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著眼未來“四無”戰爭 強化人才“四有”準備
著眼未來“四無”戰爭 強化人才“四有”準備
作者: 季桂金 責任編輯: 來源:《鐵軍》2016年第3期 日期:2016-12-16 瀏覽次數:7852
受《島嶼戰爭論》的啟發,結合自身從事政治工作特別是干部工作30多年的認識體會,就著眼未來“四無”戰爭,進一步強化人才“四有”準備,點題式地談些認識。
《島嶼戰爭論》中提出了未來戰爭的基本形態是無人戰、無形戰、無聲戰、無邊疆作戰,即始于無人、戰于無形、斗于無聲、處于無疆的“四無”形態,思想前瞻。朱文泉將軍在書中詳列了未來戰爭中定向能、動能、納米、基因等新概念武器對戰爭形態的深刻影響,同時強調了“人終究是未來戰爭的主宰”、“無人背后也有人”,或者進一步說“無人背后也有高人”。科學技術的進步,催生武器裝備的發展,而這種發展進步的根本發展是人的發展。受《島嶼戰爭論》的啟發,結合自身從事政治工作特別是干部工作30多年的認識體會,就著眼未來“四無”戰爭,進一步強化人才“四有”準備,點題式地談些認識。
強化有謀劃的人才強軍戰略
軍人天生為打仗。能打仗、打勝仗的軍人,當是軍隊人才建設的核心指向。打贏未來島嶼戰爭,打贏信息化戰爭,理應把加強人才強軍戰略謀劃擺在突出位置,著力鍛造能打仗的人才、打勝仗的軍隊。2011年軍隊頒布《2020年前軍隊人才發展規劃綱要》,闡述了軍事人才建設發展戰略。軍委習近平主席著眼世界軍事變革和時代發展大勢,提出了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應進一步強化以強軍目標統領人才建設的宏觀謀劃。強化前瞻性謀劃。強軍興軍不是關起門來、埋下頭去搞自我建設,強軍與否不僅是與自己縱向相比,看訓練水平是否得到提高、實戰能力是否得到提升,更緊要的是勇立前沿、瞄準強敵,像《島嶼戰爭論》書中貫穿始終的前瞻思維一樣,及時將強軍興軍的最新時代要求、裝備發展的最新戰爭影響納入人才強軍戰略,防止人才脫離或滯后于現代戰爭,搞自我設計、封閉培養。強化系統性謀劃。《島嶼戰爭論》從勢論、因論到備論、瞻論等12篇90章,從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系統闡述了島嶼戰爭發展及其特點規律特別是克敵制勝之道。打贏一場戰爭是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指揮、協同、保障等各個領域。實施人才強軍戰略,應當圍繞基于信息系統的一體化聯合作戰需要,進一步系統謀劃戰略、戰役、戰術等各層面組織指揮、信息技術、裝備操作、綜合保障等專業人才培養問題,真正使人才培養更加精準高效,更加成體系、成拳頭。強化改革性謀劃。客觀講,當前軍事人才培養與實際作戰需求存在不相適應之處。在實現強軍目標的征程上,人才建設發展的改革繞不過、躲不開,應抓住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歷史機遇,進一步把人才強軍戰略的改革性謀劃與院校教學改革、選人用人改革、軍人職業化改革等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匯聚人才培養合力,形成人才培養服務打仗需要的工作格局。
強化有特色的人才建設目標
這種特色,一是特在忠與勇的高度統一。朱文泉將軍在論述“打仗,打將”問題中,闡述了“統御才能、指揮才能、政治才能,是成就輝煌的三塊基石”。聽黨指揮是強軍之魂、能打勝仗是強軍之要、作風優良是強軍之基。我軍人才培養,必須堅持忠誠于黨與勇于勝戰的高度統一。二是特在訓與戰的貼合一致。不可否認,訓風演風考風不好的問題,在軍隊不同程度地存在,影響制約部隊戰斗力提升,目前正在大力糾治,并取得明顯成效。在人才培養中,應當進一步瞄準實戰,著眼真打實備需要,以臨戰姿態、實戰要求抓訓練,從難從嚴、從緊從實培養人才、訓練部隊,真正鍛造勝利之師。三是特在上與下的互聯互通。人才培養不能囿于所學專業領域,應當樹立大人才觀。人才不能局限于本作戰單元的制勝能力而不顧及其他,必須著眼形成體系作戰能力實施精準協同、主動聯合。我軍強調必須培養具備指揮、技術、保障等綜合素質的復合型人才,這在實現路徑上,一定程度上受到軍隊組織形態、人才交流機制等諸多因素制約,上級與下級、本級與友鄰之間的聯合素質和聯通能力尚與實戰要求存在某些差距。這方面的改革也不能照搬照抄他國模式,需要在繼承我軍優良傳統和經驗的基礎上,聚焦強軍創新突破。
強化有重點的人才超前培養工程
我軍歷來強調“寧可人才等裝備,不讓裝備等人才”的前瞻發展思想。軍隊人才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了人才超前培養的戰略構想。新形勢下,有三個方面的人才工程應當重點關注:前沿理論研究人才工程。思想的邊界決定行動的邊界。未來將是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世界。一切皆有可能。信息化戰爭是目前的戰爭形態,但決不是終極形態,未來將有更新的戰爭形態不斷出現。打贏未來戰爭,需要前沿的思想引領、前瞻的理論指導。《島嶼戰爭論》蘊含的獨特視角和前沿思想,正是我軍所緊迫需要的。前沿理論研究人才,就是在研究當前已然的基礎上,預知未來的必然,從而牽引我軍建設與發展奮力爭先、勇立潮頭。高精尖科技人才工程。這一點毋庸多言。現代戰爭打的就是科技戰。我軍應當在發展常規武器的基礎上,加大高精尖科技人才培養投入,加強網絡、空天等殺手锏武器的研發應用,不斷提升精確打擊、精準控制能力,實時掌握作戰各要素的制勝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工程。聯合作戰指揮人才是軍隊四類人才(聯合作戰指揮人才、信息化建設管理人才、信息技術專業人才、新裝備操作和維護人才)的第一“戰略抓手”。《島嶼戰爭論》第五篇《將論》深刻闡述了指揮人才的重要性,并對應具備的才能和如何培養鍛造打贏之將,作了精辟論述。在我軍人才培養中,務必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把練兵先練官、練官先練將突出出來、落實下去,真正把指揮中樞搞堅強,為贏得戰爭立起“定海神針”。
強化有實效的人才融合發展
人才融合發展,突出的有三個方面:軍與民的高度融合。需要在現有基礎上,從國民教育、技術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各個方面,從學歷教育、在職培訓、集智攻關等各個階段,探求軍中有民、民中有軍的人才發展路子,為打好新時期人民戰爭奠定基礎。內與外的借鑒融合。伴隨著我國國家利益深化拓展的新形勢,我軍必須“走出去”維護國家發展利益,加強與世界各國軍隊的交流互鑒將是大勢所趨。在抓好人才內部培養的同時,應加大向世界各國特別是美國、俄羅斯等軍事強國學習力度,最大限度地借鑒先進經驗,更好地發展自己。舊與新的有機融合。我軍目前仍處于機械化向信息化加速轉型的歷史進程中,在人才建設方面,應當立足我國國情軍情,在發揮好現有裝備作戰功能的同時,實施新裝備建設與新人才培養雙輪驅動、相互促進,在舊與新的有機融合中實現作戰效能最大化。
(作者是解放軍電視宣傳中心政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