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懷念戰友
懷念戰友
作者:黃朱清 撰文 竇娟 攝影 責任編輯: 來源:《鐵軍》 日期:2016-11-11 瀏覽次數:7852
城市:徐州
時間:2015年9月25日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金正新
金正新(左)戰爭年代留影
金正新夫婦近影
在徐州的立達路,記者找到十二集團軍第一干休所。
門衛問:“找誰?”我們說:“金顧問。”此時,遇見干休所干事楊彪,他告之:“金顧問住在所外的干休點上。”他帶車陪我們前往金顧問的家。
金顧問,名叫金正新,離休前是十二軍顧問。顧問,是部隊一個特定時期的職務,這個頭銜是軍隊領導干部離開現職時安排的。1983年,金正新卸下坦克二師師長職位,被任命為軍里顧問。金正新的住所,有點農家院的味道,兩層小樓,幾垅菜地。接受采訪,金正新很健談,記憶力驚人。一說起參加新四軍,他流水般笑答:四師九旅二十七團一營二連戰士。
金正新,1928年12月生,安徽濉溪人。17歲背著父母參加新四軍。部隊槍支少,一開始發到一把大刀。副班長把他領到葵花桿旁,示范教他砍刀的訣竅:“不要橫砍,橫砍下去葵桿彎一下。要斜砍,桿子就削斷了。遇到敵人,要瞄準頭部、脖子、腰等部位斜劈。”新兵沒有碗,老兵每人有兩只碗,就借給他一只,吃飯時,副班長還給他打飯。剛到部隊一個星期,連隊指導員交代班里,不要讓金正新單獨站崗,先帶一帶他。部隊發布鞋,班里同志幫他的新鞋子上穿了兩個小洞,他心疼了半天。班長說,這是為了系鞋帶,走路行軍,遇到泥濘的路,鞋子陷在泥土里能拔出來。
有一次,團里組織一個營和警衛連,攻打敵人據點。金正新所在班是突擊隊,他跟著副班長行動。這次攻堅戰,班長和班里一名戰士犧牲,金正新繳獲敵人三支槍。指導員對金正新的排長說,三支槍中有一支馬槍短一些,交給金正新使用。這樣,金正新有了槍,還立了三等功。
師長彭雪楓犧牲后,新四軍四師上下宣誓為彭師長報仇,掀起爭當“三手”大練兵運動:雪楓射擊手、雪楓投彈手、雪楓刺殺手。金正新放牛放羊出身,有事無事愛好扔個石子,投擲基本功扎實,經過訓練,他被評為“雪楓投彈手”。500克的手榴彈,他投擲66米,全團第一。不僅投得遠,還投得準:碉堡30米遠,槍眼設計寬35厘米、高45厘米,3個手榴彈,金正新投進槍眼2個,1個投在碉堡平臺上,成績優秀。“雪楓投彈手”獎品有三件:第一件,半截子袖口襯衣,正面印有“雪楓”字,背面“投彈手”3個字;第二件,一支“新民”牌鋼筆;第三件,學習本子,扉頁上有師長、政委、參謀長、政治部主任的簽名。金正新把襯衣送給了排長,把鋼筆送給了連隊文化教員,把學習本子送給了炊事班長。
金正新作戰勇敢,組織上發展他入黨。入黨,要選兩位介紹人。他提出要指導員和班長當他的入黨介紹人。金正新家里有十多口人,五六畝地,算是中農成分,他如實把家庭情況在支部大會上說了。支部會通過他入黨20天之后,連隊指導員在戰斗中犧牲了。為此,他難過了很長時間。從入伍到入黨,金正新每次進步,他都感恩戰友的關懷。
1983年,金正新退至顧問位子上。戎馬生涯,2次立二等功,8次立三等功。在一線崗位上工作了幾十個春秋,為建立新中國和人民軍隊的裝甲兵部隊建設建功立業,奉獻人生。如今,一旦靜下心來,懷念新四軍戰友的情愫愈顯濃烈。于是,金正新向時任十二軍軍長郭錫章、軍政委溫宗仁袒露心事:“當年在新四軍里曾經熟悉的領導犧牲之后,想去親眼看一看他們的家庭情況。”兩位軍領導十分理解金正新的夙愿,專門派車、派醫護人員陪同。
金正新帶上老伴,從徐州出發,整整轉了28天。金正新的指導員,叫薛家美,在山東對日軍最后一戰中犧牲。犧牲時,他的孩子還不會走路。見到指導員妻子時,她已經76歲。梁邦哲,是九旅二十六團一營營長,1946年犧牲,慰問他母親時,老母親86歲,老人家就兩個兒子,一前一后,都犧牲在戰場上,消息傳來,她的眼睛幾乎哭瞎了。金正新的老營長伊端九,1946年6月犧牲時,妻子才20多歲,拜訪到她時已是78歲白發老人。金正新還專門到實地看了烈士的墓地,這些墓地因當時條件的緣故,絕大多數是一個泥土堆子,有的上面就插塊簡易小木板,上面寫了名字,算是碑了。有位團長叫佘啟義,16歲參加紅軍,后來在新四軍部隊任團長,提升師里參謀長的命令都下了,還未報到就在淮海戰役中犧牲了。1952年毛澤東同志來到徐州,據說曾在他的墓前鞠躬,毛澤東在墓前說:“我們的勝利,我們有今天,是千千萬萬烈士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現在朝鮮戰爭還在打著,我們不應該忘記他們。”
金正新夫婦與張震夫婦于1994年合影
金正新與張愛萍合影
金正新(前第三排左一)出席蕭宿靈銅邊區革命烈士陵園落成典禮
這次訪問和祭奠,金正新一路上拍了800多張照片。他挑選了部分照片,整理了6位烈士的圖文史料。之后專程去了北京,當面向張愛萍同志匯報。彭雪楓犧牲后,張愛萍出任新四軍四師師長。他被金正新懷念烈士的行為所感動。張愛萍說,“這都是九旅出名的烈士,是英雄,他們為國家為人民獻出了生命,要我寫碑文,我應該寫,應該題,我一定題。”張愛萍指著佘啟義的名字說:“他給我當過警衛排長。”他還說,指導員薛家美是模范指導員。
回到徐州,金正新牽頭,為紀念新四軍四師九旅三個團的犧牲烈士,通過集資建起了“蕭(縣)宿(縣)靈(壁)銅(山)邊區革命烈士陵園”,緬懷四個縣的2000余位烈士。張震時任新四軍四師參謀長,他為烈士陵園題了字;張愛萍為這個陵園紀念碑寫了碑文。
在尋訪中,金正新還發現當年有的戰友負傷后回到了家鄉,新中國成立后沒有被評上傷殘軍人。為此,金正新為42位這樣的戰友寫證言,讓他們獲得應該有的榮譽和待遇。
金正新為攝制組題字留言
記者感言 我們的社會,有幾種特殊人際關系常讓人回味:讀書,有同學關系;做工,有工友關系;學藝,有師徒關系;就職,有上下級關系;當兵,有戰友關系。諸多人際關系中,戰友關系或許算得上最親密、最珍貴。因為軍隊是武裝集團、是戰爭的產物,狹義來說,人民軍隊的“戰友”是一種在革命戰爭中結成的人際關系,相互之間是生死之交。《戰友之歌》唱得好:“戰友、戰友親如兄弟,革命把我們召喚在一起。這親切的稱呼,這崇高的友誼,把我們結成一個鋼鐵集體。”金正新,一位新四軍老兵,剛到部隊的時候,無處不感受到戰友的關心、關愛和關懷。他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從戰士、班長、排長、連長、營長,成長為團長、師長,無論職務如何變化,戰爭歲月尤其是抗戰年代凝聚成的戰友情,始終沒有淡化和淡忘。他認為,戰友之間的革命情義,是純潔的,是溫暖的;他明白,濃濃的戰友情,是“官兵一致”、“官兵平等”傳統孕育的,是革命大家庭氛圍營造的;他懂得,他的幸存,他能夠走上部隊的領導崗位,從一定意義上說,是戰友以犧牲自己生命、是
戰友春風化雨般教育培養的結果。正因為如此,70多年過去了,金正新一直把關心戰友、懷念戰友看作延續生命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