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感懷新四軍 > 詩意的竹筏
詩意的竹筏
作者:章熙建 責任編輯:魏冉 來源:《鐵軍》2016年第6期 日期:2017-02-09 瀏覽次數:7822
清脆的槍聲追著雜亂腳步聲漸漸遠去,李步新垂下擎舉的手槍,回看昏厥歪躺崖底的少年戰士。他是在中彈跌倒的瞬間,被身側的這個新四軍小戰士攔腰抱住滾下了斷崖。正是危急關頭這一抱一滾,終讓窮兇極惡的追兵得以擦肩而過。
這是1941年1月上旬,“皖南事變”爆發的第二天黃昏。中共皖南特委書記李步新突圍中被追兵沖散,正要回頭尋找部隊,樹叢躍出的小戰士突然拽他拐上東山,才奔上嶺頭身后就響起密集槍聲,緊接著小腿一麻中彈跌倒……
李步新用積雪搓摩昏厥小戰士的額頭,小戰士猛一激凌蘇醒,伸手就去抓身側的步槍,被李步新“噓”一聲迅速摁住。清風徐徐陰霾散去,雪后的蒼穹露出稀疏星斗。小戰士默默撕下襯衣布條,麻利地幫李步新包扎傷腿,告訴說他是軍部特務營的警衛戰士,叫程廣德,兩年前在章渡碼頭見過首長。
“噢——”嚴寒中,程廣德的敘述,把李步新帶回那個陰冷的寒冬——
1939年2月,一葉竹筏漂流在青弋江上,三個手握駁殼槍的新四軍戰士警惕的目光不停地在兩岸搜索。他們護送的兩位中年軍人坐在竹椅上促膝深談,時而低聲細語,時而開懷暢笑,不見半絲緊張,盡顯大將風度。畢竟,此時新四軍正處于險境,長江沿岸被日軍占領,北面是國民黨第三戰區司令部駐地,左右兩側也有國民黨軍隊密集布防,一面臨敵三面被圍,活動區域僅限東起蕪湖、宣城,西至青陽這一寬約100公里、縱深不過50公里的狹長地帶。
轉過一道彎流,里穿軍裝外套風衣的首長起身走到警衛戰士身旁,蹲身將手伸進清冽江中臼一掌水,細細端詳說:“真如玉液瓊漿啊!”言罷張開手指讓清水流回江中,轉目注視一少戰士問,小同志,今年幾歲啦?聽回答說15歲,首長面容顯得凝重說:“正是豆蔻少年時,卻已離家扛槍征戰了。等你長成青年,那時我們該已把鬼子趕出中國了!”
“對了,”首長像突然想起什么,說剛才看你翻過幾次本子,是在看書嗎?少年戰士臉上浮現緋紅說我在背詩,說著從衣兜抽出本子遞給首長。“噢,這是何其芳的《成都,讓我把你搖醒》嘛!”首長合上本子語調深沉地朗誦起詩句:敵人搶去了我們的北平,上海,南京/無數的城市在他的蹂躪下呻吟/于是誰都忘記了個人的哀樂/全國的人民連接成一條鋼的鏈索!
或許是感到自己有什么不妥,眼神綻放欽慕的少年戰士靦腆地說:首長,請你批評。沒想首長豎掌截住他的話說不,應該表揚,我還要給你簽個名!言罷取出鋼筆擰開筆帽,在本子扉頁上寫了兩行字:“努力學習,奮勇殺敵。周恩來”
那一刻,少年戰士才醒悟,眼前英俊而和藹的首長就是周恩來,另一個則是叱咤風云的一代戰將葉挺軍長。
“想不到你參軍時間短,倒是經歷不凡哩!”伴隨小戰士的敘述,青弋江、長竹箋、一代偉人如玉樹臨風……那段珍貴記憶如江水倒影般掠過李步新腦海,因為那天他的確就佇立章渡碼頭,與幾位新四軍戰將一道迎接周恩來。此刻緊握小戰士程廣德的手,李步新似乎觸摸到寒夜里的熱血奔涌,那是烽火歲月一段非凡邂逅留下的無盡激勵。
清晨,李步新在小鳥啁啾聲中陡然醒轉,環視四周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峭崖向外數步就是惟見蔥翠樹冠的深壑幽谷,是斷崖幾株樹木救了他們。但他們仍身處險境:身后丈高斷崖危如船舷,眼前三棵喬木如品字而立,而下面就是深谷,加之李步新有傷在身。但畢竟身經百戰,李步新對程廣德說:這截斷崖就像船舷,我倆跌落巖下意味著落水,三株樹擋著去路,那是提醒我們得上,上船登舟才能化險為夷!
程廣德烏黑眼珠霎時的溜一轉,說首長眼尖,我咋就沒發現呢!言罷“噌噌噌”爬上樹,一個鷂子翻身躍上崖頂,貓腰巡察山上無異樣動靜,才抽出砍刀劈了根葛藤,一頭拴住蒼松樹腰,一頭垂到崖下。做完這些,他抓住葛藤哧溜滑下,蹲身用肩頂著李步新,讓他攀上崖頂。
絕處逢生的這兩個新四軍戰士并坐崖頭,看著一輪紅日冉冉東升,橘色光芒投射薄雪覆蓋的綿延峰巒,折映萬點金光。李步新瞇眼環視,群山靜若處子,山雀在嘰喳覓食,陡覺腹中饑餓,卻仍不失愜意地舒口氣說:此地真是塊寶地,等打完鬼子,咱倆再到這山上來,炒盤花生米,斟一壺老白燒,舉杯邀旭日,或許也能吟上幾行詩哩!
“咦,那是什么?”程廣德突然手指崖下樹冠說,旋即轉身砍了根帶叉樹枝,踮腳勾住樹冠往回拽。拉扯間抖落積雪讓樹梢露出真容,竟是滿綴一顆顆飽滿的茶果。李步新說這下有吃的了!自小在江西深山里討生活的戰將,自然知道這是果腹的珍果。待程廣德用石塊砸開茶果,頓時清香撲鼻,李步新拈一顆塞嘴里一嚼,入口雖有些生澀,但對饑腸轆轆者來說,卻覺油滑生津回味甘醇。
整整兩天,他們守在崖頂靠茶果充饑。李步新右腿傷口經雪水擦洗后重新用布條細細捆扎,幸好子彈從腓骨間穿過只傷及皮肉。李步新轉戰皖南第二年左腳就曾負傷,對戰傷處置有經驗。他讓程廣德劈了段樹枝做拐杖,試走幾個來回竟能勉強對付。第三天清晨,曾經槍聲喧囂的群山已歸于寂靜,想必追兵難耐冰天雪地已然撤退。李步新說小程你得下山,去找陳冠群區長取些便衣和干糧來,我們得趕緊過江趕部隊。隨即,李步新掏出腰間手槍,將子彈頂上膛遞給程廣德,說帶短槍目標小些,下山先找農戶換掉軍服再上鎮里。
到了黃昏,山崖隨風傳來異樣的簌簌聲,李步新趕緊操槍臥倒在地,目光透過葉隙看見是程廣德,身后是兩個肩挑籮筐的精壯小伙。見了面,程廣德邊介紹說是區武工隊的戰士,邊打竹筐里掏出一摞麻繩和砍刀,下層衣包卷里赫然是兩支嶄新的駁殼槍。程廣德說陳區長讓帶上兩支新槍和100發子彈,說路途險惡長槍就交給武工隊用。說著又從另一口筐里取出只小竹籃,是荷葉包著十多只肉包和一只醬麻鴨,雖已沒有熱氣,卻仍散發濃郁香味。
李步新慢慢嚼咽肉包,腦海浮現并不遙遠的一幕:1939年2月的一天,云嶺新四軍軍部,作完報告的周恩來剛步出大禮堂,一位長衫禮帽的老者疾步趨前作揖行禮。這是作為開明人士應邀參會的第三區區長陳冠群,雖只一面之緣,卻令陳冠群對年僅41歲的共產黨領袖欽佩有加。周恩來離別云嶺時,陳冠群專程趕往軍部為周恩來送行……
一陣沓沓聲傳來,月光下,程廣德正帶著武工隊員伐櫟樹砍葛藤,只一袋煙功夫便扎出副結實的擔架。山間萬籟俱寂,戰士們搓摩著手圍坐首長身側。李步新指著吃食說,你們打點底準備趕路。武工隊員說謝謝首長,出發前知道有任務特意填飽了肚子。李步新猛地一揮手:出發,敵人抱爐烤火,我們踏雪轉移!
薄雪映著月色,大地沉浸于詩意朦朧中。這個生靈萬物休眠的時刻,一副擔架在逶迤山徑上悄聲游走,程廣德手執駁殼槍在前探路。在身陷重圍十多天后,他們終于脫離險境。
李步新,江西上饒人,1929年入黨。1934年底隨方志敏所率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轉戰皖南,“皖南事變”后任皖中區黨委副書記,新四軍七師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之后任長江支隊政委。
時光荏苒,八年后的1949年5月,首任蕪湖市長李步新專程驅車來到涇縣南堡村。李步新和警衛員一起攀上東山峰巔,登上形如船舷的斷崖。呵,又見那三棵品字而立的救命茶樹!那一刻,見物如睹故人,李步新突然淚水奔涌,那個純樸而機靈的少年戰士程廣德,年輕的生命已在戰火中化作了長虹。
“皖南事變”突圍渡江后,程廣德一直跟隨他。渡江戰役前夕,已任偵察排長的程廣德率小分隊潛入皖南地區偵察,三天后偵察兵把情報送過江,他們的排長卻長眠在了江南。
李步新讓警衛戰士先行下山,獨自默默取出一包花生米和一壺老白燒,八年前的勝利暢想此刻竟嬗變成一份特別的祭奠。盤腿獨坐與程廣德對飲三盅后,他用低沉語調吟誦起當年程廣德在崖頭默誦的詩,那是何其芳《成都,讓我把你搖醒》的尾句——像盲人的眼睛終于睜開/從黑暗的深處我看見光明/那巨大的光明呵/向我走來,向我的國家走來……
李步新下山時只取回塊石頭和一兜泥土。之后崗位變換輾轉各地,那只裝著石塊泥土的柳條箱始終隨身遷徙。直至定居北京后,已至老年的李步新在自家院里制作了十多個盆景,每到戰爭故地都帶回些石塊補充擴編,且早晚佇立盆景前久久凝望,讓遠去的戰爭歲月如潮回涌。
每有戰友來訪,李步新總會帶到小花圃指點江山——“這是龍虎山、天目山,這是敬亭山、銀屏山、南堡東山……”微縮的奇山秀水看似成為和平歲月的精巧點綴,其實都承載著戰將曾經浴血戰斗的記憶,那原本抑或尋常的一塊石一捧土中,究竟蘊藏著戰將幾多的血和痛?
戰友默然:軍人的命呵,注定一輩子在彈雨硝煙里滾翻,直到生命落幕,仍然用硝煙來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