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70年執著尋黨路 ——記泗洪抗戰老兵張道干
70年執著尋黨路 ——記泗洪抗戰老兵張道干
作者:魏 冉 責任編輯: 來源:《鐵軍》2016年第2期 日期:2016-11-18 瀏覽次數:7843
手持黨籍證明和黨員證的張道干
2015年年底,記者收到了泗洪電視臺柏華基主任發來的《93歲抗戰老兵重回黨的懷抱》的新聞通訊,了解到在泗洪縣界集鎮杜墩村,有一位叫張道干的老人尋找黨的身份70年的感人故事。新年元旦剛過,在泗洪新四軍研究會許保琴、朱維軍會長和胡正飛同志的熱情帶領下,記者在張道干侄子張紹寶家采訪了老人,柏華基主任還專程來為老人錄像。
張道干剛剛作為嘉賓參加了央視“啟航·2016”元旦晚會從北京返回泗洪。連日的勞累讓老人的身體有些不適,記者問及老人是哪一年出生,他含含糊糊地說身份證上有。但當記者問老人還記不記得哪一年入黨時,他一下子來了精神:“這哪能不記得,1942年啊。”
“馬振藻是我一生最要感謝的人”
張道干有過妻子,但無子女,現和侄子侄女生活在一起。侄子張紹寶說,張家祖上是銀匠,后來沒落了。抗戰時期,張道干的爺爺奶奶在三個月內相繼被土匪殺害。19歲那年,張道干被漢奸抓去,差一點被活埋。1942年,隨著一個叫馬振藻的人的到來,張道干的人生被改變了。
馬振藻時任中共金鎖區委書記兼區長、區大隊和武裝工作隊政委,受上級指派到洪澤湖一帶開辟抗日根據地。了解到張道干沒有文化,又恨透了日偽和土匪,馬振藻有意培養他,讓他遞送情報。在張道干眼里,馬振藻是“大好人”,不僅經常像親哥哥一樣幫助他,還給他講“共產黨是為窮人打天下的”革命道理。當年,常有日偽特務暗殺抗日志士,馬振藻和妻子楊美田常常在張道干家組織黨員開會,并多次藏在張家躲避日偽和特務的搜捕。
1942年,張道干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介紹人正是馬振藻。革命戰爭年代的斗爭環境極其殘酷,為了組織和家人的安全,張道干甚至沒有告訴母親自己入黨的事情。此時的他更加成為馬振藻的左膀右臂。除出色完成動員當地青年參軍的宣傳工作、給部隊送馬料等后勤任務外,張道干樸實與樂于助人的性格更讓周圍人對他稱贊不已:母親新做的襯衣,被他送給窮苦的戰友穿;見戰友的鞋破了洞,他脫下新鞋給戰友換上。在泗陽縣洪澤湖地方武工隊,張道干和戰友們一起破壞日軍交通線,砍電話桿,還擊毀過一輛日軍汽車。
就在這一年年底,張道干跟隨馬振藻參加了朱家崗的外圍戰斗,在清理戰場時發現日軍尸體。當地百姓和戰士們恨透了日軍,紛紛說要把他們扔出去喂野狗,可馬振藻說,他們也是爹生娘養的孩子,便下令將他們埋葬。張道干也參與其中。于是,如今的朱家崗抗日烈士陵園不僅長眠著73位抗日英烈,還埋葬著13具日軍尸體。在同一個戰場、同一次戰斗中,敵我雙方的陣亡者共葬于同一墓地,也許在世界墓園史中都絕無僅有,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博大胸懷。張道干老人正是這一段歷史的親歷者與見證人。
在馬振藻手把手地指點下,張道干學會了如何打槍、躲炮彈,馬振藻還掩護過張道干和戰友躲避敵人追擊。提起馬振藻,老人很激動,“他是我一生最要感謝的人”。
后來,馬振藻和愛人楊美田到更艱苦的屠園、洋河一帶開辟新的根據地。見張道干依依不舍,馬振藻說:“等鬼子投降了,我們一定能相聚!”不曾想,這一次分手竟成了永別。說到此處,張紹寶很為大伯感到遺憾,“如果他不和馬振藻分開,也就不會有這70年的艱辛尋黨之路了。”
“沒有黨員身份,我也是個黨員”
1944年底,在界集區長郭永祥和區干部謝修同的推薦下,張道干加入了新四軍。部隊常在在泗陽行碼頭、成子湖一帶打游擊。張道干參加了收復洋河、臨河集、倉集、山頭的戰斗,還在臨河集看押過日偽俘虜。
1946年,國共談判破裂后,張道干的部隊被國民黨軍隊追擊,戰士們在玉米叢中躲了十幾天,書記韓忠泰不幸被捕。為了其他同志的安全,負責保管黨員名冊的同志將名冊銷毀。張道干的黨員身份至此丟失。就在這一年,因在家中掩護抗日戰士,張道干的母親裴氏和弟弟張道生被還鄉團抓去。張道生在慘遭毒打后落下殘疾,幾年后離開人世。不久,裴氏也因傷心過度逝世。那一年,喪失奶奶、父親兩位至親的張紹寶只有8歲。
因和大部隊失去了聯系,張道干和被打散的戰士參加了江淮二分區泗陽縣大隊,之后又被編入江淮軍區部隊。解放戰爭期間,張道干參加了淮海戰役南線作戰、解放蚌埠等,后隨部隊轉戰到大別山剿匪。因表現突出,連隊指導員于文翠幾次找張道干談話要他入黨,可張道干執意認為,自己為抗戰時期的老黨員身份感到光榮,再入黨就成了新黨員,不僅拒絕重新入黨,丟失黨員身份的他還常常理直氣壯地犯倔脾氣。有一次,司務長拿了一點部隊的糧食想要帶回家,張道干二話不說追上去要回,“共產黨員咋能侵占黨的財產哩!”
1950年,張道干退伍回鄉,去找韓忠泰為他證明黨員身份。因名冊早已被銷毀,韓忠泰很無奈地苦笑:“我連自己的身份都證明不了,怎么證明你的?”雖然身份得不到證明,可張道干依舊時刻按照黨的紀律嚴格要求自己。因為公私分明,張道干被生產隊委任為大隊糧食保管員。困難時期,有干部想在分糧食時多拿一點,張道干急得直吼:“看糧食是大家給我的權力,你就是撤了我,我也不能多給你一點!”張道干從不占集體便宜,也從不徇私,糧食保管員他一干就是30多年。張道干性子耿直,認死理。“沒有黨員身份,我也是個黨員!”這是老人實踐了70年的諾言。
為了恢復黨員身份,張道干幾十年間不知跑了多少路,找了多少人,可都沒能找到恢復黨籍的充分證據。在旁人的提醒下,張道干想到了自己的入黨介紹人馬振藻。因為沒有文化,加之信息不通,張道干最初只在家鄉附近打聽馬振藻的消息。可即使他跑遍了方圓幾十公里、問遍了周圍的老人,依舊是大海撈針,杳無音訊。看到老人如此執著,張紹寶和孩子們也加入了尋人隊伍,結果還是令人失望。張紹寶說,因張道干幾十年尋找馬振藻,他們沒少受到外人的嘲諷,可大伯依舊矢志不移。1998年,老人生了一場重病,十幾天水米不進,縣醫院幾乎要放棄治療。精神恍惚間,他流著眼淚喃喃地說:“黨員身份沒找到,我還不想死。”在一旁的張紹寶非常難過,將老人轉到省醫院,并決心要在張道干有生之年幫他實現這最大的愿望。在省醫院醫生的積極治療下,老人的病情終于有了好轉。
“我這一生沒有遺憾了”
張道干的故事開始廣為媒體關注。皇天不負有心人,事情在2014年終于有了轉機。這一年,泗洪新四軍研究會主辦的《湖畔風雷》刊登了一篇張道干尋找馬振藻的文章,剛好被馬振藻的兒子看到。原來,新中國成立后,馬振藻在河南商丘地區和開封地區任地委組織部長兼紀委書記。非常遺憾的是,他已于1991年冬在南陽因病去世。
幾經輾轉,張道干終于和馬振藻的愛人楊美田取得了聯系。2015年7月,在央視《等著我》欄目中,當93歲的張道干老人努力走著軍人正步到舞臺中央迎接楊美田時,全國觀眾無不動容。時隔70多年,楊美田已經認不出張道干,而張道干早已是老淚縱橫。雖然馬振藻已經去世,但楊美田表示,自己了解張道干入黨的經過,愿為他證明黨員身份。節目里,張道干稱馬振藻、楊美田為“老哥哥”、“老姐姐”,這當今最普通不過的稱呼,凝結著抗戰老兵們在戰爭年代結下的生死情誼。
誰也沒想到,節目現場,張道干還帶來了三塊銀元交還給楊美田。原來,當年馬振藻見張道干家很貧苦,曾給他三塊銀元,說:“我在你家住了這么久,這些錢是給你的伙食費。共產黨員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張道干始終認為,自己也是共產黨員,馬振藻夫婦為了打鬼子住在家里,吃住都是天經地義的,等再相聚時一定還給他。因始終找不到馬振藻,張道干把銀元埋在了自家床底下,這一埋就是70年。和他一起生活多年的張紹寶竟一直不知道此事。老人受了一輩子窮,在生活最困難的時候,張道干都沒有想著動用它們,他固執地認為,這些是“黨的錢”。
張道干的《黨籍證明》與黨員證
隨后,宿遷市、泗洪縣兩級組織部門在走訪調查和認真審理后,形成了翔實的報告。2015年12月18日,宿遷市委召開第87次常委會,聽取了“關于張道干同志申請恢復黨籍的情況匯報”。在市委常委會上研究討論一個人的黨籍恢復問題,這在宿遷還是第一次。最終,常委會決定同意恢復張道干的黨籍,并認定其入黨時間為1942年12月,黨齡連續計算。巧合的是,就在這一天,老人的侄孫張帥也在揚州大學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得知這一消息后,老人樂得合不攏嘴。25日上午,當泗洪縣委組織部部長范德珩為張道干佩戴上黨徽后,老人只說了“謝謝大家!這么多年,黨還沒有忘記我”就哽咽了,他顫巍巍地站起來,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當記者問到恢復黨籍后的心情時,張道干老人說,“要永遠跟著共產黨干下去!”老人沒有文化,也講不出驚天動地的大道理,就是這句最真摯的誓言,老人用行動踐行了一生。
在幫助大伯張道干尋找歷史見證人、恢復黨員身份期間,張紹寶拜訪了許多抗戰老兵,對他們的事跡敬佩不已。如同大伯70年執著尋黨一樣,張紹寶也有了自己的“執著”。三年多來,他積極參加“鐵血老兵公益”活動,看望慰問泗洪及周邊抗戰老兵70多人。張紹寶說:“當年他們不計名利保家衛國,英勇奮戰,是最值得尊敬的人。老兵就是我的親人,我愿意抓緊時間把他們的事跡記錄下來,教育子孫后代。”
2016年元旦,在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前,張道干老人莊重地敬了一個軍禮。時光流逝,英烈長眠,健在的老兵們也已風燭殘年,他們永遠是民族的脊梁,他們的故事永遠是一塊塊屹立不倒的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