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從“四象”論看戰場環境建設
從“四象”論看戰場環境建設
作者:解放軍理工大學氣象海洋學院院長 費建芳 責任編輯:束華靜 來源:《鐵軍》2016年第8期 日期:2017-03-17 瀏覽次數:7955
戰場環境是敵對雙方進行軍事對抗的活動舞臺,是籌劃和實施作戰的依據和客觀條件?!秿u嶼戰爭論》首次提出了天象、氣象、海象和島(陸)象“四象”戰場環境理論,深入系統論述了“象”對作戰的影響,并引用古今中外大量戰例剖析了“象”對作戰的影響機理,生動指出,“天象里隱藏許多秘密,誰能搶先揭開它,誰就能贏得未來戰爭?!薄傲私夂驼莆蘸O?,是島嶼作戰通往勝利的向導?!?/span>
用“四象”概括戰場環境,體現了戰場環境的整體性、交融性,將現代聯合作戰體系性特征凸顯了出來;用“象”描述自然環境,能更好地顯現自然環境變幻無窮、撲朔迷離的特點,反映作戰環境對作戰影響的復雜性、多變性?!八南蟆闭摰奶岢鲇兄谖覀兏娴卣J識自然環境對作戰的影響,對未來的“象”研究、“象”利用有著非常重要和深遠的指導意義。
感知“象”全貌 把握“象”規律
“象”是客觀存在的,“象”在戰場中,戰場在“象”中。要趨利避害,必先了解“象”。要能感知“象”的狀態、認識“象”的特性、了解“象”對作戰行動的影響。
“象”探測是認識“象”的基礎。“象”存在于無限的空間、無盡的時間,復雜多變,我們無法完整感知“象”的全貌,只能從不同角度去觀測“象”的局部特征。伴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探測“象”的手段不斷發展,如今已形成天基、空基、地基、?;榷喾N探測手段構成的“象”探測網絡,形成了一定的“象”探測能力。但相對于人類對“象”認識的需求還有很大差距。
天基探測主要依靠衛星搭載的傳感器進行各種要素探測,其探測范圍廣,不受國界、地域限制,在沙漠、海洋等常規手段難以進行信息探測的地區,其作用尤顯重要,但時空分辨率較低,還會受氣象條件影響;空基探測主要依靠飛機、飛艇、無人機實施,探測精度和分辨率較高,但難以常態化開展;地基探測是最有效、最基本的探測手段,但對海探測距離有限,對深遠海探測能力較弱;?;綔y主要靠船舶、浮標等,難以大范圍、高密度探測,且探測信息實時傳輸較困難。
《島嶼戰爭論》將戰場環境信息采集分為:平時積累、戰前應急搜集、戰中針對性搜集。對比現有的業務水平,在海“象”、島“象”調查方面,戰時境外和敵占區信息采集等領域還有一定的差距,有些與作戰行動關系密切的信息還缺乏采集手段。
“象”分析是認識“象”的核心口。“象”的探測只能反映“象”的局部特征,由于探測儀器的誤差、各種因素的影響,探測結果也不能完全反映“象”的真實情況,甚至還有假“象”。要從大量的探測數據中分析出“象”的本質特征,盡可能真實地還原“象”的全貌。同時,要將各自所得信息融合到一起,從資料中研究“象”原理,再用“象”原理指導資料分析,滾動發展,逐步提高“象”分析水平,同時也逐步提高對“象”本質特征的認識。
“四象”不是孤立的,它們相互影響、相互交織,共同構成島嶼作戰的戰場環境,這種相互影響是非線性的,非常復雜?!秿u嶼戰爭論》將戰場環境歸結為“四象”,就是要求將戰場環境看成一個整體,不僅要研究其各自特征,也要注重他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和相互作用。
“象”預測是基于對“象”規律的認識。“象”是指揮決策必須考慮的要素,也是作戰指揮中變數最大的作戰因子,所以諾曼底登陸氣象成了“第二決策者”。
“象”預測必須基于對“象”現狀和“象”規律的正確認識。但“象”系統是開放的,影響因子很多,有些影響因子至今仍然未知,如太陽的短期變化,地球的內部運動,人類活動影響等,所以對“象”的預測是困難的。減少“象”預測的不確定性,逐步提高“象”預測的準確性,是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遵循“象”規律 強化“象”應用
“象”能量巨大,且又變化無常,對作戰行動的影響十分深遠。我們研究“象”、認識“象”,目的是應用“象”,使“象”成為我們的幫手。
理清“象”影響,系統應用“象”。“象”對作戰的影響是系統的、全方位的。大到戰略戰役決策,小到單兵、單裝行動,不同作戰區域、不同作戰樣式、不同作戰兵種、不同武器裝備的影響存在很大差別。赤壁之戰因用火攻才凸顯了“東風”的作用,才導致“諸葛亮買魚”。崖山之戰因采取南北夾攻的戰術,在特定的島“象”情況下,才凸顯了潮流的作用。
“象”是構建作戰體系的重要因素,是提供決策支持的重要依據,是支撐作戰行動的重要保障,是影響武器裝備打擊效能的重要因子。所以,我們要從戰略、戰役、戰術不同層次,理清“象”對作戰的影響,針對不同使命任務、不同作戰樣式理清什么樣的“象”有利,什么樣的“象”不利,這樣才能全面系統地應用“象”。
“象”對作戰的影響是復雜的,不同的兵種、不同的作戰行動、不同的武器裝備受“象”的影響結果可能是相互矛盾的。例如,諾曼底登陸,陸軍要求高潮上陸,以減少部隊暴露在海灘上的時間,海軍則要求低潮上陸,以便盡量減輕登陸艇遭到障礙物破壞的程度。所以確定聯合作戰行動的“象”條件是復雜的,必須綜合分析、科學決策。
認清“象”影響,正確應用“象”。“象”本無善惡,按其自身規律演變,但如果你忽視它的存在,不了解它的影響,它就可能變成惡“象”。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五次遠征都被大風擊退,就是不了解大風的規律。反之如果摸清了“象”規律,“象”可以助你一臂之力,成為善“象”。歷史上,德國潛艇利用特殊的海流進入斯卡帕灣,將象征英國海軍的“皇家橡樹號”戰列艦一舉擊沉;美軍利用東亞急流加大了對日本本土的轟炸力度,都是成功借助“象”力量的經典戰例。
變惡“象”為善“象”,除了要了解“象”的規律,還必須了解“象”對作戰的影響?,F代作戰以聯合作戰為基本方式,參戰兵種多,武器裝備多,作戰樣式復雜,要全面認識“四象”對作戰的影響并非易事?!秿u嶼戰爭論》呼吁要提高全軍的“象”素質,這是非常必要的。反之,作為專業“象”工作者也有必要提高軍事素質,為指揮員提供直觀的、針對性強的輔助決策產品和利用“象”的建議。
評估“象”影響,科學利用“象”。“象”是重要的作戰要素,但不是唯一要素,作戰指揮決策需要考慮方方面面的影響,在惡“象”中作戰有時是不可避免的?!秿u嶼戰爭論》分析了大量在惡“象”中作戰的戰例,總結了原因,有的是無奈,有的是任務所迫,有的是對手所迫,有的是不期而遇。1942年的北非登陸作戰,巴頓將軍和氣象人員認真研究了惡劣“象”環境的變化,以及對作戰行動的影響程度,在大風中執行登陸作戰行動,獲得了成功。巴頓之所以敢于在惡“象”中執行登陸作戰,是因為他判斷大風“還達不到翻船的程度”。
無論在善“象”中作戰,還是在惡“象”中作戰,“象”對作戰的影響都是存在的?,F代作戰是精確作戰,應科學評估“象”對作戰的影響,權衡利弊,追求作戰效益的最大化。
整合“象”資源 推進“象”建設
軍民融合,推進基礎條件建設。軍民融合發展,既是興國之舉,又是強軍之策,也是實現富國與強軍相統一的重要途徑。在“象”能力基礎條件建設方面,軍地有著共同的需求,按照“軍民優勢互補、差異化發展”的原則推進基礎條件建設大有作為。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各種“象”探測信息,“象”保障就變成了瞎保障,“象”能力就無從談起。所以,“四象”探測網絡的建設是最基礎的條件建設。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四象”探測能力有了較大提高,但與先進國家相比總體水平不高,發展很不平衡,還有不少空白區。比如,對于空間天氣目前還缺乏必要的探測手段,海洋、沙漠、高原等大片區域資料難以采集,等等。信息傳輸、信息融合、信息共享、數據庫等領域的建設也需要統籌規劃,整體推進。目前,在這些領域資源分散、各自為政、重復建設、共享困難的現象還比較明顯。在裝備研發生產、海洋調查、人才培養等領域軍民融合也亟待向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層次發展。軍民融合關鍵是要實現在思想觀念上融合,在總體規劃上融合,在制度機制上融合。
創新驅動,突破“象”能力瓶頸。南海艦隊372號潛艇發生掉崖事件,好在艇長果斷采取應急措施,避免了一場悲劇的發生,為此艇長榮立了一等功,372艇榮立集體一等功。掉崖和擱淺是潛艇經常發生的事故,往往釀成悲劇,原因是海洋密度躍層的存在。潛艇在下潛經過上大下小的密度躍層時,浮力突然減小,快速下沉,從而導致失控。所以,準確探測或預測海洋密度躍層的性質和位置,對于保障潛艇航行而言,非常重要。但是,現在還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同樣,對于作戰行動影響較大的大氣波導、低空風切變、海洋內波等“象”變化也缺乏感知和預測能力。
《島嶼戰爭論》的“四象”論,突出了戰場環境的整體性,強調了“象”之間的相互作用,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啟發。我們必須對“象”之間相互作用機理、描述方法,以及“四象一體”與作戰行動之間關系進行深入研究,建立“四象一體”的基礎理論和應用理論。
對于島嶼作戰而言,周邊環境復雜,探測站點稀少,海、氣、島之間非線性相互作用描述困難,“象”感知和預測難度本身就比較大,戰時又將面臨信息封鎖,感知和預測難度更大。所以,提升境外和目標區的“象”感知和預測能力是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
所有這些理論問題和技術問題都要通過創新來解決。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立足世界之林的根本保證。我們應整合軍地智力資源,集智攻關,盡快突破“象”能力瓶頸,補齊短板弱項,全面提升我軍的“四象”能力。
使命牽引,向新領域邁進。隨著國家的發展,我軍的使命任務不斷拓展,正在向高邊疆、遠邊疆、新邊疆邁進,“四象”保障必須加快步伐,快速跟進。
近年來,我軍的使命任務不斷由近海向深遠海拓展,由地面、空中向中高層和鄰近空間延伸,由傳統領域向各種新領域滲透。例如亞丁灣護航、利比亞和也門撤僑、中俄聯合軍演等使我軍的“象”保障范圍迅速由本土向全球擴展。這種種變化給“象”保障帶來了新課題,對“象”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新技術的發展帶來武器裝備的更新,新的武器裝備帶來新的作戰樣式,新的作戰樣式需要新的“象”保障模式和保障能力。近年來,我軍武器裝備發展很快,給“象”保障帶來了許多新的課題。無人機、隱形裝備、航母、巡航導彈、遠火、精確制導武器等的“象”保障理論和技術都亟待發展。
所以,我們必須以使命任務為牽引,以形成使命任務“象”能力為目標,不斷向新領域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