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新四軍老戰士、著名作曲家呂其明:把心交給祖國
新四軍老戰士、著名作曲家呂其明:把心交給祖國
作者:潘國強 張玉龍 責任編輯: 來源:《鐵軍》2016年第4期 日期:2017-01-05 瀏覽次數:7832
呂其明是從新四軍戰士成長起來的我國老一代音樂家,是中國音樂金鐘獎及終身成就獎的獲得者。許多人可能不知道他的名字,但說起《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微山湖》《啊,故鄉》《誰不說俺家鄉好》等歌曲,大都耳熟能詳,而且會唱上幾句。
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呂其明參加紀念新四軍活動的信息,知道他在上海生活,非常高興,當即打電話請上海的戰友張玉龍為《尋訪新四軍老戰士》專欄寫一篇采訪稿,介紹這位可敬的老人。
呂其明是從新四軍戰士成長起來的我國老一代音樂家,是中國音樂金鐘獎及終身成就獎的獲得者。許多人可能不知道他的名字,但說起《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微山湖》《啊,故鄉》《誰不說俺家鄉好》等歌曲,大都耳熟能詳,而且會唱上幾句。這些歌曲,都是呂其明作曲的(《誰不說俺家鄉好》為合作)。他還先后為《鐵道游擊隊》《紅日》《白求恩大夫》《廬山戀》《南昌起義》《城南舊事》《雷雨》《子夜》《焦裕祿》等60多部電影和200多部(集)電視劇作曲(《紅日》為合作),并創作了十多部管弦樂作品。他的管弦樂序曲《紅旗頌》被評為“二十世紀世界華人音樂經典”。他用真心真情為黨、祖國和人民而歌,不僅成就了個人的輝煌,也為新四軍歷史增添了一份耀眼的光彩。謹編發此文,向呂其明老人致敬!
時間:2016年3月7日晚
地點:國家大劇院
一場特別的音樂會《把心交給祖國——呂其明作品音樂會》正在激情上演。
演出大幕拉開的第一個節目,就是這位新四軍老戰士在50年前的那七個日日夜夜和淚完成的管弦樂序曲《紅旗頌》。樂曲以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為引子,爾后,飽滿激昂、優美舒展的紅旗音樂主題在燦爛的C大調上噴薄而出,盡情地表達著對勝利的喜悅和對紅旗的贊美之情。雙簧管奏出如歌的抒情旋律,仿佛經過了斗爭洗禮的人們仰望紅旗的澎湃心懷。接著,連續的三連音,鏗鏘有力的進行曲,好似人們在紅旗的指引下,自強不息,奮斗不止。尾聲,號角雄偉嘹亮、氣勢磅礴,象征著中國的明天更加燦爛輝煌……
呂其明告訴我們:“《紅旗頌》是我1965年創作的。《使命》是建黨80周年時,中央電視臺等五個單位聯合拍了一部同題大型文獻片,請我譜的曲。今天我這兩部音樂代表作能夠在國家大劇院上演,太讓我感動了,這是我音樂人生的一個美麗音符!”
演出還在繼續中。
老人的思緒飛進了難忘的崢嶸歲月。
2016年3月7日,呂其明作品專場演出會在國家大劇院舉行,上圖為他在現場接受主持人曹可凡采訪,下圖為他與演職人員在舞臺上與觀眾見面。
“十歲進了抗敵劇團”
呂其明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呂惠生1926年畢業于北京大學農學院,在舊中國報國無門,只能回到家鄉安徽無為辦教育、辦報刊。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后,張云逸司令員率領新四軍江北游擊縱隊進入皖中地區發動群眾抗日。呂惠生積極投入抗日宣傳,并協助新四軍籌集大量的彈藥和糧餉,后進入淮南抗日根據地,任江蘇儀征縣縣長。1940年,父親得知新四軍文工團需要小隊員參加,就毅然把僅10歲的呂其明和呂其明的姐姐呂小晴送到了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抗敵劇團,1941年1月轉入新四軍第二師抗敵劇團。
在抗日戰爭的艱難歲月里,少年呂其明經受著殘酷的斗爭考驗,也經歷革命熔爐的淬煉。當時二師根據地處在日、偽、頑三面夾擊的境地,生活異常艱苦,缺米少鹽,危機四伏??箶硠F隨部隊不停地行軍,每天少則五六十里,多則七八十里。傍晚,部隊剛停下,劇團馬上就要演出。他又累又乏,倒在哪里都能睡著。有一次演出到第三幕,前奏曲來了好幾遍,就是不見他出場。大家急壞了,結果從舞臺布景的底下找到了睡得沉沉的他。后來每次演出,團長就派一個大哥哥或者大姐姐陪著他,給他講故事,不讓他睡著了。
有一天,日偽軍剛剛“掃蕩”撤退,村子里的房子還燃燒著大火。新四軍干部戰士救完火,劇團就搭起土臺演出。有個節目的劇情講一個王大哥妹妹的經歷,哥哥不在家時,全家慘遭鬼子殺害,她逃難回來向哥哥和大家憤怒控訴鬼子的暴行。臺下的老鄉也剛經歷了同樣的遭遇,臺上臺下哭成一片。當演妹妹的演員和大伙一起唱:“種子下地會發芽,仇恨入心也生根,不把鬼子殺干凈,海水也洗不清我心中的恨。打死一個算一個,搗死兩個不虧本。以一當十十當百,要活命的只有參加新四軍。”臺上的王大哥和群眾聽完就要求參加新四軍上前線打鬼子,群情激憤。此時,臺下的村民也個個熱血沸騰,一個青年當場跳上臺,堅決要求當新四軍。
呂其明從中受到了非常深刻的教育。他對我們說,他漸漸懂得了什么叫政治,在抗日戰爭中最大的政治就是抗日,就是要發動人民大眾,團結一心打敗日本侵略者。革命文藝要為政治服務,要為工農兵服務,要到戰斗最需要的地方去服務。他對自己的責任有了更真切的理解。
“老鄉把我們藏在山洞里”
1941年1月皖南事變發生后,1月20日中共中央軍委頒布命令,重建新四軍軍部,組編了七個師和一個獨立旅。第七師是由事變中突出重圍的700名將士和新四軍第三支隊的挺進團以及無為游擊縱隊共計1900多人組成。
呂其明介紹說,后來為了加強七師的力量,軍部和二師抽調了一批指戰員支援七師,他也被調往七師文工團。從此,他與父親工作在同一個根據地。
隨著皖中地區抗日根據地的不斷發展,七師黨委決定建立地方抗日民主政府。1941年5月1日無為縣建立了皖中抗日根據地最早的縣一級政權機構,縣長是呂其明的父親呂惠生。1942年5月,皖中抗日根據地成立了皖中行政公署,經參議會推選并經華中局任命,呂惠生任行政公署主任。
1943年初,日偽軍集中了5萬兵力對新四軍七師所在的皖中根據地進行毀滅性的“掃蕩”。師首長向大家作了戰斗動員,同志們都聽令待發。誰知道出發前下起了大雨,隊伍在雨中前進。雨越來越大,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路又滑,行軍速度一下子慢下來了。戰士們趕緊把綁腿帶解下來接成一根長繩,大家拉著走。經過一夜的行軍,在天快要亮時,就聽到激烈的槍聲由遠而近,子彈在身邊不時地劃過,還夾帶著轟轟的炮彈爆炸聲。這時,大家發現師部機關已經被逼進了一個山坳里,被敵人包圍了,四周都有鬼子。前面的干部戰士奮起阻擊,打退了鬼子的幾次進攻。天亮了,日本戰機也來輪番轟炸,蜂擁而至的鬼子和七師阻擊部隊在山頂上展開了慘烈的白刃戰。文工團的鄭佩腿也負傷了,大家隨時面臨犧牲的可能。戰場形勢非常危急。師首長決定讓警衛團突破一個缺口,擴大范圍,掩護師部機關突圍,文工團也按四五個人一組分散突圍。警衛團戰士個個槍膛里壓滿了子彈,步槍上了刺刀,背著手榴彈,一聲令下,像一股洪水前赴后繼,殺開了一條血路。呂其明緊跟著小組沖下了山。不遠處有一個小山村,有十來戶村民。這是個敵我交界的地方,老百姓對新四軍還不熟悉,但是知道這是打鬼子的隊伍后就說:躲在附近,離村子太近,不安全。他們把小組的人領到后山上一個洞里藏起來。這個山洞不大,人直不起腰,老百姓給了一些稻草鋪墊。藏身的地方有了,但是還要解決吃的問題。小組里有一個上海來的同志叫管蔭生,他用一件自己穿的羊皮大衣和老鄉換了一些鍋巴。就憑著這些吃的,他們在山洞里堅持了七天七夜。也就在這期間,鬼子兩次上來搜山,逼問老鄉山上有沒有新四軍,老鄉異口同聲回答沒有。
70年后,呂其明回憶起這一段經歷,動情地說:“是老鄉冒著生命危險保護了我們?!?/span>
“羅炳輝抱我到桌子上指揮唱歌”
“當時小小年紀就參加了抗敵劇團,師部首長都很喜歡逗我玩。”呂其明回想當年的情景,仿佛回到了少年時光,眼神中充滿懷念。
“開大會時羅副師長抱我到桌子上去,讓我指揮大家唱歌。”說起新四軍二師副師長羅炳輝,呂其明就像說自己家的長輩一樣。他說羅副師長經常叫他去玩,還給他糖果吃。羅炳輝長得比較胖,呂其明就調皮地把他的皮帶在自己的身上繞了幾圈,學他的樣子,首長們都樂得哈哈大笑。
“我和姐姐調去七師時,羅副師長特地趕來送行,把我拉到身邊,依依不舍地說:‘小呂啊,我們要分別了,你到七師去好好工作,我送你一個紀念品?!眳纹涿魃钋榈鼗貞浾f,羅副師長拿出一個大拇指般大小的玉猴子,告訴他:“這是我內戰時期保留到現在的,你留個紀念吧?!眳纹涿鲹涞剿麘牙锎罂奁饋怼_@些,他說至今歷歷在目,終生難忘。
“父親引我走上革命路”
“我的父親呂惠生,引我走上了革命道路。”呂其明說,“盡管父親工作很忙,但是他還是抽空關心我的學習,經常會問:你們學習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學得懂嗎?還問魯迅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鞘裁匆馑及。克麑ξ也坏越?,而且身教?!?/span>
說起父親的事,呂其明如數家珍。
呂其明的父親任無為縣縣長不久,就主持制訂了《新四軍無為縣保障人權條例》,團結了無為縣各階層的抗日力量。他任皖中行政公署主任期間,先后動員民工21萬人,挖土40萬立方米,把連年遭受洪災的黃絲灘江堤擴建加固,保障無為、巢縣、和縣、含山、舒城、廬江、合肥等縣數百萬人民的財產安全和生產。老百姓為了紀念他,把新堤命名為“惠生堤”。抗戰勝利后,新四軍北撤,國民黨指使收編的偽軍扣押了正從水路撤走的呂惠生。在敵人的引誘和嚴刑拷打下,他堅貞不屈、視死如歸。臨刑前,他大義凜然地寫下了這首絕命詩:“忍看山河碎,愿將赤血流。煙塵開敵后,憂攘展民猷。八載堅心志,忠貞為國酬。且喜天破曉,竟死我何求。”被殺害時高呼“中國和平民主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
父親是呂其明一生的榜樣。他立志做父親那樣的革命者。1945年9月1日,在一個老鄉家的菜油燈下,15歲的呂其明和六位戰友面對一面黨旗,舉起右手莊嚴宣誓:為共產主義而奮斗終身!
“賀綠汀是我的音樂啟蒙老師”
呂其明充滿深情地說:“在我成長的道路上,還有一位是決定了我走上音樂事業的啟蒙老師,他就是作曲家賀綠汀?!?/span>
呂其明在新四軍二師抗敵劇團的時候,有一天大家都到村頭歡迎一位音樂教授來團里指導工作,他就是賀綠汀。他從上海來是要去延安,因為敵人封鎖走不了,就在二師留了三個月,到劇團教他們學習樂理和唱歌。時值春夏之交,在一個皓月當空的晚上,賀綠汀在樹下拉著小提琴,優美舒展的琴聲在夜空中傳來,把呂其明吸引過去。他當時還不知道這是貝多芬的小步舞曲。賀綠汀一曲拉完回頭一看,一個孩子正坐在旁邊盯著小提琴聽得入迷,就親切地問:“你多大了?你父母是干什么的呀?”呂其明高興地和這個大音樂家攀談上了。賀綠汀知道他是抗敵劇團的小戰士,就鼓勵他:“你現在正是學拉琴的時候,快叫爸爸給你買把小提琴拉吧。”呂其明聽了非常激動,高興得不得了。這段有趣的經歷日后也同樣出現在賀綠汀的傳記里。
賀綠汀教二師的抗敵劇團唱了許多他的合唱作品,其中當時最新的一個是《1942年前奏曲》也叫《新世紀前奏》,還有《勝利進行曲》《墾春泥》《游擊隊歌》等四部合唱。劇團在他的精心指導下,音樂水平提高很快。呂其明模仿賀綠汀用軍號的曲牌寫了一個四部合唱,在一次劇團聯歡會上,把團里的小朋友拉來一齊演唱,同志們都高興地一邊鼓掌一邊叫好。
1946年,七師部隊到了山東,打下了魯南嶧縣,繳獲的戰利品中有一些唱片。文工團的管蔭生曾經在上海國立音專學習過,他拿來唱片給大家邊放邊講解,其中有貝多芬的第六交響樂《田園交響樂》。呂其明陶醉在這音樂的寶藏中,立志寫出我們自己的交響樂。從此,他拼命地學,練琴、作曲齊頭并進,為他在新中國成立后正式走上作曲崗位打下了基礎。
“音樂是我一生的事業”
1949年11月16日,呂其明隨華東軍區文工團轉業到上海電影制片廠,走上了從事專業作曲的道路。
在黨組織的關心培養下,尤其是進入賀綠汀任院長的上海音樂學院進修作曲和指揮,音樂之路他走得順風順水。他下基層、進工地、到部隊,全身心地為時代譜新曲、為新中國唱贊歌、為人民而創作。他先后為《鐵道游擊隊》《紅日》《白求恩大夫》《廬山戀》《南昌起義》《城南舊事》《雷雨》《子夜》《焦裕祿》等60多部電影和200多部(集)電視劇作曲,還創作了十多部管弦樂作品。他特意說,電影《紅日》的作曲是與其他同志合作的。他作曲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微山湖》《啊,故鄉》《誰不說俺家鄉好》(合作)等歌曲,至今仍在廣為傳唱。管弦樂序曲《紅旗頌》被評為“二十世紀世界華人音樂經典”。
呂其明說:“在創作《紅旗頌》時,我點燃了創作靈感和激情的火花,把對我們黨和祖國神圣、誠摯的愛,融匯到作品之中,同時也傳遞到聽眾的心靈之中。這是我創作《紅旗頌》的初衷。”
“從《紅旗頌》到《使命》,您這兩個音樂代表作表現了什么?”
“這兩個作品,可以說是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對黨的赤子之心,對革命的堅持,也是一個共產黨員黨性的表現?!?/span>
呂其明說:“寫東西為誰?要有群眾觀點。我首先考慮群眾能懂。具體說是‘聽得懂、傳得開、留得下’,就是這九個字。這九個字也是我的奮斗目標,也是我的創作理念。這也是作為一個共產黨員群眾觀念的表現?!?/span>
呂其明,這位獲中國音樂金鐘獎及終身成就獎的新四軍老戰士,還在音樂之路上執著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