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李廣濤——劉老莊八十二烈士犧牲的見證者
李廣濤——劉老莊八十二烈士犧牲的見證者
作者:趙東云 責任編輯: 來源:《鐵軍》2016年第3期 日期:2016-12-06 瀏覽次數:7839
原中共淮陰縣委書記李廣濤
2015年9月3日,首都北京隆重舉行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天高云淡,麗日普照,一個個威武雄壯的解放軍方陣,邁著矯健的步伐,走過天安門廣場,我們為祖國日益強盛感到由衷欣慰。當看到“劉老莊英雄連”出現在電視屏幕上時,我的思緒倏忽飛到千里之外的淮陰劉老莊,想到在這片沃土上英勇抗日的82烈士,也想到與82烈士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原中共淮陰縣委書記、現年102歲的李廣濤老人。
投身革命
李廣濤,原名李霽明,1914年1月生于合肥。1936年在由張治中將軍創辦的巢縣黃麓學校學習、教書過程中,李廣濤參加了由馬相伯、沈鈞儒、章乃器等人發起的上海各界救國會(黃麓分會),這年5月又到上海參加了由陶行知創辦的“山海工學團”活動,從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7年“七七”事變、“八一三”事變相繼爆發,日軍大舉侵華。這年9月,身在上海的李廣濤,攜帶沈鈞儒開具的介紹信奔赴延安,進入陜北公學學習。1938年春,李廣濤和江嵐等20多名熱血青年離開延安,取道西安來到武漢,被分配到“中國青年救亡協會宣傳團”工作。是年3月,李廣濤加入了中國共產黨。9月,中共長江局派李廣濤到河南新蔡擔任縣委書記。
1939年冬,李廣濤隨時任中原局書記劉少奇同志東進華中地區,先后擔任永城、靈北、泗縣縣委書記。次年9月,黃克誠率部開辟蘇北,李廣濤隨蘇皖區黨委跟進至淮海地區,1941年5月李廣濤任淮陰縣委書記。他在淮陰工作近十年,對這片土地有著深厚感情,許多人和事,老人至今記憶猶新,而最讓老人難以忘卻的則是劉老莊82烈士的光輝事跡。
親歷劉老莊戰斗
淮海根據地的建立與鞏固、發展,將山東抗日根據地、華中抗日根據地連成一片,同時又如一把利劍,威脅著日軍徐州、淮陰等戰略要地,使日軍在淮海區的兩大水上交通命脈——運河、鹽河長期處于癱瘓狀態。因此,日軍視淮海根據地為眼中釘肉中刺,對其多次進行瘋狂掃蕩,但都被根據地軍民所粉碎。
1943年3月17日,不甘心失敗的日軍,組織3000余步騎兵,在敵酋川島師團長親自率領下,傾巢出動,采取分進合擊戰術,又一次向淮海根據地中心區域展開大規模掃蕩,企圖合圍六塘河一帶的淮海區黨政領導機關,并尋機殲滅我軍主力,一舉摧毀淮海根據地。
3月17日夜,李廣濤和淮陰縣長吳覺正帶著十幾個民兵住在小丁莊,接到“一股敵人從漣水出動”的情報后,便趕緊將這份重要情報向新四軍三師七旅十九團二營報告。二營三個連隊原本都駐守在劉老莊,五連、六連因執行任務已經離開,只有四連留守。
面對突然襲來的優勢敵人,四連原本有機會撤離劉老莊,但為了掩護區黨政機關和廣大人民群眾安全撤退,四連連長白思才、指導員李云鵬決定就地阻擊敵人。激烈的戰斗隨即展開。
3月18日,這是李廣濤終身難忘的日子。這天拂曉,淮陰縣委的偵察員葛習和(二皮匠)發現大批敵人沖進五里莊,立即趕回小丁莊向李廣濤報告。當時李廣濤身邊只有一個警衛班和幾名通信員,得此消息后,他們向蔣小橋轉移,待隱蔽下來,天已大亮。8時許,就聽見槍聲傳來。為摸清情況,李廣濤帶著一名警衛員、一名通信員向槍響處趕去,行至澗橋,忽聞槍聲大作,戰場情形隱約可見。李廣濤雖心急如焚,但無法再向前靠近,三人就隱蔽在一個大墳包后面。從早晨直到中午,李廣濤目睹了四連指戰員頑強抗擊日軍一次又一次的瘋狂進攻。中午時分,日軍一面向四連陣地猛烈攻擊,一面派騎兵在外圍游動,以防地方武裝襲擾。李廣濤等人見無法繼續隱蔽,只得撤回蔣小橋。
經過一天激戰,四連彈盡糧絕,傷亡殆盡。薄暮時分,殘陽如血,日軍發起了最后的瘋狂總攻,四連82名壯士戰斗至最后一人,陣地終陷魔手。但由于四連的頑強阻擊,為區黨政機關和人民群眾贏得了寶貴的撤退時間,敵人圍殲的圖謀也徹底破滅。
當天夜晚,敵人剛剛撤離,硝煙尚未散盡,李廣濤和淮陰縣張集區區長周文科帶領一些同志和群眾趕到一片狼藉的戰場。當大家看到82位將士壯烈犧牲的慘狀時,個個悲痛欲絕。最后,李廣濤、周文科懷著極為沉痛的心情,指揮大家一起收殮了82位壯士的忠骸。
在收殮過程中,竟意外發現一位躺在血泊中的戰士脈搏仍在跳動,在口鼻前試一試,還有微弱的呼吸。鄉親們趕緊將這名戰士抬至十團衛生所進行搶救。戰士身上遍布傷痕,右臂被炸斷,腹部被刺刀幾乎捅穿,傷勢極重。經過搶救,這位戰士蘇醒過來,斷斷續續向李廣濤等人講述了整個戰斗的零星片段。但由于當時根據地醫療救護條件有限,第二天拂曉,這位英雄還是犧牲了。
劉老莊戰斗后,李廣濤很快向區黨委書記李一氓詳細匯報了此次戰斗情況。李一氓聽罷,表情肅然,他告訴李廣濤,這是一支紅軍部隊,參加過北伐、南昌起義,后來成為中央蘇區紅一軍團一支有生力量,抗戰后編入一一五師,皖南事變后成為三師七旅十九團二營四連。李一氓講完這些話,悲情難抑,當即在紙上奮筆疾書:
由陜西到蘇北,敵后英名傳八路;
從拂曉達黃昏,全連苦戰殉劉莊。
82烈士殉國的消息傳出后,在根據地、在全國都產生了極大反響。朱德總司令撰寫的《論解放區戰場》一文中,稱他們是“英雄主義的最高表現”。新四軍代軍長陳毅稱劉老莊戰斗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
保衛“八十二烈士陵園”
在英雄事跡的感召下,淮海區人民掀起了參軍熱潮,82位新入伍的戰士很快補充到新的四連,他們高擎烈士鮮血染紅的獵獵戰旗,轉戰抗日戰場,英勇殺敵,被譽為光榮的英雄連隊——“劉老莊連”。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取得勝利。淮陰人民為永遠紀念82位烈士,由縣政府牽頭組織,在烈士犧牲的地方,建起了一座烈士陵園。陵園入口處,是一座牌樓式的大門,門額上書寫著“八十二烈士陵園”七個大字。陵園內建了一座壯志亭,亭內石碑上刻有長達千字的紀念碑文,碑文由李一氓撰寫,記錄了劉老莊戰斗的詳細經過。
1947年5月,侵占淮陰的國民黨軍張雪中部,為了建碉堡、炮樓,因需要建筑材料,竟將歪點子打到烈士陵園上。張雪中帶著偽區長和“還鄉團”,強迫群眾拆毀了烈士陵園壯志亭、紀念碑,還企圖挖掘烈士墓。鄉親為保護烈士墓,抗議反動軍隊的暴行,很多人被打傷。
當天夜里,群眾將蔣軍毀壞烈士陵園的暴行報告給了縣委書記李廣濤。次日凌晨,李廣濤率淮陰縣大隊急速趕至劉老莊埋伏下來,張雪中部遭到縣大隊的痛擊,此后,國民黨軍再也不敢來挖墓了。5月20日,李廣濤代表淮陰人民致電黃克誠,電文中稱“盼望將軍所部更大量消滅蔣軍,為82烈士復仇,伸張民族正義。”時在東北戰場的黃克誠,見電極為氣憤,隨即復電稱“等東北蔣軍消滅干凈之后,堅決打回關內,打回蘇北,消滅全部蔣軍,為82烈士復仇……重建烈士陵墓,以慰烈士英靈。”
不到一年,人民軍隊就解放了淮陰城。淮陰人民歡欣鼓舞,很快便重新修建了被敵人毀壞的劉老莊八十二烈士陵園。如今,這里已經成為一處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李廣濤對淮陰這片土地有著特殊的感情。離休之后,他多次去淮陰,每次去,老人家都會前往“八十二烈士陵園”瞻仰憑吊,獻上一束花,然后深深鞠躬,以表達自己的懷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