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戴大喜:下海做蝦農 共奔康莊道
戴大喜:下海做蝦農 共奔康莊道
作者:史善成 陳庚林 責任編輯:束華靜 來源:《鐵軍》 日期:2016-07-05 瀏覽次數:7835
蝦農收蝦
戴大喜今年44歲,高郵市龍虬鎮人,是市陽光特種水產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也是高郵市老區經濟促進會、扶貧開發協會的理事。近20年來,他本著“吃再多的苦不怕,流再多的汗不怕,一定要干出名堂來”的決心,通過成立專業合作社,帶領周邊群眾共同致富。
目前,合作社已擁有交易市場、冷凍加工廠、羅氏沼蝦產業服務平臺等配套企業,先后被評為“全國合作社示范社”、“省20佳農民專業合作社”、“揚州市十佳農民合作社”,他也先后榮獲了“江蘇省優秀合作社理事長”、“第四屆創業之星”、“揚州市科技興農帶頭人”、“十大杰出青年農民”、“高郵市勞動模范”等稱號。
辭職下海 做新時代的弄潮兒
1990年,戴大喜中專畢業,被分配到龍虬鎮強民村一企業做會計,1993年調至鄉經管站工作。當時,原張軒鄉羅氏沼蝦養殖剛起步,蝦子上市供不應求。戴大喜經常與農民打交道,發現許多農民想養蝦,卻苦于難尋蝦苗、缺少養殖技術。他想,如果自己能幫助農民找到供苗的基地,并且掌握養蝦的技術,不就能帶動更多的農民養蝦了嗎?
1998年春,他不顧親朋好友的勸阻,毅然辭職下海,帶領6戶蝦農到吳江購苗。當時,苗種十分緊俏,錢交了,但要等半個月才能提貨。為幫助蝦農早點提到貨,他與廠領導多次溝通,介紹高郵的情況,終于得到了對方的理解,順利為6戶蝦農組織到了蝦苗,第二年又為16戶組織了蝦苗。
為識別蝦苗質量的好壞,戴大喜經過多方打聽,了解到上海水產大學研究所潘家模教授有一本關于羅氏沼蝦的書。他費盡周折把書弄到了手,了解到羅氏沼蝦的生理特征以及苗種的鑒別方法。但好的蝦苗買回來后,又出現蝦農因不懂養殖技術虧錢的問題,這讓戴大喜十分痛心。他再三找專家詢問養殖羅氏沼蝦的相關技術。他的執著終于感動了專家,不但給他講授了養殖的基本要領,還送給他一些書籍,并免費贈送了一臺舊顯微鏡。戴大喜又自己花錢買了一臺化驗水質的檢測儀器,然后利用這兩臺儀器,頂著烈日穿梭在農戶塘口,免費為蝦農進行水質化驗。
適應市場 組織水產專業合作
2000年,戴大喜在龍虬鎮租了35畝水面。當時,蝦農只知道常州宣塘橋水產市場,一家一戶拉著幾百斤蝦去賣,常常是貨多反而價賤,養殖戶欲哭無淚。如何才能打開羅氏沼蝦的銷售市場?戴大喜萌生了成立合作組織、集中向外推銷的想法。同年3月,他與其他三家養殖戶創辦了陽光特種水產專業合作社。
15年來,合作社不斷發展壯大,成員由最初4戶發展到了現在198戶,帶動本鎮及周邊鄉鎮1560多農戶從事羅氏沼蝦養殖,注冊的“沼源”牌羅氏沼蝦暢銷市場,產品通過了無公害認證,基地養殖面積也由300畝發展到了11960畝,戶均純收入達到9萬元以上,參加合作社成員比未參加合作社戶均效益高出8000元以上。合作社還統一購買生產資料,為蝦農節約成本約1200多萬元;投入27萬元,為蝦農免費提供技術服務。為保證產品的質量安全,他還率先建立了質量監督體系,贏得了市場信譽和競爭力。
2014年,合作社又投入267萬元新建了140平米成員一站式服務大廳、140平米成員培訓中心、480平米技術服務超市。標準化服務中心建立后,合作社成員不需要再跑第二處,在服務中心就可以享受到水質檢驗、病害化驗診斷等業務服務。同時,通過技術培訓,不但使成員掌握了先進的生產技術,更讓他們接受了統一的生產管理,及時掌握了黨中央關于“三農”的政策信息、各項法律法規,以及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知識,提升了合作社成員的素質。
興辦實企 走上更加寬廣的道路
2005年,戴大喜與他人合股創辦了揚州源泉飼料有限公司,配套了產業發展。2010年投入150萬元,新建了一座羅氏沼蝦速凍與儲藏加工廠,進行反季節銷售,增加蝦附加值,較好地延伸了產業鏈的發展,解決了本村110名老人就業,他們在家門口就能賺錢。2014年,他又帶領合作社成員一起投資擴大了速凍加工規模,新上了1000噸羅氏沼蝦深加工項目,項目投產后年新增儲藏能力800噸,預計實現銷售6400萬元,可解決季節性用工130人就業。
前不久,合作社與南京郵電大學簽訂了合作協議,雙方分別投資15萬元,利用物聯網技術對羅氏養殖進行精細化管理。初步選擇15戶、400畝蝦塘進行試點,利用塘口自動檢測設備,將氨氮溶氧、溫度、以及PH值等指標自動發送到養殖戶手機上,以此逐步轉變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增加蝦農收入。
關愛他人 盡己所能回饋社會
戴大喜先后幫助40多個貧困戶實現了脫貧。同時,他不忘家鄉的發展,積極參與農村社會公益事業建設,關愛困難群體。他先后為地震災區捐款4500元,捐贈7000元為龍虬鎮困難戶安裝了數字電視,捐贈3000元用于強民村自來水改造工程,捐贈3500元支持農民體育事業;助學扶貧4個貧困家庭,每個家庭每年2000元,已連續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