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稿 > 能打勝仗——鐵軍之劍
能打勝仗——鐵軍之劍
作者:王清葆 責任編輯:魏冉 來源:《鐵軍》 日期:2016-09-01 瀏覽次數:7822
由南方八省十四支紅軍游擊隊改編的新四軍,剛組建時人不過萬余,槍只有6000,不僅現代化裝備的日軍不放在眼里,連國民黨軍也看不起,就連很多國人也不看好。就這么一支不被人看重的軍隊,取得如此戰績,其中必有奧妙!
八年抗戰,中原逐鹿誰主沉??!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主力部隊之一新四軍,是華中敵后抗戰的主力軍,是華中人民的鋼鐵長城。八年共對日偽作戰24617次,殲敵俘敵417909人,為抗日戰爭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由南方八省十四支紅軍游擊隊改編的新四軍,剛組建時人不過萬余,槍只有6000,不僅現代化裝備的日軍不放在眼里,連國民黨軍也看不起,就連很多國人也不看好。就這么一支不被人看重的軍隊,取得如此戰績,其中必有奧妙!
敢于亮劍
抗戰初期,日軍氣焰囂張,叫囂“三個月滅亡中國”。國人心中無數,一部分人被嚇破了膽,“亡國論”甚囂塵上,華北華東戰場失利,國民黨軍節節敗退。剛剛組建的新四軍,就是逆著國民黨大潰退的沖擊波,慷慨激昂,義無反顧地奔赴戰場。他們是那樣的自信,那樣的充滿定力!
新四軍于1938年三四月間到皖南集中,經過短暫的整訓,五六月間就分別奔赴敵后戰場。粟裕率先遣支隊深入江南敵后實施偵察,于6月中旬在鎮江附近的韋崗設伏,首戰告捷;陳毅、張鼎丞帶領第一、二支隊先后到達江南,點燃江南抗日烽火;張云逸、譚震林帶領第三支隊進駐皖南,牽制日軍進攻行動;第四支隊挺進皖中,在安徽巢湖縣蔣家河口埋伏,全殲20余名日軍,打響了挺進敵后第一仗。
尤其是進入戰略相持階段,敵后戰場成為抗戰主戰場,抗戰進入最艱難時期,華中日軍增加到了13個師團,5個獨立旅團,頻繁地對各游擊區進行掃蕩和蠶食、清鄉;國民黨頑固派根據蔣介石的旨意不斷制造“摩擦”,新四軍一直處于日偽頑的夾擊中。人數不到全國軍隊總數4%的新四軍,抗擊了侵華日軍總數的23%、偽軍總數的31%。
新四軍深入敵后,敢于向不可一世的日軍作戰并不斷取得勝利,在沉悶的敵占區炸響了一聲春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振奮了中國軍民的抗戰精神。敢于對日作戰,敢于在交通發達的水網平原地區開展游擊戰,敢于沖破國民黨的限制開辟廣闊的根據地,敢于不顧蔣介石國民黨軍的阻撓發展自己,敢于反摩擦,敢于在條件許可時打運動戰、殲滅戰等等,一句話,敢于亮劍,這是新四軍最突出的品格。
創造性地解決好作戰、生存、發展三位一體的任務
黨中央毛主席指示,新四軍“要深入敵后,獨立自主地開展游擊戰爭”。
為此,新四軍確立了“向南鞏固、向東作戰、向北發展”的總方針,這是一個集作戰需要與生存需要、發展需要于一體的總方針。
廣泛開展游擊戰以消滅敵人。游擊戰是新四軍在華中敵后開展對日作戰的主要形式。新四軍軍部明確指出:“深入敵人后方,開展廣泛的游擊戰,達到牽制和分散敵人的兵力,配合國軍主力正面作戰,在持久戰中,爭取最后的勝利。”新四軍各領導人依據游擊戰的基本原則,機動靈活地在華中平原和水網地帶,演繹了一出出威武雄壯的游擊戰活劇,不斷陷敵于滅頂之災。
開辟廣闊的活動區域以保存自己。毛澤東指出,在華中敵后,“敵情方面雖較嚴重,但只要有廣大群眾,活動地區充分,注意指揮的機動靈活,也會能夠克服這種困難”。毋庸置疑,在華中敵人心臟地區作戰,“活動地區充分”對于保存自己實在太重要了,這就要求建立廣闊的根據地。據此,新四軍各部隊挺進蘇南、皖南、淮南、淮北、豫皖蘇邊、武漢外圍等地,建立八塊根據地,使新四軍有了廣闊的活動空間。
克服國民黨的阻撓盡快發展自己。發展是硬道理,不發展就不能戰勝日寇,就不能生存。毛澤東明確指出,新四軍在敵后發展的方針,“就是不受國民黨的限制,超越國民黨可能允許的范圍,不要別人委任,不靠上級發餉,獨立自主地、放手地擴大軍隊,堅決地建立根據地,在這種根據地上獨立自主地發動群眾,建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統一戰線,向一切敵人占領區域發展。”
新四軍在抗日烽火中成長壯大。抗戰結束時,主力部隊發展到21.5萬人,地方武裝9.7萬人,橫跨七省建立了八塊根據地,光復國土25.3萬余平方千米,解放人口3420余萬。
軍事家的哲學思維
古人言:打仗,打將。“夫將者,人命之所懸也,成敗之所系也,福禍之所依也。”
毛澤東也指出,正確的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
新四軍之所以能打勝仗,就是因為有一批能征善戰的指揮員隊伍。如軍領導葉挺、陳毅、譚震林、張云逸等以及各師團的主要領導,個個都是軍政兼優的軍事家。第四師師長兼政委彭雪楓被評為我軍33個軍事家之一。粟裕則是毛澤東極為依重的方面軍統帥。1961年9月,毛澤東在與蒙哥馬利談話中稱贊粟裕:“在我的戰友中,有一個最會帶兵打仗的人,這個人叫粟裕,淮海戰役就是他指揮的”。新四軍這一批統帥中,各有個性特點,但共同的品質是,政治頭腦、戰略眼光、全局觀念、儒將風范、士兵情懷,而其中最特殊、最突出的則是哲人的智慧、境界和思維。
生存和戰斗在華中敵后戰場的新四軍,面臨的客觀情況和遇到的困難實在太特殊、太復雜、太突出了,地域的特殊性,敵人的瘋狂性,友軍的復雜性,頑軍的危險性等等,各種矛盾交織,多種困難疊加,沒有哲人的智慧和思維,真是難以應對。
新四軍的將帥們經受住了考驗,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回答了遇到的一系列問題。從戰略層面上,他們科學地回答和解決了全國抗戰的統一性與華中的特殊性、堅持統一戰線與獨立自主、抗戰與發展、抗日與反頑、游擊戰與運動戰、打仗與建設、獨立自主與爭取外援、建設主力部隊與發動群眾、物質與精神等一系列重大關系,既保證了作戰的勝利和自身的發展,又為黨的思想理論建設作出了貢獻。就作戰本身來說,新四軍將帥們創造性地實踐了毛澤東的人民戰爭理論、持久戰理論和游擊戰理論,集小勝為大勝,化被動為主動,運動戰與游擊戰結合,以分散對集中、以集中對分散,在敵包圍中爭取內線中的外線、對敵進攻中爭取外線中的內線等等,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在軍事指揮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創造了一系列指揮藝術,大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建造牢靠的戰略支點
科學家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新四軍撬動抗戰勝利的支點,就是遍布江蘇、安徽、湖北等七個省的八塊抗日根據地,這是華中抗戰的戰略支撐和依托,所以又叫戰略區。
毛澤東在1939年5月4日給項英的指示中,特別提出要在大江南北好好地組織游擊戰爭,并建立持久的根據地。
1939年秋,劉少奇到達華中以后,在第二次中原局會議上,特別提出“建家”的思想,他指出,抗日游擊戰爭如果沒有根據地就不能勝利。有了根據地就要建立政權,有了政權就可以籌糧、籌款、收稅,新四軍部隊再也不用向人家討飯吃了。
新四軍圍繞一切為了打仗、一切為了前線的勝利,扎實進行了根據地建設。
加強地方黨的建設并實行黨的“一元化”領導,是根據地建設的首要任務。新四軍各支隊每到一地,首先幫助地方建立、鞏固和完善黨的組織,發展黨員,發揮黨組織在當地的核心領導作用。1943年1月,華中局向各根據地機關下發指示,指出“加強全黨的團結,貫徹黨的一元化領導”,“從各區黨委貫徹到各地委以到各縣、各區”。
抓好以建立政權為中心的全面建設,是根據地建設的重要任務。新四軍按照“三三制”的原則,建立起地方政權,并支持政府機構正常履行職責,實行減租減息,放手發動群眾,團結各階層群眾,鞏固和擴大統一戰線,開展經濟和文化建設,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加強軍政軍民團結。
實行主力軍、地方軍和民兵三位一體的武裝力量體制,是發揮人民戰爭威力的組織形式,是戰勝敵人、發展自己的重要法寶,也是根據地建設的中心環節。新四軍兵少武器差,必須放手發動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同時,華中敵后敵人據點密集,掃蕩清鄉頻繁,主力部隊集中活動受限,也必須把群眾武裝起來。為此,新四軍精簡主力部隊,把地方軍、民兵建設好,提出主力部隊地方化、地方部隊主力化,師兼軍區,旅兼軍分區,縣都建有自己的武裝。這樣,既能減輕當地群眾養兵的負擔,又便于與日偽軍作戰。
使用好統一戰線這個法寶
從某種意義上說,新四軍是靠統一戰線組建起來的,反過來,新四軍又創造性地運用統一戰線這個法寶,戰勝了強大的敵人。
對國民黨及其軍隊采取又聯合又斗爭,以斗爭求團結的方針。劉少奇指出:“統一戰線既包括幾個階級,就必然會有斗爭、摩擦,只有堅持斗爭堅持反摩擦統一戰線才不會分裂。如果只有退讓,統一戰線就會失敗?!标愐愦婇L在蘇中處理與國民黨軍的關系就是典型范例。他在分析蘇中國民黨軍左中右情況基礎上,確立了“孤韓(韓德勤)聯李(李明揚)”方針,對“二李(李明揚、李長江)”一直做爭取工作,又打又拉,對韓德勤又捉又放,使我始終立于主動地位。
注重做好地方實力派的團結爭取工作。陳毅三進泰州城,與李明楊、李長江拉關系、交朋友,爭取他們在適當時候保持中立;張愛萍、江上青在皖北爭取與盛子瑾合作,打開了當地抗戰局面;李先念利用西北軍孫連仲、川軍王纘緒與中央軍的矛盾,利用湖北實力派與桂系外來派的矛盾,取得了反頑斗爭的勝利;彭雪楓經過耐心細致的說服工作,與懷遠縣地方實力派王峙宇、韓金山建立了統戰關系,為戰斗勝利創造了條件。
積極做好地方開明紳士的工作。地方開明紳士、企業家、舊官吏等,資歷老,影響大,在當地有號召力。新四軍通過宣傳共產黨的政策主張,主動登門拜訪,書信往來,詩文會友,尤其以共產黨干部的人格魅力等方式,積極做好他們的工作,并通過他們團結更多的民眾一致抗日,如蘇南的紀振綱,蘇中的朱履先、韓國鈞,皖江的呂惠生,豫皖蘇邊的魯雨亭等,連鎮江金山寺和尚都成了我們的地下情報人員,他們都為華中抗戰做出了貢獻。
注意吸納改造地方抗日隊伍發展壯大自己。抗戰初期,華中敵后抗日武裝名目繁多,成分復雜,采取適當政策做好工作,可以為我所用。新四軍對待地方武裝的政策是:保持其地方性和獨立性,但加強教育引導,扶助他們發展;讓其配合新四軍部隊行動,引導其在對日作戰中鍛煉成長;進行紀律整頓,清洗壞分子;加強對干部的滲入和教育培養等。江南新四軍對梅光迪、朱松壽隊伍的改造,皖北對魯雨亭隊伍的改造,特別是江北游擊隊對巢南大刀會的改造等,都取得了圓滿成功。
采取正確的偽軍政策擴大統一戰線。偽軍是漢奸,是民族的敗類,但他們也是中國人,與日本侵略者有差別、有矛盾。做好偽軍的分化瓦解工作,爭取其中動搖分子反戈一擊,很有意義。在抗戰早期,第一支隊就接納了三股偽軍反正;在相持階段,蘇中地區偽軍就有70%的師和新四軍建立了聯系;泰縣48個偽鄉長中除1人外全部聽從新四軍指揮;在戰略反攻階段,更有大批偽軍反正投誠。據不完全統計,新四軍共爭取反正偽軍5.4萬余人。
把戰斗精神發揮到極致
在北方農村流傳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年輕母親帶著兒子在打麥場玩耍,不知什么原因停在場上的大石磙把小孩壓了,母親見狀用盡全身力氣竟然把石磙搬了起來,救出小孩??梢姡斢龅诫U境時,人會迸發出令人難以置信的神奇力量。
抗戰初期,誰也不相信弱小的新四軍能在敵人心臟地區生存下來,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戰勝一切敵人,而不被敵人所壓倒的那種精神。新四軍把中華民族的偉大抗戰精神發揮到了極致,所以產生了神奇的力量。
新四軍在八年抗戰中培育和發揚的鐵軍精神,是全民族偉大抗戰精神的重要內涵和組成部分。
人們都知道國民黨正面戰場犧牲將官多,卻不知道新四軍抗戰中犧牲遇難的高級將領就有葉挺、項英、周子昆、袁國平、彭雪楓、羅忠毅、廖海濤等人,團以上干部多達350多人;
越來越多的人知道新四軍中有劉老莊82烈士,卻很少有人知道還有個大胡莊82烈士:1941年4月25日晚,第三師第八旅第二十四團二連奉命移駐淮安縣茭陵南面之大胡莊,26日突遭600多名日偽軍包圍,二連官兵經數小時激戰,反復沖殺,斃敵100多人,副營長鞏殿坤、連長晉志云等82人壯烈犧牲,只有1名奉命突圍到團部報告消息的戰士幸存;
人們都知道戰斗英雄黃繼光舍身堵槍眼,而新四軍第三師特務連班長徐佳標才是我軍舍身堵槍眼第一人:1945年9月淮陰戰役中,徐佳標在攀登城垛時,雙手被守敵馬刀砍斷,發現近處敵人暗堡正在射擊,部隊傷亡嚴重,便忍著劇痛匍匐到敵堡前,縱身堵住敵人槍眼,部隊乘機沖上城垛,消滅了守敵;
人們都知道東北抗聯八女投江的故事,卻很少有人知道新四軍九女投河的動人事跡:1941年蘇北夏季反掃蕩戰斗中,魯迅藝術學院華中分院8名女學員和1名戰地女記者,在轉移途中被日軍包圍,為不落入敵人魔掌,她們毅然投入皮岔河中殉國;
人們都知道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而大魚山眾壯士懸崖跳海卻鮮為人知:1944年8月25日,進駐舟山群島大魚山島的新四軍浙東海防大隊一中隊,遭到日偽軍500余人的圍攻,血戰7小時,多名戰士拉響手榴彈與敵人同歸于盡,20多名戰士各抱住一個敵人滾下懸崖,此戰斃傷日偽軍80多名,42名指戰員壯烈犧牲。
鐵軍精神永存,永遠是我們前進的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