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建設海洋強國戰略 牽引新世紀海軍建設
建設海洋強國戰略 牽引新世紀海軍建設
作者:汪佩 張曉林 責任編輯:王浩鐘 來源:《鐵軍》2013年第1期 日期:2013-09-24 瀏覽次數:7832
中國是擁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大國,然而根植于農耕經濟基礎之上的中華文明卻具有鮮明的“黃土文化”背景。新中國的成立改變了近代中國“有海無防”、慘遭列強蹂躪的沉痛歷史,改革開放推動了中國經濟的騰飛,而且促使了中國經濟向出口外向型轉型。進入新世紀以來,世界各國高度關注海洋,并把海洋作為國家安全與發展的重要戰略空間,從此掀起了開發利用海洋的新浪潮。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敏銳洞察與深刻認識海洋對于國家安全與發展的重要戰略地位,高度重視發展海洋事業。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建設海洋強國”是中華民族向海洋進軍的莊嚴宣言和政治動員,意義重大而深遠。
建設海洋強國是黨中央的戰略決策和歷史的必然選擇
中國地處歐亞大陸東南部,東瀕太平洋、西接印度洋,有著長達1.8萬公里的漫長海岸線,擁有300萬平方公里的“藍色海洋國土”;在近海海域,四海相連貫通、島嶼星羅棋布,構成了中國特有的海洋地緣戰略環境。作為海洋大國,中國在海洋方向上有著廣泛的戰略利益。隨著海洋資源的爭奪愈發激烈、海上安全的問題愈發凸顯,海洋的戰略地位也越來越被世界各國所重視。中國作為發展中的大國,不僅仍然面臨著來自海洋方向的傳統威脅與挑戰,而且還承受著巨大的發展壓力。然而長期深受“黃土文化”熏陶的中國人對海洋的認識仍然不夠深刻。海洋文化的缺失、海洋意識的淡薄使海洋難以成為“一種滲透到民族血液之中的脈動”。進入21世紀以來,黨中央從戰略高度一再強調發展海洋事業。十六大提出了“實施海洋開發”的任務和要求,十七屆五中全會作出了“發展海洋經濟”的部署,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建設海洋強國”戰略,這一戰略將在今后引領中國海洋事業發展的總方向。
把海洋作為未來中國安全和發展的主要戰略空間,分析其深層原因,至少可以歸結為四個方面:
第一,海洋將成為陸地資源的接替區。資源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礎,陸地資源的利用已瀕臨極限,而發展對資源的現實性需求卻非常緊迫。為實現國家的可持續發展,須充分利用海洋所蘊藏的生物、能源、礦產、漁業、科考等資源,并將其作為陸地戰略資源的接替區。這已成為21世紀世界各國的共識。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面臨著人口增長壓力大、陸地資源遠不能滿足國家可持續發展需求的嚴酷現實,因此更須重視海洋的戰略地位,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把海洋當作實現國家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戰略空間。
第二,海上安全是國家整體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沉痛的歷史教訓告訴我們,把海洋視為抵擋外敵入侵屏障的觀念已經過時,海洋已成為國防體系的戰略前沿。應當清醒地看到,目前中國來自海洋方向的安全威脅日益嚴重:一是戰略對手依托“島鏈”構建攻防一體的作戰體系,旨在對我國實施全方位的戰略圍堵。“島鏈”封鎖不僅成為我國東入大洋的阻礙,而且極大地壓縮了我國戰略防御的空間。二是島礁被侵占,海洋主權和權益受損害,維護海洋主權和權益的問題凸顯。這是因為島嶼主權以及相關利益的爭奪可能會導致中國海上戰略環境的惡化,引發海上軍事危機甚至海上局部戰爭,嚴重影響我國和平發展大局。近期與菲律賓、日本等國家圍繞黃巖島、釣魚島等島嶼主權的斗爭便是很好的例證。“堅決維護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對于國家安全和國內穩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三,海洋作為戰略通道的作用越來越顯著。海洋不僅是人類的資源寶庫,也是人類交往的大通道。長期以來,控制海上戰略運輸通道,一直是各國海洋方向爭奪的重點。隨著中國外向型經濟的發展,進出口貿易和重要戰略能源、資源的運輸主要依賴海運,因此海上戰略通道的安全維系著我國經濟發展的命脈。然而,中國海上戰略通道安全形勢不容樂觀,不僅面臨著戰略對手的控制,還面臨著海盜、恐怖主義等非傳統威脅的影響。因此,海上戰略通道的安全不僅維系著國家安全,還制約發展海洋經濟的大局,理應成為我國需要關注的新重點。
第四,海洋成為“塑造”國際關系的大舞臺。中國海上方向大國林立,利益交織,不同的國情和利益訴求導致了各國在重大國際事務上既合作又斗爭。因而,中國海上方向是當今世界地緣戰略“塑造”活動最劇烈的地區,是世界大國角逐和較量的重要舞臺。在這種格局態勢和現實情況下,需要發揮我國傳統的謀略優勢經略海洋,充分利用海洋這個運籌國際關系的戰略空間,積極倡導海上安全合作與“和諧海洋”的理念,通過海洋“重塑”與周邊國家的關系,為我國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地緣戰略環境。
建設海洋強國需要強大的海軍作為支撐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建設海洋強國”戰略,并提出“與時俱進加強軍事戰略指導,高度關注海洋、太空、網絡空間安全,積極運籌和平時期軍事力量運用”。這不僅是黨對未來中國發展方向的科學籌劃,也是對軍事力量,更是對海軍的全面建設與和平時期運用提出的新的要求。需要指出的是,海洋強國是指在開發海洋、利用海洋、保護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擁有強大綜合實力的國家。而建設海洋強國,當務之急是“堅決維護海洋權益”,在這方面海軍責無旁貸。這是因為海軍作為國際性、綜合性、戰略性軍種具備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不僅能夠有效抵御戰略對手來自海洋方向的威脅、塑造穩定的國家海上安全環境,為國家發展提供安全保障,還能夠為國家利益向海外拓展與“發展海洋經濟”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同時海軍還可以作為和平外交使者,擔負起傳播和諧理念、協助構建“和諧海洋”國際環境的重要使命。
建設強大海軍是海洋強國維護海洋安全,構建新型海防體系的基石。中國是海洋大國,在海洋方面有著廣泛的戰略利益。歷史經驗表明,海洋是安全利益、經濟發展等國家核心利益的重要載體和實現途徑。向海而興、背海而衰,幾乎是歷史的鐵律,中國充滿血淚的近代史就是很好的注解。在當前以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時代背景下,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而世界各國圍繞著海洋權益、島嶼主權的爭奪愈發激烈,并有逐步升級為海上局部戰爭的可能。在這樣的國際海洋環境中,中國的海洋安全形勢嚴峻,戰略對手不僅建立起依托“島鏈”的攻防一體式戰略包圍圈對我國實施戰略圍堵,企圖阻撓遲滯我國和平發展的進程,還唆使與我國存在海洋、島嶼爭議的國家對我國海洋權益進行蠶食,不斷挑釁我國維護國家主權與海洋權益的底線,意欲干擾我國在戰略機遇期內“一心一意搞建設,聚精會神謀發展”的大局。來自海洋方向的還有非傳統安全威脅。這些都可能成為影響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阻礙。因此,妥善處理好安全與發展的辯證關系顯得尤為重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十八大提出“建設海洋強國”,正是在對當前國際形勢準確判斷基礎上所作出的科學決策,也是妥善處理國家安全與發展問題的有效途徑。
構建國家海上安全體系,需要依托強大的海軍作為支撐。隨著中國海軍轉型發展進程的深入,海軍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不斷增強。在“建設海洋強國”的時代背景和新戰略要求下,要改變以往只注重海軍防御來自海上侵略的單一防衛功能,樹立集威懾、控制、管理利用和影響為一體的全面保衛海洋國土、海洋權益、海洋資源、海上通道、海洋產業及海洋文化的全新海防觀,充分發揮海軍在維護國家海上安全方面的主體作用,依托海軍建立穩固的新型海防體系,為“建設海洋強國”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推進海軍戰略轉型,提高海軍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是實現國家海外利益拓展的堅強后盾。當今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并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海洋大國,90%以上的對外貿易和石油能源依賴海洋運輸,海洋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例迅速提升,并在推動國家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國家海外利益拓展的需求不斷增加。充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全面深入地進行海洋科考,維護中國企業海外利益拓展,保護中國公民在海外生活、學習、旅游安全等國家海洋安全保障需求急劇上升,也對海軍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當前,海軍建設正積極推進由近海防御向遠海防衛的全面轉型。同時在非傳統威脅不斷增多的情況下,海軍還要增強應對多種安全威脅的能力,全面提升有效維護海洋權益的實力。具體來說,海軍在維護國家海外利益拓展方面主要完成兩個方面的任務。一是保衛國家海外貿易的安全,保衛從事貿易的商船隊的安全,保衛與國家貿易有關的海域海上交通線的安全。這是近代海軍誕生以來最根本的使命,也是建設海洋強國的客觀需求。美國戰略理論家馬漢認為,海軍對海外貿易的保護作用,在和平時期可以通過強大的海軍存在及控制海上交通要道的方式達成;在面臨威脅或在戰爭中,則派出軍艦對商船隊進行全線護航。隨著中國海外利益的拓展,對外貿易的發展,諸如亞丁灣護航、從利比亞撤僑及撤出其他中國人等任務將成為中國海軍的常態化任務。二是強化遠海兵力投送能力。一個國家要在遠洋空間有效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就要求一旦海外出現危機時,不僅有能力派遣軍艦到達事發地區,而且有能力對自己的陸戰兵力實施戰略投送,還能保證遠征兵力的安全撤離。遠海海域兵力投送能力是強國海軍的重要標志,是海軍作為綜合性戰略軍種能力的集中體現,是當前中國海軍提升戰略能力、保衛日益拓展的國家戰略利益的迫切需要。
建設強大海軍是塑造海洋強國形象,構建“和諧海洋”國際環境的力量保證。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國際政治外交形勢的風云變幻,中國海洋權益面臨錯綜復雜的形勢,矛盾日益凸顯,圍繞著資源爭奪、島礁主權、海域劃界和通道安全的斗爭進一步加劇。中國維護海洋權益的形勢出現了許多新的變化,形成了新的挑戰。在這樣的宏觀環境下,中國既要堅決維護國家的海洋權益,又要注重建設和諧的海洋國際環境。中國一貫主張維護海洋和平,2009年提出了構建“和諧海洋”的倡議,以共同維護海洋持久和平與安全。這一理念是中國2005年在聯大提出“和諧世界”理念在海洋問題上的具體化,體現了國家社會對海洋問題的新認識和新要求。
縱觀世界近代歷史,通過西方海洋國家運用海洋、發展海權進而實現稱霸世界的歷史不難看出,西方海洋強國是以“海權論”為基礎的,多數以發展海上武裝力量為中心,取得制海權,進而實現控制海洋、控制世界、實現霸權的目的。而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奉行防御性國防政策,同時擁有和諧文化的優良傳統、和平發展的法律基礎和建設“和諧世界”的國家戰略。在目前和平與發展的國際背景下,在新老海洋強國并存與共同發展的時期,中國將以和諧文化為文化基礎,堅持建設“和諧世界”國家戰略,遵守和平發展方針政策,以“和諧海洋”為愿景,堅持和平走向海洋、平衡發展、不謀求海洋霸權,建設“強而不霸”的海洋強國。
以“建設海洋強國”戰略為牽引,豐富海軍兵力和平運用的方式,更好地為建設海洋強國服務成為中國海軍需要關注的新重點。首先,海軍要逐步承擔起與海洋強國地位相適應的責任,在海上護航、海上人道主義援助、國際維和等方面為維護世界和平、建設和諧海洋做出更大貢獻。其次,海軍要充分利用國際法所賦予的特殊地位積極配合國家外交工作,開展海軍外交,逐步把海軍塑造成為傳播“和諧世界、和諧海洋”理念的和平使者。第三,還要加強和平運用海軍兵力的理論和實踐研究,豐富海軍兵力和平運用的方式,更好地為建設海洋強國服務。隨著航空母艦等新型裝備的入列,海軍的兵力結構不斷完善,增強了在遠海乃至大洋遂行各種任務的能力,豐富了海軍在全球海域完成使命任務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