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強軍建設的理論支持
強軍建設的理論支持
作者:徐 紅 責任編輯:趙雨希 來源:《鐵軍》 日期:2016-08-25 瀏覽次數:7849
《島嶼戰爭論》承載了作者系統創新的戰略戰役思考,形成了豐富而嚴謹的理論體系。其對推動強軍強國具有諸多理論貢獻。
打贏島嶼戰爭的作戰指導
以往軍事學術界只有島嶼攻防作戰的概念,“島嶼作戰”通常是戰役戰術層次的表述。《島嶼戰爭論》創造性地提出了“島嶼戰爭”的概念,即圍繞島嶼(半島、瀕海地區)攻防作戰所展開的一系列戰爭行為的總稱。這是對島嶼作戰性質、影響和指導的戰略認定,也是一種時代認定。從戰略上把握島嶼戰爭,認清島嶼爭端是國家行為,島嶼戰爭牽動戰略全局,島嶼作戰的籌劃指揮也處于戰略層次。作者深刻地指出,“思考戰爭,尤其是島嶼戰爭,在戰略上的重點就是要基于國家利益所在,努力謀求諸多權勢的合理平衡”,也就是要認清時局,平衡權勢,校正“準星”,鍛造“利劍”,打一場精心設計的有限戰爭。
在島嶼戰爭的戰役指導上,作者提出了島嶼進攻作戰的十大原則,每條原則都對應著信息化條件下的新情況。在島嶼戰爭的保障、準備和指揮上,書中提出要特別重視把握天象、海象、氣象、島(陸)象這“四象”的脈博;要大力發展能形成對敵局部優勢的“鐵錘”“良戟”,要有一招制敵的“殺手锏”、機理獨特的“新殺手”、簡便實用的“五味子”;要變后勤為前勤,實行八個方面的精確保障并留有余地,做到后方有、運得走、送到手;要打贏兩種戰爭:準備的戰爭和真實的戰爭,準備就是戰爭,打仗就是打將,訓練場就是預戰場,現代戰爭是打鈔票的戰爭,還要結合使用顯性力量和隱藏力量;等等。其作戰指導價值是不言而喻的。
未來戰爭的科學預測
在瞻望未來戰爭時,《島嶼戰爭論》進行了許多重要的科學預測。認為在政治演變為戰爭的過程中,有一個“非武力斗爭”階段,既意味著“準戰爭”,又意味著“準備戰爭”。未來戰爭將分為陸戰爭、海戰爭和天戰爭。太空、網電、深海、極地將成為新興的四大熱點戰場。新型戰爭基本形態將是“始于無人、戰于無形、斗于無聲、處于無疆”的“四無戰爭”。還提出了使用新概念武器減少傷亡和破壞的“綠色戰爭”的主要標志,更提出了天、網、電并舉,海(陸)、空、天協同,打、壓、破結合,割、奪、降一體,穿、撕、殲聯動的“空天閃擊戰”思路。這些預測基于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實踐的啟示,也符合戰爭演進的規律。這樣的預測,能夠使我們面向未來,清醒頭腦,早作準備,籌謀對策。
軍隊建設轉型的戰略構想
《島嶼戰爭論》提出:“必須立足國情軍情實際,鍛造一支能有效維護國家利益的精銳武裝力量。”那么,軍隊轉型的“準星”瞄向哪里呢?新世紀、新階段我軍肩負的很重要的一項歷史使命是,為國家利益拓展提供重要的戰略支撐。國家利益正由領土領海領空向海洋太空電磁空間拓展,海洋太空電磁空間成為新時期安全的重要領域,要求我們著眼國家發展,拓展軍事戰略安全戰略的視野,從關注生存利益向關注發展利益發展,從關注領土、領海、領空向新領域安全拓展。保衛海洋主權和海洋權益,維護能源通道,積極開發太空,加強信息安全體系建設,維護國家經濟政治生活的正常運轉,并為軍隊作戰和建設創造條件。《島嶼戰爭論》指出,由于戰場逐漸從單一空間發展到陸海空天電磁等多維空間,美軍先后提出“千艦海軍”“全核艦隊”和“21世紀海上力量合作”戰略,俄羅斯則確定“重振俄軍雄風必須首先從海軍開始”,印度夢想把“印度洋”變成“印度湖”,越南也制定了“以島制海”的發展戰略。隨之,提出了聯合作戰甚至一體化作戰的新要求。多數國家軍隊通過編設聯合指揮機構和融合指揮平臺,強化聯合訓練,來提高聯合作戰能力,有的國家軍隊則要求把陸海空軍“三兄弟”變成一個人,集各種本領于一身。對我國來說,那種側重發展“大陸軍”、滿足于單一軍種作戰的思路也早已過時,軍隊建設戰略轉型勢在必行。
根據國家和軍隊的實際情況,《島嶼戰爭論》從打贏島嶼戰爭的需要出發,提出了軍隊建設轉型的許多有見地的觀點。例如,要恰當掌握各軍種以及各軍種內部各兵種力量的比例,兩棲突擊與島上攻堅力量的比例,海軍陸戰隊和垂直登陸力量的比例;要根據科技、經費、保障等硬件支撐能力,加強制信息權、制空權、制海權和其他作戰空間控制權的建設;要關注聯合作戰軍種結合部作戰能力的建設;還要加強登陸地域上空的空中管制力量、三軍的戰術空中偵察力量、港口碼頭機場修復工程力量的建設。聯合作戰,不但要求作戰力量聯合,也要求指揮機構聯合,主張實現“總部——戰區——聯合部隊”三級指揮,特別是戰區應當具備指揮戰區聯合作戰能力。要選擇以信息化帶動機械化的跨越式發展之路。這些戰略構想,對于軍隊轉型建設,無不具有重要指導價值。
國防教育內容的時代升級
《島嶼戰爭論》將民眾強烈的國防意識,看成是“隱形的長城”,比作是一條“強力紐帶”,能使民眾“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與民族的榮辱休戚與共”。國防教育的目的,正是要提高全民國防意識,而國防教育的重點應當提高海洋意識和海防意識。
早在600年前,我國偉大的航海家鄭和就說過:“國家欲富強,不可置海洋于不顧。財富取之于海,危險亦來自于海上。一旦他國之君奪得南洋,華夏危矣。”當前,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成為中國首倡、高層推動的國家戰略,統籌陸海兩大方向,對我國現代化建設和屹立于世界的領導地位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島嶼戰爭論》反映了當代國人陸海統籌、興海強國的心聲。新的歷史條件下,海洋不只是戰略爭奪的途徑,而且已經成為戰略爭奪的主體,對于國家安全的影響越來越大。同時,海洋主權和海洋權益已經成為國家核心利益所在,海上交通線已經成為國家生存與發展的生命線,海洋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中國夢”不可或缺的戰略空間。新形勢下的國防教育,必須強調對海洋主權和海洋權益的維護,強調海洋事業的發展。還必須強調,和平發展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支撐,要有一支強大的與國家發展相稱的軍事力量,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島嶼戰爭論》啟示我們,今天的國防教育,應當實行時代升級,不能只想著穩邊戍邊,還要鎮海衛海;不能只想著盯緊淺海,還要面向深海;不能只守牢陸上國境線,還要保住海上交通線。
建設與我國大國地位相適應的海洋強國,建設與海洋強國相適應的強大海洋國防,是中華民族的千秋大業,離不開喚起民眾,離不開教育后代。《島嶼戰爭論》就是當代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海洋教育的教材,能夠使社會各界人士特別是青少年,更加懂得“向海而興,背海而衰”的基本道理,更加有效地匯聚全民建設海洋強國和強大國防的共同意志。
優秀軍事文化的拓展創新
文化的核心即社會價值觀,文化的鏡子能照出社會的靈魂。而軍事文化,則集中反映了國家核心利益和核心價值觀,是社會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中能夠發揮積極作用,成為社會文化的嘹亮戰斗號角。軍事文化雖然不是直接的戰斗力,但卻影響戰斗力主體的情感和認知,影響到戰斗力主體精神和能量的釋放。
《島嶼戰爭論》既繼承了古代軍事文化的珍貴遺產,又適應了內陸文化向海洋文化延伸的時代要求,將軍事視野由大漠邊關引向大海遠洋,將守土觀念拓展為衛海意識。作為面向海洋、走向海洋的現代化國家和現代化軍隊,拓展創新優秀軍事文化,成為新的歷史條件下的重要課題。在加強軍事文化建設過程中,特別要大力弘揚海洋文化,重鑄中華藍色文明,提升海洋文化軟實力,形成健康向上的海洋國防文化輿論氛圍。《島嶼戰爭論》大力弘揚海洋軍事文化,呼吁國人透過島嶼看天下,睜開眼睛看海洋,走向海洋來尋夢。人們常說,沒有網絡就沒有全球化,只說對了一半,至少還要加一句:沒有海洋,就沒有全球化。目前,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大門打開,西方文化已經充斥于我國的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西方文化價值觀對我國民眾特別是青少年的影響不可低估。而一個民族的文化價值觀發生了變化,整個民族的理想信念、發展方向和奮斗目標也會隨之發生改變。《島嶼戰爭論》警示我們,必須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優秀軍事文化傳統,總結軍事文化建設經驗,培養軍事文化人才,傳播軍事文化知識,為中國先進軍事文化創新發展,為國防和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