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綿綿思念 > 壯麗歌聲 永留人間——緬懷功勛卓著的音樂家沈亞威
壯麗歌聲 永留人間——緬懷功勛卓著的音樂家沈亞威
作者:史 乃 責任編輯:黨亞惠 來源:《鐵軍》2016年6期 日期:2017-02-24 瀏覽次數:7828
沈亞威同志是我學生時代的音樂老師。近年我搬家整理物品時,發現了他寄給我的信件、照片,眼前即刻浮現出他的音容笑貌。
沈亞威
沈亞威同志是我學生時代的音樂老師。1940年后我在根據地江蘇啟東中學、啟海聯中求學,沈亞威時任新四軍一師服務團音樂隊長、教員,是我們校外音樂輔導老師,定期不定期到我校教歌。除了課堂外,我還通過口頭、通訊方式,向他請教歌譜樂理、指揮等。由于他的熱情,所以上世紀60年代我到軍文工團以及后來任師、軍宣傳文化科、處長時,還和他(時任南京軍區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長)保持聯系。得悉他2002年5月10日在上海病逝,我潸然淚下。近年我搬家整理物品時,發現了他寄給我的信件、照片,眼前即刻浮現出他的音容笑貌。
沈亞威1920年出生于浙江吳興縣一個普通職員家庭,抗戰爆發后隨家人遷居南昌。1938年5月考入江西省青年服務團,從事街頭救亡宣傳,同年8月赴皖南參加新四軍戰地服務團,擔任歌詠指揮。1939年曾到新四軍文化隊,師從何士德學習音樂基礎理論及指揮、作曲。歷任新四軍一師服務團音樂教員、隊長,華中軍區前線指揮部文工團團長,后為第三野戰軍政治部文工團一團團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4~1958年入中央音樂學院進修作曲理論,師從江定仙、肖淑嫻等。之后任南京軍區政治部前線歌舞團團長和南京軍區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長、部長。1979年起被評為中國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音協江蘇分會副主席、中國音協副主席。1982年起為南京軍區政治部創作組副軍職創作員。2001年被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中國音樂家協會授予“中國音樂金鐘獎”終身榮譽勛章。
沈亞威同志既教歌又教指揮技巧,培養了成百上千的歌詠人才和指揮骨干。他一生創作歌曲400余首,主要作品有抗日戰爭時期的《四季風車歌》《黃海漁民曲》《金牛謠》《刺槍歌》等,解放戰爭時期的《打》《詠梅》和合唱曲《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鐘山頌》等,都曾廣為流傳。此外,歌劇《打擊侵略者》(和張定和、秦西炫等合作,宋之的等編劇)和由他主持創作的大型歌舞《東海前哨之歌》等也受到好評。沈亞威還曾參加大型歌舞劇《東方紅》的制作。
1944年,蘇中公學根據郭沫若的《甲申記》,沈亞威和吳天石、沈西蒙密切合作創作了好幾首歌曲有《迎闖王》《圓圓曲》等。除了曲詞很有文采、情真意切外,沈亞威作曲特有濃郁的古典氛圍,或氣勢雄偉,或華麗飄逸,或悲愴凄婉。尤其是規勸劉宗敏的《圓圓曲》中一段歌詞“今朝啊今朝,舊江山換了新主,正要把基業鞏固,莫因妄逼反了兒夫”給廣大群眾倡廉的正面印象最深。
1948年,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沈亞威主創了《淮海戰役組歌》。當年11月淮海戰役打響之際,華東野戰軍文工團隨政治部機關開赴前線。戰役開始不久的一天,文工團的同志正準備宿營,忽然傳來了緊急集合的哨聲,政治部主任鐘期光興奮地告訴大家:“大戰已經開始了,徐州以東的鐵路,已經被我們的部隊切成幾段。敵人正從東西兩面逃跑,我們不能停留,要緊跟部隊追上去!”韋明躺在門板上,激動得無法入睡,輾轉反側,翻身伏在門板上急速寫就了一首《乘勝追擊》的歌詞“追上去!追上去!不讓敵人喘氣。追上去!追上去!不讓敵人跑掉。”團長沈亞威看了歌詞立即譜寫曲子,邊打邊寫邊教邊唱,當部隊到下一個宿營地時,都已經學會了。當文工團到達隴海鐵路南面的碾莊外圍時,部隊正在包圍黃伯韜兵團。11月23日,一位騎兵飛馳著經過駐地的村莊,喊著:“捷報,捷報……全殲黃伯韜四個師。”沈亞威只用了兩個小時,連詞帶曲寫出了《捷報,捷報,殲滅了黃伯韜》,歡呼淮海大戰第一階段的重大勝利。沈亞威主創的《淮海戰役組歌》,受到中央高度評價,在北京中南海演出時毛澤東同志稱贊說:“三野仗打得好,歌也唱得好,其中亞威同志作出了寶貴的貢獻。”
1963年春,沈亞威和詞作家向彤一起到東海前線東福山體驗生活。連隊副指導員韓光前要求戰士們把自己寫的心得體會交到連部,用以充實、更換黑板報。張煥成鼓起勇氣,把他也認不準到底是不是詩的作品交了上去。第二天,張煥成寫的題為“以島為家”的詩歌抄在了黑板報上。沈亞威、向彤離別小島時,從連隊黑板報上看到了這首短詩。“這是一首生動地表達戰士對建立海上樂園充滿信心的好詩,作為歌詞也完全合適,于是我把它抄在記事本上。”后來沈亞威在創作散記中回憶說。1963年“八一”前夕,在全軍第三屆文藝會演中,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八場大型歌舞《東海前哨之歌》榮獲優秀節目獎,《戰士第二故鄉》作為插曲之一。兩位藝術家對原詞作了些改動和增添:一是把“啊東福山,你是我們戰士的樂園/是我們日夜守衛的地方”改為“啊祖國,親愛的祖國/你可知道戰士的心愿/這兒正是我最愿意守衛的地方”,從而使這首歌的主題和守島戰士胸懷祖國的理想聯系起來;二是把“以島為家”延伸為“第二故鄉”,題目定為《戰士第二故鄉》。這首著名的軍旅歌曲成為祖國萬里海防線上守島官兵的“島歌”。
1964年,沈亞威參加大型歌舞劇《東方紅》的創作,成功地為毛澤東同志的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譜曲。即使是離休后,沈亞威仍筆耕不輟,直到去世前還為臺灣詩人余光中的詩歌《鄉愁》譜曲,表達了一位人民音樂家對祖國統一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