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別閱讀 > 不妨來點素讀
不妨來點素讀
作者:一葉 責任編輯:王月紅 來源:《鐵軍》2016年第10期 日期:2017-04-14 瀏覽次數:7820
網絡文化、快餐文化革了傳統閱讀的命,隨著媒體多元化和信息數字化,我們跑步進入了“后閱讀時代”。
網絡文化、快餐文化革了傳統閱讀的命,隨著媒體多元化和信息數字化,我們跑步進入了“后閱讀時代”。
在所謂“讀圖時代”、“速讀時代”的“后閱讀時代”,花里胡哨的圖片與文字混合拼貼,畫蛇添足的美工設計輔之以物欲橫流的各種消費新主張,令人不知所措。一天晚上,當我在網上瀏覽到這樣一個詞:“素讀主義”,不禁眼前一亮。
現在許多雜志書籍本身是讀圖時代的產物,重提以文字為主的“素讀主義”就是要直面文字,與“速讀主義”唱反調,用大腦去聯想行云流水、飛沙走石,而無需借助繁雜的圖說,更超脫功利心的驅動,但求心靈之滋養。
在一篇訪談《阿城:大家對我有誤解》中,又一次看到了“素讀”這個詞,阿城將“素讀”解釋為“你不帶你的意見去讀”,將“素讀”帶到一個新的境地。
記得小時候讀書,總是先看前言、作者介紹、甚至別人對此書此人的評說論述,從而使自己讀書時容易理解,加深印象,有的放矢。久而久之養成了這種習慣。豈不知,這種讀書方法易使別人的看法和思想先入為主。
我們現在容易走極端,要么被別人牽著鼻子走,要么都成了批判大師:才看一眼、一段,還沒有把別人的意思完全弄明白就開始提反對意見。交流的前提是必須知道別人完整的東西,否則我們學到的只是皮毛而已。
筑波大學的加藤榮一教授有一本著作叫做《天才滿世界》,書中有這樣一段描寫:1991年3月1日,我在竹村建一先生的宴會上遇到了創業家井深大先生。我向他請教“使腦子變聰明的方法”,他回答說:“就是要大量死記硬背啊。古代日本人的做法就是‘素讀’——不求理解含義、只照著字面朗讀漢籍。戰前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科學家有10個人,他們全都作過這種‘素讀’練習。”
很多人可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經典晦澀難懂,不理解內容也能起作用嗎?回答是肯定的。中國古代私塾教學,都是以“素讀”啟蒙。正因如此,有識之士倡導發起“經典誦讀工程”。
另外,由于職業關系,我工作全依仗電腦,久而久之,閱讀變成了“鼠覽”——鼠標瀏覽。因為快,所以馬虎。雖然“鼠覽”在閱讀速度和信息量方面要勝出傳統的閱讀方式,但快速卻無快感,經眼的東西如過眼煙云。“素讀”就如同飲功夫茶,在慢悠悠的品咂中體會個中意境和韻味:“讀懂文本、讀懂作者、讀出自我、讀出社會人生”,這樣的閱讀才有意義。