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稿 > 智勇殲倭寇 威名揚天下 ——傳奇抗日英雄朱亞民與朱家店之戰
智勇殲倭寇 威名揚天下 ——傳奇抗日英雄朱亞民與朱家店之戰
作者:顧國平 責任編輯: 來源:《鐵軍》 日期:2016-10-27 瀏覽次數:7833
71年前,發生在朱家店的一場令人叫絕的伏擊戰,堪稱是一場創造奇跡的戰斗,一場令人揚眉吐氣的戰斗。如今的朱家店,早已時過境遷,今非昔比,但朱家店之戰始終銘記在人們心中!朱家店之戰與朱亞民緊密相連。朱亞民,江蘇常州人,生于1916年11月,1938年3月參加革命,同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棄工從戎,英勇抗擊倭寇,戰斗在浙東和上海浦東等地。浦東,是朱亞民率新四軍浙東縱隊淞滬支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的主戰場。
朱家店,現上海市浦東新區川沙新鎮會龍村。
71年前,發生在朱家店的一場令人叫絕的伏擊戰,堪稱是一場創造奇跡的戰斗,一場令人揚眉吐氣的戰斗。如今的朱家店,早已時過境遷,今非昔比,但朱家店之戰始終銘記在人們心中!
朱家店之戰與朱亞民緊密相連。朱亞民,江蘇常州人,生于1916年11月,1938年3月參加革命,同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棄工從戎,英勇抗擊倭寇,戰斗在浙東和上海浦東等地。浦東,是朱亞民率新四軍浙東縱隊淞滬支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的主戰場。
由于浦東地處上海外圍,日軍重兵把守,掃蕩頻繁,特別在相持階段的清鄉期間,環境十分嚴峻險惡。朱亞民等受命深入敵占區,開展內線反清鄉斗爭。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淞滬支隊打出了一個連結浦東浦西的抗日游擊區。其間,朱亞民率部抗日的故事不勝枚舉:十二支短槍闖浦東、智除漢奸韓鴻生、夜襲蘇家碼頭、北宋突圍戰、襲擊青村港、鶴沙除奸、巧打劉鐵城部、奇襲錢家橋,等等。為此,朱亞民被稱之為“浦東李向陽”。
朱家店之戰是朱亞民指揮的重要一戰。早在1942年,朱亞民就率部分游擊骨干進入日偽統治的核心區——浦東,帶領群眾開展反清鄉斗爭,并逐漸站穩腳跟,隊伍不斷壯大。然而,敵人視其為眼中釘肉中刺,自然不允許此地有新四軍存在,因此經常進行清剿。這是朱家店之戰的背景。
1944年8月21日,偵察員從周浦鎮得到情報,周浦據點日軍將派出一支部隊,配合南匯和新場據點日軍進行一次清剿。日軍將從周浦進至六灶,再轉向新場,搜索沿途是否有新四軍活動。
朱亞民與支隊副兼參謀長張席珍判斷,日軍的行軍線路極有可能穿過朱家店以南通向新場的小道,決定在朱家店打一場伏擊戰,消滅這股日軍。
朱家店是一個小集鎮,市南口一座石橋橫跨兩岸,是從六灶鎮通往新場的必經之路。橋南不遠處有一個南北向的狹窄小池塘,池塘東岸是朱家店過來的人行道,池塘南端路東,有附近唯一的制高點——張家襪廠。一片棉花地從襪廠開始,一直延續到五灶港南岸,有四五百米長,且與路西的池塘平行。這個地方,既可隱蔽又可出擊。朱亞民部3月20日曾在這里同日偽的催糧隊交過火,消滅4個日偽軍。朱亞民對這里的地形相當熟悉。
為了爭取時間,朱亞民吩咐聯絡員楊金泉趕到六灶鎮,通知區長王季賢、鎮長徐志良,拖住日軍在六灶吃中飯。
朱亞民根據敵情和地形,制定了作戰方案:翁阿坤英雄中隊的張寶生帶一個班,帶一挺“九六式”機槍埋伏在五灶港石橋西北,封鎖石橋,斷敵退路;張錫祚緊張中隊的一個班帶兩挺機槍隱蔽在莊稼地南端,正面打擊敵人;趙熊頑強中隊從東部打擊敵人;陳金達帶著機槍埋伏于張家襪廠屋頂,控制制高點。由于敵人較多,而且都是日軍,因而在敵人進入伏擊圈的田埂上設置了“土地雷”,集中16枚手榴彈,4個一束捆扎好,每隔七八米埋一束,手榴彈拉環與一根50多米長麻繩相連,由一名戰士操縱。各中隊按計劃在12時前進入了預定位置。
日軍這次清剿由小隊長龜田率領,共47人。下午1點許,酒足飯飽后的日軍大搖大擺地穿過朱家店小鎮,進入了伏擊圈。朱亞民一聲令下,頃刻間機槍、步槍齊發,地雷連環爆炸,鬼子不知所措,亂作一團。張錫祚立即命令沖鋒,敵人負隅頑抗,一個個被我戰士當場打死。翁阿坤英雄中隊追擊向西逃竄的敵人,有七八個鬼子逃過了石橋,但在過河時,被我埋伏在五灶港北岸的戰士當場斃命。在棉花地里,我戰士發現兩個隱藏的鬼子,白刃戰幾個回合后,鬼子均被刺死。可惜的是,戰士毛林生中了躲藏在池塘蘆葦中鬼子的黑槍,成為朱家店一戰唯一的犧牲者。
這次伏擊戰,朱亞民部隊占絕對優勢,從打響到結束,前后不過一個小時,共殲滅日軍34名,僅13個狼狽逃竄。戰后,日軍伺機進行報復,結果都撲了空。
朱家店之戰,朱亞民部署周密,巧選地形,“攻、守、追、堵”分工明確,充分利用情報系統和當地群眾,最大限度地揚長避短,令敵人完全處于被動挨打的境地,在戰術上堪稱完美。
新中國成立后,這一戰斗被總參軍訓部與軍事科學院戰史部作為步兵連第一個優秀“進攻戰例”寫進教材,供全軍學習。
新中國成立后,朱亞民先后擔任江蘇省工業廳、輕工業廳廳長,鹽城專署專員、蘇州市市長等職,1975年11月離休,享受副省級待遇。2012年11月30日仙逝,享年96歲。
朱亞民,一個威震敵膽的名字,永遠值得后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