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zhàn)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稿 > “江抗”——戰(zhàn)斗在蘇州的閩東子弟兵
“江抗”——戰(zhàn)斗在蘇州的閩東子弟兵
作者:沈偉東 責任編輯:趙雨希 來源:《鐵軍》 日期:2016-07-19 瀏覽次數(shù):7862
堅持南方三年游擊戰(zhàn)爭的紅軍游擊隊,是新四軍的源頭和前身,新四軍則是紅軍游擊隊的傳承和發(fā)展。閩東紅軍游擊隊是堅持南方三年游擊戰(zhàn)爭的紅軍游擊隊之一。由葉飛率領的閩東獨立師改編為新四軍第三支隊第六團,這支英雄的部隊在執(zhí)行新四軍東進任務中,在蘇州建樹了光輝的戰(zhàn)績,與蘇州人民結下了真摯的魚水深情。
以“江抗”名義挺進東路
新四軍三支隊第六團政治部主任劉飛(沙家浜36位傷病員之一),在建軍30周年征文所寫的《蘆蕩火種》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江南的5月……有一支曾在閩東老蘇區(qū)堅持斗爭的部隊,執(zhí)行中央‘向東發(fā)展,直逼上海’的指示,正在向東(注:從茅山出發(fā))朝上海西郊地區(qū)挺進,插入鬼子的心臟,開辟新的抗日根據地。”
劉飛所說的“有一支曾在閩東老蘇區(qū)堅持斗爭的部隊”,就是葉飛率領的閩東獨立師改編的新四軍三支隊第六團。他們到達茅山伊始,就編入陳毅為司令的一支隊。陳毅為貫徹周恩來傳達的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關于新四軍“向南鞏固,向東作戰(zhàn),向北發(fā)展”的戰(zhàn)略方針,命令葉飛率六團以“江南抗日義勇軍”(簡稱“江抗”)第二路的名義執(zhí)行東進任務。陳毅所以挑選葉飛擔此東進重任,不僅是因為葉飛精明果斷,具有豐富的游擊戰(zhàn)經驗,還因為他所領導的第六團基本上都是閩東紅軍游擊隊員。陳毅對葉飛是充分信賴的,相信他一定能打開東路的局面。
為了第六團順利東進,陳毅將四個團領導的名字全都改了:團長葉飛改為葉琛,副團長吳焜改為吳克剛,參謀長喬信明改為汪明,政治處主任劉松青改為劉飛。在決定由第六團執(zhí)行東進任務后,陳毅特地給這批閩東紅軍游擊隊員寫了一封熱情的鼓勵信。信中說:“……我希望你們今生永遠不要忘記,你們是閩東斗爭的農民,是中國革命的產兒,你們代表全中國的身世和利益……你們從閩東北上東征以來,經過六個月的戰(zhàn)斗,……與日寇交過手,打敗了日寇,從事實上提高了信心。”
1939年5月1日,葉飛率領這支閩東紅軍游擊隊員組成的“江抗”部隊二路,輕裝踏上征途,直插蘇州、常熟、太倉,輾轉昆山、嘉定、青浦;一路所向披靡,以巧妙的游擊戰(zhàn)術,打得日偽頑膽顫心驚,寢食難安,宛若一把鋒利的尖刀,插在日偽的心腹之地。夜襲滸墅關火車站,就是由葉飛精心指揮的其中一仗。戰(zhàn)斗中,二連連長吳立夏帶領一排戰(zhàn)士快速摸到了日軍小隊長所住營房,包圍正在酣睡的三間日軍宿舍,隨即朝鬼子住的左右房間丟進手榴彈,頓時日軍赤身亂叫著往外沖,這時我機槍手一陣掃射把他們擋了回去。幾乎在同時,指導員吳立批帶著二排指戰(zhàn)員也向營房里屋投了手榴彈,營房陷入一片火海之中。半小時的戰(zhàn)斗,消滅日軍一個小隊約20余人,并擊斃警備隊長山本,不僅火燒了車站,還破壞了鐵路和橋梁,迫使京滬線交通一度中斷。上海的各家報紙均以醒目的標題、顯著的版面登載了夜襲滸墅關車站的消息。滸墅關車站戰(zhàn)斗勝利,宛若是在京滬線上投下一顆重型炸彈,震動了上海、南京和東路地區(qū),大煞了敵人的囂張氣焰,激發(fā)了京滬人民的抗日情緒,掀起了東路人民的抗日高潮。
新“江抗”的骨干力量
就在東路抗戰(zhàn)初步形成了蘇(蘇州)常(常熟)太(太倉)等幾塊抗日根據地之時,為了執(zhí)行團結抗日的政策,“江抗”部隊主動于1939年9月西撤揚中,休整待命準備北上。在“江抗”主力撤到西路的第二個月,陳毅、葉飛委派西撤時任“江抗”二路政治處主任的楊浩廬,于10月重回東路陽澄湖,與東路特委書記張英在常熟東壙墅召開會議,常熟“民抗”司令任天石、參謀長薛惠民、常熟縣委書記李建模、“江抗”駐東壙墅辦事處主任蔡悲鴻與正在養(yǎng)傷治病的夏光等參加了會議,經商定準備在1939年11月6日成立新“江抗”。
新“江抗”骨干力量主要是當時無法隨軍北撤的后方醫(yī)院的36個傷病員。原福州軍區(qū)空軍政治部主任黃烽1988年接受采訪時說:“這36名傷病員絕大多數(shù)是我們閩東籍的老戰(zhàn)士。”據常熟市沙家浜景區(qū)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原館長徐耀良考證,36個傷病員中有閩東紅軍游擊隊員27個(一說30個以上)。就是后方醫(yī)院的院長林震也是閩東紅軍游擊隊員,曾7次冒著生命危險化裝潛入敵占區(qū)上海,尋找各種關系,想盡辦法弄來藥品以解燃眉之急。
這些在艱苦的戰(zhàn)斗中結下了生死友誼的閩東紅軍游擊戰(zhàn)士,對老六團懷著深厚感情,都想傷愈后回到原來的部隊去。這時恰好曾經擔任過老六團一營營長的陳挺,結束了延安抗大的學習回到皖南軍部。喜出望外的陳毅,立即委派陳挺到蘇州陽澄湖地區(qū)去工作。就這樣,傷愈的閩東紅軍游擊隊員成了新“江抗”的首批中堅力量。他們先是作為司令部的特務排,后來逐步充實人員成為特務連。在此后的抗擊日偽頑軍的多次戰(zhàn)斗中,作戰(zhàn)驍勇,重創(chuàng)了敵人,保護了人民。
閩東紅軍游擊戰(zhàn)士血染太湖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后,分布在隴海路以南的八路軍、新四軍部隊統(tǒng)一整編為七個師,新四軍第三支隊改編為六師十八旅,旅所屬的主力團為第五十二團,這是由多數(shù)閩東紅軍游擊戰(zhàn)士組成的“江抗”二支隊改編的,支隊長陳挺擔任了團長。
1941年1月31日晚,在與日軍于江陰桐歧鎮(zhèn)的一次遭遇戰(zhàn)中,陳挺巧妙地運用調虎離山計,佯攻青陽鎮(zhèn),直插桐歧鎮(zhèn)。時任一連連長葉誠忠?guī)ьI尖刀班,在夜幕的掩護下,迅速接近一座廟宇旁,向正在瘋狂射擊的敵人投擲手榴彈,壓住了敵人的火力。為徹底消滅盤踞在桐歧廟的日軍,戰(zhàn)士們當即在廟宇四圍架起干柴,潑上火油,燃起了熊熊大火,使30多個日偽軍葬身火海。這一仗打得干凈利落,新四軍代軍長陳毅特來電嘉獎,稱贊此戰(zhàn)開創(chuàng)東路“我軍殲滅戰(zhàn)之先聲”。
16歲就參加紅軍閩東獨立師的王明星,1941年6月先后擔任五十四團、五十五團參謀長。1941年7月1日,日偽糾集了18000多重兵,在蘇常太地區(qū)進行大規(guī)模清鄉(xiāng)。王明星率五十五團四連正在常熟白茆塘北部,從7月2日起,就不間斷地遭遇清鄉(xiāng)的日偽軍,最多的一次一晝夜與敵人作戰(zhàn)6次,以至半個月后,第四連83名指戰(zhàn)員僅剩下了26名。7月23日,王明星等乘船欲悄悄穿經白茆塘,向在常熟梅南區(qū)的團部靠攏,不料船行至船坊浜時被敵人發(fā)現(xiàn)。王明星指揮大家與敵人展開激烈戰(zhàn)斗,由于力量懸殊,眼看將要全軍覆沒,身負重傷的王明星毅然下令其他人員趕快突圍,自己留下掩護,最后壯烈犧牲,年僅24歲。
為了粉碎日偽的清鄉(xiāng)計劃,十八旅第五十二團1941年7月中旬接師、旅命令:要求二營指戰(zhàn)員突破京滬鐵路、蘇錫公路、大運河三道封鎖線,從(無)錫南渡太湖進入蘇(州)西。四連、五連指戰(zhàn)員根據營部安排,以猛虎下山、神兵天降之勢,首戰(zhàn)寺橋頭全殲了一個偽軍連;接著襲擊蘇州近郊楓橋白馬澗偽警所,俘獲一個排的人槍;再是焚燒通安橋,使日偽蘇錫公路一度陷于癱瘓。為使錫南、蘇西、西山聯(lián)成一片,形成完整的太湖游擊根據地,二營于1941年9月初決定開辟太湖最大的島嶼——洞庭西山,由六連擔此重任。連長鄭阿惠經過一番準備,在做好船老大思想工作后,挑選了三艘質量比較好的三桅帆船。鄭阿惠帶一排為前衛(wèi)船,駐六連的團組織股長黃烽(閩東獨立師干部、新“江抗”成立時任政治部副主任)帶二排居中,連指導員顧肇基隨三排殿后。就在三艘三桅船揚帆似利箭般地駛到貢山門時,突然撞上了三艘敵人巡邏艇。面對這突發(fā)的險情,鄭阿惠果斷命令前衛(wèi)船老大落下帆篷,并沉著地要船老大向敵艇靠去。這位經歷閩東三年游擊戰(zhàn)爭、久經沙場的基層指戰(zhàn)員,如此冒險,是想拖住敵人,讓另外兩艘船尋機脫險。可是,狡猾的敵人給了鄭阿惠一個下馬威,敵艇上機槍和擲彈筒突然向前衛(wèi)船猛烈射擊。鄭連長沉著應對,再次果斷命令不準還擊。敵人終于相信三艘是普通的船只,射擊也停止了。鄭阿惠看到敵人已經上鉤,就在前衛(wèi)船靠近敵艇,已完全進入了手榴彈的殺傷范圍時,他一聲令下,手榴彈、子彈頃刻間像雨點似地傾瀉到敵艇上,給敵人以重大殺傷。敵人緩過神來,組織了瘋狂反撲,擲彈筒、機槍又一齊向著前衛(wèi)船打來,船體頓時燃起了熊熊大火。鄭連長與戰(zhàn)友們一齊跳入太湖,準備向著岸邊游去。在敵人機槍的瘋狂掃射下,鄭連長與30多位戰(zhàn)友全部壯烈犧牲。而這時黃烽、顧肇基帶領的二、三排的戰(zhàn)士們已安全脫離險情。
以葉飛、陳挺、黃烽、吳立夏、葉誠忠、鄭阿惠為代表的一批閩東紅軍游擊戰(zhàn)士,在蘇州陽澄湖地區(qū)抗戰(zhàn)中,高奏了一曲曲撼天地、泣鬼神的凱歌。其中“江抗”西移后成立的新“江抗”,又走過了一段難忘的光輝歷程,匯集著無數(shù)充滿傳奇色彩的故事。正如中國新四軍研究會原會長彭沖在2002年出版的《沙家浜戰(zhàn)士足跡》一書所作的序中所說:“被人們稱之為‘沙家浜’部隊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一七五團,是一個有著光榮戰(zhàn)斗歷史且頗具傳奇色彩的團隊。在漫長的戰(zhàn)爭歲月里,這支部隊在陳毅、譚震林、葉飛等老一輩革命家的統(tǒng)率和指揮下,從陽澄湖36名傷病員組建的新“江抗”特務連起步,從小到大,由弱變強,走過了自新四軍六師十八旅五十二團、華東野戰(zhàn)軍一縱二師四團,到中國人民解放軍二十軍五十九師一七五團(1998年10月簡編為摩托化步兵第六十旅一營)的光輝戰(zhàn)斗歷程,在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為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值得一提的是,在1998年中國多地爆發(fā)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澇災害時,即將撤編的一七五團于8月1日深夜,突然接到奔赴荊江執(zhí)行抗洪搶險緊急任務。全團指戰(zhàn)員在40多天與洪魔殊死搏斗中,發(fā)揚當年新四軍新“江抗”部隊不怕艱險、敢打敢拼的精神,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受到朱镕基總理的接見,被濟南軍區(qū)榮記集體二等功,二十軍授予二連“抗洪搶險英雄連”的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