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連載 > 長征——細節決定勝利(二)
長征——細節決定勝利(二)
作者:吳東峰 朱繼紅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16-07-08 瀏覽次數:7833
劉伯承是軍事家,他講軍事課深入淺出,有文化的沒文化的全都聽得懂。大家聽了還想聽,總是聽不夠。
余秋里將軍回憶說,長征途中某日,賀龍向六軍團部隊作行軍動員。他說:“我們一會師,樹大招風,蔣介石也睡不著覺了。這里是新開辟的根據地,不很鞏固。可靠的根據地在哪里?”他用煙桿子敲了敲自己的草鞋底子說:“在我們的腳板上!靠我們行軍打仗,奪取勝利,開辟更大的根據地,消滅更多的敵人。到了那一天,我賀龍請客,大家輪流睡上一天一夜。”紅軍戰士聽了他的講話歡欣鼓舞,熱烈鼓掌。
任弼時和藹可親,理智清醒,很尊重賀龍。當二、六軍團會合時,他常指著賀龍向六軍團的紅軍戰士介紹:“看哪!他就是兩把菜刀鬧革命,南昌起義的總指揮賀龍同志!”頓時,紅軍戰士熱烈鼓掌。
劉伯承的性格,特別是處境,與彭德懷大不相同。除了天天有克制地跟李德“吵架”之外,他用筆來作戰。他一篇一篇地翻譯和寫作,跟李德唱對臺戲。《軍事翻譯家劉伯承》一書的作者陳石平稱之為“唱對臺戲”是符合實際的。當然,劉伯承只能是不指名的,只能是各說各的。
劉伯承身體看來很瘦,四川人有這樣高的個子,要算“高”人了。他之有名,不在到了紅軍以后,西南一帶,對“劉瞎子”,很少有人不知道。他作戰打壞了一只眼,身上受過九次槍傷,流血過多,所以看起來外表不很健康,然而他的精神很好,大渡河也是他打先鋒。行軍時,飛機炸彈還光顧了他一次,幸而不厲害。他在莫斯科曾經得到伏羅希洛夫的敬佩。“紅軍總參謀長”是每個紅色戰斗員都知道厲害的。
賀慶積回憶說:劉伯承雖然頭部負過傷,右眼失明,但天資聰穎,有著非凡的記憶力。行軍途中,凡是他察看過的地形地物,詢問過的村鎮道路,都能一一記住,就連走哪條路,要翻幾座山,過幾條河,河上有幾座什么樣的橋,都講得清清楚楚,真叫人暗暗稱奇。其時,賀慶積率紅二方面軍十七師與三十二軍作為一個縱隊,在劉伯承指揮下一起行軍。
毛澤東過金沙江時曾說:“前幾天有些同志擔心,怕過不了金沙江,被人家擠上絕路。我就對恩來和總司令說過,不要緊,四川人說劉伯承是神龍下凡,我就相信這條龍會把我們帶過江去。”
金沙江絞平渡口兩岸都是峭壁,云南一側到渡口的路又長又窄,要在峭壁上爬行三四公里,才能走到很窄的沙灘上。離金沙江邊十五米處有一塊約三米高的圓石。當時總參謀長劉伯承在這塊大圓石上站了七晝夜,指揮渡江。他的助手葉劍英擔任渡江指揮部政委。
紅四團飛奪瀘定橋之后當天半夜時分,楊成武隨劉伯承、聶榮臻登瀘定橋視察,但見鐵索錚錚,驚濤駭浪。劉伯承默默站立,望著輕輕搖動的鐵索橋說:“瀘定橋,瀘定橋!我們勝利了。但是我們作了多么大的犧牲啊!”楊成武說,劉帥素來理智冷靜,如此動情則極少見。
劉伯承是軍事家,他講軍事課深入淺出,有文化的沒文化的全都聽得懂。大家聽了還想聽,總是聽不夠。紅大長征中在軍事教育方面,開設了《蘇聯紅軍戰斗條令》和《蘇軍野戰條令》等課程。張宗遜回憶說,這是劉伯承校長在戎馬倥傯之中,一字一句翻譯出來的,他開設條令課為的是紅軍的長遠建設。
在紅大期間,劉伯承只要有空就跟著聽課。當每一項軍事課程學習結束時,他都親自作講評和總結,他講話通俗易懂,由淺入深,生動有趣,還善于運用典故,舉例形象。例如他在戰術課小結時,非常生動地比喻:我們千萬不要學牛抵角的戰術,去消耗、膠著。要學狼的戰術。當一個人推車過來的時候,它不咬,只在旁邊跟著,瞅準人推車上坡的時候,它才跳出來咬推車人的屁股,推車人不敢撒手,白白讓狼咬掉一塊肉。學員們聽著笑聲不斷,印象十分深刻。
賀光華回憶長征中劉伯承在五軍團行軍時說:當五軍團已經基本上上路出發了,劉伯承才騎上馬隨后衛部隊行進。“我們司令部的同志都很擔心他的安全,董振堂軍團長一再催促他先走,他卻非常沉著,很有信心地說:“你們都先走,我斷后。”
葉劍英長征中30歲左右,精干結實,穿學生裝,戴八角帽。其風度有幾分西洋人味道;廣東東江人的口音,還多少存留在口邊。1927年廣州暴動的基干力量是張發奎的教導團,而葉劍英是張發奎最器重的參謀長,同時亦為策劃與指揮廣州暴動的最中心人物。張發奎先生事前對葉毫不疑惑,依為心腹。葉之政治軍事技巧,不能不稱為相當老練。
胡奇才將軍回憶說:徐向前是四方面軍中最忙碌的人,日理萬機仍不失統帥風范,總能沉穩處置,應付自如。
徐向前身體瘦弱,少語寡言,卻有著驚神泣鬼的勇武。長征前夕,我見他穿著打補丁的衣服在單杠上翻上翻下,練得認真刻苦,直到大汗淋漓才肯罷休。為使自己能有個強健的體魄以適應艱苦環境,他總是利用可利用的機會,認真、刻苦、主動地磨煉自己。
1934年9月,中央派程子華由江西至大別山。徐海東主動建議程任軍長,吳煥先任政委,自己改任副軍長。人稱“老軍長”。徐海東將軍自謂曰:“我這個人打仗有癮,走路有癮,喝酒也有癮,就是沒有官癮。”
長征中,每次大戰之后,徐海東便倒頭即睡,雷打不動,短者一天一夜,長者二至三日。徐睡后,部屬皆不安,既憂其醒,又憂其不醒。徐海東醒,皆喜形于色,奔走相告也。
徐海東治軍極嚴,動輒揮鞭撻人。某人提意見說他是“軍閥主義”。徐仍不改其習。長征途中某日,大雨。部隊宿營某村,夜半,前方傳令:“快速前進”。其時,敵前堵后追,官兵亦十分疲勞,號聲嗒嗒,全然不覺。徐海東挨家挨戶檢查,揮鞭先將團長、政委抽醒,逐屋撻之,共驅出200余人。某人亦在內,后徐海東問他:“不用鞭抽你,你能活到今日?”某人無言以對。
徐海東夫人周東屏回憶說,窯工出身的徐海東早年讀過私塾,最愛看《七俠五義》《水滸傳》《三國演義》一類書。長征中一有空,就給戰士們講故事。他那有聲有色的故事,常常說得我們哈哈大笑。
吳煥先和徐海東最喜歡唱京戲,吳政委的拿手好戲是學唱譚富英的《珠簾寨》,徐海東擅長唱高慶奎的《轅門斬子》。徐學唱《轅門斬子》中的楊六郎,聲音洪亮高亢,聲情并茂,頗有高派味道。周東屏在長征途中為吳和徐的忠實“票友”。
蕭克于1908年8月出生于湖南的五嶺地區,他勤奮好學,是個優秀的詩人。他身材細瘦,臉上長滿雀斑,小時候一場病使他的頭發幾乎全掉光了。蕭克為人則比較內向,有點好為人師。但是他像所有勤奮而認真的人一樣,總要尋根究底地調查事情的每一個細節。他善于計劃,行動堅決。
1936年7月5日,中央軍委頒布關于組織紅二方面軍及干部任職命令,賀龍任總指揮,任弼時任政委,蕭克任副總指揮,關向應任副政委。當時,蕭克年僅29歲,為紅軍歷史上最年輕的方面軍領導。
1934年10月某日,紅六軍團于貴州舊州擒一瑞士傳教士勃沙特,并獲一張一平方米大小之法文貴州地圖。是時,有人謂勃沙特為“帝國主義分子”,該殺;謂地圖為“帝國主義文件”,該燒。蕭克見之則大喜,說:“吾獲二寶也!”時人不解,問將軍“鳥人鳥語,鳥圖鳥文,何為二寶?”蕭克回答:“勃是瑞士人,瑞士不屬帝國主義國家。其次,瑞士與法國同屬歐洲,應通法語,當為大用。”當晚,蕭克禮待勃沙特,持馬燈,請勃翻譯地圖,他用中文筆錄記。陶漢章回憶此事說:“蕭克文化高,有水平,處事深謀遠慮,非一般工農干部所能比啊!”
趙博生、董振堂兩人均為西北軍孫連仲部下之上級軍官,在江西寧都率二十六路軍16000 余人投紅軍。趙、董兩人均系共產黨秘密黨員,他們一到紅區,即將十余年各人所蓄之七八千元,全數捐給黨中央。
肖勁光能歌善舞,多才多藝,擅長洞簫、二胡,亦能彈曼陀鈴。他能以洞簫吹《春江花月夜》《蘇武牧羊》《滿江紅》,以二胡拉《瀏陽河》《信天游》,以曼陀鈴彈《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夜晚》,最為拿手。長征途中,肖勁光攜一管洞簫前行,常于人困馬乏之際吹奏,官兵聽之恍聞仙樂。
陳賡1935年時31歲,生性活潑,長著一張娃娃臉,臉頰紅潤,鼻梁不高。他曾是黃埔軍校的學員,后來成為紅軍中最有才干的指揮員之一。
陳賡勇敢機智,調皮幽默,長征途中樂觀開朗,最愛開玩笑。某日,陳賡聽說紅四團籌到了一批糧食和牛羊肉,特地騎著馬,帶著警衛員,來紅四團團部看望楊成武。楊成武很高興,樂呵呵請他吃了一頓,臨走又給他捎了幾十斤糧食和牛羊肉,陳賡騎在馬上蹺起大拇指連聲說:“好!好!”就在紅四團即將過草地的頭兩天,他又騎著馬匆匆趕來,苦著臉對楊成武說:“上次,你們給我的糧食、牛羊肉干也不知怎么丟了,如今馬上就要過草地了,我沒辦法了,干脆,把你的那一份給我算了。”說完,拿起楊的那份糧食就要走,楊成武看他很著急,就又想法子再給他湊了點。
長征前夕,紅三軍團于江西蘇區綁架一王姓土豪之子,索其財以作軍餉。王土豪寧舍其子不舍其財。紅軍無奈,攜其子長征。黃克誠善待之,爬雪山,過草地,命伙夫以籮筐擔其行,并與其同拽馬尾巴越嶺攀山。后王土豪之子升任團長,戰死沙場,年僅20歲。將軍厚葬之,哭之甚切。南方人王黃不分,皆以其為黃將軍親生骨肉也。
1934年11月,紅軍長征經過湖南郴縣。當時秋雨淅瀝,道路泥濘。紅軍第三師政委黃克誠隨王平團行軍。黃眼近視,目力不支,警衛員以木棍拉其手,導其行。某日夜,王平與其同行。王平走,他亦走,王平停,他亦停。后王平佯裝跳溝,他亦使足氣力跳。如此多次,始覺上當,罵王平“搗蛋鬼”。此后,凡見王平皆以“搗蛋鬼”戲稱,直至古稀。
胡耀邦是參加長征的32名共青團中央委員之一,抵達陜北時,他們中間只有十四五個幸存者。胡身材矮小、精力充沛、瘦削而結實,長征開始不久就患傷寒病倒,此時已痊愈。他是紅軍中央工作隊隊員,他對此非常自豪。
廖承志在四方面軍中被指控為國民黨潛伏特務,雙手被綁在身后,強迫行軍。張國燾一路上帶著他,直至四方面軍于1936年10月到達陜北。周恩來立即加以干預,使廖獲得釋放。廖獲得自由后,把畫圖紙、蠟紙和刀筆等放在一張桌子上,然后象對著祭壇一樣鞠躬說:“要不是你們,我就完了。”
成仿吾是著名文學家,與郭沫若、郁達夫并稱“創造社”三杰。楊定華回憶說,在長征中見到成仿吾完全是士兵的裝扮:破舊的棉軍衣,腰束皮帶,斜挎干糧袋,手持著一枝手杖。楊定華說,他在紅軍大學當政治教員,但誰也不知道他是文學家。
楊成武、劉亞樓為政治型干部。紅軍長征時期一軍團開大會,林彪、聶榮臻居主席臺中央,楊成武、劉亞樓必腰扎武裝帶,分立兩旁,威風凜凜,如二門神。其間,倆將軍不停揮拳呼口號,聲若銅鐘,氣貫長虹。
紅一師師長李聚奎性格開朗,直言快語,如同打機槍點射,“突突突”,完了。故楊得志回憶說,到李師長處接受命令,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否則他前面一句話,你還未聽清,后面一句話就完了。
紅四方面軍參謀長李特是留蘇學生,曾在列寧格勒學習過,習慣挎一把大左輪手槍。人們都知道他脾氣暴躁,喜歡罵人。他最后死在蘇聯。
何畏,廣東人,紅四方面軍第九軍軍長(后叛變),性暴烈,尤愛棍棒伺候。長征中某戰失利,何畏遷怒于時任九軍作戰科科長的周希漢,周當場頂之。何畏大怒,曰:“老子斃了你!”連發五槍,周側身挺立,仍目瞪何畏,無恙。后,周曰:“何畏槍法不行,老子命大!”何畏曰:“老子不過嚇嚇你,哪舍得真打。”
人謂“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廣東人說官話。”何畏講話,難懂。為此,何畏連換幾任參謀。周希漢到任后,細心琢磨軍長發音規律,一星期即能聽懂。何畏大喜,逢人便夸周:“這小子是天才!”
紅四方面軍第三次過草地。剛出發時,每人帶半個月的干糧,規定每天只能吃四兩。紅大校部一衛生員在一周內把半個月干糧吃得所剩無幾。某日早晨出發前,全校人員集合,政委何畏宣布了該衛生員無視命令,違反規定,隨便吃干糧的罪過,并立即執行槍決。
任榮將軍回憶說,何畏原任紅九軍軍長,后調“紅大”任政委。何軍閥作風嚴重,政治修養很差,根本不夠當政委的條件。后來在延安“抗大”學習時逃跑,投奔了蔣介石。
紅四方面軍三十軍軍長余天云作戰勇敢,性格暴烈,軍閥作風嚴重,蔑視政治工作。某戰緊要關頭,奮勇殺敵。敵退后,傲慢地舉槍對政委李先念說:“你不是搞政治工作嗎?你念《土地法》能把敵人念垮嗎?”
余天云與許世友為深交。兩人均以作戰勇敢且豪飲而出名,關系甚篤。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