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別閱讀 > 老來更覺讀書好
老來更覺讀書好
作者:潘春華 責任編輯:王月紅 來源:《鐵軍》2016年第8期 日期:2017-03-02 瀏覽次數:7825
退休之后,常有老友關心地問我:“你平時不打麻將,閑著在家干什么,怎樣適應退休生活的?”我的回答是:“退休無事,讀書習作,老有所學,快活如仙。”前衛生部副部長黃樹則老人有兩句詩,“到老更覺知識淺,余年應是讀書時”,成了我老而好學、學而有樂的座右銘。
老年人都希望健康長壽,也都明白只有活得充實和快樂才能達到這個目的。活得充實、快樂的途徑和方式有多種多樣,而我喜歡的是讀書和習作,多年如此。“讀書有味身忘老”這是老年讀書感悟的至理名言。
老來讀書悟性深。清人張潮的《幽夢影》中有則妙喻:“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因閱讀之淺深所得之有淺深耳。”我的體會是:少年“從命”讀書,為學而學,少有悟性;中年“從業”讀書,學以致用,漸有悟性;老年“從容”讀書,輕松自如,多有悟性。人到老年,由于經歷風雨多,見識世面廣,積累經驗足,往往對生活有著更深的感悟和理解。這個時候讀書,多了一分空閑和從容,少了一分忙碌和浮躁,將書讀得更加踏實豐厚,讀得更加深入細致,能讀出更多的體會和感悟來。
老來讀書有益健康。讀書,是人生的一種享受、一種快樂,能夠怡情養性,升華精神,活躍生機,延年益壽。國外曾有一項研究,專家們挑選了20世紀以來歐美偉人400名,看看其中哪類人壽命長,結果是讀書人居首,平均壽命79歲。我國也有資料對秦漢以來1308名著名學者的壽命進行統計分析,其平均壽命為65.78歲,超過其他職業人員的平均壽命。西漢著名學者劉向對讀書有益于人體健康有過精辟論述:“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事實上,讀書確有“防病”和“治病”的奇效。有史為證:南宋詩人陸放翁高壽85歲,他的長壽之道有一條就是讀書,故作詩云:“八十身猶健,生涯學灌園。午窗無一事,梨棗弄諸孫。”他還用自己的詩為別人治病:“兒扶一老候溪邊,來告頭風久未痊。不用更求芎芷藥,吾詩讀罷自醒然。”病者遵囑未服川芎、白芷之類的藥物,靜心誦詩數日,果然康復。
清代作家李漁說過:“惟好書,憂藉以消,怒藉以釋,牢騷不平之氣藉以除。”讀好書,能解除煩惱、壓抑、郁悶、焦慮、恐懼、羞愧等不良情緒,調整心理狀態,醫治心理疾患,使人心平情悅;讀好書,能使人明智曠達,在大驚之后有大喜,大疑之后有大快,大急之后有大慰,大愚之后有大智。清代學者鐘菱曰:“憂愁非書不釋,忿怒非書不解,精神非書不振。”每當茶余飯后,一冊在手,與書默默對話、溝通,寂寞時不寂寞,孤獨時不孤獨,受苦而不悲,受創而不餒,受寵而不驚,如閑云野鶴,保持著一種雍容恬雅,瀟灑達觀的境界。
許多老壽星也有這樣的體會:“安度晚年,最好讀書。”老年人以讀書安度晚年,可以消除退休后的失落感、孤獨感,使人心理平衡,精神煥發,不至于老態龍鐘,可充實晚年生活,提高生活質量,從而延年益壽。
不過,也有人擔心讀書用腦會影響健康。事實恰恰相反,多讀書大腦會更靈敏,更清醒,不會早衰。而腦健,正是體健的一種表現。當然,凡事都要適度,如果終日埋頭讀書,廢寢忘食,不注意勞逸結合,也是有損健康的。
老來更覺讀書好。老年朋友們,讓我們與書為伴,以讀書為樂,為增進健康,開闊視野,體味人生,追求那份寧靜與灑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