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感懷新四軍 > 名門紅萼
名門紅萼
作者:章熙建 責任編輯:黨亞惠 來源:《鐵軍》2016年第7期 日期:2017-03-10 瀏覽次數:7827
她不能忘卻那眷戀而痛苦的目光。戰爭中星點偶然亦或鑄成痛憾。就在翻轉土坎的一霎,身材嬌小的湘妹子李敏抓住樹枝,一拽一躍就沖到女兵前面。孰知,蟄伏林間的日軍就在那一刻射出密集子彈。
她不能忘卻那眷戀而痛苦的目光。戰爭中星點偶然亦或鑄成痛憾。就在翻轉土坎的一霎,身材嬌小的湘妹子李敏抓住樹枝,一拽一躍就沖到女兵前面。孰知,蟄伏林間的日軍就在那一刻射出密集子彈。
胸口中彈的李敏仰面倒在女兵懷里,猝不及防的傾壓讓她倆翻滾溝底。那眷戀而痛苦的目光,是“戰地百靈”生命凋謝前的最后綻放。沒等女兵悲哭出聲,團長朱克靖投出一顆手榴彈,借著爆炸騰起的煙霧,揪起女兵胳膊幾乎是拎著她閃進了叢林。
這是1940年5月初的子夜,皖南南陵鄒村。新四軍戰地服務團一支小分隊奉命奔赴江南指揮部,就在穿越封鎖線時遭遇日軍巡邏隊,六名戰士犧牲。
山道崎嶇,散去槍聲喧囂的荒野靜謐如魅,但那道眷戀而痛苦的目光卻深鐫心底。這是女兵參加新四軍后第一次遭遇戰火對生命的摧殘。峰巒間松濤如潮,從上海前往新四軍所在地時姐姐字字如鐵的叮嚀,倏然叩擊女兵胸腔。
日寇侵略戰火蔓延到華北的那個黃昏,正就讀南開大學的她憤然輟學。兵荒馬亂,母親早已踮腳在校門外等候。拐過離家約摸百米的巷口,突然聽到路邊房里傳出痛苦的呻吟聲。她推開鐵門,一個蜷屈身子滾下臺階,竟是她同校大學生——被日寇拘捕到這間神秘庫房進行刑具試驗,非人折磨竟讓雙膝被烤焦彎成銳角不能屈伸!
她痛苦難當,決心撰文揭露。可暗無天日的悲慘世界何處伸冤鳴屈?悲憤間鋼筆“咔嚓”折斷,筆尖刺破掌心。母親推門進來,她抬手抹淚的剎那,淚水、墨水和著鮮血涂抹臉上,母親看到的仿佛是燃燒的怒火。
煉獄般的煎熬終于捱到1940年4月7日,她隨燕京大學學潮領袖王若蘭輾轉抵達上海外灘碼頭。在這里她見到了闊別多年的姐姐梁思懿。梁思懿曾任燕京大學“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大隊長,與王若蘭等并稱為“燕京三杰”,盧溝橋事變后南下上海成為女工抗日運動領袖。
此時王若蘭為躲避敵人追捕已化名康英。戰火中親人重逢自是百感交集,但僅是片刻,烽火三姐妹即攤開地圖,縝密謀劃投奔新四軍的路線。鑒于寧滬線日軍封鎖嚴密,遂決定由上海乘船至寧波,繞道嵊縣至金華再轉赴皖南。4月12日清晨碼頭送別,梁思懿抽出一條紅紗巾圍系妹妹頸脖,目光堅毅地說:“你要去的地方是充滿希望的,也是所有愛國者的向往之地。切記,進則生,退則死!”
追尋光明的旅程險象環生。難民如潮的輪船上,她與康英的證件被小偷扒走,導致在金華被國民黨特務機關拘押七天,機智應對方脫險。后幸有新四軍兵站接應才順利到達云嶺。康英被派往淮北新四軍第四師《拂曉報》做戰地記者,她被分配到新四軍戰地服務團當新兵。
鄒村遭遇戰,戰地服務團小分隊被敵火力壓在密林,先行探路的警衛排火速回援擊潰日寇。跋涉兩天的新兵雙腿重如灌鉛,腳底打泡每邁一步都要狠狠心,淚水終于在夜間悄悄涌出眼眶,伸手掏手帕,拽出的卻是那條鮮紅紗巾。那一瞬間,蒼穹星斗仿佛姐姐的目光在注視自己:進則生,退則死!她咬牙將紅紗巾系在脖子上,步履霎時快捷起來。此時距她入伍21天。
曙光初照,小分隊拖著疲憊步履走進溧陽水西村,遠遠看見瓦舍前戰士們正在排練節目。一個嬌小女戰士從隊伍中飛步奔出,一把挽住新兵胳膊朗聲說:“哪來的美女喲,遠瞧著當是一枝沾露的紅萼哩!”
一種回家的溫暖彌漫周身。后來才知道活潑熱情的女戰士叫張茜,不久前剛與陳毅司令員結婚。而小新兵五歲的張茜則一直喊她“紅萼姐”,這份親昵自此伴隨戰友情誼相伴終生。
2016年初夏的早晨,我佇立溧陽水西村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舊址前,這座三進四廂的明代李氏宗祠,回廊敞殿,雕梁畫棟,或許當年的建造者只想到蔭庇家族、延續血脈,卻沒想到數百年后竟成抗擊外侮的中軍帳。而相鄰不遠的戰地服務團舊址則是清一色磚木瓦房,似乎蘊藏著響徹云霄的戰斗號角。我在遙想那個烽火歲月,一個新四軍女兵是以怎樣的情懷在讀解一種戰爭奇跡,又是以怎樣的熱血沸騰為偉大的精神鼓而呼?
初夏的傍晚,水西村碾谷場圍滿了軍民,戰地服務團隊員們盤坐在地觀看球賽。場上戰勢激烈,眼看甲隊主力隊員頻頻投籃得分,乙隊一個年輕戰士突然伸腿,把沖在前面的一個中年隊員絆倒。這位到這里不久的女兵好奇地驚呼,小兵絆倒老兵!未料身側的人用肘子搗了她一下,說什么老兵,那是陳毅司令員!說話間,中年隊員在地上趁勢翻個筋斗,起身拍拍泥土沖那個難為情的戰士說:“你當我是吉田,打我個伏擊喲!”緊張氣氛被一句趣話逗得煙消云散。
夜闌人靜,秉燭沉思。球場一幕在女兵心底擊起層層漣漪,新四軍官兵平等友愛同仇敵愾,徹底顛覆了概念中的舊式軍隊層級關系,更讓她以知識女性的敏銳和細膩,捕捉鐵軍雄師的魂魄所在。
靈光突閃間,球場一幕與數日前的一場勝仗倏然疊合。
那是十天前的深夜,新四軍第二支隊接到緊急情報,日軍第十五師團六十七聯隊吉田中隊,計劃翌晨襲擊國民黨江寧縣政府。二支隊副司令員羅忠毅邊飛報陳、粟,邊率所屬四團和直屬特務連在赤山設伏。驕橫的鬼子孤軍犯險,未料竟在倚山臨湖的竇村陷入絕境,吉田中隊130余人被殲。兩天后,日軍出動千人攜坦克山炮進行報復性掃蕩,再次遭設伏的二支隊重創鎩羽而歸。
思路貫通,女兵激情如泉涌,以一個通宵拉出歌舞劇《伏擊戰》的腳本框架。朱克靖團長看后拍手叫好,稱這是新四軍最早展現官兵關系的鄉土之作,并指派張茜參與編撰。
水西村的抗戰歲月對于這位女兵而言,無疑是一種筆與槍的交織碰撞。赤山伏擊戰之后,女兵突然對野戰醫院情有獨鐘,揣著本子找傷員采訪戰斗細節。可這些戰士上戰場撞見鬼子刺刀見紅,見到女兵卻吱唔著似乎短了舌頭。聰穎熱心的張茜點撥說寫戰爭就要用戰術,得喬裝智取。一點即通,女兵穿上白大褂套上十字臂章,跑前顛后,忙碌著給傷員洗傷口換繃帶。一來二去,那些遭受傷痛折磨的傷員,都樂意向這位漂亮體貼的“護士”掏心窩話。不出幾天,女兵就收集到兩大本戰斗素材。
1940年6月的清晨,正沉浸于劇本創作的女兵突然接到命令,隨團長朱克靖立刻過江執行一項秘密任務。張茜到傍晚得知后回到宿舍就責怪陳毅,說為啥非要指派她去闖龍潭虎穴?真是亂點鴛鴦譜。臨窗沉思的陳毅轉身看她一眼,回答:非她莫屬!言罷,雙手抱肩凝視星光閃爍的蒼茫夜空,語調凝重地說:“這趟輕騎過江行,算得上是又一回鴻門赴宴,欲知后事如何,還得聽下回分解嘍!”
而那一刻,坐船顛簸過江的女兵更不知此行的兇險難測。當得知團長此刻身份已是新四軍聯絡部長,她陡覺柔弱雙肩平添泰山般的沉重。
陳毅有詩《送人赴泰州談判抗日合作》,字里行間透出攻城奪隘的決絕與凝重:“停驂問我意何如,詞婉情真再致書;軍令今當斬馬謖,歧途何事泣楊朱;仲連智免蹈東海,武穆冤成走傳書;憑君寄語強梁輩,摩擦自戕慎厥初。”
1940年6月,陳毅根據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主席的戰略決策,決心成立新四軍蘇北指揮部以鉗制侵華日軍。而開辟北進通道的重任,就責無旁貸地落到江南指揮部肩上。
而這一切當時尚隱于戰略謀劃中。但自幼飽讀詩書的女兵,卻掂出此行分量。只是如此重任緣何僅派三人行,而自己一新兵當充何角色?女兵心存疑竇,朱克靖始終緘口沉思,僅書寫八字讓她細細思量:隱身察色,相機應變。
新四軍輕騎入泰州,國民政府魯蘇皖邊游擊總指揮部如臨大敵。好在李明揚與周恩來大革命時期就有過生死交集,且作為北伐故交的朱克靖來訪亦為周恩來提議,因而,雖兩軍有過交戰,李明揚還是表現出熱情。數番深談密議后,翌日晚李明揚設家宴招待賓客,席間女兵與李明揚太太相鄰而坐,李太太熱情地給女兵搛菜,夸獎她:“一看就是大家閨秀,怎么吃得了行武征戰之苦?”女兵莞爾答道:“若言苦,沒有比當亡國奴更苦了。新四軍大家庭里官兵平等團結,同仇敵愾,雖苦猶甜!”
女兵柔音輕盈卻字字珠璣,李明揚執箸細聽,朱克靖不失時機在李明揚耳邊低語幾句。李聞言肅然,一個舊式家庭嬌小姐,成為正氣凜然的新四軍戰士,且思想犀利,不禁沉思,片刻,起身敬酒,言辭懇切:文弱女子,俠骨錚錚,不愧名門之后!
那一刻,李明揚胸中韜略天平已傾。朱克靖一行斡旋數日,新四軍開辟蘇北戰場的通道終于打開。半月后,陳毅率主力部隊北上蘇中進駐黃橋,見到女兵,爽朗大笑說:名門俏閨秀,四兩撥千斤喲!
女兵實名梁思寧,祖籍廣東新會,1916年生于北京,1940年4月參加新四軍并于次年入黨。梁啟超作為近代著名思想家,一門九子皆人中翹楚,排行第八的幺女就是梁思寧。
一個民族就是一道山巒,一個家庭即成一道阡陌。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禮……這些中華英杰都在歷史的天空劃過炫目星跡,而曾經輝煌卻名不見經傳的梁思寧,不啻一枝烽火紅萼,默默地為不凡家族點染出一抹別樣的瑰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