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稿 > 朝鮮戰場一個玩笑兌現64年 ——志愿軍老戰士莊燕勞送子為戰友盡孝
朝鮮戰場一個玩笑兌現64年 ——志愿軍老戰士莊燕勞送子為戰友盡孝
作者:阿 友 責任編輯: 來源:《鐵軍》 日期:2016-10-27 瀏覽次數:7828
莊燕勞獲得榮譽
64年前,在硝煙彌漫的朝鮮戰場上,一個安徽文藝兵托付戰友一個頗似玩笑的請求:我若陣亡為國盡忠,請為我生個兒子替我為父母盡孝。孰料一語成讖,文藝兵在空襲中真的倒下了。戰友把托付銘記于心,回國后待出生的兒子長到1歲半時,毅然將兒子改姓后送到英烈父母身邊,用一生替戰友照顧其父母養老送終。
戰友殞命留下托付
1948年,21歲的安徽蕪湖籍熱血青年莊燕勞,在華中師范大學參加了中共地下黨。1952年3月,莊燕勞與10名熱血青年帶著保家衛國的抱負投筆從戎,一同從重慶參軍赴朝,成為中國人民志愿軍第十二軍文工團的一名小組長。在莊燕勞的小組里,有一名來自安徽黃山的團員黃鶴(原名黃耀剛)。由于均來自安徽,再加上志趣相投,兩人成了無話不談的親密戰友。1952年9月下旬金城阻擊戰之后,十二軍奉命開往后方休整,部隊行進到谷山地界時,數架敵機來襲,文工團隱蔽不及造成人員傷亡。路上,精神恍惚的黃鶴拉著莊燕勞的手,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老鄉,我覺得你們都能回國,我恐怕回不去了?!鼻f燕勞對一向活潑開朗的黃鶴這通話感到很納悶,立即反駁道:“你怎么知道就你回不去?”“我有一種不祥預感。請你務必答應我,看在咱是老鄉情分上,我死了你一定要給我生一個兒子,替我給父母盡孝?!鼻f燕勞雖對戰友的話很費解,但出于安慰,他還是拍著胸脯答應了黃鶴請求。9月29日上午8時,文工團行進中再次遭到敵機轟炸,造成7人犧牲8人負傷,犧牲人員中便包括黃鶴。泣血安葬好戰友后,莊燕勞站在黃鶴墓前立下誓言:“你的話我記住了,這輩子一定要完成你的心愿!”
送子盡孝英烈安魂
1952年11月,莊燕勞被調到軍政治部擔任秘書,不久上級派他回國去留守處辦件事。辦完事莊燕勞向留守處領導請假去安徽看望黃鶴父母。舟車輾轉一周多,莊燕勞一見到黃鶴父母,“撲通”一聲長跪不起,哭著說:“爸爸媽媽,黃鶴不在了,我就是二老的兒子,今后就由我來替他盡孝守護你們一輩子?!?/span>
1954年3月,莊燕勞隨部隊凱旋?;貒螅^續留在部隊里。作為戰爭幸存者,尤是黃鶴那句“一定要給我生一個兒子盡孝”的叮囑,久久在莊燕勞耳邊回蕩,讓他寢食難安。莊燕勞知道,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是“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想想黃鶴當時的話絕非一句玩笑。第二年,當妻子黃妊芳來部隊探親時,莊燕勞便向妻子提及戰友的遺愿,并希望妻子能幫助完成這個“玩笑”式的臨終囑托。
1956年10月的一天,一名健康男嬰順利出生。登記戶口時,莊燕勞為孩子取名黃子剛,又名黃松,希望兒子像黃山松一樣堅韌挺拔延續黃家香火。次年秋季,孩子長至1歲多時,黃妊芳帶上男孩從蕪湖趕赴230公里外的黃山屯溪。此刻,實現了對戰友莊嚴承諾的莊燕勞如釋重負。早早接到信的黃家父母翹首以盼,從車站接回從天而降的孫子后,鞭炮齊鳴大擺宴席連續3天宴請親朋,小黃松從此成了爺爺奶奶心頭肉。因為孩子年幼離不開母親,莊燕勞就讓妻子住在黃家帶孩子。黃鶴父母將黃妊芳看作親生女兒百般呵護,黃父還為黃妊芳在自己工作的油鹽鋪找了份差事,那段時間兩家人合在一起就似一家人,其樂融融盡享天倫。
傳承忠誠報慰先烈
不僅是黃鶴一家,對文工團許多犧牲戰友家庭,莊燕勞都竭力幫扶。1955年起,部隊實行薪金制,莊燕勞和其他幾位戰友相約將第一個月工資全部寄給了烈屬。此外,莊燕勞還先后登門看過潘光漢、諸仙賦烈士家人,在回國后十多年中作為一位替代兄長,幫扶兩位英烈的弟妹成家立業。莊燕勞將親生兒子送與黃家后,每年一逢采茶、水稻收割季節主動來到黃家“頂缺”務農,將黃家父母視為親生父母。光陰荏苒,待黃松成家生子后,莊燕勞還要求兒子,讓兒子的兒子繼續姓“黃”,一直生生不息黃姓到底。
回憶當年
上世紀80年代,莊燕勞從長航蕪湖分局退休。2010年,在舉國上下紀念志愿軍入朝參戰60周年之際,莊燕勞在出席各種活動之余,更加夜不能寐。何時能重回戰地,去看望親愛的戰友們,親口把完成黃鶴的生死承諾以及祖國的富強崛起告訴他們,成了莊燕勞揮之不去的夢想。2013年7月22日,受朝鮮國家文化部邀請,莊燕勞啟程赴平壤參加“紀念抗美援朝勝利60周年和平慶典”及“志愿軍組歌”演出活動。抵達朝鮮后,由于種種原因,他無法前去祭掃文工團戰友的烈士墓,只能與大家開展集體性掃墓悼念活動。舊地重回,莊燕勞捧起一把黃土,用紅方巾裹好帶走,象征犧牲戰友的忠魂返回祖國,自己也終生無憾了。
返回后,莊燕勞帶著對黃鶴的思念和對黃家人的牽掛又一次來到屯溪。莊燕勞此行只為祭掃黃家父母和黃鶴在城外的墓地。秋色肅殺山風凜冽,在一座無名山坡下,黃鶴的衣冠冢和父母合葬在一起。莊燕勞在石墓上撒下從朝鮮帶回的黃土,莊重地敬了個軍禮后,對著墓碑激昂地說:“爸爸媽媽,燕勞來看你們了,60年來兩家來來往往,這個感情是生死之交啊!黃鶴,我來看你了,我兌現了60年前的承諾。我的好兄弟,60年里我真的好想你,上個月我到朝鮮拜祭你,受到客觀條件限制無法去你的犧牲地看望你,我只能帶回一把被你和其他戰友鮮血浸透過的朝鮮土壤,好讓你魂歸故土在另一個世界里伺候雙親。安息吧,我的好戰友好兄弟!”
老驥伏櫪壯心在,不須揚鞭自奮蹄。正是文藝兵的天賦與基因細胞使然,如今88歲的莊老鶴發童顏精神矍鑠,依然時刻保持一顆年輕活躍的心,多年來,他從小學到中學,經常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只有這樣,老人才覺得是對逝去英烈最好的報慰與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