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稿 > 跋涉鐵軍研究雖苦猶樂
跋涉鐵軍研究雖苦猶樂
作者:趙東云 責任編輯: 來源:《鐵軍》 日期:2016-11-04 瀏覽次數:7823
九年前的盛夏,我還在東南沿海的一座小城教書,弟弟發給我一則“天地英雄”杯《我知道的新四軍》征文活動消息,這項活動由《新聞世界》雜志和安徽省新四軍研究會聯合主辦。那時,我正為寫一本長篇小說而日夜酣戰,但仍然抽出時間,寫了一篇題為《爺爺是這樣離開的》文章,投給了組委會,沒想到,幾個月后獲獎名單中居然有我。細細想來,或許這就是我與新四軍歷史研究的最初緣起吧。
2008年,我輾轉來到合肥一所高校工作,初干編輯后搞教學。偶有一次,獲知合肥有新四軍歷史研究會,想想自己對歷史和歷史研究情有獨鐘,何不加入,或許能多一個與自己有共同興趣者交流的機會?不久,我就參加了合肥市新四軍研究會和省新四軍研究會。從此,我進入了一個以前極少涉獵的研究領域。
一
歷史研究是辛苦的。學術界有句話叫“板凳要坐十年冷”,意思是說,搞學術研究的人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還得有相當的恒心、毅力和鉆研精神。
在繁忙的教學工作之余,我將時間、精力大多用在軍史、黨史研究上,尤其是新四軍歷史研究。每當夜深人靜,眾人安臥之時,我總是在燈光下查找資料,在案頭電腦上敲打鍵盤錄入文字,我與“青燈冷灰”相伴了一個又一個夜晚。
這些年來,我購買、收集了很多與軍史、黨史相關的書籍、資料,墻角的書柜、案頭書桌早已塞得滿滿當當。書桌上,椅凳上,電腦邊,床頭前,甚至衛生間的盥洗臺上,處處都是翻開、折疊的書籍、資料。
在合肥幾年中,由于租住別人的房子,不得不多次搬家。每每搬家,總要扔掉一些“破衣爛衫”,但那些書籍、資料總是片紙不少地帶在身邊。妻子對此似有不解,我告訴她,維持人的生命需要兩種食糧,一種是物質的,一種是精神上的,對我而言,書籍、資料、文獻就是精神上的食糧。
閱讀和研究軍史、黨史已成為一種習慣。這兩年,由于教學任務很重,每周要上三四十節課,還得備課、開會、搞教研,因此課余時間十分有限,只能常常在深夜挑燈夜讀了。我時常提醒自己:“腦子越用越靈活,思維越想越活躍?!币虼?,在夜闌人靜之時,或潛心讀書,或求索鉆研,或奮筆疾書,讓自己思想的源泉涓涓流諸筆端,唯有如此,學問方可精進。
二
愛因斯坦曾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于“興趣”,我在新四軍歷史研究中并不感到艱澀,相反,我從中收獲良多,也感受到許多快樂。
這收獲與快樂,來自于思想的交流。當自己與一批有相同志趣者相聚,坐而論道,似鵝湖之會,又似華山論劍,既有思想火花的碰撞,又有內在情感的共鳴,你可以拋磚引玉,也可以采擷他山之石,開闊視野,啟迪心智,提升境界,還有什么比這更快樂的事嗎!
這收獲與快樂,來自于揭開歷史之謎。人類在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過程中,形成了許多歷史之謎。新四軍在抗日救國、發展壯大的征程中,也有許多待解之謎,諸如皖南事變的原因,葉挺、項英之間的關系,“高敬亭事件”等等。就“高敬亭事件”而言,筆者花了相當的時間、精力,但對于高敬亭是否抵制軍部命令要求四支隊“停止前進”這一重要情節,學界存有很多爭論。一次,筆者在閱讀《賴傳珠日記》時,其中恰好有關于這一命令的文字記載。見此文字,茅塞頓開,這種酣暢淋漓的感覺又是誰能輕易感受得到的呢?
這收獲與快樂,來自于對于紅色文化基因的傳承。多年的軍史、黨史研究,積累了大量的資料,這些并不太久遠的資料中,先輩們用青春、汗水和熱血書寫的歷史,鑄就了一座座精神豐碑。方志敏的堅定信仰,袁國平的鋼鐵意志,彭雪楓、黃克誠的愛民情懷,周恩來、董必武的廉潔奉公,無不使人感慨萬端。我將這些感人的材料充實到我的《紅色文化》課程之中,看著青年學子們那專注的眼神、敬佩的神情,我深知,先輩們的生命雖然終結,但那高山仰止的精神,卻在靜默中注入了我們時刻涌動的血脈。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