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連載 > 長征——細節決定勝利(一)
長征——細節決定勝利(一)
作者:吳東峰 朱繼紅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16-07-08 瀏覽次數:7830
長征之初,毛澤東40歲。他雙頰深陷,憔悴消瘦,黑發長得幾乎齊肩,兩眼炯炯發光,顴骨高聳。他患瘧疾,經常復發,一病數月。
人物
長征之初,毛澤東40歲。他雙頰深陷,憔悴消瘦,黑發長得幾乎齊肩,兩眼炯炯發光,顴骨高聳。他患瘧疾,經常復發,一病數月。盡管教會醫院出身的傅連暲醫生使盡了渾身解數,他還是處在半恢復狀態,感到虛弱和乏力。
自桐梓經良村至赤水縣之土城,均系大路,地勢均向上,間有幾段筑有汽車路基。毛澤東亦手提竹杖,步行上山,兩腳污泥及膝,且滿身沾泥,系滑跌于污泥中所致。
毛澤東,書生外表,儒雅溫和,走路像諸葛亮“山人”的派頭,而談吐之持重與音調,又類村中學究,面目上沒有特別“毛”的地方,只是頭發稍微長一點。毛澤東似乎一介書生,常衣灰布學生裝,暇時手執唐詩,極善辭令。朱德則一望而知為武人,年將50,身衣灰布軍裝,雖患瘧疾,但仍力疾辦公,狀甚忙碌。醫生入室為之診病時,仍在執筆批閱軍報。人亦和氣,且言談間毫無傲慢。
當紅軍行經劍河縣附近之某村落時,毛澤東見路邊有一老婦與一童子,身穿單衣,倒于路邊,氣息尚存。詢之,始知為當地農家婦,秋收之后,所收獲之谷米,盡交紳糧(地租),自己則終日乞食,因今日氣候驟寒,且晨起即未得食,故倒臥路旁。毛即時從身上脫下毛線衣一件及行李中取出布被單一條,授予老婦,并命人給以白米一斗。老婦連連道謝,含笑而去。
紅軍在遵義休整期間,紅軍總司令朱德曾親至總衛生部之病房,慰問傷病兵,與參加烏江戰役的紅軍受傷士兵談話半小時。當時有烏江戰役中侯之擔部之傷兵二名為總衛生部收容而為其醫治者,朱德亦略與其談話,囑他們安心靜養。
馬海德醫生回憶朱德在會寧會師時的情景:“他瘦得像個精靈,可是身體強壯結實,長得滿臉胡須,穿著一身破爛皮襖。”“朱德最令人驚異的是,看上去根本不像一個軍事指揮員,倒很像一位紅軍父親。他兩眼銳利,說話緩慢、從容,總是露出和藹的笑容。他隨身帶著一支自動手槍,槍法精良。煙抽得很厲害。他50歲,可是顯得老得多,滿臉皺紋;但他動作有力,身體結實。”又回憶當時張國燾的印象:“政治委員張國燾是個又高又大的胖子,滿臉紅光。我真不了解,人人都瘦下來,他怎么還能那樣胖。”
劉伯承元帥回憶說,朱德涵養好,度量大。長征當中,張國燾再三逼朱總司令反對毛主席。朱總司令呢,不管張國燾說什么,他總是不動氣。朱總司令說,北上的方針,我是舉了手的。朱毛、朱毛,朱是不反對毛的。
毛澤東對于每個決定都要提出自己的意見,力圖使自己的觀點占上風。周恩來偶爾也表示反對意見,但他不是固執地堅持己見。他在1934年夏也曾提出從中央蘇區突圍的建議,但因“三人團”中的多數——博古和李德表示反對,他就讓步了。
長征中任紅四方面軍三十軍二六二團二營教導員的周純麟回憶首次見到周恩來、毛澤東的情景說,周恩來穿著破舊灰軍裝,臉上長著濃密的大胡子,拄著木棍,后面跟著牽著馬的警衛員。周恩來自我介紹說:“我是周恩來!”即問:“你們很辛苦!你們是哪部分的?”“你們部隊現在糧食怎么樣?”周純麟說,周恩來和藹可親,話語堅定有力。毛澤東身材魁梧,頭發很長,臉龐瘦削,穿著灰色的舊軍裝,也拄著根棍子。他顯得有些疲勞,后面警衛員拉著馬匹,還跟著挑子。毛主席伸了大手來,同周純麟握,并簡單地問了一些戰士們的情況。
1936年10月10日,紅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任榮將軍回憶說:在此期間,周恩來騎馬到“紅大”看望學員。他精神抖擻,滿臉大胡須,是名副其實的美髯公。我們自動站在路旁歡迎他進村。他一下馬就向我們問好,說“同志們辛苦了,我代表黨中央來迎接你們。”大家熱烈鼓掌。
李德是“一個純粹的雅利安人”,藍眼睛,黃頭發,脾氣暴躁,令人望而生畏。他瘦瘦高高的身材,在紅軍隊伍中鶴立雞群。當他被秘密帶入蘇區時,他用一塊手帕捂在臉上,遮掩他的大鼻子。他的一位密友稱他為“一個典型的日耳曼人,僵硬而又迂腐”。伍修權曾說:“李德是個帝國主義分子。如果讓我自己選擇,我絕不給他當翻譯。既然分配我給他當翻譯,我只好干。”
擬定紅軍撤出蘇區命令的人是最后一批出發的。一匹馬馱著李德的給養,包括他積存下的一些珍貴的咖啡和幾盒香煙。另一匹良種白馬站在那里等著。而李德仍在磨蹭,他還有點什么事情沒有辦完。直至黎明,他才最后縱馬飛馳而去。
紅軍長征之初,李德仍有很高的威望和權力,他在軍事方面的特長是能言善辯。舉例時可以引用愷撒、塔西陀、拿破侖、弗雷德里克大帝、克勞塞維茨和毛奇等一連串名人的話。他決定問題果斷粗暴。他還經常喝咖啡,抽雪茄(只要能搞到這些東西的話)。他吃面包而不吃米飯,盡管有時不得不自己烤制面包。
周恩來的警衛員顧玉平回憶說:“那個時候,除了共產國際派來的大鼻子李德給配了炊事員,其他首長包括朱老總,都沒有炊事員。”朱德的司號員邵永清回憶說,在長征路上李德一直要住最好的房子。有一次,由于邵永清擋了李德的道,李德就用棍子敲打邵永清的腿,意思是讓邵永清讓道,令邵永清感到受了侮辱,一時情急和李德爭執起來。
在遵義會議結束之前,李德就要求并被批準參加了林彪的第一軍團。用他自己的話說,要“通過在前線的親身體會,了解毛推崇備至的中國內戰戰術。”他的馬背上馱滿了從軍需官那里領來的特殊供應物品,這又招致了中國人的一陣臭罵,然后他就匆匆去追趕林彪的部隊了。三四天之后,他終于見到了林彪。他說,他受到了無禮的接待。不過,他還是收起了他最喜愛的娛樂——撲克牌,開始研究毛的戰爭方式了。在此之前,很多長夜都是他和博古以及兩個翻譯靠打撲克打發過去的。
當紅軍第二次打下遵義并再次短暫停留時,翻譯伍修權來看望過李德。伍被任命為第三軍團副參謀長。李德坐在桌旁,不慌不忙地砸核桃吃。伍坐下來,也開始砸核桃。李德抬起頭來看了看他,說:“我們之間的關系是軍事關系,和砸核桃毫不相干。”
26歲任中國共產黨總書記和名義上領袖的博古長得很瘦很瘦,戴一副高度近視眼鏡。“博古主席”在蘇區是很有力量的。他身材中等,很有學生活潑氣。
張聞天(洛甫)戴著不深的近視眼鏡,出現于人群中,他的談風輕松銳利,不似曾過萬重山者。
王稼祥長得瘦削。他受傷前就瘦,受傷后更瘦,一輩子都瘦。王善于演講,雖不像毛那樣質樸,但也不乏幽默感。他最喜歡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不過他什么書都讀。從俄國回來后,他特別喜歡高爾基和托爾斯泰的著作。
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后,從兩位領導人身上可看出明顯的差別:張國燾的臉面豐滿紅潤,雖不肥胖,但身上肉滾滾的,臉上毫無疾苦之色。毛澤東很瘦,面色憔悴,皺紋很深,舉止十分拘謹。張的灰色軍裝十分合身,而毛仍穿著他長征時的老軍服,又破又舊,綴滿了補丁。
不少參加長征的人還能記得張國燾柔弱與自負的特點。李德在回憶錄中說,張“40歲左右,身體魁梧,儀表堂堂。他像主人待客一樣接待了我們。他的舉止十分自信,充分意識到自己的軍事優勢及行政權力。”在一方面軍戰士眼里,張的這種態度與他們一方面軍領導人的謙虛精神和樸實作風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胡奇才將軍回憶說,張國燾心胸狹窄,心理陰暗,疑心重,更容不得不同意見。他得意人們像對待太上皇那樣膜拜他,誰沖撞他就整誰。
張國燾特別喜歡親自打電話,如果電話打不通,他馬上就暴跳如雷。當時,四方面軍同一方面軍各軍團、同毛以及中央委員會聯系都用無線電,在四方面軍內部則用電話聯絡。
王平將軍回憶:劉少奇重視政治工作,在長征中曾專門召集政工干部開會,討論如何做好政治工作。他講話的時候,喜歡離開講臺,到聽眾跟前,不時地問個“對不對?”“是不是?”別人發言的時候,他喜歡插話,有時發揮起來,講個沒完,大家都愿意聽。他過事不忘,記憶力很強。王平回憶說,遵義戰役后,劉少奇跟著紅三軍團行動,沒有具體職務。袁國平回紅三軍團任政治部主任,他就不代理了。他在紅三軍團的時間不長,但到以后抗日戰爭在晉察冀軍區再次見到原紅十一團政委王平,一眼就認了出來,并記得其在紅十一團的職務,讓人驚訝!
董必武長征時48歲,為最年長者之一。紅軍女戰士危秀英回憶,董必武和藹可親,沉著穩健。長征之初某日黃昏,他們頭戴一束束樹枝作為偽裝,集合在山坡上開會,董必武正在講話。一架國民黨飛機飛過來,扔一炸彈,落于附近大約六米以外的地方,沒有聲響。人皆驚慌而董則走向彈坑看看,又抬頭看看,然后對大家說:“馬克思在捉弄敵人,炸彈沒有爆炸。”接著,又泰然自若地繼續講話。
林伯渠為蘇維埃中央政府財政部長,曾與孫中山共事,早年加入同盟會;北伐時為國民革命軍第六軍黨代表;在紅區所有財政均出其一手計劃。林年將50,白發童顏,身體甚健,在8月余的行軍中,林只騎18 天馬,經常步行。徐特立為教育部副部長,年逾50。紅軍離江西時,徐本有一馬,但半途因知傷兵缺乏騾馬,徐竟轉送給衛生部之傷兵,而其本人則步行。此乃林徐兩老之潔身自好,愈老愈壯之精神。
林伯渠、謝覺哉、徐特立等老同志,隨紅軍長征時都在中央休養連,當時都只穿一身破舊棉襖,背個破挎包,里邊就只有幾本書、放咸鹽的破紙煙盒和碗筷;林老在行軍中手里總提著個馬燈,以備夜間宿營時用;他們每走到宿營地都累得不想動了,找把稻草就躺在地上休息,可是謝老還常給大家講歷史故事,如諸葛亮過瀘水,清朝“大金川戰役”等等,鼓舞大家的情緒。
長征中有不少老同志堅持到了最后。特別是這一年已是58歲的徐特立,作為教書先生,穿慣了長袍,長征途中仍不改此穿著。只是這件長袍經過一年的磨損,補丁又增加了不說,加上頭頂一個縫制粗糙的軍帽,手拄一桿紅纓槍,給人以“不倫不類”的感覺。
毛澤東手下的高級軍事指揮官們,雖然秉性各異,但在長征中他們配合得很好。林彪善于聲東擊西和隱蔽自己,善于奇襲和伏擊,善于從側翼和敵后發起進攻和使用計謀。而彭德懷總是從正面進攻敵人,他打仗極為勇猛,對手一次又一次被消滅。彭認為打一場戰斗,必須使得失相抵,或得大于失。要多繳獲槍炮,多抓俘虜,并更多地把戰俘轉化為紅軍,這才能算打好了仗。
彭德懷看上去有點像倔強的牛。他為人粗豪,長得膀闊腰圓,這是他自小從事勞動的結果。用彭的親密戰友和同志楊尚昆的話說,“彭的臉像雕塑,兩眼又黑又亮,充滿了力量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彭德懷一生中說話坦率,不轉彎抹角;彭寫文章措辭明白有力,篇幅往往很長,言詞誠懇而激烈,使人一聽就了解他的觀點。他的部下常說,“他和革命結了婚”。
林彪不像彭德懷那樣直率和精力充沛。他比彭年輕10歲,長得十分瘦小。他的臉是橢圓形的,膚色淺黑,顯得很清秀。彭經常和部下交談,而林卻同他們保持一段距離。對許多人來說,林似乎生性靦腆和含蓄。他在紅軍指揮官中的同事都尊敬他,但他一開口就是談正經事。長征期間在林彪司令部的警衛連里任排長、1948年擔任師長的吳興說:“林會打仗,是個優秀的軍事指揮員。”又說,“林對那些同他一起工作的人很好。”吳也承認,林彪這個人不健談。
在長征路上天天見到林彪的李水清回憶說,林彪“寡言少語,像個大姑娘”。李水清長征中曾任一軍團宣傳員、宣傳隊長。
林彪,30歲出頭,穿一件灰布棉大衣,中等身材,冬瓜臉,兩眼閃爍有力,說話聲音沉著而不多言。不過,無論意見與用詞上,他的立場很堅決,一點不放松。
賀龍豪放爽朗,留著小胡子。走在街上總要吸引很多人,他還是個出色的演說家。他說,開始留胡子的時候只有地主軍閥才留胡子。他不相信為什么農民就不能有胡子。賀龍喜歡和他的政委關向應下棋。誰輸了,就得把胡子剃掉。雖然這種事不常發生,但有時賀龍的胡子確也不見了。
紅二、六軍團甩掉圍追堵截之敵,勝利渡過金沙江后,賀龍幽默地說:“我們過江沒受什么損失,只給敵人扔下了幾只破草鞋。”
余秋里在長征中對賀龍的印象是,身材魁梧,身著一身黑色衣褲,腳穿一雙破舊的草鞋,手提一支長煙管。而關向應則身材瘦削而精干。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