中共七大代表計49人,與1939年6月25日中央軍委總政治部分配給新四軍50名代表名額基本吻合。
迢迢延安路
新四軍的七大代表從華中敵后奔赴延安,要通過敵占區和敵人的重重封鎖線,隨時可能與敵遭遇,也隨時可能流血犧牲。1943年3月,三師一批赴延安學習的干部在海上與敵相遇,師參謀長彭雄、八旅旅長田守堯等18人犧牲。迢迢延安路,充滿了危險和艱辛。
1939年5月,張鼎丞接到中央通知:即赴延安匯報工作,并準備參加中共七大。張鼎丞等乘汽車到湖南衡陽,與周恩來在八路軍辦事處會合,匯報了新四軍工作。第二天,隨周恩來乘汽車到桂林,由桂林飛往重慶。在“周公館”住了一個多月后,于6月乘飛機到西安后,再換乘汽車,幾經輾轉,才到了延安。
1940年9月,郭述申從五支隊駐地半塔集出發,開始了延安之行。到渦陽后,與戴季英、譚友林、廖華等十余人會合,決定從河南、山西一線到陜北。在通過博(愛)晉(城)公路封鎖線時,一股由南向北的國民黨軍也在通過封鎖區,并踩響了地雷,引來了日軍,霎時槍聲大作,將郭述申等人沖散,不得不退回濟源縣。此次雖險遭不測,好在沒有人員傷亡。次年3月,郭述申到達延安,歷時7個月。
1942年12月,楊建新率何士德、王興鋼、張百川等十多人從軍部出發。1943年11月到達延安。
1942年底,新四軍衛生部部長沈其震率左英等200多人去延安學習。由于目標過大,后改為十多人一組。為了不引起敵人注意,沈其震化裝成商人的模樣,左英年輕、又胖些,打扮成一個大小姐。當隊伍走到河北內黃縣一帶時,看到滿地白骨,卻見不到一個青壯年,令人毛骨悚然。原來,日軍對這里進行了大屠殺,很長時間了都沒人對尸骨進行掩埋。在過鐵路封鎖溝時,女同志從上面滑下去,交通員就在下面接住。上去時,交通員當人梯,下面推上面拉,既要快,又不能發出聲響。在進入晉西北時,由于當地人都是吃麻籽油,沈其震、左英等都不適應,吃壞了肚子,但仍咬緊牙關,繼續前進。1943年中秋節前抵達延安,歷時10個月。
1943年初,鮑啟祥、沈東屏等十多人前往延安,10月20日抵達延安。
1943年二三月間,劉培善、溫玉成、段煥競、盧勝、王萱春等離開部隊,前往延安。他們先是集中在盱眙黃花塘的華中黨校學習了三四個月。在經過漣水大黃莊時,遇到掃蕩日軍的包圍,盧勝負傷。在華中黨校學習結束后,決定分批啟程到延安。一路上,段煥競、李珊夫婦多次遭到日軍盤查,險象環生。在汾河河畔,李珊背著孩子掉入淤泥中,一直陷到齊腰深,又不敢動,否則會越陷越深,十分危險。段煥競和護送人員只能一點點往上拉,才拉出泥沼。王萱春、胡雪江夫婦走到山東冠縣時,遭到日偽掃蕩,混亂中胡雪江被偽軍抓去。經過地下黨疏通才救了出來。到延安時,已是1944年2月。
1943年3月初,周駿鳴率陳祥、許軍成、盧文新等60余人赴延安。在魯南包頭峪山區遭到日軍襲擊,60多人赤手空拳與敵人周旋,沖出了包圍圈。4月初,夜行150多里,通過敵頑多道封鎖線。然而,走到黃河故道東陽縣時,由于日軍掃蕩,頻繁轉移,近3個月行程幾乎沒有進展,人累馬乏。10月,進入太行山區。這里雖是老根據地,但十分貧脊。周駿鳴等飯吃不飽,就以野菜充饑。在通過晉西北的兩道大川時,大雪紛飛。盧文新的妻子這時生了孩子。在饑寒交迫中,孩子很快夭折了。好在過雪地是他們行程面臨的最后障礙。12月中下旬,隊伍渡過黃河,進入陜甘寧邊區的佳縣。12月29日,到達延安中央黨校。此行走過了7省7500多公里,歷時10個月。
自從彭雄等犧牲后,三師干部不再走海上交通線。3月底,張池明、朱滌新、田維揚、馮志祥等,由師部的護送隊送到津浦路邊,由鐵道游擊隊護送過了鐵路。太行武工隊送他們過同蒲鐵路和汾河,經呂梁根據地,于9月進入陜北。
1943年11月8日,陳毅接到毛澤東給他關于赴延安參加中共七大的電報后,于25日從淮南黃花塘軍部輕裝啟程,先后渡過了洪澤湖、微山湖。在通過沛縣、豐縣與曹縣南部地區時,遇上日軍掃蕩。陳毅等以一夜一百五六十里的速度通過了這一三角地帶。越過平漢鐵路,沿清漳河繼續北行。1944年元旦后,到達太行山區晉冀交界處的八路軍前方總指揮部所在地麻田。陳毅在麻田住了一個月,考察了太行根據地的整風開展情況。春節后不久,陳毅離開麻田。到達交城山時,風雪交加。過呂梁山時,道路狹窄,冰雪覆蓋,又要通過封鎖線,不得不留下牲口,全部步行,十分辛苦。過了呂梁山已黃河在望。3月7日,陳毅抵達延安。此行近百日,行程數千里。途中陳毅以詩人情懷,賦詩十余首,記行抒懷。
雖然一路上歷盡艱險,但代表們到延安,一想到要在毛主席身邊學習、工作,心中便充滿了幸福和喜悅,什么苦呀、累呀、危險呀,便統統拋到了九霄云外。
投入整風學習
由于七大延期召開,新四軍代表到延安后,全部進入中央黨校,開始了在延安的整風學習。
第一階段,學習《中國近代革命史》《論民族民主革命》《中國問題指南》《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論共產黨員的修養》等。第二階段,在領會整風文件精神實質的基礎上,進行自我檢查。最后,寫一個自我鑒定。
在整風學習的后期,部分學員還學習了中央書記處編印的《六大以來》《兩條路線》,參與學習討論了《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黨在各個歷史時期的方針、路線進行回顧和評價,重點對王明投降主義路線進行清算,為七大的召開進一步統一思想。
新四軍代表在延安集中學習中得到了很大的幫助和提高。張鼎丞的回憶非常具有代表性。他說:“我真正比較系統地讀馬列的書、毛主席的書,系統地學習中央文件,是在延安。因為那時學習的條件很好,而且住在主席身邊。參加革命以前看過革命的書,但那個時候看的并不完全懂,只知道共產黨救國救民,能夠改變現狀,改變黑暗的社會,以后從事革命斗爭,很緊張,不可能有這樣的條件。”
除了參加學習,新四軍代表還參加了大生產運動,開荒、種地、紡線,什么都干。有的新四軍代表在延安邊學習邊根據組織安排,參加了相關工作。陳毅參加了中共七大軍事報告準備委員會的工作,撰寫了《建軍報告》、大會書面發言材料《新四軍抗戰始末》,并為大會發言講話作了準備。張鼎丞擔任了中央黨校二部主任,郭述申擔任了中央黨校三部主任,羅瓊在中央婦委任《解放日報》副刊《中國婦女》編輯主任,左英在中央醫院任內科醫生。
參加七大
1945年4月23日,七大在延安楊家嶺中央大禮堂開幕。49名新四軍代表參與了這一盛會。陳毅和張鼎丞分別任華中代表團正副主任。陳毅是七大預備會選出的15人主席團成員,在主席臺就坐。會上,毛澤東作《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朱德作《論解放區戰場》的軍事報告,劉少奇作《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周恩來作《論統一戰線》的發言。
5月1日,陳毅在大會第6次會議上,作了題為《華中黨和新四軍的工作》發言,全面、辯證地分析了華中黨和新四軍的發展及其基本經驗,對抗戰初期的錯誤和教訓作了深刻而中肯的分析。陳毅說,通過歷史經驗教訓的總結,深深感到“船載千斤,掌舵一人”,我們從黨的歷史來看,毛澤東是最會掌舵的。大會還印發了陳毅的書面發言《新四軍抗戰始末》。9日,作為七大主席團成員的陳毅,擔任了大會第9次會議的主席,主持了大會。
23日,大會召開第15次會議,張鼎丞作了關于整風的發言。整風中的“搶救失足者運動”使很多人受到了傷害,但在張鼎丞擔任主任的中央黨校二部,較好地掌握了審干政策,沒有一個學員受到打擊傷害,所以張鼎丞介紹了中央黨校二部開展整風的做法。他說,整風是一個自我教育、自我改造運動,只有實事求是,消除顧慮,暢所欲言,真正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才能開展好批評與自我批評,才能達到提高思想認識、整頓思想作風的目的。6月9日,大會舉行第19次會議,選舉出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委員44人,陳毅、張鼎丞當選。沒有出席中共七大的新四軍政委饒漱石、代理陳毅代軍長職務的張云逸、四師政委鄧子恢、五師師長李先念、二師政委譚震林,也被選為中央委員。來自新四軍的中央委員占總數的16%。
10日,大會舉行第20次會議,選舉出候補中央委員33人。未出席會議的三師師長黃克誠、蘇浙軍區司令員粟裕當選。
6月11日,中共七大通過了新黨章,選舉了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后,勝利閉幕。
不久日本投降,在延安的新四軍代表紛紛要求到前方去,中央接受了他們的請求。按原計劃,新四軍代表多數是回華中的,但走到半道,便接到中央電報,要求掉轉方向,趕往東北。這樣,新四軍中的七大代表絕大多數到了東北,只有陳毅、張鼎丞、劉培善、周駿鳴、傅秋濤、段煥競、李珊、左英回到了華中。雖然身處不同的戰場,但他們同樣以嶄新的姿態投入到了偉大的人民解放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