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紅色沃土盛開光榮花——探訪江蘇“南通市文化特色團隊”匯龍鎮“光榮花”農民文藝隊
紅色沃土盛開光榮花——探訪江蘇“南通市文化特色團隊”匯龍鎮“光榮花”農民文藝隊
作者:沈 暉 責任編輯:束華靜 來源:《鐵軍》2016年第8期 日期:2017-03-31 瀏覽次數:7828
一支由村里爺爺奶奶15人自發組成的農民文藝演出隊,10年來分文不取,利用勞動之余、每年義務為當地演出十多場文藝節目,贏得眾多百姓點贊。在市場經濟的今天,這聽起來似乎是天方夜譚,然而在江蘇省啟東市匯龍鎮光榮村,的確活躍著這樣一支文藝隊。她,就是“南通市文化特色團隊”——匯龍鎮光榮村“光榮花”文藝隊。
一支由村里爺爺奶奶15人自發組成的農民文藝演出隊,10年來分文不取,利用勞動之余、每年義務為當地演出十多場文藝節目,贏得眾多百姓點贊。在市場經濟的今天,這聽起來似乎是天方夜譚,然而在江蘇省啟東市匯龍鎮光榮村,的確活躍著這樣一支文藝隊。她,就是“南通市文化特色團隊”——匯龍鎮光榮村“光榮花”文藝隊。
為尋找“光榮人”的奮斗足跡,學習他們愛國敬業、酷愛文藝、樂于奉獻的精神,清明節后一上班,筆者就匆匆騎車來到該鎮西北角——光榮村采訪。
該村原是啟東圩角地區的正詩鄉。在戰爭年代,村里先后有40多名仁人志士投身革命,涌現出一批像陸俊義將軍、“全國民兵戰斗英雄”陳愛國等著名人物。1943年,該村被命名為“光榮村”,一直延用至今。
富有革命傳統的光榮村,也哺育了新一代的“光榮人”。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這個村就有一批文藝演唱愛好者在縣區文藝會演中多次獲獎。2001年,為適應人們對文化的需求,該村50多名離退休老同志義務捐贈資金1500元,購買方臺、板凳、飲水機等,在全鎮率先辦起村級農民活動室,這為該村文藝隊的誕生創造了條件。
當時,鎮文藝愛好者黃鎮凡剛退休回到村里,一次在活動室偶然聽到年逾六旬的張培珍表演《四季游春調》《夸夸村里好干部》,唱得字正腔圓,贏得滿堂喝彩。于是,黃鎮凡萌發了成立村級文藝隊念頭。后來,他將這一想法與幾位文藝愛好者一說,當即得到大家的積極響應。就這樣,一支由五六位爺爺奶奶自發組織的“光榮花”文藝演出隊應運而生。自此,他們配合村里的中心工作,不要任何報酬,表演小快板、三句半、表演唱、健身舞,在村頭、宅頭、田頭經常可見他們演出的身影。
2012年3月,被譽為“快板大王”的鎮文化站站長黃建榮退休回到村里,更使這支演出隊如虎添翼。他和黃鎮凡同志創作、排演配合默契,隊伍不斷壯大,引得一些夫婦同臺表演,而且節目內容與時俱進,他們經常被市、鎮、街道與鄰近村邀請演出,“光榮花”演出隊很快名揚東疆。
由于前幾年村級經濟基礎比較薄弱,演出缺少資金,這些種田為生的隊員們參加排演、演出,不但在經濟上沒有收入,而且常常自掏腰包購置演出服裝等,但他們努力克服困難,從不埋怨。2008年、2014年,黃鎮凡先后兩次拿出8000多元錢給演出隊購買服裝。2001年10月,張培珍正在上海靜安區兒子家,接到隊里演出通知,她連夜趕回。可當她來到港口售票處卻買不著返回啟東的船票。為了不誤演出,她毅然以三倍的價格從一位陌生人手中買了一張高價船票,及時趕回參加了演出。2010年春天,年逾六旬的王亞平到匯龍鎮參加演出,自行車在路上不慎與人相撞,以致右臂骨折。為了不影響演出,她到醫院包扎后用繃帶吊著右臂繼續參加演出。當她與黃鎮凡表演錫劇對唱《新農村建設展新貌》時,全場掌聲雷動,大家被她這種執著的敬業精神深深感動。
臺柱子、老隊長黃建榮一心撲在文藝隊創作與排演工作上。他每年創作近百個文藝節目,還要為演出做好各項準備,整天忙忙碌碌。熟悉黃建榮人都說,他退休之后更忙了,既要擔任文藝隊長,抓好創作排演,還要負責村關工委工作。去年夏天,啟東市關工委在該村召開學生夏令營活動現場觀摩會,觀看演出隊《光榮花開》節目,總結推廣光榮村關愛留守兒童的特色與經驗。近幾年來,他還結合創作實踐,先后編發了9期農民演出作品專輯——《田園之聲》,為全鎮各村文藝演出提供素材;去年,他出版了《光榮花開》《沙地板話》《沙地笑話》《沙地戲曲》四本作品集,從而使光榮之花在江海大地更加鮮艷。
十年風雨兼程,他們不計任何報酬,而在村里連續16年,年年舉辦藝術節,月月有活動,這在農村實屬少見。那么,他們的創作演出熱情為何如此高漲?隊長黃建榮給我說了這樣兩件事:2011年,啟東市推廣新農保之初,群眾有疑慮,面上工作推不開。于是,他通過調查走訪,以真實的故事創作了對口快板《新農保實在好》。在村演出后,反響強烈。第二天清晨,張老漢主動找到他說:“聽了你的快板,使我明白了參加新農保的好處,現在我將這900元錢交給你,參加農保。”黃建榮告訴他,“錢不能交給我,是交給村會計的。”通過文藝演出,該村新農保迅速展開,到年底,全村參加人數達90%。從這件事中,黃建榮認識到,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事半功倍。文藝宣傳在配合村里的黨建工作、文明創建,普法教育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近10年來,當地黨和政府、村里領導和離退休老同志與人民群眾為他們的創作與演出,無論從資金上還是人力上都給予大力支持。2006年,“光榮花”演出隊還榮獲“南通市文化特色團隊”稱號。所以說,工作的意義再加上群眾的支持、領導的關懷,是他們10年來堅持不懈的力量源泉。
盛開的光榮之花,芳香吐艷;生動活潑的文藝演出,助推了文明創建。多年來,光榮村黨風正、民風淳,各項工作生機蓬勃。該村先后榮獲“啟東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啟東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南通市文明村”及“江蘇省衛生村”、“江蘇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榮譽稱號。
短短半天時間的采訪,雖說是蜻蜓點水,但我還是被光榮村“光榮花”老同志演出團隊那種敬業奉獻的精神深深感染:正因為他們這種不求名利、真誠團結,吃苦耐勞、無怨無悔,樂此不疲、熱情如火的精神態度,才使這朵盛開在革命老區沃土的“光榮之花”愈來愈芬芳撲鼻、亮麗紅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