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中國發展的主要戰略方向在海洋
中國發展的主要戰略方向在海洋
作者:劉星華 責任編輯: 來源:《鐵軍》2016年第5期 日期:2017-01-05 瀏覽次數:7868
在一定的歷史時期,一個國家如何選擇和確定發展的主要戰略方向?朱文泉將軍所著《島嶼戰爭論》認為,這需要“認清時代特點,了解世界戰略格局走向,分析總體形勢、面臨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結合本國的國情軍情……”作出正確判斷。據此分析,筆者認為,21世紀,中國發展的主要戰略方向在海洋。
海洋是中國和平發展的重要戰略支撐
海洋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21世紀可謂是人類“耕海牧洋”的時代。目前中國12個沿海省份,陸地面積占全國的14%,人口集中了全國的41%,工農業經濟占國民生產總值的70%。從1978年以來,中國的海洋經濟實現了年均22.2%的增長率,但目前海洋經濟總值在全國GDP中只占3.4%,低于目前世界4%的水平,與西方海洋強國的差距則更大。
中國“外向型經濟”高度依賴海洋。以石油為例,中國石油高度依賴進口。預計到2020年中國石油進口依存度將達到60%以上,2030年將激增到80%以上。而中國進口石油的90%依靠海運;從生產資料和產品來講,中國40%的生產資料來自海外、65%的產品要銷往世界各地。而中國經過海洋走向全球的貿易往來占中國經貿總量的90%左右,其中,通過南海—印度洋走向中東、非洲、歐洲的占56%,通過太平洋走向南、北美洲的占31%。
海洋給中國經濟發展和崛起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以南海為例:國際能源組織認為南海有大量的油氣資源,相當于第二個波斯灣,保守估計大致有230億~300億噸,可燃冰預計達到500億~700億噸油當量,可供中國開采上百年。而中國海域蘊藏的其它資源,更是中國海洋經濟發展不可缺少的。
中國面臨的安全威脅主要來自海上
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實力不斷提高,正闊步前進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上。但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是,中國的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也正面臨著主要來自海上的嚴重威脅,影響著中國的發展,必須從戰略上重點對待和解決。
美國自從2009年正式吹響了重返亞洲的號角后,不斷非難與挑戰中國。它無理指責中國南海主權缺乏國際法依據,支持菲律賓就南海問題提起所謂仲裁,支持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袒護與中國有海洋爭端的國家,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菲律賓等國頻繁在中國家門口舉行大規模海上軍事演習,在亞洲加強軍隊及武器裝備部署,多次把軍艦、飛機開進中國南海,等等。凡此種種,嚴重威脅著中國的海洋安全。
日本與中國有東海劃界爭端,主張中間線劃界,企圖將東海一半歸入其版圖,并加劇爭奪我釣魚島的動作,不斷進行針對我釣魚島的奪島演習。它加強與美國的軍事同盟,加緊第一島鏈的軍事部署,修改并實行新安保法,解禁集體自衛權,對中國的海洋主權和權益構成了嚴重的直接威脅。
越南與菲律賓在南海頻頻侵害中國海洋主權和權益。越南聲稱南海的西沙群島及海域都是屬于它的領土,還在南沙非法占領了中國29個島礁。菲律賓占了中國南沙9個島礁,并就中國南海海域及島嶼主權問題要求聯合國仲裁法庭作出仲裁,企圖永久占有中國的海洋島嶼。越南、菲律賓等還在南海與其他國家聯合鉆探了1500多口油氣井,其中300多口在中國的南海九段線內,中國平均每年約有5000萬噸油當量的油氣資源被掠奪。
此外,從20世紀90年代起,印度開始實施“東進戰略”,一方面宣揚“中國威脅論”,針對中國大力發展軍事能力,從美國和俄羅斯大力引進先進武器;一方面加強與美國的軍事合作,同時加強與東盟國家的軍事合作,并與越南聯合在南海勘探石油資源,極力插手中國的南海事務。
中國必須改變不利的海洋環境
中國應在海洋環境方面趨利避害,尋求改變。
中國海洋環境的不利因素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中國海域面臨三大島鏈封鎖。這不僅是天然的地理障礙,更是地緣政治障礙和軍事枷鎖,迫使中國要發展經濟和軍事上能維護自身的海洋安全與權益,必須突破第一島鏈的封鎖,并至少要走向第二島鏈。但現在美國正在收緊這根鎖鏈,策動印度和日本對中國進行東西戰略夾擊、澳大利亞和越南配合。其次,中國海域是有海無洋。中國有1.8萬公里的海岸線,主張管轄海域面積約300萬平方公里。但如果按照可管轄海域面積與陸地面積之比來看,世界沿海國家平均數是0.94,中國僅為0.3,不及平均數的1/3,況且還有約一半的主張管轄海域存在爭議。這迫使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維護好有限的管轄海域,然后向太平洋和印度洋及大西洋、北冰洋拓展利益。第三,中國有海而無縱深。中國近海是一個南北跨越38個緯度的狹長海域,沒有足夠的戰略縱深,只能算是中國大陸的一條“護城河”。黃海和東海東西向最寬處不到400海里,歷史上外敵從海上入侵中國,稍有動作即可直逼國門。南海總面積350多萬平方公里,南北長3100多公里,東西寬2200多公里,約200萬平方公里位于我國的南海九段線內,算是有較大的戰略縱深,是中國海洋方向突圍的最主要的方向。尤其是南沙群島與多國存在爭端,如果中國守住了南沙,相當于守住了國家的南大門,不但增加了1000多公里的戰略縱深,而且向東可以進入太平洋,向西可以進入印度洋。
中國既有陸海兩利,同時也有陸海難以兼顧的問題。《島嶼戰爭論》指出:“戰略上的重點就是要基于國家利益所在。”既然海洋有中國巨大的國家利益,面臨的安全威脅又主要來自海洋,那么,中國發展的主要戰略方向必然是海洋。這是時代所決定的,也是國家利益所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