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稿 > 有血性,是新四軍的重要特性
有血性,是新四軍的重要特性
作者:張寶康 責任編輯: 來源:《鐵軍》 日期:2016-10-13 瀏覽次數:7827
血性,是軍人性格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是武裝集團戰斗力的精神利劍。所謂血性,就是不怕苦,不怕死的戰斗精神;臨危不懼的虎膽,敢作敢為的擔當;不畏強敵的“豪氣”,敢于亮劍的勇氣,不怕刺刀見紅的“殺氣”。血性重于實力,是世界許多知名政治家、軍事家的共識。毛澤東評價“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習近平同志鮮明提出要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我們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傳承了中華民族“有血性”的基因,使之成為歷次戰爭以弱勝強的重要法寶。抗戰時期的新四軍同八路軍一樣,更鮮明地體現了“有血性”的顯著特性,給人留下了無限的敬仰。
腥風血雨的險境——敢入
四處淪陷,腥風血雨,是新四軍所處的險惡環境。華中地域蘊藏著我國豐厚的戰略資源,又是國民黨政府首都、汪偽政府的所在地。日本軍國主義對這里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財力、物力早已垂涎三尺。日軍在盧溝橋挑起事端以后,迅速調集重兵集團,組成上海派遣軍,以后又編成華中派遣軍,以一路慘絕人寰的血腥殺戮,相繼占領了上海、杭州、蘇州、無錫、鎮江、南京、合肥、安慶、南通、蚌埠、徐州、南昌、武漢,以及寧波、金華等大中城市。日軍為控制華中,還在蘇州、杭州、常熟、鎮江、丹陽、蕪湖等地建立綏靖司令部,組編綏靖部隊,使之成為“以華制華”的力量。國民黨軍奮勇抵抗,卻節節敗退。在淪陷區,日偽軍崗樓林立,特務橫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在中共中央作出了“鞏固華北,發展華中”的戰略決策后,新四軍在敵偽勢力猖獗的腹地,在以江河湖汊為主而無群山依托的平原水網地區,在遠離中央統帥機關的情況下,英勇地挑起“發展華中”的重擔。以頻繁的游擊襲擾行動鉗制和打擊敵人,呼應八路軍華北抗戰,配合國民黨軍正面戰場作戰。軍部在武漢成立不久,移駐南昌,隨后開赴皖南巖寺、云嶺駐扎。這里距離剛剛進行過血腥大屠殺的南京百余公里,所屬一、二、三、四支隊相繼在浙江開化、福建龍巖、江西鉛山、湖北黃安組編。執行毛主席的“五四”指示,在廣德、蘇州、鎮江、南京、蕪湖、皖中等淪陷區的夾縫里開展游擊戰爭,創建了茅山等多處根據地,并東進北上,向一切日軍占領區發展,向一切有利于開展游擊戰爭的地區發展,積極主動尋找戰機殲滅敵人。四支隊九團在安徽巢縣蔣家河口伏擊登岸出擾的日軍第六師團巢縣守備隊,全殲日軍20多人,打響了新四軍挺進敵后的第一槍。新四軍先遣支隊在江蘇丹徒韋崗伏擊日軍第五旅團運輸隊,斃日軍少佐土井和大尉梅澤武四郎以下13人,傷日軍8人,成為江南敵后首戰。兩次小仗,敵后打響,震驚敵人,振奮民心,鼓舞了士氣。蔣介石先后致電葉挺、項英,給予褒獎。
新四軍打過不少像車橋、高郵、兩淮、鹽城、泰興、興化、半塔集、侏儒山、宿南、睢寧及反清鄉、反掃蕩等一次次殲敵上千的大仗,更多的是在敵人盤踞的夾縫里尋找戰機消滅敵人,“積小勝為大勝”。八年間先后打了2.4萬多次戰役戰斗,取得斃傷日偽軍29.3萬多人,俘虜日偽軍12.4萬多人的輝煌戰績。同時,創建了蘇中、淮南、蘇北、淮北、鄂豫邊、蘇南、皖江、浙東橫跨171個縣,25萬平方公里面積,3400多萬人口的根據地,為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勇于在腥風血雨的險境里求生存,謀發展,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正是新四軍將士的血性品格。
血戰到底的惡仗——敢打
敵強我弱,是整個抗戰時期敵我力量的常態。新四軍與八路軍相比,力量更為有限。在面對強敵,四處環敵,力量懸殊,險象環生的境地,無論是預有準備的主動出擊,還是狹路相逢的絕地反擊,新四軍將士無所畏懼,有我無敵,赴湯蹈火,勇往直前。
反復抗爭,協同血戰。1940年10月國民黨軍守衛的皖南三里店失守后,日軍依仗其飛機大炮的裝備優勢氣勢洶洶地直撲新四軍軍部涇縣云嶺,并已突破我前沿防線。危急關頭,葉挺軍長親臨一線,指揮血戰,打退10余次進攻。日軍轉向進犯涇縣縣城,國民黨守軍棄城而去,日軍占領縣城。葉挺又指揮部隊攻城,在敵機狂轟濫炸中拼殺,終于收復縣城,戰后將收復的涇縣城交給國民黨軍五十二師守衛。
狹路相逢,英勇血戰。遠離中央的新四軍,官兵要去一次延安是異常艱難的,途中不知要越過多少道封鎖線,歷盡多少回兇險。1942年3月19日,劉少奇奉命回延安參加重要會議,從阜寧單家港啟程,其間要越過日軍重兵把守的隴海、津浦線等封鎖。在當地游擊隊護送下,歷盡艱險與敵周旋,歷時9個月才抵延安。1943年3月16日,新四軍第三師參謀長彭雄、八旅旅長田守堯、政治部主任張池明、供給部部長伍瑞卿等50余名官兵從阜東八灘(今屬濱海)出發,乘坐木船往山東轉赴延安學習。次日凌晨,行至連云港小沙東海域時,遭遇日軍巡邏艇。全體官兵與敵展開血戰,彭雄、田守堯身先士卒,壯烈犧牲。
力量懸殊,誓死血戰。1941年11月28日,日軍2000多、偽軍800多,乘濃霧分三路偷襲溧陽縣塘馬。第六師參謀長兼十六旅旅長羅忠毅、旅政委廖海濤,奉命率部掩護地方黨政機關和人民群眾千余人轉移。敵我力量懸殊,是場惡戰。旅長、政委都要對方撤離,自己留下。互相推辭不成,最后一起留下,指揮與敵血戰。苦戰終日,完成任務,但羅、廖以下270名官兵全部壯烈犧牲。1943年3月18日晨,第三師七旅十九團二營四連奉命在江蘇漣水縣牛皮鎮劉老莊,為掩護黨政機關和人民群眾轉移,抗擊日軍千余人多次圍攻,戰至黃昏,斃傷日軍170人,四連83名官兵除1名負重傷第3天犧牲,其余82名全部犧牲陣前,充分顯示了為了全局敢于擔當,勇于流血犧牲的高貴品質。
血灑沙場的死難——敢赴
險惡的作戰環境,常常會使新四軍在局部地域處于寡不敵眾、瀕臨絕境的危難。面對死亡威脅,新四軍官兵毫無懼色,或血戰到底,與陣地共存亡;或視死如歸,慷慨赴死。1944年8月19日,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海防大隊一中隊,在舟山大魚山島抗擊200名日軍、300名偽軍在5艘機帆船、2艘登陸艇、1艘大型戰艦和2架飛機的輪番進攻和轟炸。血戰7小時,彈藥耗盡就拼刺刀,揮槍托、砸石塊,有的在肉搏中拉響手榴彈與日軍同歸于盡,還有的戰士抱住敵人滾崖跳海,副大隊長陳鐵康、中隊長程克明、指導員嚴洪珠等42名官兵英勇犧牲,表現了與陣地共存亡的血性氣概。
1941年蘇北夏季反掃蕩戰斗中,魯藝華中分院8名女學員和一名女記者,在轉移途中被日軍包圍。瀕臨絕境,為不落入敵人魔掌,她們慷慨赴死,投入皮岔河中英勇殉國,為東北抗聯八女投江后的又一悲壯之舉。
1943年8月,日軍對蘇中進行掃蕩。新四軍一師醫院護士吳秀瑛在東臺鄧家壩隱蔽好傷員,不顧敵人槍聲逼近,不顧大娘勸她走,堅持把她臨產的兒媳接生完,自己卻來不及轉移了。曬谷場上,日軍架好機槍,威逼群眾交出新四軍。一位老大爺怒斥狗漢奸,當日軍正要把刺刀捅向這位老人時,吳秀瑛站出來了。她大喊一聲:“住手!我就是新四軍,不許傷害老百姓!”她斷然拒絕敵人威逼利誘,從容就義,倒在血泊中,年僅23歲。
1945年9月6日兩淮戰役中,為殲滅拒絕投降的偽軍,第三師特務團第七連班長徐佳標在登城時,雙手被守敵砍斷,他發現近處敵人暗堡正在射擊,部隊遭受傷亡,忍著劇痛,匍匐前進,縱身堵住敵人槍眼,為部隊登城勝利贏得了戰機,成為我軍第一個堵槍眼的英雄。
這些英勇悲壯之舉,在新四軍屢見不鮮,不勝枚舉。自1937年成立至1947年撤銷番號,新四軍傷亡8.7萬勇士,犧牲正團級以上的領導干部就有191位,其中包括項英、周子昆、袁國平、彭雪楓、羅炳輝、劉炎等名將。
蹈鋒飲血的魔窟——敢臥
打入魔窟,在刀刃上舔血的無形戰斗,是新四軍抗戰的一個重要特點。上海十里洋場,隨時都有他們的身影。永不消逝的電波,頻頻傳向指揮中樞。
整團假降,打入魔窟。1943年初,日偽軍對我蘇中地區進行清鄉,為擴充清鄉力量,選定策反新四軍地方武裝通海自衛團。2月中旬,偽軍中一名與自衛團團長湯景延有“私交”的特工,專程趕來勸降湯景延。湯不動聲色,事后上報至蘇中軍區司令員兼新四軍一師師長粟裕處。粟裕等蘇中軍區領導反復斟酌,決定將計就計。一個整團詐降,683人中只要有一人出了差錯,就會陷全團于滅頂之災。湯景延遵照軍區領導扮演好“紅心白皮的角色”的重托,4月16日深夜率團出動,假戲真做“投敵”。在狼窩虎穴中與敵人巧妙周旋,借機搜集敵人情報,牽制敵人行動,控制沿江口岸,配合主力部隊里應外合打擊日偽。在163天里,他們忍辱負重,受盡煎熬,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生死考驗。5個多月后湯景延奉命率團帶著大批武器裝備,突然在一夜之間從200里戰線上破腹而出,班師凱旋。整團潛伏敵人魔窟蹈鋒飲血、驚心動魄近半年的傳奇戰例,為抗戰史上少有。
潛入汪偽“御林軍”,成功策反一個師。1938年至1945年,新四軍軍部和各師向南京派遣情報和地下交通員30多名。其中深入虎穴的孤膽英雄徐楚光,利用黃埔軍校同學關系,打入汪偽政府內部,擔任偽軍委會政治部情報司上校秘書、偽陸軍軍部上校科長、偽軍委會上校參贊武官等職,搜集、傳遞了大量有價值的情報。后與戰友一起,成功策反了汪偽“御林軍”警衛第三師師長鐘劍魂,于1945年8月12日率部3000多人反正,編為華中解放第一軍,受到新四軍首長檢閱,延安《解放日報》作了公開報道。
派出反間諜小組,打入敵偽要害部位。1944年秋,經浙東區黨委書記兼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政委譚啟龍、司令員何克希批準,由區黨委城工委和縱隊政治部政工科直接領導,派出樂群、周迪道、周斯明、王福林、馮禾青、徐笑奇、張黎、陳婕等8人,組成“四○○反間諜小組”,潛伏在日軍寧波憲兵隊和汪偽寧波政治部保衛局內部,開展搜集情報等一系列秘密斗爭。抗戰勝利后,小組勝利返回,并策反70余名敵偽人員投奔新四軍。
碧血丹心的信念——敢立
新四軍將士的血性,源于中國共產黨的黨性,老百姓擁戴的民心和捍衛民族尊嚴的愛國心。新四軍由南方紅軍游擊隊改編后,部隊番號變了,帽徽變了,隸屬關系變了,但堅持黨的絕對領導沒有變,人民軍隊本質沒有變。新四軍始終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意志為意志,黨指向哪里,她就戰斗到哪里。
新四軍組建之前,留在南方的紅軍游擊隊,長期遠離中央,憑著對黨的革命事業的堅定信念,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著艱苦卓絕的斗爭,對國民黨反動派懷有深仇大恨。但大敵當前,當我們黨決定與國民黨合作抗日時,他們堅決服從黨中央的決定,揮淚接受改編,一致對日作戰。
組建之后,新四軍及各支隊及時召開黨代表大會,傳達貫徹中共中央對新四軍的各項指示和決策。軍政治部在皖南召開兩次政治工作會議,加強政治工作,創辦教導總隊,輪訓干部,保證黨的路線方針的貫徹執行。新四軍各部結集后,堅決執行中共中央關于向東作戰、向北發展、向敵后發展的戰略方針,實施戰略展開;堅決執行“鞏固華北,發展華中”戰略方針,選準戰略基點;皖南事變后,堅決執行“軍事防衛,政治反擊”的斗爭方針,表現了相忍為國的博大胸懷,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始終堅決執行中共中央的全面抗戰路線,堅持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積極創建抗日根據地,廣泛團結各階層人士,充分動員、發動和組織群眾,開展人民戰爭,打擊日本侵略者。
新四軍中的共產黨員和各級指揮員,表現了為黨的民族解放事業忠貞不渝的堅定信念。葉挺軍長在皖南事變后長達5年的囚禁生涯中,多次拒絕勸降,始終保持對中國共產黨的堅定信念。出獄第二天他就致電中央,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兩天后中央即批準其重新入黨。重建軍部后的代理軍長陳毅,政委劉少奇,發布就職通電:“與日寇及其走狗中國親日派奮斗到底”。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視死如歸,發誓“99顆子彈射向敵人,留下一顆子彈用于自己”。新四軍政治部宣傳教育部長朱鏡我負傷后仍在擔架上指揮宣傳鼓動工作,為不連累部隊轉移,不當俘虜,毅然滾下山崖殉國。新四軍二師“軍工模范”吳運鐸,在試驗自制炮彈時3次身負重傷,被譽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著有《把一切獻給黨》一書。新四軍第六師第十六旅四十七團團長兼句容縣縣長巫恒通在日偽軍掃蕩時負傷被俘,他絕食8天,壯烈殉國,年僅38歲。
八路軍、新四軍同全民族鑄就的偉大的抗戰精神,是實現中國夢的精神動力,也是實現強軍夢的精神動力。時代不同了,但覷覦我祖傳家園的挑釁依然存在;作戰樣式變化了,但仍然少不了“有血性”的戰斗資源。一支沒有血性的隊伍是無論如何也打不了勝仗的,一個沒有血性的軍人是無論如何也贏不了對手的。冶煉“有血性”的氣質和品格,仍然是塑造當代軍人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