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做好新形勢下烈士褒揚工作
做好新形勢下烈士褒揚工作
作者:卞慶華 劉書云 責任編輯: 來源:《鐵軍》2016年第3期 日期:2016-12-09 瀏覽次數:7828
在新時期弘揚烈士精神、褒烈育人工作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江蘇省大豐市烈士陵園管理處經過幾代陵園公園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在2013年進入了全國第六批國家級重點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唯一一家縣級烈士陵園)行列。
地方政府加大對烈士紀念設施的投入和重視
大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烈士褒揚工作,規劃引領陵園公園一體化,堅持繼承與發展并舉、建設與保護并重,加大投入力度,開展紀念活動,營造緬懷烈士、崇尚烈士、學習烈士的濃厚氛圍,來告慰在大豐這片熱土上犧牲的革命先烈。大豐市烈士陵園始建于1958年,占地201畝,園區內現有烈士紀念碑、烈士紀念館、烈士英名墻、烈士碑林園、著名烈士英烈園等紀念設施,載錄革命烈士2046名,存放烈士遺物史料952件,每年接待前來憑吊瞻仰的社會團體、各界人士及烈士家屬80萬人次。
把烈士紀念設施建設保護工作納入規劃,經費納入預算,科學規劃設計,精心組織實施,推動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和建設工作齊頭并進。他們抓住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設小康社會的契機,將陵園公園一體化建設納入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政府投入3000多萬元,對烈士陵園進行大規模擴建改造,完成了大批基礎設施建設、景點開發和環境改造。
設施保護科學化、合理化、完整化。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現出多層次、多方面、多樣性的特點,他們在重新改造、布展時既要考慮到新技術、新材料的綜合利用,又要借鑒國內外先進展館的經驗,結合當地政府的財政狀況,使紀念館真正地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旅游景區、國防教育基地的作用。紀念館在布展中突出了各個歷史時期重要的人和事,為了加強展示效果和寓教于樂的作用,采用了高科技的多媒體工藝。
對紀念碑、烈士墓等建筑設施進行修繕。硬化美化紀念廣場2000多平方米,投入150萬元,在革命烈士紀念碑北側,新建了一座長23米,高3.2米的烈士英名墻。將97座散落于大豐各地的烈士墓遷入烈士陵園,并在烈士紀念碑的四周形成一個碑林園。投資120萬元,新建英烈園,為方強、李增援兩位著名烈士樹立銅像。
拓寬活動載體 充分發揮宣教功能
堅持褒烈宗旨,弘揚英烈精神。陵園管理處收集整理烈士事跡,匯編成《大豐英烈》《紅色印跡》《新四軍與大豐》,免費發放各鄉鎮、各中小學,進行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加大科技投入,引入多媒體儲存播放手段,把烈士檔案、英烈故事等館藏資料制成影像資料,方便查閱和保存。
創新理念,豐富宣傳載體。他們在烈士紀念碑的東北側,新建著名烈士方強、李增援雕像,提高市民對烈士的認知度。協助市黨史辦拍攝電視專題片《鐵軍號手李增援》,宣傳戰地藝術家李增援同志短暫而偉大的一生,回顧和宣傳新四軍的抗戰精神。
拓展功能,深化褒烈工程。他們積極拓展和延伸革命紀念設施和教育基地的社會功能,深入到學校、部隊、機關事業單位,用光盤、展板有針對性的宣講大豐革命史和紅色文化。每年清明、五四、七一等紀念日,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都組織人員向革命烈士紀念碑敬獻花籃,表達對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和繼承發揚革命精神的堅定決心。主動與團市委、市教育局、中小學校簽訂德育基地共建協議,開展“邁入成人行列,建設錦繡中華”18歲成人宣誓活動及共青團團員入團宣誓活動,幫助青少年學生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