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崢嶸歲月 > 《新四軍與鷹潭》序
《新四軍與鷹潭》序
作者:丁星 責任編輯:趙雨希 來源:《鐵軍》2016年第7期 日期:2017-02-17 瀏覽次數:7823
江西省的鷹潭地區,并不是新四軍開展敵后游擊戰爭的戰場,也不是新四軍創建的抗日民主根據地。但是,鷹潭這塊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紅土地,與新四軍血肉相連,關系密切。這里,是新四軍的發源地之一,也是新四軍的集結出發地之一。新四軍曾在這里設立貴溪辦事處和上清留守處,開展抗日救亡和新四軍后方保障的工作,因而也是新四軍的活動地區。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革命先驅方志敏、黃道領導發動貴(溪)余(江)萬(年)暴動,在鷹潭地區創建了蘇區和游擊區,成為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之一。1934年紅軍主力長征以后,鷹潭地區的南北山區分別活躍著閩北紅軍游擊隊和贛東北紅軍游擊隊,堅持了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根據中共中央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決策,閩北紅軍游擊隊,包括鷹潭地區的貴南紅軍游擊隊和紅十軍團余部,陸續下山到鉛山縣石塘鎮集結,改編為新四軍第三支隊第五團。1938年2月25日,第五團在石塘舉行北上抗日誓師大會。會后,指戰員們斗志昂揚地開赴皖南,奔向抗日前線。在皖南,第五團擔負青弋江防務,參加了收復紅楊樹、馬家園的戰斗,又參加了1939年的五保繁昌之戰,1940年春季和秋季的皖南反“掃蕩”戰斗。1940年7月,第五團一部北渡長江,與皖中地方武裝合編為新四軍挺進團。1941年1月,第五團在皖南事變中進行了保衛軍部的激烈戰斗,一部分突圍人員到達皖中,編入新四軍第七師。
關于新四軍與鷹潭地區的歷史淵源,在我主編的《新四軍戰史》和其他新四軍史書中,都只是簡略地提及,因而人們知道得不多。鷹潭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和中共鷹潭市委黨史辦公室的同志們,不辭辛勞,勤于耕耘,發掘歷史資料,訪問當年斗爭的親歷者,追本溯源,廣收博采,編寫成《新四軍與鷹潭》一書,全景式地展現了新四軍在鷹潭地區的起源和活動,為已有的新四軍史作了重要的補充。
我讀了《新四軍與鷹潭》書稿,感到這本書有許多特色值得向讀者推薦。
新四軍是由南方八省十四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集結組建的。
南方紅軍游擊隊為新四軍提供了領導干部、戰斗骨干和基本隊伍,而且將紅軍的革命傳統一脈相承地延續到新四軍。南方紅軍游擊隊在與中共中央失去聯系、環境極其艱苦復雜的三年游擊戰爭中,那種堅定的信仰,無畏的勇氣,誓死的血性,地動山搖不可移的堅強意志,對新四軍鐵軍精神的形成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了解新四軍,研究新四軍,應該先了解和研究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新四軍與鷹潭》正是這樣編撰的。這本書有多篇關于閩北和贛東北三年游擊戰爭的回憶錄,還有關于鷹潭地區三年游擊戰爭的研究論文。
從紅軍游擊隊到新四軍,有一個談判、集結、改編的過程。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兩黨中央談判的同時,南方各個游擊區的中共組織和紅軍游擊隊也和當地國民黨軍政當局進行了停止內戰合作抗日的談判。談判的過程又是斗爭的過程。國民黨方面實行所謂“剿撫并舉”的方針,一面談判,一面策劃著用武力解決紅軍游擊隊。紅軍游擊隊在談判的同時,必須保持高度戒備,隨時準備對來犯的國民黨軍實行自衛反擊。對于紅軍游擊隊來說,十年內戰,尤其是三年游擊戰爭,犧牲了那么多戰友和親人,經歷了那么大的艱苦困難,現在要跟國民黨握手言和,合作抗日,許多干部戰士思想上不易轉彎,感情上接受不了。所以,實行這一戰略任務的轉變,紅軍游擊隊自己也有一個斗爭的過程。《新四軍與鷹潭》記述了這兩種斗爭的過程,而且介紹了正反兩個方面的實例。
閩北紅軍游擊隊在中共閩贛省委的領導下,和國民黨江西省政府的代表進行了多次談判,并在談判過程中對國民黨軍的武裝挑釁實行了自衛反擊,迫使國民黨方面遵守停止內戰合作抗日的協議。紅軍游擊隊比較順利地下山集結和改編,并在取得合法地位后廣泛進行救亡宣傳,動員青年參軍抗日。因此,在改編為新四軍時,已經增加了兵員,擴大了隊伍。
贛東北紅軍游擊隊也與國民黨地方當局舉行了談判,但在開赴指定地點的途中受到了國民黨軍的襲擊。游擊隊領導人楊文翰從此對國共合作抗日產生懷疑,拒絕下山改編,而且一再將前來動員他們下山的同志當作叛徒殺害。這支游擊隊在山上堅持到1943年,在一再遭到襲擊后隊伍被打散,楊文翰和另一位領導人裴月山先后被捕犧牲。應該承認,楊文翰、裴月山他們是英勇無畏、革命堅決的。但是,離開了黨的領導,離開了黨的正確路線,跟不上形勢的發展變化,只憑個人的英勇苦斗,難免迷失方向,必然遭受失敗。《新四軍與鷹潭》有專文記述這段歷史教訓,同樣值得重視。
新四軍組建初期,設立了許多后方辦事機構,有的稱留守處,有的稱通信處,有的稱辦事處。這些辦事機構進行抗日救亡宣傳,動員愛國青年參加新四軍,安置紅軍游擊隊的老弱傷殘,起了重要的作用。許多辦事機構還是共產黨省委、特委、縣委的公開合法機關。以往,對這些辦事機構的研究和宣傳很不夠。《新四軍與鷹潭》對貴溪辦事處和上清留守處作了具體介紹,彌補了新四軍研究的空白。
《新四軍與鷹潭》還有32位人物的略傳。歷史是由人創造的。在對歷史作了綜述以后,再補以人物介紹,歷史就豐滿了。
《新四軍與鷹潭》是鷹潭市人民進行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必將鼓舞和激勵大家繼承和弘揚新四軍的鐵軍精神,為建設富裕、秀美、宜居、和諧的新鷹潭而努力奮斗。這本書的影響應該不限于鷹潭。我建議關注和研究新四軍歷史的人們,都應該讀一讀這本書,從中可以知道不少鮮為人知的史實,可以得到許多有益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