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稿 > 我是一位光榮的新四軍戰士
我是一位光榮的新四軍戰士
作者:吳佩之 責任編輯:王月紅 來源:《鐵軍》 日期:2016-09-02 瀏覽次數:7825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時,我是一位剛進入社會的青年學生,到1945年抗戰勝利時,我已是成熟的抗戰老兵了?;厥?/span>70年前的烽火歲月,我感到欣慰的是,八年抗戰,我積極投身其中,這是正確的人生選擇;我感到驕傲的是,八年抗戰,我奉獻了最寶貴的青春歲月,這是最有價值的人生奉獻;八年抗戰,我更沒有遺憾,因為我是一位光榮的反法西斯的新四軍戰士。
中國之大已擺不下一張書桌了
我是1919年農歷五月初六出生的。我的老家在安徽省嘉山縣潘村鎮,父親是當地一位富裕農民,家里有房產土地。因排行老小,母親很寵愛我。我八歲開始讀私塾,讀的是四書五經等。
1936年,抱著實業救國的理想,我考入了安徽省蚌埠工業職業學校,學習制革專業。當時這是很時髦很熱門的專業,就像現在的電子計算機專業。學校還給每個同學發了一雙自己制作的皮鞋。1937年抗戰開始,日寇飛機轟炸南京,第二天中午就轟炸蚌埠。
日本人的侵略,打碎了我們青年的實業救國夢。1937年底南京淪陷后,徐州也被日本人占領,津浦路沿線的大城市都被日軍控制了,國民黨政權幾近癱瘓。我回到家鄉,和十幾個小伙伴組織抗日保家自衛隊,維持地方治安。半年后,安徽成立了省政府,派遣官員組建基層政權,保家自衛隊便解散了。安徽還在各地成立了臨時中學,實際上是抗戰訓練班。我在第五臨中參加了學習,也就是在這里認識了幾位“赤色分子”。在五臨中,我因參加學潮,被學校當局開除了。但同學們不滿,要求校方收回成命。最后學校只好把我們幾個鬧事的同學送到第十一臨中繼續學習。有一次,我的一位在皖南參加新四軍的同學闞開田來,對我們談起新四軍的情況,大家都十分羨慕和向往。
參加半塔集保衛戰
1937年10月12日,新四軍正式組建。1939年5月,為了迅速打開長江以北、淮河以南地區的抗戰局面,統一領導新四軍各部對日作戰,正式成立了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張云逸任江北指揮部指揮,副指揮先后為徐海東、羅炳輝,參謀長賴傳珠,政治部主任由鄧子恢兼。
1939年7月,新四軍第五支隊成立后,按照中共中央以及新四軍軍部的指示,深入皖東敵后,展開廣泛的游擊戰爭,壯大和發展了這一地區的抗日力量,開辟了以半塔為中心的皖東津浦路東抗日根據地。
1939年冬,我們10位同學一起,經地下黨同志的介紹,報名參加了新四軍第五支隊。就在學習集訓期間,我們這批新兵還沒有學會打槍,就遭遇了著名的半塔集保衛戰。
半塔集地處蘇皖兩省的盱眙、天長、來安、六安、嘉山五縣交界處,四周丘陵起伏,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古有白塔,歷史悠久,因塔塌倒三層,僅存半個塔,故名半塔,因此得名。新四軍五支隊東進路(津浦路)東后,引起了國民黨地方勢力的恐慌,江蘇韓德勤與安徽廖磊兩支頑軍對我皖東地區進行東西夾擊,妄圖消滅新四軍第四、第五支隊。由于羅炳輝司令率五支隊主力(新八團、老八團全部,十團一個營,十五團兩個營)赴路西反擊桂系進攻,韓德勤乘路東空虛,發動了對路東半塔集為重點的進攻戰。
1939年3月21日凌晨,我們學生隊起床后到一個土坡上出操訓練。走到一半,便聽到前面響起了激烈的槍聲。這時哨兵跑來,說前面打起來了,要我們立即回去待命,準備參加戰斗。我們回來后,半塔集的東南、東北、西北三面都響起激烈的槍炮聲。韓德勤六九七、六九八兩個團首先從半塔東北向我進攻。那時教導大隊共有六個隊,三個軍事隊(是新四軍各部隊學員),兩個學生隊,還有一個女生少年隊,共計400多人,學生隊和女生少年隊都沒有槍。情況十分危險。在教導大隊大隊長黃一平、教導員唐克的指揮下,兩個軍事隊立即投入了戰斗。半塔集四周有一條干溝和一道斷斷續續、殘缺不全的矮墻,鎮四角還有古炮樓四座。8時30分,頑軍抵達圩外100米左右,一部占領半塔集東南約兩華里的大高郢。兩路頑軍同時發起沖鋒,軍事隊的官兵在干溝加高的工事里沉著應戰,在陣地前100米以內,以密集火力殺傷大量頑軍。頑軍受到重創,退了下去。我們學生隊也迅速投入了戰斗,主要完成站崗放哨,運輸彈藥,搶修工事,鼓動宣傳,搶救傷員等工作。
面對數倍于我的頑軍,教導隊官兵在張云逸、鄧子恢、郭述申、周駿鳴等同志的直接指揮下,和外圍的部隊密切配合,堅守半塔集七晝夜,擊退頑軍十余次猛攻。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所屬挺進縱隊副司令員葉飛,奉陳毅電令率四個營星夜馳援,五支隊羅炳輝司令員率主力也兼程東返。韓德勤見新四軍東西援軍逼近,懼遭覆滅,倉皇后撤。
半塔集保衛戰,是新四軍東進后在日偽頑的夾擊下被迫進行的自衛還擊,創造了在遭敵優勢兵力圍攻下固守待援打守備戰的成功經驗。此仗使津浦路西抗日根據地的地盤一下擴大到八個縣。陳毅高度評價說:“在華中先有半塔,后有郭村。有了郭村,才有黃橋(黃橋戰斗是新四軍東進中的一次著名戰役)。”
“胡服”與“盛子瑾”
在半塔集保衛戰之前,有兩個人我雖然沒有見面,但他們的名字我印象很深。一個叫“胡服”,一個叫“盛子瑾”?,F在想起來,這兩個人都與半塔集保衛戰有關。
半塔集保衛戰之前,我們在新四軍五支隊學生隊集訓。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流傳起一個陌生而又神秘的名字“胡服”。傳說這位胡服是延安派來的大人物,而且就在半塔。
后來我聽說,這位神秘的“胡服”到皖東北是由“胡大隊”保護的,因此更加充滿了好奇?!焙箨牎本褪呛坡暑I的蘇魯豫支隊第一大隊,這支隊伍的前身是八路軍一一五師教導一旅一團,敢打敢拼。津浦路以東、隴海路以南、運河以西、淮河以北的偽軍中,稱胡炳云為“胡老大”,還流傳著“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碰上胡老大”之說。由“胡大隊”保護“胡服”,可見當時“胡服”的地位之高。
皖南事變后,我們才知道“胡服”就是后來任新四軍政委的劉少奇。那時我雖然沒有見過劉少奇,但他對新四軍的許多指導意見,各級都有傳達,印象很深刻。
半塔保衛戰之前,我們這批新兵在教導大隊還參與了一件大事,就是接待“友軍”盛子瑾。1939年2月29日,在半塔附近出現了一支2000人左右的國軍隊伍,大搖大擺地來到半塔集鎮。這支部隊的頭頭就是大名鼎鼎的第五戰區第五游擊司令盛子瑾。
盛子瑾,黃埔六期畢業,曾加入共產黨,后被捕叛變??箲鸪?,盛曾從日軍手中收復了六安,聲名大震,1938年,調至皖東北任安徽省第六區行政督察專員兼泗縣縣長及第五戰區第五游擊司令。
1938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派共產黨員江上青、趙敏、周邨、謝景鴻、廖量之等十余人到盛子瑾部工作。盛子瑾的勢力迅速擴展,不到三個月就建立了幾個抗日自衛團。
1939年1月,安徽省政府派馬馨亭帶千余人馬到皖東北取代盛子瑾為“第五戰區第五游擊司令”。盛子瑾在新四軍第四總隊總隊長張愛萍統一指揮下,對馬馨亭及其所部的駐地大柏圩子發起攻擊,打敗了馬馨亭。馬馨亭逃到安徽省政府,狀告盛子瑾聯合共產黨,安徽省政府對盛子瑾下通緝令。
1939年2月29日,盛子瑾率其嫡系第四支隊陳大瑤部、第五支隊楊子文部,企圖經淮南投奔在蘇北的國民黨軍魯蘇皖邊區游擊總指揮李明揚。他自恃曾與新四軍合作的老關系,脅迫中共黨員石青、趙敏、劉沛霖等,要新四軍在半塔附近為他們讓出一條路。結果被我軍包圍,大部被繳械了。新四軍五支隊領導誠懇與盛子瑾談判,希望他能留下參加新四軍,共同抗日。據說盛子瑾沒有同意,于是五支隊便擺了十余桌酒席,我們教導大隊學生隊全部出動,負責招待盛子瑾等一干人馬,事后對盛子瑾和警衛連發還部分槍支,禮送出境。
現在想起來,新四軍成功攔截盛子瑾部,對半塔集保衛戰的勝利具有重大影響。特別是使我們五支隊的武器得到了補充,起碼繳獲了800支槍(也有說1000支)。如果沒有這批槍支彈藥補充,要守住半塔集陣地一周是相當困難的。解放后有一次,張勁夫同志在談到半塔保衛戰時感慨地說:“如果不是盛子瑾的一千條槍,半塔保衛戰還真夠嗆呢!”
(吳東峰根據口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