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連載 > 中央紅軍長征群像
中央紅軍長征群像
作者:夏明星 孫津津 責任編輯:魏冉 來源:《鐵軍》2016年第8期 日期:2017-03-30 瀏覽次數:7836
戰役指揮層——“彭、劉、林并肩邁進”
彭德懷(1898.10.24—1974.11.29)
劉伯承(1892.12.04—1986.10.07)
林 彪(1907.12.05—1971.09.13)
1947年8月6日,陳毅在給黨中央的電報中,這樣高度評價過粟裕、陳賡:“我認為我黨廿多年來創造杰出軍事家并不多。最近粟裕、陳賡等先后脫穎而出,前程遠大,將與彭、劉、林并肩邁進,這是我黨與人民的偉大收獲。”顯然,在陳毅眼中,彭德懷、劉伯承、林彪是我黨杰出軍事家!
林彪政治上有污點,但從軍事角度來看,他實是當之無愧的杰出軍事家。
彭德懷、劉伯承、林彪這三位杰出軍事家,在中央紅軍長征中表現不凡,真正是“彭、劉、林并肩邁進”。
強渡湘江 并肩血戰
長征之初,彭德懷任紅三軍團軍團長,一路上摧枯拉朽。10月17日,紅三軍團乘迷漫大霧渡過于都河,正式踏上征途。10月20日,彭德懷指揮紅三軍團向西挺進,首先突破粵軍在信豐、安遠間設置的第一道封鎖線,占領新城;繼而,分左右兩個縱隊進入湘南,攻陷汝城。11月6日,從左邊突破湘軍何鍵在汝城至思村間設置的第二道封鎖線。時連日陰雨,道路泥濘,崎嶇難行。在彭德懷指揮下,紅三軍團不顧艱難險阻,晝夜急行軍,英勇作戰,突破湘粵軍閥在粵漢鐵路設置的第三道封鎖線,攻占宜章城,保證了中央紅軍順利西進。11月11日,中革軍委通令嘉獎:“贊揚三軍團首長彭德懷同志及三軍團全體指戰員在突破汝城及宜章兩封鎖線時之英勇與模范的戰斗動作。”
長征之初,林彪時任紅一軍團軍團長,一路上有彈有贊。
1934年11月,在突破敵人第三道封鎖線前,朱德曾幾次電令林彪:率紅一軍團搶占粵漢鐵路東北約十公里處的制高點九峰山,以掩護中央縱隊和各軍團從九峰山以北安全通過。但是,林彪不顧大局,企圖揀平原走,一下子沖過樂昌。雖然紅一軍團政委聶榮臻堅持原則,最終說服了林彪,派出有力部隊搶占九峰山制高點,保證了中央紅軍左翼的安全,但還是耽擱了不少時間。為此,朱德曾致電批評紅一、九軍團行動的無計劃和執行命令的遲緩,“使迅速通過敵人封鎖線成問題”。(見《朱德傳》)
湘江之戰,紅一軍團、紅三軍團通力合作,聯手挽救了紅軍。這一戰,彭德懷、林彪功不可沒。
11月25日,中革軍委決定中央紅軍分四個縱隊前進,在全州、興安之間強渡湘江,而此時湘桂軍閥部隊和國民黨中央軍已經蜂擁而至。
在彭德懷指揮下,紅三軍團從左翼進入廣西,西渡灌江,向灌陽逼進:紅四師渡過湘江占領界首,牢牢控制了界首渡河點后,進入界首以南的光華鋪與敵激戰、對峙;紅五師主力進到灌江西岸新圩以南地區;在林彪指揮下,紅一軍團從右翼向全州以南逼進:紅二師涉水渡過湘江,阻擊駐在全州的敵人。
這樣一來,紅一、三軍團就聯合控制了界首至屏山渡之間30公里地的湘江兩岸,掩護著中央紅軍主力渡江。
由于博古舍不得那些笨重的輜重,行動十分遲緩,距湘江100多里的路程竟走了四天。時機被貽誤了,敵人重兵從幾個方向壓了過來,形勢急劇變化。
為掩護中央紅軍渡過湘江,突破第四道封鎖線,紅三軍團、紅一軍團進行了異常頑強、激烈的戰斗。
11月29日,紅三軍團在界首以南光華鋪打響了阻擊戰。光華鋪距界首只有幾里路,為一片較為寬廣的開闊地,不利據守。為阻擊由全州、灌陽出擊之敵,保證紅軍大隊人馬繼續渡江,彭德懷不惜一切,背水一戰。他把紅三軍團指揮部設在湘江西岸離界首渡口僅幾百米遠的一座祠堂里,親自指揮紅四師投入這場關系重大、異常嚴酷的戰斗。
11月30日清晨,敵人正面進攻被紅四師第十團拼死頂住,便沿湘江西岸向界首逼進,對紅軍實施迂回。“十團團長沈述清指揮發起反擊,中彈犧牲。彭德懷命杜中美接任十團團長。當日,杜中美又壯烈捐軀。一日之內,犧牲兩位團長,此戰是何等激烈!在紅軍和革命的生死關頭,彭德懷指揮紅三軍團四師在界首光華鋪血戰三晝夜,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完成了阻擊任務,中央紅軍大部渡過了湘江。”(見《彭德懷傳》)
在彭德懷親自指揮光華鋪阻擊戰的同時,林彪指揮紅一軍團在右翼也展開了阻擊戰。“(11月)30日,紅一軍團展開了全面阻擊。一師二、三兩團阻擊,一團作預備隊;二師四、五兩團阻擊,六團作預備隊……二師五團尖峰嶺陣地失守,五團政委易蕩平負重傷,為了不當俘虜,他用警衛員的槍對著自己的頭顱摳動了扳機。二師主力為了守住黃帝嶺,與敵人展開了一場驚天動地的廝殺。”
11月30日入夜,紅一軍團部在腳山鋪南面的一個小山上布置了指揮所。這時,“四周的槍聲不像白天那樣激烈了,但還是不時地響著,顯得十分凄厲。紅一、三軍團指戰員為掩護紅軍搶渡湘江,幾天來人不解甲,馬不卸鞍,連日苦戰,已經十分疲勞。可此時此刻人人都擔心黨中央、中革軍委和后續部隊的安全,無法入睡。”(見《聶榮臻傳》)
12月1日3點30分,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紅軍總政治部聯名致電紅一、三軍團:
一日戰斗,關系我野戰軍全部西進,勝利可開辟今后的發展前途,遲則我野戰軍將被敵層層切斷。我一、三軍團首長及其政治部,應連夜派遣政工員,分入到各連隊去進行戰斗鼓動。要動員全體指戰員認識今日作戰的意義。我們不為勝利者,即為戰敗者,勝負關全局,人人要奮起作戰的最高勇氣,不顧一切犧牲,克服疲憊現象,以堅決的突擊,執行進攻與消滅敵人的任務……
其他電報多是以軍委主席的名義下達,而這份電報,卻用了最高權力機關聯合的名義,其分量可想而知了。
《聶榮臻傳》寫道,“在紅一軍團的歷史上,還從來沒有發生過如此嚴峻的情況。一軍團與三軍團一起,肩負著全軍安危的命運。林彪、聶榮臻,政工人員,參謀人員,戰勤人員,全部為了黨中央的安全,為了紅軍的生存決心死戰。”
強渡湘江,紅一軍團、紅三軍團并肩血戰,終于為中央紅軍殺出一條血路!寫長征史,彭德懷血戰湘江固然要寫,但林彪血戰湘江也不能抹殺。
另外,血戰湘江,劉伯承也不能忘記。
血戰湘江 共譜佳話
1934年10月初,就在長征前夕,由于質疑李德指揮能力,劉伯承由紅軍總參謀長貶為紅五軍團參謀長,由中樞智囊貶到一線部隊。強渡湘江之戰,紅軍各部隊傷亡嚴重,紅五軍團作為全軍后衛,打得尤為艱苦。軍團所轄紅三十四師被阻于湘江東岸,幾乎全部壯烈犧牲。在激烈的戰斗中,劉伯承始終堅持在第一線指揮。軍團長董振堂讓他先撤過江去,他堅決地說:你們都先走,我斷后。直到接到總部撤退的命令,他才騎著一匹老白馬跨入湘江。(見《劉伯承傳》)
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召開黎平會議,會上采納了毛澤東的意見,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同時,不顧李德的反對,中革軍委任命劉伯承為紅軍總參謀長,并兼任中央縱隊司令員。23日,博古親自來到紅五軍團駐地,向劉伯承傳達了政治局會議精神和中革軍委的任命,這是對劉伯承浴血湘江的充分肯定。
可以說,血戰湘江之役,彭德懷、劉伯承、林彪確實是“并肩邁進”!
彭德懷、林彪都為紅軍名將,自然有一爭高下之時,但更多的是主動配合,同譜勝利曲的佳話。
1935年2月下旬,中革軍委決定:由彭德懷統一指揮紅一、三軍團,搶占婁山關,二占遵義城;紅三軍團負責攻城,紅一軍團 負責打援。2月28日上午,遵義攻克在即,國民黨中央軍吳奇偉部兩個師從烏江南岸馳援遵義。在老鴉山一帶,紅三軍團主力與敵人展開激烈的爭奪戰,敵人后續部隊源源而上,更有十多架飛機在老鴉山上空轟炸掃射,雙方形成膠著。林彪、聶榮臻正率領紅一軍團隱蔽于遵義城東,待令出擊。他們發現敵人后續部隊正從紅一軍團的待機地域插過去,遂當機立斷,命令部隊向正面運動之敵進行猛烈的攻擊。剎那間,戰場形勢起了變化:公路上運動的敵人掉頭向后跑,老鴉山上的敵人失去后勁,在紅三軍團的反擊下也往后敗退,真正是兵敗如山倒!“林彪看著眼前排山倒海的氣勢,從參謀的包里拿出一個本子,撕下一張紙,又把這張紙對折撕成兩半,分別在上面用紅藍鉛筆標出追擊方向,并在上端寫了一個很大的‘追’字,分頭傳達給部隊……紅一軍團一鼓作氣追到烏江邊。”(見《聶榮臻傳》)
《彭德懷傳》也肯定紅一、三軍團合作之功:“一軍團從左翼出擊,一舉突進敵人指揮所,兩面夾擊。敵全線崩潰,逃到烏江北岸,爭相渡江,將烏江橋壓斷,人馬紛紛落水,未及過江者,大都被殲……消滅吳奇偉部兩個師,俘敵3000余人,取得長征以來最大的一個勝仗,給蔣介石的追剿部隊以沉重打擊,為中央紅軍西進北上爭取了主動。”在《自述》中,彭德懷也肯定林彪等的當機立斷:“打吳奇偉軍的反攻,一、三軍團就完全是自動配合把敵打敗的。”
二占遵義,彭德懷、林彪“并肩邁進”,取得遵義大捷,是長征期間的著名勝仗!!
劉伯承用兵尚謀,有“論兵新孫吳”美譽。長征中,他飛速控制皎平渡,充分體現了他的“謀帥”風采。
1935年4月下旬,中央紅軍轉戰到金沙江。4月29日,中革軍委發出速渡金沙江的指示:左縱隊紅一軍團從龍街方向渡江;右縱隊紅三軍團從洪門渡方向渡江;軍委縱隊和紅五軍團在皎平渡方向渡江;著劉伯承率軍委干部團一個營及總部工兵營一部,作為先遣分隊,于5月4日上午趕到皎平渡架橋,同時偵察上游各渡河點。
劉伯承受命后,立即來到干部團,與團長陳賡、政委宋任窮研究,挑選第三營去完成搶占皎平渡的任務。第三營是政治營,在政治上和軍事上都比較強。由于陳賡負傷,宋任窮擔起軍事指揮任務,隨第三營行動。
為達出奇制勝,劉伯承自己和先遣分隊都換上國民黨軍隊的服裝,大搖大擺地向江邊急進。沿途遇到幾股民團,他下令一律不與糾纏,統一口徑敷衍說:“共軍要在這里過江,我們去執行任務,封鎖渡口。”就這樣,先遣分隊一路疾進秋毫無阻,來到離江30公里的杉落樹(地名)。這時,一個大胖子區長出來歡迎,劉伯承、宋任窮帶了幾個警衛人員來到了區公所,胖區長說:“上峰來了命令,要燒船封江。”劉伯承一邊喝水,一邊大大咧咧地說:“我們也是來執行這個任務的,你把公文拿來看看。”胖區長不敢怠慢,趕緊從抽屜里取出公文遞上來。
劉伯承邊看邊問:“船,你燒了沒有?”
胖區長一時嚇壞了:“剛接到公文,還沒有燒!”
劉伯承暗喜,接口說:“算了,由我們來辦吧。”
接著,他又問了河寬、流速、水深、守渡口的兵力等情況,問得非常詳細,胖區長有問必答。一一問明之后,他才厲聲告知:“我們是紅軍,你帶我們去找船,如果船發生問題,唯你是問。”
胖區長一聽,嚇得大汗淋漓,乖乖前頭帶路。就這樣,劉伯承把僅有的兩只船控制起來了,并迅速控制了渡口。劉伯承過江后,看到水深江寬,無法架橋,就又設法找到了四只船。隨即,他在江邊一山洞里,設渡河司令部,制定了《渡河守則》,晝夜不停地組織人馬渡江。同時,向朱總司令發報:“皎平有船六只,每日夜能渡一萬人。軍委縱隊五日可渡完。”這時,紅一軍團在龍街渡江不成、紅三軍團主力在洪門渡江受阻,朱德遂下令全軍都從皎平渡過江。
從5月4日至9日,軍委縱隊及紅一、三、五軍團(除紅三軍團第十三團、紅一軍團一個野戰醫院外),都從劉伯承巧妙控制的皎平渡過了金沙江。“巧渡金沙江的勝利,使中央紅軍擺脫了幾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贏得了戰略轉移中的主動權。”(見《劉伯承傳》)用謀迅速控制皎平渡,這是劉伯承對中央紅軍長征的杰出貢獻,也是“彭、劉、林并肩邁進”的鮮活例子!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